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碧螺春制茶大师

找到约115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邹光旗获《中国明星制茶师》全国总决赛三星级制茶师称号

6月10日上午九点,“稀白杯”《中国明星制茶师》绿茶赛区全国总决赛在中国茶文化之乡——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的俞氏五峰茶园举行。

苏州市吴中区西山碧螺春茶厂的高级制茶师邹光旗,荣获本次绿茶赛区的三星制茶师称号。

本次比赛共分为知识竞赛及现场制茶两大环节。

知识竞赛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每部分各十题,题目从绿茶的鲜叶采摘、制茶工艺等方面考验选手们的制茶理论。

紧接着是现场制茶环节,大赛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强选手提供统一的绿茶鲜叶以及统一摊晾,十名选手在现场进行杀青、揉捻等绿茶技艺的比拼。

制茶过程中,评委对选手的表现进行观察并打分,成品茶制成后,专业评委团以及大众评审进行了感官品质评审。

两个环节的比拼结束后,十名选手的分数相加得出最终成绩,其中高级制茶师邹光旗获得中国明星制茶师三星级制茶师称号。

宁海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沈纾丹、宁海县人大原副主任、宁海县茶产业和文化促进会会长林志来、宁海县茶产业和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田启仲、农业农村局局长潘海东、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徐振标、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伍保阳、深甽镇人民政府书记王东海等领导莅临比赛现场。

此外,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国家茶叶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王云;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赵玉香;宁波市茶业流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制茶大师宋光华;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樊生华等茶界专家也出席本次比赛,并担任大赛评委一职。

本次比赛还邀请到浙江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陈萍专家作为特约解说员。

最美茶艺师全国总冠军肖斯娜、最美茶艺师网络人气冠军毛钧炜,在现场为观众表演望海茶的冲泡技艺。

“稀白杯”《中国明星制茶师》,是湖南广播电视台茶频道与稀白茶业共同打造的国内首档大型明星制茶师竞赛节目,大赛的宗旨是传承中国制茶技艺,寻找中国制茶新力量,并通过比赛决出中国星级制茶,将星级制茶师从幕后推向台前,弘扬中国茶文化。

来源:咏萌碧螺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制茶大师”毛少云——传承制作技艺 苏窨茉莉飘香

毛少云,出生于1966年6月,苏州茉莉花茶制作技艺传承人,国家一级评茶员。自1990年起开始学习种茶、品茶、制茶。1992年进入苏州东山专业生产碧螺春茶的地方国营企业——吴县茶厂,从事制茶、审茶及质量管理工作,至今已有30余年,现任苏州东山茶厂股份有限公司质量、技术总监。苏州名扬天下的不仅有中国十大名茶洞庭山碧螺春,苏州的茉莉花茶同样也是中国名茶之一,且自清代雍正年间就开始窨制,距今已有300年的历史。苏州的茉莉花茶在窨制过程中有着自己的创新与改进,从而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苏窨技艺”。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及花源的缩减,苏州茉莉花茶被迫停止生产,传统的苏窨技艺也将面临失传。2000年,担任东山茶厂技术总监的毛少云为抢救濒临失传的“苏窨技艺”,专程拜花茶窨制技术专家、研究员,国家高级评茶师谢燮清老前辈为师,专攻茉莉花茶苏窨技艺。为传承、保护、发展苏窨茉莉花茶产业,毛少云通过师傅的传授及自我的不断探索、实践,成功编制了《苏州茉莉花茶作业指导书》及《苏窨茉莉花茶技艺培训教材》,为保护苏州茉莉花茶传统窨制工艺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还积极引导及培养技艺传承人,将这项传统技艺传授给女儿柳倩楠,还相继收陈熙、朱建芬、夏林云、叶慧慧、朱于军等人为徒,为苏派茉莉花茶窨制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血液与动力,让“苏窨技艺”世代传承,这也是毛少云一生的梦想与使命。

在毛少云的传承和努力下,自己被认定为苏州茉莉花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目前苏窨茉莉花茶销售遍布全国各地,并出口至斯里兰卡、新加坡、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毛少云以“用心做好茶”的匠心精神传承、保护“苏窨技艺”,为做大做强茉莉花茶产业而不断努力。

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迎来“升级迭代”

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茶行业意义非凡,《意见》条条“干货”、招招“硬核”,为茶行业勾勒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清晰路径和行动指引。

茶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如何、难点何在?新时代茶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有哪些新变化、新方向?日前,《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记者对相关单位进行了调研与采访。

从“茶行业”到“乡村振兴”大舞台

对于茶区政府来讲,建设茶行业高技能人才队伍,还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息息相关。“培养茶行业高技能人才是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重要一项。”云南省凤庆县地方产业办公室主任杨耀斌在采访中反复强调。

凤庆滇红是凤庆县大力发展的地方特色产业。2014年,红茶制作技艺(滇红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8年,凤庆小罐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成仁荣获国家级“红茶制作技艺(滇红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称号。除此以外,凤庆县还有几十位省级滇红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滇红集团制茶师傅为临沧市农业学校参加“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手工制茶赛项”比赛的学生指导制茶技巧。 (云南滇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供图)

目前,凤庆县依托凤庆滇红茶产业联盟组建的“滇红茶制作大师团队”,形成了“金字塔型”人才培养模式。杨耀斌说:“近年来,凤庆县组织部、社保局以及职业院校一同发力,通过农民职业化、脱产化、‘证书化’培训,培育了一批‘职业茶农’‘茶产业工作者’,他们便是‘金字塔’坚实的地基。从这些基层行业技能人员中,县里计划每年选出300~500人,将他们培养成懂技术、会管理、擅营销的‘高素质农民’‘乡村工匠’。这些‘高素质农民’‘乡村工匠’会跟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继续学习,最终成为茶行业高技能人才。这些人才,最终将汇入乡村振兴人才大军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从“师徒制”到“大师工作室”迭代

《意见》提出,鼓励企业尝试“师带徒”人才培养模式,设立技能津贴、班组长津贴、带徒津贴等,支持鼓励高技能人才在岗位上发挥技能、管理班组、带徒传技。

福建省漳州茶厂原厂长林燕腾告诉记者,过去,“师徒制”一直是茶企人才培养的基本办法。这位福建省级漳州传统乌龙茶精制工艺非遗传承人说:“漳州茶厂成立于1954年,是漳州市供销合作社直属企业。20世纪60年代,是茶厂最辉煌的时期。当年茶厂经济效益很好,茶叶技术人员多,厂里实行的就是‘师徒制’人才培养方式。那时候,员工平均工资是60元/月,带徒弟的老师傅能额外领到7元/月的岗位津贴。后来,茶厂改制了,这项制度也自然消失了。”为了把漳州传统乌龙茶制作技艺传承下去,包括林燕腾在内的老师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爱发电”,义务将手艺传给年轻人。因此,漳州传统乌龙茶制作技艺传承并没有中断。如今,已经培养出第五代传承人了。

漳州茶厂的老师傅在审评茶样。 陈逸帆 摄

那么,“师徒制”现在以什么方式存在并发挥作用呢?“最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很欣慰的是,政府越来越重视非遗技艺传承工作。”林燕腾高兴地说,“2020年,在福建省人社厅的支持下,漳州茶厂成立了林燕腾技能大师工作室、林瑞祥技能大师工作室,福建省人社厅一次性给予了工作室10万元项目资金。每年,政府还会给予省级非遗传承人6000元、市级非遗传承人3000元的技能津贴。工作室不仅培训厂内员工,还会定期面向社会开展评茶员和茶艺师技能培训。目前,工作室培养起来的厂内外学员超1500名。”

同样,记者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西山碧螺春茶厂了解到,茶厂建有周永明茶叶制作技能大师工作室,每年面向企业以及社会爱茶人士举办5~10期公益性专业技能培训班。记者还了解到,凤庆县也在积极筹划建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杨耀斌说:“2023年,凤庆县将建成凤庆滇红茶非遗传承书院,由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主持书院工作,通过‘师带徒’的方式将滇红茶制作技艺传承下去。除了提供场地,凤庆县还将通过签约项目、投放资金等方式支持书院工作。”

从“校企合作”到“电商平台”拓展

《意见》提出,技能人才培养要加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西山碧螺春茶厂总经理邹光旗对记者说:“西山碧螺春茶厂是碧螺春发源地西山岛最大的茶厂,非常重视培养生产加工领域技能人才。同时,人才培养也要与时俱进,茶厂也十分注重培养营销领域技能人才。目前,茶厂与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深度校企合作,还建立了电商实践教学点以及碧螺春农村电商学院。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以碧螺春电商运营为典型岗位,为参与的学生量身定做了一套人才培养方案。下一步,学校将组织学生到茶厂实习,进行实战教学。”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学生通过直播向网友推介碧螺春茶。 袁 艺 摄

邹光旗师从江苏省级碧螺春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周永明,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茶行业高技能人才。他不但个人在制茶技艺上获奖无数,还培养了茶厂的电商团队。邹光旗说:“当然,制茶还是茶厂的立身之本。每年,茶厂会提供5万元培训经费,按职业技术等级高低安排生产领域技术人才先后参加各项行业培训。考核通过后,可以获得晋升资格。对于技术过硬的拔尖人才,企业还会推荐他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行业技能比赛及培训交流活动。”

从“五级”到“八级”完善,从国内到国外历练

《意见》提出,技能人员职业技能等级从“五级”增加到“八级”,在初级工前补设学徒工,在高级技师上增设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这是一个大改变。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鉴定处负责人梁生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技能人员职业技能等级从“五级”增加到“八级”,是对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为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提高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和待遇水平奠定了制度基础。涉茶职业与其他职业一样,将按照新的职业技能认定制度执行。具体实施办法、评定标准和评定方式,根据人社部相关规定要求会有相应的调整变化。

2020年评茶员高技能人才培训班实操课程现场。

王中慧 宋 晓 摄

《意见》提出,要完善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引领、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为龙头、全国行业和地方各级职业技能竞赛,以及专项赛为主体、企业和院校职业技能比赛为基础的中国特色职业技能竞赛体系。梁生明说:“茶叶是我国传统特色产业,围绕茶产业组织开展的涉茶职业的技能竞赛,在提升茶业从业人员技能水平,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意见》的出台为茶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的长效发展提供了遵循。茶叶行业竞赛体系建设将始终围绕茶产业各职业工种的技能要求,构建国赛、行业赛和专项赛事等不同层级竞赛共同组成的赛事体系。”

从“茶行业培养”到“全社会多方合力”升级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目前,茶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还面临着人才和就业结构性问题。杨耀斌说:“茶养活了凤庆县的一方百姓,其发展趋势事关全县民生大局。目前,凤庆县13个乡镇187个村均种植茶叶。全县51.59万亩茶园养活了75441户农户、33.45万名从事者。”但话锋一转,他说:“现在,凤庆县真地很缺茶行业人才。茶产业不是强势产业,经济效益较低。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整个茶产业链条人才紧缺问题日益凸显。”

云南省凤庆县蔡氏茶业公司直播乡土人才进行直播。

杨冬云 摄

凤庆县遇到的年轻劳动力外流、人才和就业结构性矛盾,是现阶段一个普遍现象。一方面,茶行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茶区通过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用产业发展的成就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作用。这需要茶区各部门齐心协力、全社会多方合力。杨耀斌表示,凤庆县希望通过各项切实有效的措施,广泛传承凤庆老茶人的好手艺,留住更多年轻人,培育更多行业骨干。培养出越多制茶大师、“凤庆滇红”品牌越有名、产业越发展,就会吸引更多人才,形成良性循环。

另一方面,需要从技能人才培养到人才使用,再到人才激励,每个环节都要发力,为高技能人才提供更广更高的职业舞台。梁生明说:“根据《意见》要求,未来,茶叶行业竞赛赛事体系进行进一步完善。在组织方式上,将推动建立政府、行业、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的组织体系。在办赛方式上,将打破办赛的固有模式,结合茶叶展览会、博览会、论坛、会议,更好扩大赛事影响力。在赛事成果应用上,一是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赢得市场关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二是建立赛手档案,更加关注赛手职业成长,努力为优胜选手提供更加优越的就业机会;三是建立获奖选手职业等级晋级和奖励机制。奖励晋升机制将以更灵活的方式方法,拉开选手之间梯度,加大竞赛表现优异的选手晋升力度。”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13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