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北方茶都林志标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24 秒)

聊聊济南的茶文化:中国北方饮茶的发源地 与茶渊源十分深厚

古人云:水是茶之母。而济南是泉城,有上佳的泉水。因而,济南与茶的渊源十分深厚。

中国北方饮茶的发源地

中国南方饮茶颇早,而北方饮茶的起源在唐代。在唐人封演《封氏闻见记》中的一段记载,颇为茶人所宗。清代陆廷灿《续茶经》亦以此为据。济南已故著名学者徐北文先生《山东茶文化》《齐鲁茶道笔谈》亦引用了这一记载。足见这一记述对于北方、对于济南茶文化影响之深远。

元代赵原《陆羽烹茶图》(局部)


明代唐寅《桐荫品茶图》

我们且看《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中这段记载:

(茶),南人好饮之,北方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赵贞信校注,中华书局2005年版)

这是一个记载北方饮茶起源的著名故事。由此可知,唐代开元年间,济南(齐州)附近的灵岩寺,就是中国北方饮茶的发源地。

这故事也载入了清代陆廷灿的《续茶经》。如果翻译成白话

,则说的是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2),灵岩寺来了一位禅宗大师叫做降魔师,他在灵岩寺大兴禅教,学禅不能睡觉,又不吃晚饭,只允许喝茶。人们为了提神不瞌睡,都把茶叶随身携带,到处煮着喝。这一风俗,逐渐从寺庙传到人间社会。

济南是靠近灵岩寺最近的大城市,其近水楼台先得月,是肯定的。

也可以说,济南是中国北方最早端起茶杯的城市。至今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

许多年以来,济南都是江北最大的茶叶市场之一。上世纪30年代,济南单是一个泉祥茶庄,每年茶叶的批发、零售量不下50余万斤,平均每天接近1400斤。

济南茶叶消费量如此之大,主要是水好。济南有泉水,而且是家家泉水。

孔孚先生有《济南人》,颇传神:

去找济南人谈心吗?

你可以去敲开每一家的小门。

他们会给你煮一杯清茶,用碧绿碧绿的趵突泉水。

济南古代种茶的证据

因为水土与气候等缘故,古代的北方,茶叶种植是极其罕见的。

济南有没有呢?

大家知道,在济南南部山区的黄巢村,现今有一处百亩茶园——金玉茶园。由此可知,济南,特别是南山,是适合种茶的。

济南古代又如何呢?

据笔者所见文献记载,济南古代,人们便在这块山明水秀之地种植茶树,甚至可能拥有茶园了。

济南明清时代最少有两个种茶之处。

其一是趵突泉。

明末清初济南名士叶承宗(明崇祯《历城县志》的编纂者),写有《趵突泉》诗,在描绘了趵突泉“奇澜激三峰,海上神山似”的奇姿,以及“冬泉沂水温,香味中泠美”的水质之后,他接下来写道:

岂必溪畔茶(泉旁原有茶树),但饮波心水。

在“岂必溪畔茶”后的注解为六个字“泉旁原有茶树”,这就是说,在明代,趵突泉旁边是有茶树的。想想也不奇怪,趵突泉如此上佳的泉水,加上自产的新鲜茶叶,那岂不是锦上添花。细思之,大约是趵突泉的道士或僧人所种,用来试茶的吧。

无独有偶,二百年后的清代道光年间,寓居济南的诗人王鸿在其《历下怀古·趵突泉》诗里又说:“汲饮思茶树(旧有茶树),临溪和咏篇。”依然是在“汲饮思茶树”的小注里,确凿无疑地注明:“旧有茶树”四字。

其二是千佛山种茶。

清代乾隆年间济宁州贡生、诗人潘呈雅,写有《登千佛山(四首)》,第二首云:

路转孤峰立,结庐绝市烟。

采茶穿鸟道,煮药引龙泉。

信美非吾土,重游定几年。

石堂读书地,安得此山巅。

(民国十八年济宁潘氏排印本《潘氏三君集》之《秣陵诗草一卷》)

“采茶穿鸟道,煮药引龙泉”,就是说,在千佛山上穿越崎岖小路即可以采茶,然后便可以用千佛山最著名的山泉龙泉之水来泡茶或煮药。

比潘呈雅更早些的清代康熙年间济南府泰安拔贡、诗人赵国治又有《趵突泉,次赵松雪韵》:

世上炎蒸到此无,雪涛飞出水晶壶。

奔腾恐有囚龙起,喷泄愁将大海枯。

直欲洒空沛霖雨,莫教翻地作江湖。

汲来且煮南山茗,清沁诗肠兴不孤。

(清刻本《国朝山左诗续钞》卷四)

且看诗的最后一联为“汲来且煮南山茗,清沁诗肠兴不孤”。

南山,有二解,一,古时人们称千佛山。二,济南南部山区。南山茗,说明此时千佛山(或南部山区)的茶已经小有名气,甚至成为当时一个品牌。

宋代,济南茶文化三事

宋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黄金时代。从皇帝到一般士子,都有品茗鉴水之好。如宋徽宗,皇帝做得昏庸,但却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书法家、画家、诗人和茶人。其所著《大观茶论》是一部内容丰富、造诣精深的茶论著作。欧阳修著有《大明水记》,而苏轼更是访名泉,品佳茗,“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此时的济南(齐州)自然也不例外,这其中有三事,至今为人称道。

其一:曾巩:趵突泉润泽春茶

趵突泉原是济南当地人对于此泉的称谓,其正式定名出自时任济南太守的曾巩。而第一首以趵突泉作为诗题写此泉的也是曾巩。在这首《趵突泉》诗里,他吟唱道:

滋荣冬茹温常早,润泽春茶味更真。

又据曾巩《齐州二堂记》:“趵突之泉冬温,泉旁之蔬甲经冬常荣,故又谓之温泉。”此堪为“滋荣冬茹温常早”之注也。而“润泽春茶味更真”则尤能启发人的联想,用上佳的趵突泉水,配上新鲜馥郁的春茶,才能品出茶的真味道来呀!这是对趵突泉水味的赞美。

其二:苏辙:金线泉试枪旗

金线泉,有着另一位唐宋八大家苏辙的茶事。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苏辙由陈州(今河南淮阳)学官改任齐州掌书记,他在齐州居官三年,其《次韵李公择以惠泉答章子厚新茶》一诗,表现了济南品茶的感受:

枪旗携到齐西境,更试城南金线奇。

枪旗,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旗枪吧,它在宋代就是名茶。它是绿茶,叶片称旗,叶芽称枪,足见有多么鲜嫩,再用济南城西金线泉的水来煮泡之,那该是什么成色?

由此可知,金线泉不仅是一处金线浮动、景致奇异的名泉,还是一处水质优越的试茶名泉。

其三:甘露泉试北苑茶

直至清代,佛慧寺石壁上依然镌刻很多宋代的题记,内容是说北宋宋徽宗崇宁、大观、政和年间,齐州也就是济南地方官太守和他的部下,都会在春天劝耕至此,以甘露泉试北苑茶,题咏极多,称江北雅会。李清照的父亲也曾经来过。

北苑茶,宋代贡茶,属于建(安)茶,产地在今福建建瓯市。这里冈峦环抱,气势柔秀。建安茶品甲天下,而建安茶的精华,则是北苑茶。

宋王辟之在《渑水燕谈》中说,建茶盛行于江南,龙团是最好的……宋仁宗尤为珍惜,即使是宰相也没有赏赐过。

由此可知,那北苑茶的身价是何等之高,到了宋徽宗年间,大约济南的地方官方能千方百计品尝到此茶,而以之试茶的不是别的,乃是济南的甘露泉,此足见甘露泉水质之美,世间少有。

杜半楼济南试泉记

品茗鉴水之风俗,江南比江北更为盛行。济南泉水素以清冽甘醇闻名天下,而江南士子、茶人亦多慕名而来者。清代雍正年间,其“顾曲周郎”非无锡进士杜半楼莫属。

雍正八年(1730),时任山东巡抚的岳濬奉诏重修《山东通志》,他特邀江南翰林杜诏前来开局排纂。

杜诏(1666—1736),字紫纶,号云川,学者称半楼先生。江苏无锡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进士,著有《云川阁集》。

《清史列传》称杜诏“天才秀逸,工诗,尤善填词”。尤其,他在未中进士前,即为康熙招入内廷纂修《方舆路程》《历代诗余》《词谱》等。岳濬所看重的,显然是杜诏在历史学、地理学、

诗词学等诸多领域全面深湛的学养,这才是修志必须的基本功。

这杜诏来到济南,亦喜不自胜,因为借此可以了却他一个积久的心愿:品赏济南泉水。

《山东通志》垂竣,杜半楼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这天一大早,他约上四位与他一道修志的同人,特意雇了一位挑夫,挑上专门用来煎茶的茶铛等工具,在济南城内外遍游群泉以品评水味(“我与四子朝出城,满街听彻流泉声。一夫负担携茶铛,次第汲取加品评。”),写下独具慧眼、脍炙人口的《试泉行》《又赋二绝句》诗。

杜半楼一生走南闯北,经多识广,其论水品茶功夫当不一般。在《试泉行》诗的序中,他说:

“济南七十二泉,论者谓趵突为上,金线、珍珠次之,余皆不及。余独爱贤清泉,以为神味迥绝,比偕刘震濛、邵振飞、潘方霖、黄名标尝古温泉及龙潭、天镜、马跑诸泉,未有如贤清者。既而得蜜脂泉于阛阓中之僧舍,乃更出贤清之上。”

诗人对贤清泉的独特水味,用了“神味迥绝”四字,意其非人间所有之味也,其喜爱、赞赏之情溢于言表。然而,当他又在僧舍中发现了蜜脂泉,想不到其味更出贤清之上。

事情到此依然没有结束。杜半楼继续试泉,再作《又赋二绝句》:

一条金线觅无踪(泉在民居,垣薮之),翠幕遮来粉壁重。

纵有珍珠穿不得,更何心去绣芙蓉(欲访芙蓉泉不果)。

汩汩尘埃多闹市,涓涓芜没半荒湾。

肯来着眼窥金井,玉虎牵丝系玉环(城中玉环泉最佳)。

原来,他又到了金线泉与玉环泉等泉池,并且发现,城中水味最佳之泉,乃是玉环泉。自然,还有诸多的泉池,因种种原因,他“欲访未果”,如著名的珍珠泉、芙蓉泉等。所以,这次济南试泉仍然留下不小的遗憾:实在是宜茶的名泉太多了呀!

到林汲泉去喝茶

清代济南府齐河县诗人郝允哲、郝允秀弟兄,长年读书于龙洞佛峪青山翠谷中。兄郝允哲乾隆四十年(1775)成进士,官候补知县。他少聪颖,读书过目成诵,积书万卷。其诗风雄放恣肆。而郝允秀14岁即以能诗闻名乡里。他无世俗之好,以诗自娱,所写诗不下万首,著有《水村诗存》《松露书屋诗稿》《水竹居诗集》等。时人论其诗“意致清冷,多哀怨之音”,“天生诗人”“流连景物,触绪怀人,音韵凄清,如闻冷雁哀猿,令人生感。”(参见《松露书屋诗序》)出于对诗歌和济南山水的深爱,郝允秀创作的泉水诗高达77首,为济南泉水诗人之冠。尤为感人的是,郝允秀在年老体弱的暮年,于齐河老家写有《病后思饮林汲泉水不得因作长歌》诗,诗中首先回顾他当年在林汲泉隐居时携瓶品茗的雅兴:

我昔在空谷,携瓶春树前。

洗盏当落日,兽火欣烹煎。

一吸消烦躁,再吸清尘缘。

三吸四吸不自觉,恍如身在蓬壶巅。

安期红枣未得食,空将玉液醉群仙。

遍体清凉耳目爽,微微秀气盈丹田。

郝允秀在老病垂暮之年回到老家,这时,他唯一想喝的便是林汲泉水,家人在齐河打来最好的“金井”之水,但也无济于事。他盼望着、渴念着能再到佛峪林汲泉头,再过过那笔床茶灶、枕石听泉的日子,诗的结尾说:

太息人间名胜地,何时重上钓台倚石看漪涟!

淋漓尽致地显示了他对林汲泉超乎寻常的深情与挚爱,读后令人唏嘘不止。

白石泉:“茶扉临水启,如在图画里”

白石泉是清代乾隆后期晚出之泉,然其泉水甘美如醴,清代描写白石泉试茶的诗作很多。如王烻《白石泉试茶,同庆孙》:

邪胆不敢照,石砂皆玉莹。

若教无附著,应得更空明。

僧乞净瓶汲,童知活火烹。

何人能七碗,脏腑恐冰生。

(清咸丰七年高密王氏春晖堂刻本《碻诗钞》卷上)

此诗道出了白石泉水的一大特征:清洌甘醇。白石泉的另一特点是景致宜人。喝茶也要喝个好的环境。济南诗人陈超有《白石泉茶肆即事》诗称:

断桥聚影没残碣,远水跳波喧夕阳。

杯泛碧螺清酒吻,花开红蓼媚茶铛。

景致风味上佳。白石泉边原建有“金山小煞”,亭台楼阁、茶社一应俱全,人们可在此放舟垂钓,观白鹭戏水。

曲水亭茶舍风情

其一:黄茆亭子茶肆

晚清到民国,曲水亭是济南享有盛名的茶社与围棋社。而在咸丰、同治年间,则为一夫妻开设的茶肆。

廷奭(1844—?),爱新觉罗氏,山东巡抚崇恩之子。工诗词,精绘事。著有《未弱冠集》。

我们来看廷奭笔下的《曲水亭茶舍》:

黄茆亭子曲水曲,择来僻地避尘俗。

几株杨柳绕栏杆,水影上摇窗户绿。

主人泉石小生涯,不卖村醪卖野茶。

烟吐炉心香泛盏,冰壶雪乳类山家。

焉用泥墙画陆羽,竹篱断破疏花补。

夜邀豪客两三人,煮茗灯窗话风雨。

雨声萧瑟助泉声,鼎吟茶沸相杂鸣。

一笑火前春十片,真教两腋清风生。

莫把旗枪斗翠紫,品茶专以静为美。

风流淡雅小茶坊,足抗兰亭傲曲水。

(清同治二年懒云窝刻本《未弱冠集》卷六战秋集)

绕着一曲绿水而建的曲水亭,是一处足以避开尘俗的休闲佳处,而亭子的色彩是不失艳丽而雅致的黄色。绕着水亭栏杆的垂柳,摇曳拂水,诗意无限;而曲水亭的四围皆为清澈的碧水,水影上摇,连亭子的窗户都是绿的哟。

这不是夸张,而是写实。

最令客人感受亲切的却是这里的主人,依靠着这曲水泉做起了烹茶待客的生意。茶炉吐着微火,茶水泛着清香(“烟吐炉心香泛盏”),这是因为,曲水泉的水质太好了,就如同在山泉的“冰壶雪乳”一般纯净甘洌(“冰壶雪乳类山家”)。

接下来,诗人又回到曲水亭的环境,谈到它的竹篱与疏花相互辉映的田园式醇美景致感觉。

最后,诗人写到他与其同伴在此品茗的幸福感觉。

灯窗之下,好友相聚,品茗夜话人生,潇洒、遂愿、过瘾;少顷,下起了蒙蒙细雨,而此时,曲水泉的泉声与雨声相和,茶沸之声与吟诵之音相答,更为客人的雅聚增添了色彩与诗意,人们在“两腋清风生”的美好享受面前,感到这一“风流淡雅小茶坊”的聚会之温馨惬意,甚至不亚于晋代王羲之们的兰亭雅聚了。

其二:曲水亭前茶社,茗饮极佳

自然,写到曲水泉亭茶社茗饮的,还有许多。甚至,将此处称为“兰亭”的,也不独廷奭一人。据文献,在此之前的道光年间,此亭便已成为茗饮胜处。

史梦兰(1812—1898)字香崖,一作湘崖,道光二十年(1840)举人。

史梦兰写有《大明湖棹歌十二首》,其十二云:

乱泉十里此渊渟,港汊纷纷聚一汀。

曲水亭前茶社散,流觞合唤小兰亭。(曲水亭在湖南岸抚院西北隅,货古玩玉器者破晓集此,若京都所称小市者。然四面流泉清可见底,茗饮极佳。)

(清刻本《尔尔书屋诗草》卷六)

曲水亭建在此乱泉十里的如同明镜的汇聚之处,在“港汊纷纷”、清溪淙淙的水湄。此时,曲水亭的茶社刚刚散场,如果添加上曲水流觞的项目,这里应该就是当年的兰亭雅聚了。

这样的描写,诗人感到仍难尽兴,所以,他又在诗后添加了一段说明,称曲水亭“四面流泉清可见底,茗饮极佳”。

古代济南家家煮泉饮茶的潇洒与惬意

好茶离不开好水沏泡。

茶得水才有其香、其色、其味。

济南泉水,是最为理想的宜茶之水。

漫步济南街头,似乎茶肆茶馆并不多见。

是的,往日济南人几乎家家有泉,他们的“茶馆”,都开在自己家里了。

而且,这应该古已如此。

其一:煮茶风炉处处火

清代乾隆年间,江苏吴县著名诗人张埙来到济南,遍观泉湖之美,乃欣然作《趵突泉》诗,中有诗句写济南家家饮茶之盛况:

煮茶风炉处处火,湔裙水阁家家桥。

一城士女在一水,它郡无此风光饶。

“煮茶风炉处处火”,说的就是济南到处都在用风炉煮茶论茗的状况。而“一城士女在一水,它郡无此风光饶”,则鲜明展示了济南城人泉相依的无穷魅力。是的,在这所古城里,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人们都是与泉水生活在一起的。这是济南最为动人的生活画面、生活场景了。

其二:晓汲新泉水,风炉帘外支

清乾隆后期,山东高密著名诗人王烻长年寓居济南,过上了如同济南居民一般的日常生活。他的《烹茶赠寄庵》诗,便是自己生活的写真:

晓汲新泉水,风炉帘外支。

独从无味处,有得未尝时。

竹几列瓯静,松茶添火迟。

偶来分一碗,清冷入心脾。

(清咸丰七年春晖堂刻本《碻诗钞》卷上)

诗人说,他一大早便汲来新鲜的泉水,在院里支好风炉,干什么——煮茶,煮泉水茶呀。

其三:春雨家家斗茗来

清代济南饮茶之盛,更为鲜明地体现在道光年间江苏吴县诗人孙义钧的《济南杂诗》里,全诗六首,之四云:

甃石缭垣漱碧苔,氿泉穴出遍城隈。

江南漫羡中泠胜,春雨家家斗茗来。

“甃石缭垣漱碧苔,氿泉穴出遍城隈”,正是济南家泉众多的又一诗意说法。正是家家拥有了那么多上佳的泉水,导致济南饮茶之风大盛。究竟兴盛到什么程度呢?诗人说:“江南漫羡中泠胜,春雨家家斗茗来”,中泠泉是位于江南镇江的名泉,为什么诗人说“漫羡”呢?其言外之意在最后一句得到了解答,你中泠泉只是一个泉而已,而济南则“遍城隈”皆是也,因此才能在春雨之后,出现“家家斗茗”的盛况呀!

转载自:《济南史志》

来源:济南图书馆 侯林、侯环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普洱茶山头太多搞不懂?看过这篇再也不上当了

       云南四大产茶区

  保山市、临沧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普洱茶的定义

  普洱茶,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

  云南大叶晒青茶为原料,

  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加工工艺制成的茶叶。明清两代是普洱茶形成并走向辉煌的时代。整个云南还存在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面积27万亩以上。

  保山市

  已不属于澜沧江流域,尚有一些栽培野生茶区未完全开发,茶质仍然十分厚质饱满。口感虽未有超过其他三大茶区的特色,其阳刚的茶气,纯正的山韵也是不可多得的古树茶资源。

  临沧市

  下辖1区7县,按茶叶产量依次排名:凤庆、云县、永德、双江、耿马、临翔区、沧源、镇康(09年产量)

  凤庆作为云南产茶第一大县,位于临沧北部,几乎全县皆适宜种茶。历史悠久,出产历史上着名的“太华茶”。凤庆茶厂,曾是我国红茶标准的制定者。

  茶马古道重镇鲁史有数百年的历史,青龙桥更是茶马古道上的咽喉要道。

  境内古茶树资源5.6万亩,凤庆县的凤山、勐佑、大寺、三岔河、雪山等地均有上千亩的栽培古茶园,诗礼乡古黑村也有古茶树。

  云县位于临沧东北部,野生大茶树分布于每个乡镇,较为着名的有:幸福镇大宗山(蔑笆山村)1.5万亩,涌宝镇堂梨树村1600亩,漫湾镇的大丙山1000余亩,爱华镇黄竹林箐等。

  位于漫湾镇的白莺山,在大丙山中部,被称为“古茶园自然博物馆”,古茶树1.24万亩。茶树品种丰富,展示了从野生茶树到栽培茶树不同阶段的演变历史。

  永德位于临沧西北部,距今约两三千万年历史的茶树始祖:中华木兰在永德县被发现(茶树是由宽叶木兰经中华木兰演化而来),历史悠久的永德,被称为“万茶归宗”的地方。

  永德是云南野生茶林面积最广的县,达到11万多亩。11个乡镇都有野生茶树,尤其是明朗、乌木龙、亚练、大雪山等地。代表是永德大雪山自然保护区(10万余亩野生古茶林)和棠梨山原始森林(约1.5万亩原始野生型古茶树)。

  忙肺山特点

  忙肺山位于临沧市永德县,至今还生长着大面积的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的古树茶。忙肺是傣语地名,意为“河谷间的山岭”,好山好水出好茶,这里的村民们世代喝茶、种茶,茶史悠久,文化深厚。这里的原生态植被丰富,雨量充沛、日光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茶叶柔软厚实,白毫丰满,持久耐泡,香气纯正,回甘持久。

  双江位于临沧南部,全县茶园面积6.8万亩。其中勐库镇,被称为普洱茶最重要的物种基因库;诞生于此的勐库大叶种茶,是最有名的云南大叶种茶。

  最具代表性的野生茶树资源为勐库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千年野生古茶树群落地处大雪山中上部,分布面积约1.2万亩,勐库大雪山野生茶树群落是目前国内外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大理茶种群落。

  具有代表性的古茶园位于勐库镇冰岛村的冰岛古茶园,已有500年的历史。冰岛茶的种植范围主要是在双江县勐库镇大雪山中下部的冰岛村、公弄村和大中山等地方。

  冰岛茶特点

  冰岛位于临沧双江勐库,“冰岛”二字是傣语的音译,意思为长青苔的地方。冰岛茶柔中带刚,冰糖韵十足。

  小户赛特点

  小户赛位于临沧双江勐库,这里居住着拉祜族、汉族。小户赛常年多雨,四周都是古茶园,生态良好。小户赛茶有着临沧茶区的香甜气息,且汤质细腻饱满,涩感弱。甚至有一些茶友认为,小户赛是勐库茶区中口感品质与冰岛最为相似的一寨。

  耿马位于临沧西南部,野生古茶树5.7万亩,尤其在大青山自然保护区内有3万亩。芒洪乡的原始森林地带也有古茶树群落,如芒洪乡大浪坝等地。

  临翔区位于临沧中东部, 古茶树群落2万亩,省级良种:邦东大叶茶源于邦东乡,野生茶树分布于南美乡和邦东乡大雪山等地,着名的昔归、忙麓等古树茶即是产于邦东乡。

  昔归茶特点

  昔归位于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邦东乡境内。昔归古茶园多分布在半山一带,混生于森林中。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昔归被称为临沧的班章,这一对应该是价格上的对标而非口感上的对标。班章茶以霸气着称,而昔归茶的口感在饱满浓强之外,多了一些是一些柔美香甜、优雅。

  沧源位于临沧西南部,古老崖画着称于世,距今已3000多年历史,画有采茶情景。古茶树约3万亩,单甲、糯良两乡最多,着名的有糯良乡大黑山古茶山。

  镇康位于临沧市西部,古茶树最有名的当数“镇康大山茶”,明代湾甸茶最负盛名。

  普洱市

  普洱市是因普洱茶而更名的城市(原名思茅)。作为云南第一大市的普洱,从历史和现有的普洱古树资源来看,都和普洱茶有着不解之缘。普洱市境内古树茶面积达83187公顷,约合124万亩。其中野生茶树居群78633公顷,是普洱茶产区中最大的;古茶山12123公顷(2006年普查数据)。

  从景谷3540万年前的宽叶木兰化石(茶树远祖),到镇沅哀牢山千家寨2700年野生茶树王,再到邦葳的过渡型茶树王,还有树高最高(27米)的孟连勐马镇腊福野茶。普洱市拥有最为多样的珍稀普洱古树资源。从最大的无量山野生茶树居群(16534公顷,分布于景东县锦屏镇至镇远县勐大镇),到最大的栽培古茶山景谷文山古茶山(1112公顷),再到景迈山的千年万亩古茶园。普洱市也拥有极为丰富的野生茶居群和古茶园资源。

  辖九县一区。按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分为三个大的地区来分别叙述:分别是位于东南的墨江、宁洱、思茅(区)、江城片区;位于中北部的景东、镇沅、景谷片区;和西南部的澜沧、孟连、西盟片区。

  墨江、宁洱、思茅(区)、江城古树茶分布:须立贡茶古茶山、龙坝古茶山、通关古茶山、坝溜古茶山、迷帝贡茶古茶山、景星豪门古茶山、困鹿山古茶山、国庆古茶山。

  困鹿山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宁洱县宁洱镇,海拔1090-1640米,常年平均气温16.5-19.0℃,年降水量1700mm。土壤为赤红壤、红壤。

  主要产地:宽宏、西萨、谦岗

  茶山历史:困鹿山原作困卢山,是清代贡茶产地之一,宽宏村的哈尼人种茶历史超过400年。

  古树现状:茶园多在村寨边,粮茶间作。代表品种有宽宏村困鹿山大叶茶,西萨村大叶茶,还有当地俗称的细叶茶属于白毛茶一种。宽宏村古茶园有古茶树372棵,树龄400年以上,大叶种和小叶种共生,这种成片的未经矮化的古茶园比较难得,是明清普洱本地产茶的重要证明。

  茶质特色:山野气韵明显,汤质饱满、甜滑,苦涩较弱,回甘较快。口感细腻,花蜜香比较充足。

  国庆古茶山

  茶山地理:主要分布于江城县国庆乡,海拔1100-1350米,常年平均气温19.2℃,年降水量2360mm。气候湿热多雨。土壤为赤红壤。

  主要产地:络捷、么等、田房、嘎勒、博别、和平

  茶山历史:江城历史上是易武茶北山的必经之路,受六大茶山贸易影响,江城很早开始种茶,在络捷、田房等地种茶历史都超过200年以上。络捷即是彝族语“茶叶”的意思。

  古树现状:茶园都在村寨边上,目前古茶山面积有387公顷,呈块状分布,代表品种有络捷普家村老树茶,田房村田房大树茶。国庆古茶呈不同树龄混布,部分没有修剪的老树较为高大。不同产地茶园维护情况不一。受易武茶价格上涨的影响,与易武茶口感相似的国庆茶价格也有所上扬。

  茶质特色:苦涩较弱,汤中带甜,回甘较好,汤质饱满程度较易武老树略逊,略显不够醇厚。

  景东、镇沅、景谷古茶树分布:老仓福德古茶山、金鼎古茶山、漫湾古茶山、御笔古茶山、哀牢山西坡古茶山、振太古茶山、老乌山古茶山、田坝古茶山、勐大古茶山、马邓古茶山、文山古茶山、秧塔古茶山、南板黄草坝古茶山、联合龙塘古茶山、团结古茶山。

  澜沧、西盟、孟连古茶树分布:澜沧、西盟、孟连被称为边三县,因为地处偏僻,所产的普洱茶并不受人重视。近年来随着邦崴过渡型茶树王的发现,澜沧的古树茶开始浮出水面。而号称“千年万亩”的景迈山古树茶独特的香气为世人所知,又引发了人们的追捧。

  景迈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景迈县惠民乡,是现存最大的古茶山之一,海拔1100-1570,常年平均气温16.5-19℃。年降水量1400-1450毫米。土壤为赤红壤和红壤。

  古树产地:景迈(大平掌)、芒景、芒洪、勐本、芒埂、翁洼、翁基、老酒房等。

  茶山历史:据景迈山缅寺碑记载景迈山大面积种茶历史超过1300年;而据布朗族史料,种茶更早在1800年前。布朗先祖叭岩冷的传说则更为久远。在建国初,景迈茶曾被布朗族献礼给毛主席。

  茶山现状:现有古茶山1095公顷,呈块状分布。代表品种有芒景村的芒洪古茶和景迈村古茶。景迈山自然环境保护较好,茶树基本没有经过人为矮化,和其他树木混生,这也是景迈茶独特香气的原因之一。同时景迈山高龄古树(500年)存量较大,是我国十分珍贵的古树茶资源地。

  茶质特色:乔木大叶种,干茶、茶汤、杯底香俱佳,山韵优雅,苦涩明显,回甘快而持久。汤色桔黄剔透,汤质饱满。

  邦崴古茶山

  茶山地理:位于澜沧县富东乡,海拔1640-1780米,常年平均气温15.5-16.5℃,年降水量1100-1300毫米。土壤为红壤。

  古树产地:那东、小坝、南滇。

  茶山历史:那东一代拉祜族种茶有几百年历史,而邦崴古树的知名主要是因为邦崴村的过渡型茶树王的带动。1992年和1993年国内和国际两次研讨会确认了过渡型茶树王,成为中国是普洱茶源产地的直接证据。

  茶山现状:现有古茶山211公顷,茶树多在村寨边分散分布,代表植株有那东村那东老茶树和小坝村大平掌大茶树。邦崴过渡型茶树王也在此茶山中。

  茶质特色:苦涩较明显,回甘较快,香气幽长,汤质饱满,山韵明显,生津明显。

  西双版纳自治州

  辖2县1市,即勐海县、勐腊县、景洪市。着名的“勐海茶厂”就诞生于勐海,而清代名重一时的“六大茶山”主要分布于勐腊县(只有其中的攸乐茶山位于景洪市)。西双版纳茶区是普洱生产历史最悠久,产量最高的区域之一。

  西双版纳古茶山分布(澜沧江以东6座,以西8座)

  上述的14大古茶山,位于澜沧江以西的勐海县占7个,以东的勐腊县占5个,景洪市有一个在江西,一个在江东。古茶树树龄从100年到1700年不等,但大多数在200-500年之间。

  易武(曼撒)、倚邦、蛮砖、革登、莽枝、攸乐。

  西双版纳境内的古六大茶山是清代普洱茶的重要产区,也是当时内地了解普洱茶的窗口。

  茶山名:易武(曼撒)

  释名:“美女蛇居住之地”

  茶山地理:包括易武正山、曼撒茶山、曼腊茶山等。易武勐腊县城北方,距勐腊110公里。年平均气温17.2度,年平均降水1500-1900毫米。慢撒在易武之北,同归易武茶区。

  古树产地:易武、慢潵、麻黑、落水洞、刮风寨、老丁家寨、曼秀、大漆树等。

  茶山历史:易武早在千年之前就有古濮人种植茶树,明末清初之后,随着六大茶山声名鹊起,大量外地人迁入经营茶叶生意。早期慢撒地区茶叶生产贸易量很大,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转至易武。清末时一些普洱茶历史上着名的茶庄开始出现,如鸿庆号、同庆号、同兴号、安乐号、乾利贞号等等。

  古树现状:在古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大、产量最大。清朝后期以来一直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区。目前易武茶区保留有少量没有矮化的分散古树和大量矮化的古树茶园。这些茶园自然环境相对较好,保证了茶的山场气韵。不过因为易武茶成名早,古树存在过度采摘和养护不当的情况,近年来茶质有所下降。加之市场上仿冒品较多,需仔细甄别。

  茶质特色:乔木大叶种,香气高扬,在梅子香、蜜香中透出一股幽兰香,谷雨前后所采芽茶淡香入荷,易武茶汤柔和顺滑,口感清甜,苦涩感较弱,回甘较好。有“茶中皇后”的称号。

  薄荷塘茶叶特点

  位于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乡弯弓地界。薄荷塘的茶价格如此坚挺,除了茶叶口感特别之外,一是因为路难行,二是因为量太少。去薄荷塘,你先要坐车到丁家寨,然后再坐摩托车在尘土飞扬的土路上骑行,最后步行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薄荷塘干茶呈墨绿色,条索肥大壮实,入口之后,水路细腻,清冽如甘泉,却又香甜滑柔,据说还能感受到薄荷清新的凉意。

  茶山名:倚邦

  释名:“有茶树、水井之地”

  茶山地理:勐腊县最北部,今属象明乡管辖,涵盖19个自然村,面积360平方公里,海拔跨度较大,从600米至1900米皆有分布。其中曼松茶山海拔1340米。

  古树产地:倚邦、曼松、嶍崆、架布、曼拱、麻栗树等。

  茶山历史:倚邦茶区历史悠久,至今仍保留一定量的五百年以上的古树。尤其是清代曼松茶成为贡茶,令倚邦茶声名远播。有“吃曼松,看倚邦”之说,至今仍然有很多追捧者。

  古树现状:倚邦茶区的独特之处在于大叶种和小叶种茶树混生。在曼拱、倚邦、麻栗树等地还保留有小规模的古茶园,其中不乏中小叶种古树。名声较大的曼松茶区,因为历经破坏,古树存量很小。这也是曼松古树一茶难求的原因。在零售市场出现的可能性为零。

  茶质特色:倚邦古树茶属于中小叶种,苦味很淡,涩味比苦味略显,回甘较快,香气独特,幽香如兰,茶香灵动,微有蜜韵。汤色深桔黄,其中曼松茶苦涩不显,汤质甜滑饱满,杯底留香幽长。

  曼松茶特点

  曼松古树茶分布于西双版纳勐腊县象明乡的王子山、背荫山以及易武镇的勐倮村。曼松又称贡茶,如今的曼松茶很贵,很大原因是曼松的古树茶品质好且很稀少。土壤被认为是塑造曼松茶品质的重要因素,曼松的土壤呈紫红色,含锌量非常高,这种含锌量非常高的土壤,让曼松茶有了一种独特的鲜甜。曼松茶喝下去不刺激、不苦涩、甜度高、茶汤鲜爽、香气高雅。

  茶山名:蛮砖,亦称 “曼庄”

  释义:“大寨子”

  茶山地理:勐腊县象明乡南部,东部与易武茶区接壤,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海拔1100米左右。

  古树产地:曼庄、曼林、曼迁、八总寨等

  茶山历史:曼专种茶历史悠久,清代时已有盛名,《本草拾遗》和《滇海虞衡志》都提到六大茶山“以倚邦、蛮专者味较胜”。历史上茶园多但茶号少,清末民初时多卖给易武茶号加工,“易武七子饼一半是蛮砖茶”。

  古树现状:综合来说,蛮专茶区是西双版纳古六大茶山中古树资源保存最好的茶区。不仅老树保留较多,生态环境保存的也较好,基本没有经过矮化。但是近年来也开始出现了一些不好的势头,比如为了增加产量,砍伐茶园的大树以增加光照,这会对茶质产生不好的影响。

  茶质特色:茶汤稠厚,汤质饱满厚滑,山野气韵较强,杯底留香持久,回甘快而持久,苦涩较轻,喉韵深沉。

  茶山名:革登

  释名:“很高之地”

  茶山地理:勐腊县象明乡安乐村,莽枝与倚邦茶区之间。海拔1300米左右。

  古树产地:值蚌、新发

  茶区历史: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小,《普洱府志》记载有一棵特大的茶王树,但今已不存,也是破坏较为严重的古茶山之一。

  古树现状:古茶园历经破坏,少部分存留在密林中,近年来被清理出来,大小叶种混生。

  茶质特色:乔木中小叶种,淡清香,汤色深桔黄,山韵明显,苦涩较弱,回甘较好,汤质顺滑。

  茶山名:莽枝

  释名: “(诸葛亮)埋铜 (莽)之地”

  茶山地理:革登茶山西南,与革登同属勐腊县象明乡安乐村,海拔1400米左右。

  古树产地:秧林、红土坡、曼丫、江西湾、口夺等。

  茶区历史:千年前已有少数民族在此居住种茶,至少在元代已有成片的茶园,清初,莽枝茶山的牛滚塘已是六大茶山北部重要的茶叶集散地。清雍正时期因为牛滚塘事件与土司发生矛盾,引发对西双版纳进行改土归流、成立普洱府,从而带来六大茶山以至于整个普洱茶的繁荣时期。

  古树现状:莽枝古茶山历经破坏,存留已经不多,而且存在为了增加光照来增加产量,破坏古茶林中大树的情况。古树茶品质有明显下降。

  茶质特色:乔木中小叶种,与革登茶类似,香气较淡,汤色深桔黄,茶气稍逊。苦涩较弱,回甘较快,杯底香较好。

  茶山名:攸乐

  释名:基诺族的世居地,基诺族过去称攸乐人

  茶山地理:景洪市基诺乡,基诺山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50公里,是古六大茶山中现存最大的古树茶区,海拔575至1691米,平均气温18-20度,年降水量1400毫米。

  古树产地:龙帕、司土老寨、么卓、巴飘等

  茶山历史:传说基诺人是诸葛亮军队的后裔,基诺山种茶的历史非常久远。清代攸乐山产量很大,毛料主要供易武、倚邦等地加工,着名的“可以兴”茶砖就是用攸乐茶制作的。

  古树现状:古茶园多分布于1200米至1500米之间,面积约3000亩,几百年的古树存留很多。因其交通便利,近年来存在过度采摘的情况,茶质有所下降。

  茶质特色:乔木大叶种,和易武相近而苦涩略重,香气一般,汤色淡桔黄,回甘较好,山韵明显,水质略薄。

  后起八大茶山

  后起的八大茶山,位于澜沧江以西,从北往南,分别为:曼糯、勐海勐宋、南糯山、帕沙、贺开、布朗山、景洪勐宋;巴达在西部。

  茶山名:曼糯

  茶山地理:勐海县最北端,属勐往乡勐往村,同普洱的澜沧和思茅区交界。这里是澜沧江出普洱市、进入西双版纳的第一站。海拔1200-1300米。年降水量1300-1400毫米。

  古树产地:主要有三个寨子,大寨、上寨、中寨。

  茶山历史:这里曾是勐海通往澜沧的古道,历史上曾经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区。后来勐海通往澜沧的道路改道,曼糯茶区逐渐衰落。但仍保留了大量的古茶树资源。

  古树现状:曼糯古茶山在五六十年代经过较大破坏,很多古树被砍掉种粮食。但目前仍保留了2000亩左右。茶山环境历经破坏,植被比较单一。

  茶质特色:山野气韵清晰,苦涩明显,回甘较慢,香气较浓郁。

  茶山名:勐宋(勐海)

  释名:“山顶上的坝子”

  茶山地理:勐海县勐宋乡,东接景洪市,南连格朗和乡,隔流沙河与南糯山对望。其中那卡茶区海拔1600米,保塘茶区海拔1700-1800米。年降水量1400毫米。

  古树产地:大安、南本、保塘新寨、保塘旧寨,坝檬、大曼吕、那卡(腊卡)

  茶山历史:是勐海最老的古茶区之一,那卡也是版纳最负盛名的产区之一,一百多年前即有汉人迁入经营茶叶生意。大曼吕等地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立了新式茶园,成为勐海茶厂的重要原料来源。

  古树现状:勐宋地区的古茶园目前还有3000亩左右。其中以那卡茶的最为出名,保塘茶区保护的最为完好。那卡古茶园种植密度较大,其中有一定小叶种混生。目前保留有300多亩。保塘古茶区与森林灌木共生,古茶分布密度较低,散布在森林里。还保留了一定量较粗大的老树。

  茶质特色:那卡、保塘等古树茶普遍茶香纯正,苦涩明显,山野气韵强,回甘较慢。

  茶山名:南糯山

  释名:“(产)笋酱(之地)”

  茶山地理:勐海县格朗和乡,景洪至勐海公路旁,距勐海县城24公里。平均海拔1400米,年降水量1500-1750毫米。年平均气温16-18度。

  古树产地:竹林寨、半坡寨、姑娘寨等

  茶山历史:南糯山种茶历史悠久,享有盛名,传说当年诸葛亮南征时曾在此种茶,虽系传说,但古濮人种茶的历史则十分久远,后来哈尼人迁入南糯山开始种茶,南糯山半坡寨的茶树王即是历史的证明。在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后,这里都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区,民国时期这里是云南机器制茶的发祥地。八十年代大规模开发茶园时对古树有一定的破坏。

  古树现状:目前南糯山古茶园约12000亩,是版纳地区最为着名和面积最大的古茶山。古茶园分布在9个自然村,由于分布较广,不同寨子的茶口感有一定区别以半坡老寨的茶最为出名。由于代经历史变迁,南糯山古树,矮化老树,台地茶并存,古树茶品质有所下滑。

  茶质特色:乔木大叶种,汤色桔黄透亮,汤质饱满,回甘较快,山野气韵较显。传统上南糯山茶香气较饱满,透着蜜香、兰香,淡香入荷;苦涩明显,近年来苦涩较弱,香气较不显。

  茶山名:帕沙

  释名:“一座山,一条河”

  茶山地理:勐海县格朗和乡西南帕沙村,处于南糯山与布朗山之间,海拔1200-2000米,年平均气温22℃,年降雨量1500毫米。

  古树产地:帕沙新寨、帕沙老寨、帕沙中寨、、南干、老端等。

  茶山历史:帕沙村唐宋时期即有哈尼先民居住种茶,目前仍保留相当数量古树。

  古树现状:帕沙目前存留的古茶园有2900亩左右,每个寨子都有一定数量的古树资源。几百年树龄的古树存量很多,大树成片,基本未经矮化,保护较好。其中帕沙老寨的古树茶较为出名。

  茶质特色:帕沙古树苦涩明显,但可以化开,清甜亦显,生津明显,山野韵足。

  贺开古树群

  茶山名:贺开

  释名: “最先看到太阳之地”

  茶山地理:勐海县勐混镇贺开村,北连着名古茶山南糯山茶区,东邻拉达勐水库,西面腑望勐混坝子。海拔1400-1700米。

  古树产地:曼弄新寨、曼弄老寨,邦盆老寨、曼迈、曼蚌、曼囡等

  茶山历史:贺开拉祜属古羌人余脉,很早就在贺开一代种茶。当地人以诸葛亮为茶祖,每年有仪式祭拜。当地还流传这古茶树的传说。近代贺开也是版纳较为着名的茶区之一。

  古树现状:贺开现有连片古茶园9000亩以上,分布于贺开、曼蚌2个村委会7个寨。贺开古茶园在西双版纳所有古茶园中连片面积最大,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在曼弄新、老寨之间有十几株树龄近千年的大茶树。古茶园自然环境保护较为良好。

  茶质特色:汤质饱满,略有苦涩,苦涩化甘较快,山韵明显。

  茶山名:布朗山

  释名:布朗族聚居地

  茶山地理:勐海县布朗山布朗族乡,南与缅甸接壤。年降雨量1300-1500毫米,年平均气温18.7度。老班章和新班章海拔1600-1700米,老曼娥寨相对海拔较低,约1200米。

  古树产地: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娥、曼新竜、曼糯等

  茶山历史:布朗山的布朗族是古濮人的后裔,濮人在云南种茶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上溯到商周时期。目前在老曼娥寨还保留有较大规模的古茶园。老班章古树在本世纪早期开始逐渐为人所知,从外形到滋味,都具有明显特点,茶友中有普洱茶之王的称誉,至今仍是普洱茶市场价格的重要参考点。

  古树现状:目前老班章和新班章寨共有古茶园两千多亩,以老班章树龄较老,自然环境保护较好,新班章亦存有相当数量的古树。老曼娥寨的古茶园面积更大,有三千亩以上。总体来说,当地人为维护老班章声誉,茶园生态保护和管理不错,但和大多数名山一样,存在过度采摘的情况,茶质有所下降。

  茶质特色:乔木大叶种,较苦涩,回甘快,生津好,汤色桔黄透亮。香气独特,有梅子香、花蜜香、兰香。其中老班章茶外形肥壮,滋味浓烈,苦涩明显,生津回甘快而持久,茶气明显。老曼娥茶与老班章类似,苦涩度更重,化开时间更慢。

  茶山名:勐宋(景洪)

  释名:“山顶上的坝子”

  茶山地理:位于景洪市大勐龙镇勐宋村,位于景洪市最南端,也是云南纬度最低的古茶区,海拔1500-1800米。降雨适中。

  古树产地:勐宋大寨、苗锄山、曼迁老寨、曼家坡坎、曼窝科、曼加干边、曼加角、曼卖窑等

  茶山历史:勐宋村的村民小组大部分是爱尼人(哈尼支系),曼伞村老寨是布朗族,种茶都有久远历史。曼迁老寨附近的古茶园中,存有树龄十分古老的古茶树。清朝时这里的茶曾上供土司。

  古树现状:作为中国最南部的古茶山,因为其地理位置偏僻,勐宋茶区自然环境保存较好,目前仍有五千亩古茶园,长势良好。勐宋茶分为甜茶和苦茶,甜茶苦涩淡而苦茶味极苦,长久不化,本来不被村民用于出售,现在已成为版纳古树中之名品。

  茶质特色:乔木中叶种,汤色深黄,条索墨黑。山韵明显,香气饱满,汤质厚重,杯底香强,甜茶苦涩较短,回甘较快;苦茶苦涩明显,回甘较弱。

  茶山名:巴达

  释名:“仙人脚印”

  茶山地理:勐海县西部,原属巴达乡,今属西定乡,西隔南览河与缅甸相望。海拔1580-2000米。

  古树产地:曼迈、章朗、曼帕勒等。

  茶山历史:巴达茶的出名主要是因为1962年发现的巴达野生大茶树,为云南成为世界茶发源地做出了贡献,勐海茶厂在巴达地区也有规模庞大的台地茶基地。其实除了野生茶和台地茶,巴达的栽培古树茶资源也很优秀,是当地的布朗族先民种植的,章朗古寨已有超过1400年历史。

  古树现状:巴达章朗、曼迈等地的古树茶园自然环境保存较好,茶园与森林共生,古茶树自然生长,大多没有矮化,有少量小叶种。古茶园共有两千亩以上。

  茶质特色:山韵饱满,香气纯正,苦涩明显,汤中有甜,回甘快而明显。

  西双版纳茶区总结

  西双版纳茶区的茶茶质厚重,汤质较饱满,除了部分小叶种外,苦涩明显;古树茶气明显,山韵突出。这是和澜沧江下游的气候和自然环境密不可分的,西双版纳茶区在普洱茶区中温度较低,光照较强,这导致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的含量较高,苦涩感较明显,班章、曼娥的霸气,小勐宋苦茶的苦涩都和这有直接关系。

  勐海石雨益昌号茶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化,拥有40年历史的老字号茶叶品牌,专业生产古树茶、大树茶、各大山头茶的普洱茶企业。时至今日,我们在全国拥有的直营店、加盟店数量已突破300家,共计推出的产品1000多款,年产量达1000吨以上。在勐海成立了实力雄厚的茶厂和生产基地,在自行生产的同时也为广大普洱茶爱好者和普洱商家提供专业定制服务。

傅传耀播报黔茶成就:贵州万重山,香茗满人间

  10月10日,纪念世界茶籽化石发现4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晴隆召开,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傅传耀出席并发表《从云头大山看贵州茶山文化》主题演讲,现将演讲录音整理出来,以飨阅者。

  尊敬的各位专家,尊敬的孙忠焕先生,欢迎您的到来。感谢您的精彩演讲,贵州有万重山,我说说贵州山与茶的关系。

  过去讲仁者乐山,我不是仁者,但是是山的儿子,对山充满了感情,山是擎天之柱。小学的课本上就有一篇神话“共工怒触不周山,天倾西北地倾东南”,所以为什么西北这么高?为什么东南这么低?为什么条条江水向东流?

  山是万物之源,先有山再有水。巴彦格拉山是我们两大河流甚至境外河流的源头;阿尔卑斯山是整个东欧的水塔;富士山也是日本的水塔,富士山下面有一片的温泉,所以矿泉水非常的好;雷利尔山是北美洲的水塔,它有4400多米;高加索山是东欧的水塔,也是俄罗斯的水塔,高加索山下面有一个贝加尔湖,这个湖的淡水资源占世界淡水资源的1/4。有了山才有水,水润万物。

  南非有一个卓山,我们去参观的时候,解说员告诉我们,这有2万多种千奇百怪的花,其中有很多都是中国大陆没有的花,超过了整个欧洲的总和。南美安第斯山纵贯全境,他的最高峰还孕育了世界第一大河亚马逊,亚马逊发源地,各种植物占全球半数以上。我们中华民族的每一座山都有自己独特的灵性,都有自己独特的怀抱,孕育了自己独特的子孙。巴彦格拉山最高的高峰喜马拉雅山,喜马拉雅山产雪莲,雪际线山产冬虫夏草,昆仑山产玉,和田玉指的就是昆仑玉,还产“神话”。我想,珠穆朗玛峰在远古时代没有昆仑山高,所以中国的神话讲的都是昆仑山,昆仑山下的人都很自豪的说昆仑山是万山之宗,同时它还产诗。毛泽东说“横空出世莽昆仑”,“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为的是让“环球同此凉热”,就跟现在习近平同志倡导的命运共同体是异曲同工,这个世界大家都要团结起来。

茶籽化石

  山是民族的脊梁。共产党人,敬畏自然,顺其自然,崇拜山峰。革命初期,毛泽东举旗闹革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长征时期一路失利,这时候从孙忠焕会长老家开出的那艘红船,差点触礁沉没;到了遵义会议,产生了伟大舵手毛泽东,率领我们披荆斩棘,取得长征以来最大的胜利就是大娄山;继续北上,锻造共产党人生命极限考验的是终年积雪的夹金山。毛泽东非常自豪地说“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到了延安以后,延安成了革命的圣地,令全国人民向往。所以后来才有诗人写的《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八路军的总部以及三个师奋战在太行山,最近电视剧《太行之脊》就是表现极为艰难的这段岁月。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指挥部所在地西北坡所处的县叫平山。所以,山是一种精神,挺直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山是美好的希望。21世纪,习近平同志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茶山就是最生动的画卷,更是深刻的解读。明年,第一个百年梦想触手可及的时候,我觉得山也是一种祝福,它孕育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茶更是大山的骄子,武夷山的岩茶、黄山的毛峰、杭州狮峰山的龙井茶、四川的蒙顶绿茶、峨眉山的绿茶、大别山的信阳毛尖,名茶都跟名山在一块儿。所以“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贵州山万重,黔茶香人间。

  上次说到茶树化石,当时我在论坛专门讲了化石代表几种茶树,比如古茶树,我经过调研定义了四句话——产业之基:有古茶树,说明这个地方可以产茶,为什么北方没有古茶树,因为北方天冻地寒不适合产茶;文化之脉:茶文化、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品牌之魂:打造古茶树品牌可以抓住人心;基因之库:我们贵州茶科所有两千多支茶谱,我们今天在云头大山启动的茶叶名山调研活动得到孙忠焕会长的肯定,建勇主任给予了高度的认可。我简单说说这几座山:

  首先是云头大山。今天在云头大山的所在地不讲第一是不行的,云头大山是茶认祖归宗的源头大山。四十年前的惊人发现,160多万年的历史再现,印证了我们民间常说的一句话,“山长在云上,茶长在山上”。我们像崇拜神农一样崇拜云头大山,崇拜化石的发现者卢老先生他们,全世界茶人要向他们致敬。

  第二,湄潭象山,现代茶产业的圣山。刘仲华院士参观了民国中央实验茶场,特别是茶的加工设备以及流程,觉得这是现代茶产业圣地,来这个地方参观是来朝觐圣山的。它因为现代茶圣张天福寻找民国茶场的基地,成为中央实验茶场的出源地;它因为汇聚了李联标、刘淦芝、徐国桢,包括当时的竺可桢、李政道等48位院士在这个地方品茶、论道、作诗而成名;它还因为一段民间谜语,成为了中国产茶第一大县、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之一。谜语说“湄江绕湄城,藏有聚宝盆,谁人识得破?骆马驼金银”。聚宝盆是啥?天地见证了当年种的那片茶山就是聚宝盆,现在真的是骆马驼金银。我对在贵州工作过的两位领导说过的一些话印象深刻。一个是包克辛,浙江人,他说他走遍了欧洲,欧洲无非如此;还有一位从东部到贵州任省委书记的赵克志,在省委常委会议上说,他看了湄潭的《十谢共产党》的所有村庄,产业好,农民富,文化、医疗条件等各方面都不错,不仅仅在西部,即便放在东部也是一流的。克志同志已经是国家领导人了,他的评价是非常高的。

  第三,雷公山,苗岭之王大山。中国最多的苗族聚居在苗岭,大概有两百八十多万。苗岭之峰的雷公山大概有1840米,高耸于群山之中,雷公山下的银球茶作为外交部的礼品用茶已经有几十年,又为现在的脱贫攻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苗岭雷山一带很有意思,第一,他们是现在唯一持枪合法的民族,别人都不能带枪,这个民族可以带枪,他们有火枪,如果孙忠焕会长去,可以给您总统般的待遇——火枪二十八响;第二,他们是一个最典型的天人合一的民族,敬树如敬祖,敬祖即敬树。孩子生下来种上一棵树,人死了砍掉这棵树把它做棺材,把树还给你,再在这个坟上种一棵树。他们的祖宗就是一棵一棵的树,一片一片的林,没有碑没有墓,节约了土地,典型的人树轮流,天人合一。

  第四,香炉山。香炉山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人工种植茶园之一,这是中茶所经过论证得出的结论。这个地方海拔2274米,有成片的茶园,而且鲁成银所长说:这个地方一年没有连续30天气温超过28度,所以产出的是唯一没有夏天的茶,茶是甜的,此茶还作为1976-1980年左右的中央领导用茶,我们给他办茶的人都还在。这个茶也为中国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做出过贡献。华国锋同志喝着这个茶,很智慧地解决了四人帮的问题。

  第五,佛顶山,石阡苔茶的故乡。佛顶山茶钾天下,石阡温泉天下甲,喝天下钾茶,泡甲天下温泉,不想长寿都不行。在贵州有5个长寿县,恰好高出全国三十几个省平均值的一倍。国家有一个专门研究癌细胞的专家叫赫捷,他是知名专家,他说了一句话,对贵州来说非常有意义:贵州的肿瘤发病率低于全国50%,当然肿瘤跟气候、饮食习惯各方面有关。也有人质疑他,贵州的人均寿命为什么没有上海高呢?因为人均寿命还受到后天教育、生活习惯以及医疗条件的影响,上海有世界顶级医生,我们贵州基本谈不上,但是我们有这么多长寿之乡。

  第六,九龙山。喝贵阳的水不得不说贵阳的山,久安九龙山是古茶树汇集山,或者说是古茶开会的山,山上有五百年到六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茶树,连片五万株也是一个奇观。时任省委书记陈敏尔上山调研作了一幅绝配的对联:“九安千年茶,常利百姓家”,九安对常利、千年对百姓、茶对家,我相信这是迄今为止,我们贵州最精美的一幅关于茶的对联。

  第七,华尔山,让正安白茶横空出世的山,已经十多年了,我们现在其他地方才开始种白茶。白茶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因为白茶富含茶氨酸,平均至在9%—12%,,低的也有7%—8%。茶氨酸是干什么的?茶氨酸被刘仲华、王岳飞等誉为21世纪的生物镇静剂,比如治疗WFS综合症就很好,尤其是上了五十岁左右的女同志,心情烦躁就可以喝茶氨酸高的茶,睡眠不足,容易失眠也可以喝这个茶。

  第八,鸟王山,它是有史为书、有碑为证的贡茶之山。这里有一块碑,传说是中国唯一发现,碑文记载的是乾隆五十五年,命贵阳府拨款420银元发展茶叶。这里还有一个独特茶种——鸟王种,还有一支独特苗族系——海巴苗。

  第九,九层山,海拔高,在六盘水的六枝特区。高海拔的早茶,春节前就上市,回味甘甜。去年1月份人代会期间在贵阳召开茶叶品茗会时喝到,当时我很激动,出了一首打油诗,最后两句是“神州尚未闻惊雷,赢得东风第一把”。

  第十,安顺黔中腹地——朵贝山,天然拼配的香茶茶山。由于大叶小叶叶叶有,乔木灌木木木兴,绿茶紫茶茶茶好,所以做出了色、香、形俱佳的小种茶。我从武夷山回来以后,找到的朵贝茶园就是种植的小种茶,虽然不好机械化,但确实很香,香在哪里?香在天然的拼配。

  十一,梵净山,禅茶一体的世界双遗产。山下有绿茶红茶比肩,更有抹茶冠五洲。这里有世界巨头立顿的基地,中国最大的抹茶生产线,今年直接空运到美国西雅图出口,引领了未来方向。

  最后一座山不得不说,斗篷山,或者叫螺蛳壳山,这是老品牌“都匀毛尖”的出生地,“都匀毛尖”曾因获得巴拿马金奖,受到伟人毛泽东的青睐并命名而誉满全球。

  我们这次要进行茶山调研,我想了四句话,目的是:让茶叶下山,让文化上山,让人流朝山,让品牌出山。武夷山双遗产也是因为朱熹在这个地方修道,修道是因为有茶喝。所以,我们要用文化包装山头,不管是茶叶也好,山也好,还是茶旅一体都好。贵州是山的国度,贵州名山万万千,山山川川不一般,山山林林产好茶,汇聚香茗满人间,谢谢。

  来源于:贵州茶香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