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保健品速溶茶

找到约134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我国速溶茶产业创新发展趋势与主要技术需求

  速溶茶是国际上一种重要的茶叶深加工产品,对解决上游中低档茶出路、促进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和满足人们健康需求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概述了速溶茶发展历程和产业现状,分析当前国内速溶茶产业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今后的主要发展趋势和技术创新需求,为我国速溶茶产业的创新发展和相关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借鉴作用。

  速溶茶是以各类茶或茶鲜叶为主要原料,经过提取(榨汁)、过滤澄清、浓缩和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的一种可快速溶解于水的细粉或颗粒状固态茶产品。经过60多年的发展,传统速溶茶的加工技术和产品类型都已基本成熟。随着新时代我国消费市场需求的变化,速溶茶产业同时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分析和明确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今后的发展路径和技术需求,对及时开展相关技术研究,更好地解决上游中低档茶出路和促进速溶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速溶茶发展历程

  速溶茶生产始于20世纪40年代的英国,经过多年的试制和开发生产,已成为市场上重要的茶饮料类产品,美国、肯尼亚、日本、印度、斯里兰卡、中国等已成为速溶茶的主要生产国。我国速溶茶研发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研发期、发展期、快速增长期和稳步增长期,我国已逐渐发展成为国际上最主要的速溶茶生产国。

  研发期(60~70年代)

  我国速溶茶研制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最先由福州商品检验局采用真空冷冻干燥试制速溶茶获得成功。进入70年代,实现了速溶茶的批量生产,并出口到美国和欧洲等地。

  发展期(80~90年代)

  80年代是我国速溶茶产业进入规模化开发的孕育时期,1988年,开始对茶树鲜叶直接加工速溶茶的新工艺进行工业化生产尝试。90年代初,速溶茶工业化规模生产开始起步,速溶茶生产企业先后建设现代速溶茶工业化生产线,开始大规模生产速溶茶。

  快速增长期(2000~2010年)

  20世纪末以来,随着我国液态茶饮料、固态奶茶等食品工业茶产品的快速增长,速溶茶需求量迅速得到激发,在这十年里我国速溶茶产销量增长了近10倍。

  稳步增长期(2010年~至今)

  近十年来,我国速溶茶产业呈现稳步发展的局面,在产量稳定增长的基础上,产品类型和结构发生了一定的调整。为适应消费群体和应用领域的不同需求,一些新型的特色、功能性速溶茶产品开始不断涌现。

  二、我国速溶茶产业现状与技术现状

  产业现状

  国内速溶茶产业主要是伴随着下游液态茶饮料和固体奶茶饮料产业的发展而壮大起来的。目前我国速溶茶企业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湖南、深圳、江西、江苏等省市,年生产量超过2万吨,产值12~15亿元,产品远销日本、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规模生产企业有近20 家,其中大闽食品(漳州)有限公司、浙江茗皇天然食品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深宝华城科技有限公司(婺源县聚芳永茶业有限公司)等10家骨干企业2018年速溶茶的产量占总量的80%以上。目前,国内速溶茶产品主要以含茶配料或原料的角色应用于香飘飘、大好大、雀巢等固态奶茶和康师傅、统一、娃哈哈等液态调味茶饮料以及各类茶食品等食品(饮料)工业领域,为我国1000亿元的含茶食品(饮料)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技术现状

  近20年来,一大批提取、分离、浓缩和干燥等新技术新装备逐渐开始在速溶茶产品上广泛应用,速溶茶品质有了明显的提高。(1)先进萃取技术。如低温萃取设备、连续动态逆流提取装备等的应用;(2)膜分离技术。如微孔过滤、超过滤等分离膜装置以及速溶茶专用分离膜的应用;(3)新型浓缩技术。如离心薄膜蒸发器、反渗透膜(RO)或纳滤膜(NF)浓缩等装备的应用;(4)香气回收技术。如SCC 香气回收装置的应用;(5)生物酶技术。如单宁酶、纤维素酶、果胶酶等的应用;(6)其他技术。如UHT(超高温瞬时杀菌)的应用等。目前我国传统速溶茶加工技术已较成熟,构建了基于单罐静态提取、高速离心、真空浓缩和喷雾干燥等技术为主的传统速溶茶加工技术体系和动态逆流提取、膜分离、膜浓缩、冷冻干燥等新技术为主的现代速溶茶加工技术体系。▲膜过滤设备

▲真空浓缩设备

  三、我国速溶茶产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传统速溶茶需求市场正发生着明显的转型

  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茶饮料产业产品结构正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天然、低糖、高质化趋势明显,采用茶叶的比例不断提高,对天然配料的需求明显增加。通过对杭州市茶饮料市场的调查发现,2012年、2018 年杭州市场茶饮料产品采用的原料,以天然香料进行调配的产品比例从9%上升到27%,而合成配料从43%下降到33%,见图1;采用茶叶直接加工的比例从49%上升到67%, 速溶茶粉的比例从29%下降到22%,见图2。

  新茶饮产业正不断挤压传统茶饮料消费

  2016年以来,具有时尚、天然属性,设计独特、现调现制的新茶饮得到年轻人的喜爱,主要采用茶叶为原料的新茶饮获得蓬勃发展,喜茶、奈雪的茶、一点点、古茗等新茶饮企业不断涌现,目前已发展到50万家门店,年产值达450~500亿元,近20万吨茶叶消耗量的产业规模。这对以年轻人为目标市场的液态茶饮料和固态茶饮料产生巨大的冲击,同时也给速溶茶的消费带来较大的挑战。

  速溶茶在其他领域的拓展应用较窄

  传统速溶茶从速溶咖啡的加工衍生而来,其饮料添加的特点鲜明, 目前基本应用于液态茶饮料和固态奶茶产品,在冷饮、烘焙、保健品等食品和其他跨界领域上的应用比例非常少,主要与缺少有特色的专用产品密切相关。

  四、中国速溶茶和茶浓缩汁的开发和生产

  高质化趋势

  我国速溶茶产品是从提供冰红茶、冰绿茶等调味型液态茶饮料和固态奶茶等饮料工业的配料起步的,所以产品的风味品质与传统茶叶品质仍存在较大的差距。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食品的需求日益趋于天然化、高质化,具有方便性、时尚化和高品质的速溶茶产品必将成为人们的消费趋势。如龙井原味速溶茶、铁观音原味速溶茶、武夷岩茶原味速溶茶、祁门原味速溶红茶等可以呈现名优茶品质风格的高端速溶茶必将受到茶叶爱好者的喜爱。从最近新茶饮、茶餐饮市场对高端浓缩汁的大量需求可以看出,天然高品质的茶提取物在未来一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专用化趋势

  目前速溶茶基本是通过提取、过滤、浓缩和干燥而成的具有茶叶风味的固体粉状产品, 多为食品和饮料的普通配料用和通用型产品。考虑到不同食品、饮料产品要求、不同场景呈现形式和不同人群的需求差异,产品品质应有更高的针对性,如冷饮现调用速溶茶要求“冷溶、味醇、香特”,而热奶茶用速溶茶等要求“香浓、味厚、色艳”;对儿童、老年人和特殊健康人群应有不同的专用产品。因此,针对物料特性、使用方便性、功能差异性需求,开发精准化、专用化产品是今后的一个重要方向。

  特色化趋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消费需求趋于个性化、多样化,传统茶叶限于加工技术原因,可能仍不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品质需求, 速溶茶是在传统茶叶加工的基础上,通过原料拼配、制备新技术的集成,可形成更多的特色化、个性化的产品,极大丰富产品种类和市场需求。如鲜叶直接加工的鲜茶固体饮料、花香果味速溶茶等特色产品。

▲鲜叶速溶茶汁

  功能化趋势

  速溶奶茶等作为一种方便、时尚的茶制品已得到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者的喜爱。随着茶与人体健康宣传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茶叶抗氧化、减肥、降血压、降血糖、抗过敏等功效的认识不断提升。如何在解决方便化、时尚性和风味需求的基础上,提升茶叶自身的健康功能,也是中老年人等一批特殊人群方便、健康饮茶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将成为今后拓展速溶茶饮用人群、提升附加值的一个重要方向。

  五、速溶茶主要技术创新需求分析

  目前我国传统速溶茶产品仍存在风味品质与原茶相差较多、粉体易潮解、使用不够方便、冷溶性差以及产品同质化严重等技术问题,已无法适应新时代高质化、专用化、特色化、功能化产品消费趋势和终端化、个性化呈现的需求,亟待通过技术创新、产品结构调整等进行转型与突破,拓展新的技术应用路径,扩大下游市场出路。综合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技术需求。

  高保真制备技术创新

  速溶茶具有使用方便和清洁环保的优点,但“香低、色暗、味差”的品质特点是其只能做调配料的问题关键。茶叶天然营养和风味品质热敏性强,极易挥发或劣变,通过提取、浓缩和干燥等热加工而成的速溶茶产品营养和风味品质极易丢失,这也导致了高品质纯味速溶茶产品制备技术成为了行业内的难题。因此,亟待通过明晰茶叶风味品质浸出和转化机制,积极应用现代新型提取技术、香气释放与包埋技术、非热力杀菌技术等新技术进行技术创新和突破,提出一批高保真制备新技术,建立现代高品质速溶茶加工技术体系,推动速溶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高香冷溶速溶茶

  特色化加工技术创新

  目前速溶茶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一方面与产品质量不高导致的下游应用面窄有关,同时与产品缺少新意也是密不可分的。传统茶叶加工的速溶茶产品无法摆脱传统茶叶的品质特征和风格,易导致产品的同质化。考虑到传统速溶茶加工工艺已较为成熟,摆脱传统茶叶原料与加工工艺更能实现速溶茶产品的创新,如采用茶鲜叶、天然植物或水果等为基材,应用生物酶分解、微生物发酵等风味调控和修饰新技术,开发出基于天然配料的“花香”“果味”等一批特色速溶茶产品,不仅可以极大地丰富速溶茶产品类型,对拓宽那些喜爱时尚、新颖产品的年轻消费者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这从近些年来的新茶饮产业崛起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发展潜力。

  功能强化利用技术创新

  茶叶自身具有较多的健康保健功效,传统加工工艺获得的功能成分相对较为单一。而速溶茶是通过深度加工而成的茶制品,可以通过茶叶新功能的挖掘,采用功能强化与利用新技术,进一步的提升、转化和改造茶叶功能成分,从而创制出更多不同的特色功能性速溶茶产品,以满足特殊人群的健康需求。如采用生物酶/膜分离联合技术研发高茶黄素、高茶氨酸、高儿茶素低苦涩味、高茶多酚等功能型速溶茶产品,微生物定向发酵技术可以研发具有特殊功能的发酵型速溶茶产品。

  ▲高茶黄素速溶茶

  便利化应用技术创新

  传统速溶茶一般为粉状、片状或微小颗粒状产品,易吸潮、流动性差,使用不方便,不利于今后速溶茶的终端化应用。为提高今后产品在不同领域和场景应用的方便性, 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对产品的外观、流动性和抗吸湿性进行改造和完善。如高品质速溶茶大颗粒制造技术可以增大速溶茶的颗粒度,提高产品的高流动和抗吸湿,对今后速溶茶的终端应用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六、结  语

  速溶茶作为我国茶叶深加工产业发展历程中特别有代表性的产品,为解决我国上游茶叶拓展和增值利用,丰富我国食品工业产品种类和产业的发展,以及满足消费者健康产品的需求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健康、文化、精神”的时代需求为速溶茶产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施展空间。与此同时,高品质、多元化、个性化消费新理念对传统速溶茶产品及制造技术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速溶茶产业亟待通过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将传统的中间体原料加工向高质化、个性化终端产品制造推进,走专用化、特色化、功能化发展之路,实现我国速溶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和第二次腾飞,引领国际速溶茶加工技术的发展。

  来源于:中国茶叶加工,作者:尹军峰

2021中国(南昌)国际茶产业博览会

2021中国(南昌国际茶产业博览会

 

主办单位:江西省茶叶协会

承办单位:青岛华盛鑫会展有限公司

南昌金正展览有限公司

展会时间:2021年6月11日-14日

展会地点:南昌绿地国际博览中心

 

【行业背景】

中国,礼仪之邦,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积蕴的礼仪文化博大精深。“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的思想更是早已深入人心。传统的佳节日,正是走亲访友互赠礼品最频繁之际,为礼品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逐渐提高,礼品行业也随之兴盛壮大,趋于多样化、专业化的发展。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饮品,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树起源于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利用茶叶的国家。而自古以来,茶就是作为商、政、亲、友传递感情,增进关系的最佳礼品,茶业以其天然健康的品质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喜爱和追求。江西一直是中国茶叶贸易的重要省份,不论在国内贸易、宫廷进贡还是在税负承担,对外通商中都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江西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美誉,产茶历史悠久,名茶辈出,一直也是全国重要的茶叶产地,茶叶贸易也从全国市场扩展到海外市场。

城市介绍

南昌,江西省省会。简称 “洪”或“昌”,古称豫章、洪都,是江西省省会、环鄱阳湖城市群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截至2019年,全市下辖6个区、3个县,总面积7402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南昌市常住人口560.06万人。 

南昌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鄱阳湖西南岸,是江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交通中心,自古就有“粤户闽庭,吴头楚尾”、“襟三江而带五湖”之称,“控蛮荆而引瓯越”之地,是中国唯一一个毗邻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省会中心城市,也是中国华东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 

南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因“昌大南疆、南方昌盛”而得名,初唐四杰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称其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南唐时期南昌府称为“南都”;1927年南昌八一起义,在此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支独立领导的人民军队,是著名的革命英雄城市,被誉为军旗升起的地方;  新中国成立后,南昌制造了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第一批海防导弹、第一辆摩托车、拖拉机,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中心、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源地。 

南昌是中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曾荣获国家创新型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球十大动感都会等称号,2006年被《新闻周刊》评选为“世界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2019年6月,“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在南昌开通运行。2020年9月2日,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

南昌市经济发展迅速,在全球发展最快的20个城市中名列第15名,是中国乃至全球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

南昌市设有三个国家级开发区(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南昌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红谷滩新区、临空经济区、综合保税区。

作为省会的南昌经济发展也与省级经济保持一致,截止到2019年南昌市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96.18亿元,位列全国第40位。虽然经济排名不高,但是经济增速一直保持高增长,2017-2019年南昌市GDP增速分别达到了9.0%、8.9%和8.0%,GDP增速位列省会城市前四位。

【日程安排】

报到布展:202169日-10日  

展    出:2021611日-14日  

撤    展:2021614

(注:具体时间最终以参展手册为准。)

【展会亮点】

江西是全国重要的茶叶产地,茶叶贸易从全国扩展到海外。

弘扬中国国饮文化,传播传统的茶文化理念。

引进全国茶叶著名品牌,规模更大、档次更高。

扩展江西茶叶市场,搭建中国茶叶相互合作、沟通与展示的平台。

汇聚各类名茶、茶具产品、茶叶包装、茶工艺品、茶叶技术等。

各类丰富的茶文化活动,促进交流。

【观众组织】

邀请国际茶叶组织、驻使馆、进出口贸易商、采购商、专营机构;

有渠道销售、有终端消费的代理销售商、专业配送中心及网络营销商;

茶市场经营户、专卖店、批发商、茶楼会所、宾馆酒吧等茶叶消费场所;

投资商、咨询公司、礼品代购、团购贸易商、茶饮喜好者、收藏家、银行VIP、4S店;

政府机构、农业部门、茶叶协会、学会、商会、院校、科研院所、质检机构等;

【展出范围】

各类名茶:绿茶、红茶、黑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各类有机茶 ;

再加工茶:花草茶、降压茶、明目茶、萃取茶、浓缩茶、果味茶、养生茶、速溶茶、袋泡茶、茶食品、茶保健品、茶叶深加工产品、茶饮料等;

茶具产品:紫砂、陶瓷、茶盘、煮茶器、冲茶具、电茶器、玻璃器皿、竹木器皿、金属器皿等;

茶叶包装:茶包装设计、锡器包装、金属罐包装、纸盒包装、木盒包装、制作印刷、包装材料及包装机械等;

加工机械:茶叶采摘、种植、杀青、色选、保鲜、烘焙、贮藏、包装、检测技术等;

茶叶技术:茶秤重设备、喷码标识、防伪技术、施肥技术、农药喷洒等;

茶工艺品:茶几、端砚、红木、崖柏、茶家具、茶礼品、根雕工艺品、装饰品等;

茶文化产品:沉香、茶服、佛禅、艺术瓷、古玩字画、茶文化书籍、茶音像制品等;

泡茶用水:茶道专用水、矿泉水、纯净水、瓶装水、直饮水、瓶装水定制及净水设备等;

茶流通企业:茶叶专业市场、茶叶经销代理机构、茶庄、茶馆、茶楼、茶吧等;

茶相关机构:茶艺培训机构、茶空间设计机构、连锁加盟茶馆、互联网+茶、茶叶相关产品投资和融资机构、茶主题旅游、茶文化艺术交流、茶叶媒体等;

沉香文化:沉香木(粉)、檀香木(粉)、沉香/檀香雕刻、挂件、饰品、手珠、线香、檀香、盘香、香膏、香精、香料、香包、香枕等各种沉香制品、制香机械及原料等;

参展安排及费用

1、标准展位(3×3=9㎡)

国内企业:6800元/9㎡ 标准展位包括:展出场地、三面或两面展板、一张桌子、两把椅子、电源插座(220V 500W)一个、企业楣板文字制作、角位加收500元。 

2、室内空地(36㎡起租)

国内企业:700元/㎡ 室内空地不带任何展具、电源,参展商自行设计。特装管理费:15元/平方米。

组委会联系方式

青岛华盛鑫会展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 13173207275

地址:青岛市李沧区京口路111号天都锦茶文化城A区二楼

 

浙大屠幼英教授:茶的综合利用产业现状与未来

  (作者:屠幼英,博士,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浙江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茶叶学会理事,吴觉农思想研究会理事。

  曾主持和参加国际合作、国家、省级和厂家合作项目三十多项。主要项目有"茶黄素酶法工业化生产关键技术"、"茶树多酚氧化酶基因克隆及表达"、"茶叶萎凋过程中多酚氧化酶的变化根源"、"三峡库区茶叶产业化技术体系的研究"、"老茶园的嫁接改造"、"茶及香花作物香气释放机理极其影响因子"、"速溶茶转溶技术"、"茶叶发酵饮料的研制"、"茶多酚生产工艺及理化性状研究"、"茶鲜叶与匀浆悬浮发酵工艺学及品质形成机理的研究"、"茶软饮料研究"、"绿茶多酚物质的吸收代谢机理"、"紧压茶对胰酶的促进作用"等多项工作。

  成功开发生产过多项茶多酚、茶黄素、速溶茶产品,如药用茶多酚精品、食品用茶多酚抗氧化剂和多种茶饮品,高纯度茶黄素生产、发酵茶酒、茶可乐、桃茗、桔茗、绿茶水、牛奶红茶等产品;对微生物的培养和大生产、茶多酚的理化形状、茶多酚的生产、茶饮料的生产均有一定的实际经验。已经完成了茶黄素的固定化酶生产技术研究,茶黄素单体的多种色谱分离,已经对多种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开展了研究。茶叶综合利用和茶叶活性成分的研究领域在国内外一定知名度。)

  1949年以来,我国茶产业持续发展。目前茶园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2017年茶园面积和总产量分别达到305.5万h㎡和267.9万t;第一产业总产值达到1900亿元,第二产业达到1200亿元。此外,每年全国有约150万t的茶树干花和超过550万t茶果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2009年卫生部颁布第18号公告,批准茶叶籽油(TeaCamelliaSeedOil)为新食品原料,每天使用量≤15g,使用范围不包括婴幼儿食品。2010年发布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Gallate,EGCG)为新食品原料,每天使用量≤300mg(以EGCG计),使用范围不包括婴幼儿食品。2013年1月颁布茶树花(Teablos-som)可以作为普通食品使用后,2014年7月又批准茶叶茶氨酸为新食品原料(2014年第15号),每天食用量≤0.4g;质量要求为黄色粉末,茶氨酸含量≥20%,水分≤8%。使用范围不包括婴幼儿食品。这些重要的公告提示我们有更多的茶树资源可以被广泛、多元化地利用。

  茶树多方位利用是新世纪我国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内容。茶产业转型升级就是从现有的茶叶经营模式向更新、更科学、更高效的经营组织模式的转变,因此,如何充分高效利用茶树的叶、花、果是茶产业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至今为止,研究发现茶的化合物达1400多种,同时,在茶叶化学活性物质被不断发现后,如何采用相应的物理、化学、化工和生物技术生产出有利于改善人们生活的含茶或茶提取物的产品,充分发挥茶中功能成分的作用,也是茶综合利用的意义和研究范畴所在。茶的综合利用更新了传统茶产业的加工方法和产品结构,拓宽了茶资源的用途,提高了茶的附加值,提升了茶产业经济效益。

  国内外固、液态茶饮料发展

  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消费选择向着营养健康、快速和便捷等多元化方向发展,速溶茶、茶饮料和以茶叶提取物为原料的食品、药品、保健食品、日用化学品等一大批茶深加工产品已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首先回顾全球固、液态茶饮料的发展历史。固体速溶茶起始于20世纪40年代,由英国首先研制成功,经过多年的试制和批量生产,已成为国际市场上重要的茶饮料类产品。目前雀巢(Nes-tle)、立顿(Lipton)、Tanco、Southern、Telly等公司均生产速溶茶粉。中国大陆固体速溶茶生产始于20世纪70年代,直到90年代中后期产销量和技术水平才得到明显提高,如以浙江龙游茗皇食品有限公司、深宝华城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大闽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代表的固体茶饮料生产企业,近年来纯速溶茶产销量已达到每年1.5万t。浙江香飘飘食品公司的香飘飘奶茶、喜之郎公司的优乐美奶茶等含奶茶制品销量已达到每年10万t以上。

  全球液态茶饮料的发展历史比固体饮料相对较晚,具有工业化生产规模的液态茶饮料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市场,主要采用速溶茶或浓缩汁,以及香料和甜味剂等为原料开发生产瓶装或罐装充气冰茶饮料。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首先开发成功的罐装乌龙茶饮料成为现代液态纯茶饮料的里程碑,产销量得到快速而持续的增长。随后罐装茶饮料在中国台湾、东南亚以及欧美等地逐渐得到发展。国内液态茶饮料的开发生产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1985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试产了茶可乐、橘茗、桃茗等多种风味的瓶装碳酸型茶饮料。

  2001年后国内茶饮料消费稳步增长,目前已经达到了一个历史最高水平,年消费量约800万t,形成了以康师傅、统一、娃哈哈和农夫山泉等大型企业为主要生产商的茶饮料市场。以天然、快捷、方便和健康为特色的茶饮料成为颇受消费者欢迎的软饮料新品种,发展前景广阔,喜茶和一点点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2010年日本静冈县政府公布了正在开展的茶饮料亿元大项目“下一代茶饮料和提取物的研发”计划,提出日本三代茶饮料的特征:第一代为加糖和充二氧化碳的茶饮料,易引发代谢综合征;第二代为有点苦味的功能性茶饮料;第三代将会是好喝、天然和具有健康功能的茶饮料,目标人群为年轻人。2000年以来,强化儿茶素、茶多酚的功能性茶饮料成为日本热销产品。

  近年来,欧美、韩国和中国地区也已进入新一代纯茶饮料和保健茶饮料的研制和开发生产阶段。具有保健功能的茶饮料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成为流行新趋势。

图片描述

  茶树功能成分研究发展

  我国茶叶深加工产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现已基本形成以开发功能成分如茶多酚、儿茶素、茶氨酸、茶黄素、茶多糖、茶皂素、咖啡碱等为主体的局面,天然活性成分的分离和发现使茶叶利用有了质的飞跃。1827年,英国化学家Oudry首次发现了茶叶咖啡碱,1867年德国Hlasiwetz发现了没食子儿茶素,1931年分离到茶皂素,20世纪50年代日本酒户弥二郎和Hara分别发现了茶氨酸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此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夏春华在80年代首次分离出茶籽皂素并研究其应用,陈瑞峰、屠幼英、杨贤强等人在80—90年代先后分离出不同纯度的茶多酚,并且开始批量出口;同时,屠幼英、刘仲华和章志强在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分离出茶黄素单体,并且生物合成高纯度茶黄素,同时还开展了大量的保健理论研究。另一个重要的茶树资源为茶叶籽油。茶叶籽油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是一种高级食用油。其脂肪酸成分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亚麻油酸、豆蔻酸等,功能性成分含量远高于菜油、花生油和豆油等传统食物油。其油中的亚油酸、亚麻油酸是维持人体皮肤、毛发生长所不可缺少的功能性物质,具有预防动脉硬化、抗氧化、清除自由基、降血压和降血脂的作用。目前,每公顷茶园可以采摘2t茶籽,我国多数品种茶树茶果平均含油量约为25%,全国茶园每年茶果产量达到550万t,产油量达到69万t。此外,茶叶籽皂素含量约为12%,总量约为33万t。

  茶树花作为茶树的重要生殖器官,我国茶园年鲜花产量900万t,干花150万t。茶树花主要成分包括7%-11%茶皂甙、25%-30%蛋白质、20%-35%总糖、7%-15%茶多酚、1%-4%氨基酸、1%-3%黄酮类化合物、小于1%的咖啡碱。研究表明茶树花提取物具有很好的降脂减肥和美容作用。

  茶的综合利用领域

  茶的综合利用涉及到复杂的知识结构,如化学工程、食品加工、生物化学、医学和营养学,可应用到食品、饲料、日化和医药等多个行业。产品包括天然药物、保健食品、茶饮料、食品、日化用品、植物农药、动物保健品等。茶功能成分具有抗氧化、提高免疫力、降低血压、促使精神安定、促进脑部血流、增进脑活力、营养神经细胞、增加生长激素分泌、健肝利肾、改善更年期综合征和老年痴呆症、美容、补充营养等多方面作用。利用新的化学工程和生物化学工程相关技术对茶树活性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可以最大程度保留活性成分的功效,绿色提取技术也可以确保成分的安全性。

  在食品领域中,基于茶多酚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茶多酚类化合物可以作为食品保鲜剂,添加到各种含油食品中发挥其抗氧化功能;利用鲜叶加工成不同细度的茶粉,翠绿的色泽和成分可以作为天然色素和功能强化剂;茶黄素等也可作为天然色素,并具有预防“三高”和抗氧化的功效。尤其近3年来,抹茶的增长量超过了以往的总和。如杭州英仕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吴裕泰茶业公司联合推出的5种口感的茶爽含片,其中白茶茶爽适合吸烟人群除口腔异味,减轻吸烟引起的自由基的危害,同时具有杀菌、提神等功效,可以代替每日饮茶;玫瑰红茶茶爽针对身体较虚弱的人群和女性,有美容养颜和养胃作用。

  民以食为天,2013—2015年,中国焙烤食品制造全行业销售额分别为2203亿、2427亿和274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77%、10.16%和12.97%。以坚果炒货为例,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数据,2007—2014年间,坚果炒货行业年产值从283.1亿元迅速增长至863.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30%。同时,与其他主要经济体对比来看,我国主要坚果品种的人均消费量显著低于美国、日本等国家以及全球平均水平,未来仍有较大增长潜力。2017年中国食品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25194亿元,预计2017—2021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7.15%,2021年中国食品制造业销售收入将达到33209亿元。茶叶的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改善食品口感、抗氧化、延长油脂食品的保质期、增加营养消化和吸收等多重功效,所以更多含茶食品的出现是未来食品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推动科学吃茶的极好途径。

  在日化领域中,在内衣、袜、鞋的棉织物中添加茶多酚类化合物可以杀灭皮肤及鞋、袜中的皮肤病真菌,并消除异味;在汽车和空调的出气和进气处安放茶多酚过滤网可以起到吸收异味和污染物的作用;茶口罩可过滤空气杂质,起到减轻雾霾对人体和动物呼吸道的伤害作用。茶的保湿功效十分显著。皮肤是机体的表层组织,表面角蛋白起着保护皮肤和防御外部侵害的功能。皮肤保水是皮肤外表健康的重要因素,缺水会引起皮肤干燥和形成皱纹。茶多酚含有大量的羟基,是一种良好的保湿剂。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中的透明质酸在透明质酸酶作用下会被降解,使皮肤硬化而形成皱纹。茶多酚可以抑制透明质酸酶的活性从而起到保湿的功效。另外,冷榨茶油的黏性较高,渗透性强,易于被皮肤吸收,可以快速在皮下形成1层皮脂膜,防止角质层水分流失,提高皮肤保水能力,解决皮肤干燥问题,防止皮肤起皱,加强皮肤屏障功能,抵御外界环境对肌肤的侵害。

  大量研究发现,茶具有延缓皮肤衰老和护肤作用。主要机理包括4个方面:茶多酚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是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能提高SOD活性并有利于肌体清除自由基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其中,丙二醛可以交联胶原蛋白,形成水不溶性大分子,使皮肤出现皱纹、变硬、失去弹性;表皮是人体的第一道防护屏障,其主要组成细胞为角朊细胞,0.1-1.0g/L的茶多酚可以促进皮肤角朊细胞有丝分裂和生长,减少细胞凋亡发生;茶多酚中的黄烷醇类化合物在波长200-300nm处有较高的吸收峰,有“紫外线过滤器”的美称。可减少紫外线引起的皮肤黑色素形成,保护皮肤免受损伤;茶叶中的氨基酸、蛋白质等是皮肤的营养剂,茶叶中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芳香油类也可促进皮肤代谢和胶原质的更新。

  茶多酚具有防辐射的功效。人们生活中的电视机、手机、微波炉等在使用时也会释放微量的辐射性物质,可以研发茶多酚小贴膜,起吸附辐射能量的作用。同样,茶叶提取物也可以作为化妆品的添加剂。在防晒霜中加入茶多酚、茶氨酸或者白茶提取物等,可以减轻紫外线对皮肤的辐射伤害,修复损伤的肌肤细胞,降低患皮肤癌的风险,减轻过敏性反应。在沐浴露中加入茶花提取物可以减轻皮肤发痒症状。

  白茶、绿茶、乌龙茶、普洱茶均具有防止皮肤老化、清除肌肤不洁物的功能,尤其与某些植物一起使用效果更佳。目前以茶多酚为原料研制而成的日化产品有洗面奶、爽肤水、乳液、面霜、沐浴液、洗发水、牙膏、口香糖、除臭剂等,其中不乏有水芝澳绿茶面霜、伊丽莎白·雅顿绿茶润肤霜、植村秀绿茶洁颜油等国际名牌产品,国内茶仕利品牌的众多产品更是异军突起,如茶树花面膜、白茶面膜、白茶喷雾、无香茶多酚护手霜、氨基酸茶皂等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分析,2017年我国化妆品行业零售规模约2514亿元,其中,护肤品规模约1135亿元、彩妆规模约144亿元、洗发产品规模约339亿元、护发产品规模约108亿元、沐浴产品规模约182亿元、香水规模约230亿元。让您的肌肤与茶亲密接触,确保健康,茶活性物质与日化行业的关联研究将是未来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重大课题。

  在医药及其他领域中,因为茶多酚、茶氨酸和茶色素等产品具有多种保健功效,可开发用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减肥、降血脂、降血压等多种用途的保健品。目前市面上已经有Veregen、心脑健等药物和大量其他保健品。对茶树各部分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和医学研究结合,将会开发出更多有利于人体健康的产品。未来老龄的消费者会更加注重食品的功能性和健康性,低糖、降血脂、高纤维等含茶食品将愈发受到青睐。用茶叶活性成分和茶渣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以改善动物免疫力,减少臭味物质的排放。如茶多酚可以提高鸡肉中的维生素和肌酸含量,降低鸡蛋中的胆固醇含量;添加到猪饲料中可以降低猪肉的肥肉率。因此,可以开展添加茶提取物的系列饲料产品的开发和应用。

  总之,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日趋向往,利用茶的多重功能将满足全天24小时健康生活的目标。

  来源于: 长清茶,作者:浙大屠幼英教授

找到约132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