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白龙珠茶贵吗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80斤茉莉花仅能做10斤茶,这杯茉莉花茶到底有多好喝?

茉莉花,多么普通的花朵,带着浓郁的芬芳,人人爱、人人夸。茉莉花茶,许多人也自然而然认为稀疏平常

但是,茉莉花却也是又时尚又高贵的,现有多位中外名人献唱《茉莉花》,古时有慈禧太后爱茉莉双熏的美闻。

如果你知道10斤茶要用80斤茉莉花来做茉莉花要38℃高温以上采摘经历6个长夜6次窨制与1次提香耗时30天左右反复窨制,才能够做出来一杯茉莉花茶,你还会觉得这杯茉莉花茶只是普通的茉莉花茶吗?


本期小编要为茶友们推荐的是这款茉莉白龙珠,在福州茉莉花茶中名列前茅的,10斤成品茶要耗费80斤茉莉鲜花,经历6次窨制1次提香,耗时30天左右反复窨制才能够出品这样高品质的茉莉花茶。


花香鲜灵,香气浓郁芬芳,喝起来有明显“冰糖甜”,滋味鲜爽,汤色淡绿偏黄清澈。茶好,茶底优选龙珠茶,颗颗紧结略带白毫;花好,其用于窨制的茉莉花也是每天优选的,花苞质量高。


风土,福州茉莉花藏着冰糖甜


历史更久、品质更优的茉莉花茶,要在福州才能寻到。


改革开放以前,各地的名优茶都要运来这里窨制;改革开放以后,茉莉花种植技术与茉莉花茶窨制技艺从这里传向其它产区。


福州的茉莉花产量稀少,对于全国其它大量种植茉莉花的产区来说,这里真的不算得什么,只占10%左右。但却是公认的品质好。


天气越热,花越香!


茉莉花,生长在一年之中最热的三伏天。


采花的最佳时期,要在太阳最辣、气温最高的盛夏午后一两点钟。因为此时,花蕾中的精油浓度达到顶峰。


为了这杯茉莉花茶足够香,采花人不知道流下过多少的汗水。



通宵达旦,为茶香


花苞采下,通宵达旦的窨花拼和。


茉莉花具有晚间开放吐香的习性,花苞吐香的时候,正好是困倦不能的深夜。


为了做好茶,需要通宵达旦,披星戴月,一夜都不得停歇。茉莉花茶制作的季节,对于制茶人来说,那是一个个伴着花香的不眠夜。




一杯茉莉花茶,一个月制作


花茶窨制,其实这个“窨”的意思,也就是“熏”的意思。


窨制花茶,也就是熏制花茶,根据茶坯具有吸香、鲜花具有吐香的特性,将两者有机整合,在适宜的吸香、吐香环境和特殊的技术条件下,使茶坯充分吸收花香而制成花茶。


窨花拼和,需要大量的鲜花,将茶叶和鲜花层层叠叠覆盖十多次,让茶叶长达十多个小时之久吸收花中的香气,反反复复多次窨制。每次窨制之间或隔三两日,如遇天气不佳可能还要再延长时间。


本期推荐的这款茉莉白龙珠,整整6次窨制,花与茶已经深深嵌入彼此的灵魂。


花与茶,彼此交融,相互成就


茉莉花的茶蕾与龙珠茶,在窨制过程中,茶叶渐渐发生理化变化,多酚类物质缓慢氧化,减低了茶坯的涩味,酚氨比降低,从而使茶汤变黄,滋味更加鲜醇。


茉莉花茶在窨制过程中,吸收了茉莉花的芳香物质和其他水溶性化学成分,因此兼有绿茶和茉莉花的效用。一部分原来不溶于水的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氨基酸含量增加。




这款茶产自福建福州,选择了最为经典的“福州茉莉+绿茶底”的搭配,营养丰富,如儿茶素、维生素C、维生素A、咖啡碱、黄烷醇、茶多酚等;而茉莉花茶也含有大量芳香油、香叶醇、橙花椒醇、丁香酯等20多种化合物。




茶好,很重要


从茶叶的角度来说,选用的茶叶越好,制作出来的茉莉花茶才会更棒。


本期我们选择的是龙珠为茶底,制作成龙珠形状的茶芽就是比较娇嫩的,凝聚了高山绿茶的精华成分,是用来制作茉莉花茶比较高级的茶。


好的茶底,这颗颗的龙珠,为本期推荐的这款茉莉龙珠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只是龙珠的形态,使得窨制的工艺比普通茉莉花茶更复杂。


颗颗龙珠,在热水涤荡中缓缓释放茉莉花香与茶的浓醇,比一般的茉莉花茶更具一番美的滋味与享受。龙珠茶的鲜爽度与浓郁底更高,花香更芬芳鲜灵。因此,茉莉龙珠,更比一般的茉莉香片要显得更珍贵。



花香入茶,自成风雅


福州茉莉花茶,以其独有的“冰糖”甜而著名,香气鲜灵,口感清爽,滋味纯正,带有传统的地域特征。


“鲜灵”,则是茉莉花茶的专属形容词,也是香气的最高境界。这种香,层次丰富而不单调,鲜活灵动而不僵化,像极动静两相宜的女子。


杯小茶推荐的这款茉莉白龙珠,正是鲜灵与冰糖甜的代表。


如果说世界茉莉看中国,中国茉莉看福州,那么福州众多茉莉花茶中,这款6窨1提的茉莉白龙珠定也是非常闪耀的。


作为福州优质茉莉推荐给大家,鲜灵度与冰糖甜俱佳,喝它不会有错。




轻啜、入喉、清心


喝下这杯茉莉花茶,自然的微风迎面而来,花香与茶香随风摇曳;


喝下这杯茉莉花茶,鲜爽在嘴里炸开;


喝下这杯茉莉花茶,清甜滋味悄悄浮现,清纯得宛如十八岁的少女;


喝下这杯茉莉花茶,甘润深入喉中,使人甘之如饴;


喝下这杯茶,有着宁静清心,幽雅淡泊之感,能洗涤蒙尘的内心。


理气、开郁、辟秽、和中


中医认为,茉莉花性辛味甘,具有理气、开郁、辟秽、和中之功效。


《本草纲目》中记载:“茉莉花性辛甘温、和中下气、避秽浊、治下痢腹痛。”茉莉花有提神功效,可安定情绪及舒缓郁闷。


绿茶中,茶鲜叶的成分保存得较好,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维生素C等主要功效成分含量较高。


不妨喝点茉莉花茶,可以散发淤积于体内的寒邪,促进人体阳气生发。好看、好闻、好喝的茉莉花茶,赶紧喝起来吧!



天然茉莉酮,改善肌肤有奇效


茉莉花之所以香气悠长,有驻颜美容的效果,是一种叫茉莉酮的成分在发挥作用。


茉莉酮是茉莉花自身合成的天然酮,茉莉酮具有改善和滋养肌肤的奇特效果,是很多高级化妆品的重要成分。


当年慈禧太后爱茉莉,也离不开茉莉有美容的这一点吧!



泡一杯,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包装一打开就满室芬芳。


只闻花香不见花,香远益清,透着自然的茉莉花香,让喜欢茉莉花的人没有一丝丝抵抗力。


细观外形,颗颗干茶形似珍珠、白毫尽显。


开汤冲泡,茶汤黄绿明亮,滋味鲜醇回甘。花香芬芳馥郁,空气中那一丝挥之不散的鲜灵茉莉香


或许就是借了茶的骨,重新凝结出了极致鲜灵的花香。


泡过后,茶底柔软匀嫩,色润如玉。

茉莉花茶,更简便的冲泡方法,便是选用透明的玻璃杯


水温90℃为佳,温杯后放入4g茉莉花茶再注水,然后一手托杯底,另一手扶杯,将茶杯沿顺时针方向轻轻倾斜转动约30秒,可以使茶叶进一步吸收水分,即可闻到满屋子的香甜。


入杯冲泡后,茉莉花茶轻轻摇曳,或上下舞动或静谧寻思,香气鲜灵持久,茉莉花香久久萦绕心房。


汤色渐渐呈现黄绿明亮,细抿一口,口感醇正鲜活,满口茶香,让人爱不释口。


沸水静置两分钟后,茉莉花茶顷刻间花香弥散,满满的都是茉莉花盛开时的芳香。滋味甜鲜,爽口,久泡无苦涩感。

茉莉花并非艳压群芳,然月季之甜、桂花之香、兰花之幽、菊花之淡,莲花之洁、梅花之雅,莫不兼而有之。


历代文人雅士对她的赞美从不吝惜笔墨,姜白石甚至说:“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间第一香。” 


慈禧太后,也是茉莉花的忠实粉丝,不仅爱喝茉莉花茶,还随身佩戴一串茉莉。于是京城的百姓开始效仿,也渐渐流行开了喝茉莉花茶。



本期推荐的茉莉白龙珠,茶优花好,跨过30天左右的反复窨制,经过6次窨花1次提香,属于福州茉莉花茶中的上乘之作,只闻花香不见花,但花魂却已经化入茶中。


说贵,比起采花人的汗水与窨花人无数的不眠夜,一点儿也不贵;虽贵,却贵有所值、物超所值。


如此茉莉花茶,喝到即是人生享受,只等懂得的人。





声明:我们尊重原著版权,部分作品来自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直接联系我们删除。

吉普号线下沙龙回顾:看不懂龙珠的流行,还怎么聊普洱茶市场?

  龙珠茶是如何风靡起来的?

  它给普洱茶市场带来了哪些改变?

  龙珠销售额狂涨200%的背后

  是什么在推动其发展?

  看一颗小龙珠

  如何撬动普洱茶大市场


  龙珠的流行,仅仅因为方便?

  小雪这一天,我们相约在广州茶博会吉普号展位,举行复兴沙龙第259期,二十四节气沙龙第20期,对“龙珠茶”进行了深度探索。
  “一沱二饼三砖四散”,这是普洱茶最常见的四种形态,即沱茶、饼茶、砖茶、散茶四种。随着消费者的新需求,小龙珠产品也慢慢地多了起来,从普洱茶龙珠到白茶茶龙珠再到一些新工艺茶品的小龙珠,龙珠的市场正在慢慢扩大。

  龙珠每颗如硬币大小,每粒约8克左右,恰好是我们通常一泡茶的投茶量,相比较于其它饼茶、砖茶,龙珠就免去了撬茶和称茶的麻烦,可以说是相当的方便快捷。

  但龙珠仅仅是因为方便快捷而流行吗?龙珠流行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消费形式变化?当我们在谈行业变化时我们到底在聊什么?茶会现场我们喝到了“吉白”、“陈皮珠”、“藏巅”三款龙珠茶,茶业复兴出品人周重林、吉普号联合创始人小黑、三醉斋版主百濮子也围绕龙珠进行了分享。
  消费场景变了,茶的形态跟上了吗?

  安然:龙珠的发展伴随着饮茶消费场景的变化。一开始,普洱茶是一小波发烧友的珍藏,他们家里都有完备的泡茶设备、茶具,有充足的时间去品一泡茶;随着普洱茶受众的扩大,越来越多人开始接触它,开始喝它,但这群人并不是随时随地都有全套茶具,有时候仅仅想泡在马克杯里喝,这时候龙珠的需求也应运而生。

  吉普号是为数不多做了生、熟、白、陈皮龙珠的茶企,这背后有怎样的思考在呢?
  "小黑:今年双十一数据出来之后我做了一个2018年到2019年的数据,这个数据我自己都吓到了,龙珠茶的增长是最大的,翻了一倍多。"

  而其中陈皮珠的销量几乎接近我们的拳头产品蛮润403。同比之下传统茶的市场有所下降,这也是我们想到今天这个话题的原因。龙珠这种产品的增长频次如此高,这是什么原因?

  我们又发现身边的很多年轻人都很少买饼茶,才意识到龙珠茶的增长是因为消费需求在改变,消费频次提高。喝完一饼357g的茶需要多长时间?喝完一盒龙珠又需要多长时间?接下来请周老师跟我们聊一下龙珠茶的历史。
  "最近几年流行的都是迷你的产品,烟酒也是如此,烟都开始流行细烟。前几年出现的迷你沱也是如此,现在龙珠茶最小可以是2g。"

  周重林:普洱茶过去的形状一直是饼、砖、沱。最早的茶为了方便运输是装到竹子里面,是柱状体态的,到了销区的时候需要切割,就把它切割成一片一片的,后来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改良才产生饼茶。沱茶是在景谷首先有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方便,沱茶是1910年左右形成的形态,龙珠是近几年才形成的形态。
  其实在肖时英的书中有记载,在五六十年代就有做成类似迷你沱的这种形状的茶。从迷你沱到今天的龙珠茶其实更多的是人的消费习惯发生了变化,大家都更喜欢便捷的,但中国人对袋泡是有抵触的,认为袋泡茶里面的茶是不好的茶,是劣质的茶,龙珠却是高品质的小体态的茶品,刚好是一泡茶。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往小做,最开始迷你沱是走海外市场。龙珠茶、袋泡茶随身携带就很方便,带茶饼就很不方便。

  百濮子:最早的龙珠茶2012年左右开始有的,鲜叶炒制揉捻之后搓成球,用布袋揉制。很多企业用量少的茶品做龙珠,因此龙珠茶就显得很珍贵。

  "在中国“龙”和“珠”往往都是带着美好寓意的,所以这也是龙珠能受大众喜欢的原因。"
  阚茜(贵烟品牌部):我是从事烟草的,但烟酒茶不分家,去年开始我慢慢的在关注茶了解茶。我们的爆款的产品也是小龙珠,2016年我们出了陈皮爆珠,陈皮爆珠成为了我们的一个爆品。贵烟是一个很年轻的品牌我们针对年轻消费群体。我们的产品的产品理念也是开发一些有创意的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创新为前提来满足消费市场的需要这也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功效茶成了当下的新趋势?

  小黑:当初做龙珠产品,也是从站在消费者角度进行的考虑,想要达到方便的效果。出差的时候自己带就很方便。最开始2011年左右有手工的龙珠,我自己的记忆大概是2010年我接触过迷你沱,2004年、2005年迷你沱比较多。手工龙珠是到2015年左右,但这个加工是个大难题,加工费很高,加工的厂家也不多,当时每一粒的差异也很大。后来经过整个改进,我们走到今天。便捷化其实一直就有,从迷你沱到旅游产品到了今天龙珠,龙珠听起来就很高级。

  这里我还想提一点就是我们的陈皮珠的销量也很高,贵烟的陈皮爆珠也是一个爆品,其实这种带有功效的物品对于消费者来说一直有潜移默化的需求。
  安然:大家对龙珠有时候会有用料不好、等级低的印象,今天我们就会喝到刚刚得到本届广州茶博会特等金奖茶的藏巅625龙珠,看看金奖龙珠是否能颠覆这种看法。高端龙珠的出现,或许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也有一定关系。人们可能没办法再拿出几千块买一饼高端茶,但是想喝好茶的欲望仍然在,这时量较少,价格稍低的龙珠就填补了这块需求,和近年来的“口红效应”是同样的道理。
  周重林:对于我来说茶不是功效性茶品,但喝茶本身就有愉悦感,我每天起来一定要喝茶。对于很多人来说喝茶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早上起来大家都喝红茶、熟普,很少有喝生茶,这也是大家对茶的保健功能进行划分的一个缩影,功能性可能还是茶的第一属性。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保健是最重要的。我之前谈到食品的时候。

  "我们吃的蔬菜、水果很多都是农药超标的,但是有的茶农残超标就不淡定,为什么呢?

  有个人的回答是很意思的,他说:就因为平时吃的有毒的东西太多了,才需要喝茶来排毒。"
  我们今天说养生,90后都开始养生了,养生是一个很大的话题,陈皮作用于茶是爆款,作用于烟也是爆款,更多的是陈皮本身就自带着功效属性,一听到带有陈皮大家都会把它当成功效茶品,这种功能主要是愉悦,像大麦茶,柚子茶也是同样的道理。

  安然:之前吉普号的“陈皮珠”被带货主播薇娅选中,10分钟销售5000盒。她在直播的时候没有说熟茶几年陈,陈皮几年陈,而是说这款茶润肺、清嗓,家里每个人都可以喝。从这个角度看,大众对茶真正的诉求依然在于健康。双十一卖得最好的茶,除了大益,是祛湿袋泡茶。

  经销商:我自己个人比较喜欢这种便捷装,喝起来比较方便,销售起来也是很好销售的。茶化石也很好喝,也很好销售。喝茶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的消费习惯就是这种方便的茶叶。
  经销商:很多消费者认识吉普号是从一品青柑开始的,喝茶的人可以分为,老茶客,可喝茶可不喝茶的,完全不喝茶的三类人。吉普号的一品青柑的适用场景就是可喝茶可不喝茶的这一类人,其实这类人对茶的了解认知是不太深的,陈皮珠和一品青柑的口味更加接近他们喜好的口味,所以这也是陈皮珠为什么受欢迎的一个原因。
  作为消费者,为何会为龙珠买单

  大家平时喝什么茶?买什么茶?

  什么样的场景下会买饼茶?

  茶友:我一般喝袋泡茶比较多,也很少购买饼茶,总感觉饼茶喝的时候很不方便,一般购买饼茶的话更多是为了送长辈。

  茶友:我比较喜欢吉普号的陈皮珠,觉得很好喝,在熟普中加了陈皮滋味更加丰富,口感会更加有趣的感觉。平时在购买茶的时候也很少会购买饼茶,买散茶和袋泡茶比较多一些。
  茶友:我平时购买袋泡茶会比较多一些,主要是觉得袋泡茶比较方便,平时比较忙,虽然我自己本身是广东人但很少会用茶具泡茶,基本都袋泡茶玻璃杯泡茶,所以像袋泡茶和龙珠茶这些比较便捷的产品是很适合我的。

  茶友:对于很多人来说喝茶是一种社交,所以在广州其实有很多茶馆,这些茶馆存在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要谈事情了大家都在茶桌上谈,这个时候在忙都会抽出时间来好好喝茶,但更多时候在广州生活节奏是很快的,那就很少有很多时间去泡茶,这时候像龙珠茶和袋泡茶就能解决大家喝茶的需求,方便快捷所以会成为年轻人的首选。
  从饼茶到龙珠茶,从大到小的改变,更预示着消费市场的改变,追求的不在是量而是质,是小而美的精致。一颗龙珠茶,就像一颗巧克力,随身带着,无论去哪儿何时,想泡就可以愉快地泡起来。在不同的场景冲泡,感受不一样的心情。无论从云南到广东,还是从广东到云南,一颗龙珠携带在手,随时都可以享受喝茶带来的愉悦。

  文章由茶业复兴编辑

  根据嘉宾现场发言整理

吉普号小暑沙龙回顾,知识在塑造品牌,更在塑造人

  原文标题:知识在塑造品牌,更在塑造人|小暑沙龙回顾

  茶山创作者的内容从哪来?

  如何通过内容塑造品牌,如何通过知识改变茶山?


  吉普号的品牌定义

  “活在用户心中的认知资产”

  怎么理解?

  形容吉普号,其实只有四个字

  “草根创业”


  一篇值得看完的纯干货帖

  与你一起探讨茶山的知识青年

  如何玩转普洱
  7月7日,茶业复兴与吉普号联合举办的二十四节气茶会迎来了小暑节气,“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小暑的标志:出梅、入伏。进入三伏天,气候慢慢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可以吃一些清凉消暑的食品,所以今日茶会我们为大家准备了莲子,还有糯米藕,现场也用荷花与莲花装饰,希望能感受到夏日的气息。

  6月,吉普号CEO张宇和茶业复兴主编杨静茜,受邀参加深圳茶博会的首届青年茶人TED论坛,今天我们就继续这个话题,来聊一聊茶圈年轻人,如何通过内容塑造品牌,如何通过知识改变茶山,未来的普洱茶行业还将怎么玩创新?
  吉普号CEO张宇

  感谢大家参与今天的沙龙。第一我想简单粗暴地介绍吉普号是谁。其实就是四个字:“草根创业”。

  我们不是老字号,也不是茶二代,至今也处于未被投资状态。2012年淘宝起家,2015年拿到商标才进入天猫,17年正式开始做线下渠道。

  一、为什么吉普号值得讲?

  2016-2018年吉普号连续两年均增长69%,2019年前6月同比2018年前6月增长62%。从去年到今年,行业内一直都有生意不好做,大环境不好这样的声音。拿数据来说,吉普号能逆势增长,今年我们的目标是7100万,和目前的增长基本持平。
  二、吉普号增长的核心动力:品牌驱动

  这个就引出吉普号增长的核心动力:品牌驱动。这或许很玄,品牌驱动每个人理解都不同。我们自己对品牌的定义是:活在用户心智中的认知资产。这其中一个关键词是心智,另一个是认知资产。
  我们每个人对品牌的认知资产积累有两种途径,其一是基于实际体验的产品和服务,其二是借助信息与互动完成的营销和表达,而实现真正高效的营销与表达则可通过输出优质的知识型内容。
  大家还记不记得农夫山泉农夫果园的广告?“喝前摇一摇”!我们需要思考为什么“喝前摇一摇”有驱动力,为什么他能通过和用户的信息互动完成对娃哈哈的反超,其实就是在积累实际体验过程中在持续和用户进行互动。不是单单喝完就没有了。品牌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完成对用户的洞察。

  过去几年周老师常讲吉普号养了一支很贵的团队,其实吉普号的媒体部门一直在高效地创造价值。

  三、吉普号真正高效的营销、表达—《茶山黑话》

  2016年开始做《茶山黑话》,3年一共做了141期内容,600万累计播放,主流视频平台全覆盖,喜马拉雅茶类音频增速第一,今日头条也是文化内容优秀创作者,同时和百度百科合作了41条秒懂百科。
  传统广告营销,是生硬的,用户心理防御高,投放成本高;

  知识内容营销比较有趣,易接受,投放成本相对低。

  但我们最自豪的不是以上,而是对行业本身的贡献,我们持续在用有趣的内容普及茶叶知识,第二,我们降低了茶叶行业专业知识的门槛,第三我们完成了一些去媚的动作,完成了一些行业的理性思考,让很多年轻人参与到了喝茶这件有趣的事中来。

  关于原创,最近已经有好多商家开始模仿我们的龙珠包装,但我们一直重实原创也将一直走下去。
  周重林

  我前两天分享了我入行的入场券:《天下普洱》,那是我大学毕业第二年写的。那时候我对普洱茶认识不多,但我们想认识普洱茶,我约了阮殿蓉阮总两个星期才见到了她。
  一、普洱茶,最重要的是讲好“故事

  写书无非是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这其中就会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捕捉有效、有价值的问题。普洱茶过去没有人书写,我常常举的例子是2003年昆明找不到10个人讲普洱茶的故事,现在估计能找到100万人讲普洱茶。

  普洱茶一直我们在身边,因为没有人喝茶,所以没有普洱茶故事可讲。所以那时我就在想:资源在山上,树在山上,资源要转变成知识,就是缺乏小黑、静茜、我这样跑茶山的人,我们要以视频、以文字、以照片,把不可移动的资源转化为可传播的知识。
  我们最近在根究哈尼族为什么要种水稻。现在老班章人人都是千万富翁,但他们仍然要亲自去种稻谷。他们是真的热爱吃米吗?后来发现并非仅仅如此,一是他们喜欢水田文化,二是人们盖房需要水稻梗。

  虽然他们可以下山来勐混买稻子,但他们不愿意,因为傣族瞧不起哈尼族人。稻作是哈尼族自尊的底线,有了稻谷他们可以自己养活自己,可以遮风挡雨,有了稻谷不用求山下的傣族人。稻谷,既是物理防线,又是心理防线。
  二、如果没有品饮习惯,便无从谈茶文化。

  我们的很多东西都是别人的经验与自己经验的再组合,我们要做的就是复制这样的经验。如果没有品饮习惯,便无从谈茶文化。今天我们追寻一个地方的普洱茶文化,都需要去询问悠久的饮茶传统。前几天我们去勐宋,又有了新发现,原来不仅是那卡,南本老寨、保塘也有许多小叶种。

  我们老以为云南是大叶种的天下,但行走之后才能发现许多地方都有小叶种。倚邦、困鹿山都有,以前凡是小叶种多的地方,都有贡茶的传说。鄂尔泰攻打古六大茶山,就是为了喝下一口茶,拿下倚邦区域后,同年马上就开始进攻茶叶。《清代贡茶研究》这本书,研究的就是普洱茶。

  这个区域,越研究越能发现新东西,过去的人没有根究古老的饮茶风俗。今天我们以全新的视觉,翻家底,翻旧账,找寻一直被深藏在山里的滋味。


  三、我们这一代,不仅是拓荒者,更需要成为领军人物。

  过去人们不相信云南有这么多古茶树,有这么古老的饮茶风俗,我做的研究一方面是让一些虚假的信息随风散,另一方面为自身的文化著书立说。小黑和静茜,这些年轻人代表了云南的话语整合者在发言,这很重要。
  过去讲云南普洱茶,声音最大的是台湾人,第二是香港人,这些人讲的都是销区的普洱茶,没有人讲原产地的普洱茶,没有人讲资源转换为知识的普洱茶。很多人不喜欢《权力的游戏》最后一集,但我很喜欢,因为小恶魔说:世间最有力量的不是权力,不是金钱,而是故事。

  茶山的故事过去没有讲好,我们现在要讲关于茶真正根基性的故事。这一代的人使命,我们现在所有的努力,就是讲好普洱茶的故事,讲好就能卖好。
  我还没有放弃探索,而是持续在讲普洱茶的故事。我觉得远远不够,因为还没有找到那种纵深的文明史故事,我们还要继续讲茶和人类,和民族的故事。茶马古道上的饮茶风俗,是茶马古道的灵魂所在,但现在沦为了表演,没有站在文明史的高度。我知道了明年我要讲什么,就是讲茶和各个民族发生的故事,想想就令人激动。

  我们这一代,不仅是拓荒者,更需要成为领军人物。茶山上的知识青年,每一步前进都是创新。面对不同群体,诉说我们的故事,这样我们的产业才会越来越大,我们喝的茶才会越来越香,影响的人才会越来也多。
  杨静茜

  大家好,首先感谢给我一个机会再讲一次,茶业复兴和吉普号两个团队的共同特点是年轻,而且我们都在用心去传播原创内容。

  一、茶业复兴在做什么?

  茶业复兴是2013年创立的微刊平台,6年时间,我们积累了许多经验。这是我们2018年的一个后台数据,作为一个核心成员不足10人的小团体,可以看到我们的勤勉度超过了95.53%的运营者,发布天数349天,总字数179.3万字,对应阅读时常3736分钟,相当于看了四季吐槽大会。这些内容中有一些广告,因为我们也有营利的需要,但广告也是有内容的。


  这是2013年茶业复兴微刊第一篇文章,是周重林老师的《茶叶战争》。2013年年底我们就发起了维护原创的行动。我相信不管是吉普号还是茶业复兴,在创作过程中都会受到很多模仿/抄袭,虽然从未被超越,但依然是有伤害的,所以这6年我们一直在呼吁保护原创和知识产权。茶业复兴平台最核心的就是知识产权。

  茶业复兴

  尊重知识是种习惯
  二、我们的原创内容从哪里来?

  我们这个团队周老师是最资深的,整个团队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大家印象中80、90作家可能是郭敬明、韩寒这样的人,但作为常常在茶山跑的创作人,我们更多的状态是这样的:
  每年我们会有两三个月在茶山,茶山路况很差,也常常很晚才吃饭,所以这个行业入行要趁早,身体要好。

  我们已经出版的《茶叶边疆》和《易武与古六大茶山》,就是周老师带领我们分别和津乔、吉普号一起合作的。可能有人质疑由企业赞助的茶文化是不是真的文化?我觉得接受赞助和茶文化书写之间并不矛盾,如今是一个渠道和平台开放的时代,各个团队之间需要优势互补,而不是构建藩篱。
  创作灵感与内容不是从天而降。有的作家写作靠的是阅读,是手里的笔杆,但对于我们茶山创作者来说,更多内容孕育在茶山的风里,孵化于跋涉的脚步中。

  我们不是书斋里的作家,而是需要持续保持好奇与未知,保持陌生化。像去年周老师写的《古茶园的九种类型》,在微刊上阅读量达到10W+,目前已经被《农业考古》收编,也是因为他依然有年轻人的好奇才能写出来。
  如果没有每一次的行走,就没有感触。我们也希望把我们行走的所见所感带回来分享给更多茶人。因为茶不仅仅停留在琴棋书画诗酒茶,更多的,茶跟我们的生计,和我们所处社会文化变迁也有很大的关联。

  我们的野心不仅仅在于写茶,而是从文明史的高度写茶。正好我们所处的云南也能给我们提供这样的资源。这是三个事茶民族的照片,分别拍于景迈山、老曼峨、章朗,如果没有茶,我们看不到如此多姿多彩的生存状态。
  三、如何坚持做原创?

  我们对原创有信仰,所以需要不停行走、发问,把我们的发现记录下来。我们所有的故事都从茶开始,一棵树有一棵树的故事,一片叶子有一片叶子的记忆。

  我们在茶山行走也不是闷着头自己看,也会请许多茶山当地的小伙伴一起去重新发现他们熟悉的土地。书写让城市和茶山连接,和茶人相连接,这也是一直鼓励我们持续写作的动力。
  我们的读者也不限于一些文化学者,每次我们去茶山,我们都会带着自己的书给当地老百姓看,告诉他们我们在做什么,这样也拉近了写作者和写作对象的距离。

  原创的持续性和年龄关系不大,和好奇心、求知欲有关。我们团队年龄跨度从24岁到40岁,把我们凝聚在一起的,是那颗追求原创的心,这颗心背后就是好奇心和求知欲。或许我到了50岁依然会对茶山好奇,因为茶山总是充满了未知。我们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地方的故事,而是所有人的故事。
  吉普号冼艺宁

  在小暑节气,今天特意为大家准备了冷萃红茶水果茶,搭配了西瓜、草莓,以迷迭香增加芬芳,配合吉普号的红茶【琥珀金枝】为茶底。市面上常见调饮,都在用乌龙茶调香,我们选择了红茶,做得更有趣,希望让更多年轻人参与到年轻态的饮茶里来。
  陈朦

  刚刚我们品鉴了吉普号的生茶【405蛮润】和白茶【吉白贰号】龙珠,大家可以在产品和表达上看到吉普号的创新,他们在产品上不断寻找自己的方法。回到今天的内容,今天我们的分享话题是:

  1、年轻人如何利用原创知识玩转普洱?

  2、未来的普洱茶行业还将怎么玩创新?
  把自己的产品当作自己的作品

  茶友

  我觉得既然是爱茶之人,就应该直接去茶山直接看看茶树。不仅仅是普洱茶,所有的茶都应该多利用原创知识去玩。需要先有最真实的知识,先带出来才能在此基础上创新。作为做茶人,我把之前的工艺做了突破性改变,把自己的茶当作自己的作品,而不仅仅是产品去对待。
  我刚到昆明不久,在茶城看到许多产品包装都比较简陋,许多都是一个357克的饼配上薄薄一层纸。今天看到吉普号的龙珠,我觉得包装很有趣,可以通过简单一些图案就能让人感到茶的故事,更能让大家理解这款产品。
  陶子

  年轻人对于普洱茶的接受程度比起之前已经越来越大了。未来普洱茶行业不仅仅是玩仪式感,而是用有趣有料的内容去进行引导年轻人。

  小熊

  我之前在景迈山景区工作,最早接触茶就是通过吉普号的节目《茶山黑话》。景迈山目前产品的设计、销售观念都还比较传统,也还没有出现比较大的茶厂。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通过这样新的平台学习新的理念,去推广普洱茶。
  茶一定要和文化、美学搭在一起

  茶友

  我是云南人,在香港生活了十多年。我今天特别开心,看到云南本土这么多年轻人投入到普洱茶产业。在之前的从业过程中我非常吃惊,为什么写云南普洱茶的人都是台湾人?
  茶一定要和文化、美学搭在一起。要做好茶,需要补深厚的文化底蕴。现在有许多产品让我感受到做这个产品的人其实并不了解传统文化。普洱茶的美好就在于茶树长在深山里,长在生态极好的地方,要讲好云南普洱茶的故事,就是要讲好少数民族文化,回归最根本的东西。
  茶的起始是口味还是概念?

  苏有朋

  我算是不称职的茶二代。两年前才正式接触普洱茶,这两年我一直在思考,对于一款茶,我们究竟是先发现其产区还是先从口感上发现。起始是口味还是概念?我认为是根据口感,我们才人为对一款茶进行地理区块划分。

  我自己是临沧人,但版纳茶的崛起造成了一种口味上的霸权,更多人觉得普洱茶应该是柔甜,而不是临沧茶这样的偏涩。我们一直在探讨普洱茶本身,我们可能忽略更大的叙事结构。我们这一代年前人可能需要更抽象、宏大的视角来讲这个故事。
  品牌的建构必然有解构和重新编码

  张宇

  发现茶肯定是先因为口味,因为好喝。但传播到大众群体一定就需要概念。如果冰岛还叫“丙岛”,那他的传播不会像今天这么广。回到个体和群体的差异和互动,群体认知一个东西是从概念上开始认知的。

  无论是可口可乐,烟草还是咖啡,都是一个喜好被长期建构的结果。口味和概念是不冲突的,在传播过程中,在成为所有人欲望的过程中,是需要概念去构建欲望,连接口味和概念的是人的欲望。
  其实我今天分享的知识内容非常局限,知识只是建构的环节,核心是大众的欲望在哪里,好奇心在哪里。并不是年轻人不喝茶,中年人也不喝茶。

  2018年2200多亿的茶叶内需,只有200多亿是品牌茶,也就是说只有10%。我们真正要思考的是,在调性高,鄙视链足的品茶范畴之外,大众怎么接受它。
  品牌的建构必然有解构和重新编码。我们的包装不仅是做来好看,而是在思考如果把这些产品放在便利店,有没有一个进去买酸奶的人看到之后会对产品产生哪怕一点点的好奇心,如果有,他就会拿起来看。

  可以看到包装上有云,有山,有树叶,这里面已经包含了解码和重构的过程,如果茶友觉得这东西还挺有趣的,这样才有可能走向大众。否则茶永远只存在于消费人群的1%,甚至0.5%的人群内,这个产业就永远不会做大,根源是在这里。
  最后环节——节气互动

  在沙龙的最后,我们进行的小暑节气的互动—做扇子,扇子是引风之物,是中华传统文化,而云南是花卉王国,所以我们结合节气,用花来制作扇子,作为小暑节气的互动。



  现场大家纷纷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动手能力,制作精美的扇子。干货满满的一期茶会圆满结束,我们下场茶会再见!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