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白龙珠茶功效

找到约16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80斤茉莉花仅能做10斤茶,这杯茉莉花茶到底有多好喝?

茉莉花,多么普通的花朵,带着浓郁的芬芳,人人爱、人人夸。茉莉花茶,许多人也自然而然认为稀疏平常

但是,茉莉花却也是又时尚又高贵的,现有多位中外名人献唱《茉莉花》,古时有慈禧太后爱茉莉双熏的美闻。

如果你知道10斤茶要用80斤茉莉花来做茉莉花要38℃高温以上采摘经历6个长夜6次窨制与1次提香耗时30天左右反复窨制,才能够做出来一杯茉莉花茶,你还会觉得这杯茉莉花茶只是普通的茉莉花茶吗?


本期小编要为茶友们推荐的是这款茉莉白龙珠,在福州茉莉花茶中名列前茅的,10斤成品茶要耗费80斤茉莉鲜花,经历6次窨制1次提香,耗时30天左右反复窨制才能够出品这样高品质的茉莉花茶。


花香鲜灵,香气浓郁芬芳,喝起来有明显“冰糖甜”,滋味鲜爽,汤色淡绿偏黄清澈。茶好,茶底优选龙珠茶,颗颗紧结略带白毫;花好,其用于窨制的茉莉花也是每天优选的,花苞质量高。


风土,福州茉莉花藏着冰糖甜


历史更久、品质更优的茉莉花茶,要在福州才能寻到。


改革开放以前,各地的名优茶都要运来这里窨制;改革开放以后,茉莉花种植技术与茉莉花茶窨制技艺从这里传向其它产区。


福州的茉莉花产量稀少,对于全国其它大量种植茉莉花的产区来说,这里真的不算得什么,只占10%左右。但却是公认的品质好。


天气越热,花越香!


茉莉花,生长在一年之中最热的三伏天。


采花的最佳时期,要在太阳最辣、气温最高的盛夏午后一两点钟。因为此时,花蕾中的精油浓度达到顶峰。


为了这杯茉莉花茶足够香,采花人不知道流下过多少的汗水。



通宵达旦,为茶香


花苞采下,通宵达旦的窨花拼和。


茉莉花具有晚间开放吐香的习性,花苞吐香的时候,正好是困倦不能的深夜。


为了做好茶,需要通宵达旦,披星戴月,一夜都不得停歇。茉莉花茶制作的季节,对于制茶人来说,那是一个个伴着花香的不眠夜。




一杯茉莉花茶,一个月制作


花茶窨制,其实这个“窨”的意思,也就是“熏”的意思。


窨制花茶,也就是熏制花茶,根据茶坯具有吸香、鲜花具有吐香的特性,将两者有机整合,在适宜的吸香、吐香环境和特殊的技术条件下,使茶坯充分吸收花香而制成花茶。


窨花拼和,需要大量的鲜花,将茶叶和鲜花层层叠叠覆盖十多次,让茶叶长达十多个小时之久吸收花中的香气,反反复复多次窨制。每次窨制之间或隔三两日,如遇天气不佳可能还要再延长时间。


本期推荐的这款茉莉白龙珠,整整6次窨制,花与茶已经深深嵌入彼此的灵魂。


花与茶,彼此交融,相互成就


茉莉花的茶蕾与龙珠茶,在窨制过程中,茶叶渐渐发生理化变化,多酚类物质缓慢氧化,减低了茶坯的涩味,酚氨比降低,从而使茶汤变黄,滋味更加鲜醇。


茉莉花茶在窨制过程中,吸收了茉莉花的芳香物质和其他水溶性化学成分,因此兼有绿茶和茉莉花的效用。一部分原来不溶于水的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氨基酸含量增加。




这款茶产自福建福州,选择了最为经典的“福州茉莉+绿茶底”的搭配,营养丰富,如儿茶素、维生素C、维生素A、咖啡碱、黄烷醇、茶多酚等;而茉莉花茶也含有大量芳香油、香叶醇、橙花椒醇、丁香酯等20多种化合物。




茶好,很重要


从茶叶的角度来说,选用的茶叶越好,制作出来的茉莉花茶才会更棒。


本期我们选择的是龙珠为茶底,制作成龙珠形状的茶芽就是比较娇嫩的,凝聚了高山绿茶的精华成分,是用来制作茉莉花茶比较高级的茶。


好的茶底,这颗颗的龙珠,为本期推荐的这款茉莉龙珠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只是龙珠的形态,使得窨制的工艺比普通茉莉花茶更复杂。


颗颗龙珠,在热水涤荡中缓缓释放茉莉花香与茶的浓醇,比一般的茉莉花茶更具一番美的滋味与享受。龙珠茶的鲜爽度与浓郁底更高,花香更芬芳鲜灵。因此,茉莉龙珠,更比一般的茉莉香片要显得更珍贵。



花香入茶,自成风雅


福州茉莉花茶,以其独有的“冰糖”甜而著名,香气鲜灵,口感清爽,滋味纯正,带有传统的地域特征。


“鲜灵”,则是茉莉花茶的专属形容词,也是香气的最高境界。这种香,层次丰富而不单调,鲜活灵动而不僵化,像极动静两相宜的女子。


杯小茶推荐的这款茉莉白龙珠,正是鲜灵与冰糖甜的代表。


如果说世界茉莉看中国,中国茉莉看福州,那么福州众多茉莉花茶中,这款6窨1提的茉莉白龙珠定也是非常闪耀的。


作为福州优质茉莉推荐给大家,鲜灵度与冰糖甜俱佳,喝它不会有错。




轻啜、入喉、清心


喝下这杯茉莉花茶,自然的微风迎面而来,花香与茶香随风摇曳;


喝下这杯茉莉花茶,鲜爽在嘴里炸开;


喝下这杯茉莉花茶,清甜滋味悄悄浮现,清纯得宛如十八岁的少女;


喝下这杯茉莉花茶,甘润深入喉中,使人甘之如饴;


喝下这杯茶,有着宁静清心,幽雅淡泊之感,能洗涤蒙尘的内心。


理气、开郁、辟秽、和中


中医认为,茉莉花性辛味甘,具有理气、开郁、辟秽、和中之功效。


《本草纲目》中记载:“茉莉花性辛甘温、和中下气、避秽浊、治下痢腹痛。”茉莉花有提神功效,可安定情绪及舒缓郁闷。


绿茶中,茶鲜叶的成分保存得较好,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维生素C等主要功效成分含量较高。


不妨喝点茉莉花茶,可以散发淤积于体内的寒邪,促进人体阳气生发。好看、好闻、好喝的茉莉花茶,赶紧喝起来吧!



天然茉莉酮,改善肌肤有奇效


茉莉花之所以香气悠长,有驻颜美容的效果,是一种叫茉莉酮的成分在发挥作用。


茉莉酮是茉莉花自身合成的天然酮,茉莉酮具有改善和滋养肌肤的奇特效果,是很多高级化妆品的重要成分。


当年慈禧太后爱茉莉,也离不开茉莉有美容的这一点吧!



泡一杯,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包装一打开就满室芬芳。


只闻花香不见花,香远益清,透着自然的茉莉花香,让喜欢茉莉花的人没有一丝丝抵抗力。


细观外形,颗颗干茶形似珍珠、白毫尽显。


开汤冲泡,茶汤黄绿明亮,滋味鲜醇回甘。花香芬芳馥郁,空气中那一丝挥之不散的鲜灵茉莉香


或许就是借了茶的骨,重新凝结出了极致鲜灵的花香。


泡过后,茶底柔软匀嫩,色润如玉。

茉莉花茶,更简便的冲泡方法,便是选用透明的玻璃杯


水温90℃为佳,温杯后放入4g茉莉花茶再注水,然后一手托杯底,另一手扶杯,将茶杯沿顺时针方向轻轻倾斜转动约30秒,可以使茶叶进一步吸收水分,即可闻到满屋子的香甜。


入杯冲泡后,茉莉花茶轻轻摇曳,或上下舞动或静谧寻思,香气鲜灵持久,茉莉花香久久萦绕心房。


汤色渐渐呈现黄绿明亮,细抿一口,口感醇正鲜活,满口茶香,让人爱不释口。


沸水静置两分钟后,茉莉花茶顷刻间花香弥散,满满的都是茉莉花盛开时的芳香。滋味甜鲜,爽口,久泡无苦涩感。

茉莉花并非艳压群芳,然月季之甜、桂花之香、兰花之幽、菊花之淡,莲花之洁、梅花之雅,莫不兼而有之。


历代文人雅士对她的赞美从不吝惜笔墨,姜白石甚至说:“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间第一香。” 


慈禧太后,也是茉莉花的忠实粉丝,不仅爱喝茉莉花茶,还随身佩戴一串茉莉。于是京城的百姓开始效仿,也渐渐流行开了喝茉莉花茶。



本期推荐的茉莉白龙珠,茶优花好,跨过30天左右的反复窨制,经过6次窨花1次提香,属于福州茉莉花茶中的上乘之作,只闻花香不见花,但花魂却已经化入茶中。


说贵,比起采花人的汗水与窨花人无数的不眠夜,一点儿也不贵;虽贵,却贵有所值、物超所值。


如此茉莉花茶,喝到即是人生享受,只等懂得的人。





声明:我们尊重原著版权,部分作品来自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直接联系我们删除。

吉普号线下沙龙回顾:看不懂龙珠的流行,还怎么聊普洱茶市场?

  龙珠茶是如何风靡起来的?

  它给普洱茶市场带来了哪些改变?

  龙珠销售额狂涨200%的背后

  是什么在推动其发展?

  看一颗小龙珠

  如何撬动普洱茶大市场


  龙珠的流行,仅仅因为方便?

  小雪这一天,我们相约在广州茶博会吉普号展位,举行复兴沙龙第259期,二十四节气沙龙第20期,对“龙珠茶”进行了深度探索。
  “一沱二饼三砖四散”,这是普洱茶最常见的四种形态,即沱茶、饼茶、砖茶、散茶四种。随着消费者的新需求,小龙珠产品也慢慢地多了起来,从普洱茶龙珠到白茶茶龙珠再到一些新工艺茶品的小龙珠,龙珠的市场正在慢慢扩大。

  龙珠每颗如硬币大小,每粒约8克左右,恰好是我们通常一泡茶的投茶量,相比较于其它饼茶、砖茶,龙珠就免去了撬茶和称茶的麻烦,可以说是相当的方便快捷。

  但龙珠仅仅是因为方便快捷而流行吗?龙珠流行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消费形式变化?当我们在谈行业变化时我们到底在聊什么?茶会现场我们喝到了“吉白”、“陈皮珠”、“藏巅”三款龙珠茶,茶业复兴出品人周重林、吉普号联合创始人小黑、三醉斋版主百濮子也围绕龙珠进行了分享。
  消费场景变了,茶的形态跟上了吗?

  安然:龙珠的发展伴随着饮茶消费场景的变化。一开始,普洱茶是一小波发烧友的珍藏,他们家里都有完备的泡茶设备、茶具,有充足的时间去品一泡茶;随着普洱茶受众的扩大,越来越多人开始接触它,开始喝它,但这群人并不是随时随地都有全套茶具,有时候仅仅想泡在马克杯里喝,这时候龙珠的需求也应运而生。

  吉普号是为数不多做了生、熟、白、陈皮龙珠的茶企,这背后有怎样的思考在呢?
  "小黑:今年双十一数据出来之后我做了一个2018年到2019年的数据,这个数据我自己都吓到了,龙珠茶的增长是最大的,翻了一倍多。"

  而其中陈皮珠的销量几乎接近我们的拳头产品蛮润403。同比之下传统茶的市场有所下降,这也是我们想到今天这个话题的原因。龙珠这种产品的增长频次如此高,这是什么原因?

  我们又发现身边的很多年轻人都很少买饼茶,才意识到龙珠茶的增长是因为消费需求在改变,消费频次提高。喝完一饼357g的茶需要多长时间?喝完一盒龙珠又需要多长时间?接下来请周老师跟我们聊一下龙珠茶的历史。
  "最近几年流行的都是迷你的产品,烟酒也是如此,烟都开始流行细烟。前几年出现的迷你沱也是如此,现在龙珠茶最小可以是2g。"

  周重林:普洱茶过去的形状一直是饼、砖、沱。最早的茶为了方便运输是装到竹子里面,是柱状体态的,到了销区的时候需要切割,就把它切割成一片一片的,后来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改良才产生饼茶。沱茶是在景谷首先有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方便,沱茶是1910年左右形成的形态,龙珠是近几年才形成的形态。
  其实在肖时英的书中有记载,在五六十年代就有做成类似迷你沱的这种形状的茶。从迷你沱到今天的龙珠茶其实更多的是人的消费习惯发生了变化,大家都更喜欢便捷的,但中国人对袋泡是有抵触的,认为袋泡茶里面的茶是不好的茶,是劣质的茶,龙珠却是高品质的小体态的茶品,刚好是一泡茶。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往小做,最开始迷你沱是走海外市场。龙珠茶、袋泡茶随身携带就很方便,带茶饼就很不方便。

  百濮子:最早的龙珠茶2012年左右开始有的,鲜叶炒制揉捻之后搓成球,用布袋揉制。很多企业用量少的茶品做龙珠,因此龙珠茶就显得很珍贵。

  "在中国“龙”和“珠”往往都是带着美好寓意的,所以这也是龙珠能受大众喜欢的原因。"
  阚茜(贵烟品牌部):我是从事烟草的,但烟酒茶不分家,去年开始我慢慢的在关注茶了解茶。我们的爆款的产品也是小龙珠,2016年我们出了陈皮爆珠,陈皮爆珠成为了我们的一个爆品。贵烟是一个很年轻的品牌我们针对年轻消费群体。我们的产品的产品理念也是开发一些有创意的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创新为前提来满足消费市场的需要这也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功效茶成了当下的新趋势?

  小黑:当初做龙珠产品,也是从站在消费者角度进行的考虑,想要达到方便的效果。出差的时候自己带就很方便。最开始2011年左右有手工的龙珠,我自己的记忆大概是2010年我接触过迷你沱,2004年、2005年迷你沱比较多。手工龙珠是到2015年左右,但这个加工是个大难题,加工费很高,加工的厂家也不多,当时每一粒的差异也很大。后来经过整个改进,我们走到今天。便捷化其实一直就有,从迷你沱到旅游产品到了今天龙珠,龙珠听起来就很高级。

  这里我还想提一点就是我们的陈皮珠的销量也很高,贵烟的陈皮爆珠也是一个爆品,其实这种带有功效的物品对于消费者来说一直有潜移默化的需求。
  安然:大家对龙珠有时候会有用料不好、等级低的印象,今天我们就会喝到刚刚得到本届广州茶博会特等金奖茶的藏巅625龙珠,看看金奖龙珠是否能颠覆这种看法。高端龙珠的出现,或许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也有一定关系。人们可能没办法再拿出几千块买一饼高端茶,但是想喝好茶的欲望仍然在,这时量较少,价格稍低的龙珠就填补了这块需求,和近年来的“口红效应”是同样的道理。
  周重林:对于我来说茶不是功效性茶品,但喝茶本身就有愉悦感,我每天起来一定要喝茶。对于很多人来说喝茶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早上起来大家都喝红茶、熟普,很少有喝生茶,这也是大家对茶的保健功能进行划分的一个缩影,功能性可能还是茶的第一属性。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保健是最重要的。我之前谈到食品的时候。

  "我们吃的蔬菜、水果很多都是农药超标的,但是有的茶农残超标就不淡定,为什么呢?

  有个人的回答是很意思的,他说:就因为平时吃的有毒的东西太多了,才需要喝茶来排毒。"
  我们今天说养生,90后都开始养生了,养生是一个很大的话题,陈皮作用于茶是爆款,作用于烟也是爆款,更多的是陈皮本身就自带着功效属性,一听到带有陈皮大家都会把它当成功效茶品,这种功能主要是愉悦,像大麦茶,柚子茶也是同样的道理。

  安然:之前吉普号的“陈皮珠”被带货主播薇娅选中,10分钟销售5000盒。她在直播的时候没有说熟茶几年陈,陈皮几年陈,而是说这款茶润肺、清嗓,家里每个人都可以喝。从这个角度看,大众对茶真正的诉求依然在于健康。双十一卖得最好的茶,除了大益,是祛湿袋泡茶。

  经销商:我自己个人比较喜欢这种便捷装,喝起来比较方便,销售起来也是很好销售的。茶化石也很好喝,也很好销售。喝茶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的消费习惯就是这种方便的茶叶。
  经销商:很多消费者认识吉普号是从一品青柑开始的,喝茶的人可以分为,老茶客,可喝茶可不喝茶的,完全不喝茶的三类人。吉普号的一品青柑的适用场景就是可喝茶可不喝茶的这一类人,其实这类人对茶的了解认知是不太深的,陈皮珠和一品青柑的口味更加接近他们喜好的口味,所以这也是陈皮珠为什么受欢迎的一个原因。
  作为消费者,为何会为龙珠买单

  大家平时喝什么茶?买什么茶?

  什么样的场景下会买饼茶?

  茶友:我一般喝袋泡茶比较多,也很少购买饼茶,总感觉饼茶喝的时候很不方便,一般购买饼茶的话更多是为了送长辈。

  茶友:我比较喜欢吉普号的陈皮珠,觉得很好喝,在熟普中加了陈皮滋味更加丰富,口感会更加有趣的感觉。平时在购买茶的时候也很少会购买饼茶,买散茶和袋泡茶比较多一些。
  茶友:我平时购买袋泡茶会比较多一些,主要是觉得袋泡茶比较方便,平时比较忙,虽然我自己本身是广东人但很少会用茶具泡茶,基本都袋泡茶玻璃杯泡茶,所以像袋泡茶和龙珠茶这些比较便捷的产品是很适合我的。

  茶友:对于很多人来说喝茶是一种社交,所以在广州其实有很多茶馆,这些茶馆存在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要谈事情了大家都在茶桌上谈,这个时候在忙都会抽出时间来好好喝茶,但更多时候在广州生活节奏是很快的,那就很少有很多时间去泡茶,这时候像龙珠茶和袋泡茶就能解决大家喝茶的需求,方便快捷所以会成为年轻人的首选。
  从饼茶到龙珠茶,从大到小的改变,更预示着消费市场的改变,追求的不在是量而是质,是小而美的精致。一颗龙珠茶,就像一颗巧克力,随身带着,无论去哪儿何时,想泡就可以愉快地泡起来。在不同的场景冲泡,感受不一样的心情。无论从云南到广东,还是从广东到云南,一颗龙珠携带在手,随时都可以享受喝茶带来的愉悦。

  文章由茶业复兴编辑

  根据嘉宾现场发言整理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展”大“闹”第七届非遗展!

8月29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七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简称“非遗博览会”)在山东省济南市落下帷幕。

此次非遗博览会以“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为主题,设有“新时代新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非遗保护成果展、“欣欣向荣”大运河沿线非遗展、“美好生活”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展、“茶和天下”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展4个板块,共有全国各地332名非遗传承人、284个非遗项目参展参演。

除主会场展演活动外,还举办了构建中国特色非遗理论与实践研究体系高端论坛、非遗策展论坛暨传播案例分享会等学术交流活动,以及“中国味道”大运河沿线非遗美食节、曲山艺海合作联盟演出、“华服之美”非遗服饰秀等分会场活动。同时,人们可以通过线上直播专场,云游活动,共享精彩。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制茶技艺自成体系,饮茶习俗至今生生不息。由一片茶叶开启一段旅程,在“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展”板块,沁人心脾的茶香就是向导。

此次非遗博览会,“茶和天下”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展以“和”为核心,该板块围绕40余个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非遗代表性项目,从茶路、制茶、传承3个方面展示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发展与传播,展示了茶文化在中国人的生产生活、心灵修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和谐相处的思想理念,讲述了茶作为中国名片,通过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万里茶路3条贸易线,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今天,《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小编就和大家一起“云逛展”!

绿茶制作技艺

绿茶技艺展区。

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源于唐,成名于宋元明而盛于清。它主要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西湖的龙井村盛产色绿、香郁、味醇、形美的优质茶叶,因而名之为“龙井茶”。

通过长期生产实践,西湖龙井茶区的茶叶栽植和制作逐渐形成了选育良种、勤耕栽培、精细采摘、科学炒制等一系列茶叶生产经验,特别是在炒制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具有鲜明技术特色的炒制工艺,其中包括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等龙井茶炒制“十大手法”。

2008年,西湖龙井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婺州举岩

婺州举岩产于浙江省金华市北山双龙洞顶一带,因金华在隋唐时期称为“婺州”而得名。婺州举岩的制作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

婺州举岩制作技艺主要由拣草摊青、青锅、揉捻、二锅、做坯整形、烘焙、精选储存7道工序组成。炒制时以焙为主,炒焙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工艺。

2008年,婺州举岩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紫笋茶

紫笋茶又名“顾渚紫笋”,产于浙江省长兴县。其名由《茶经》中“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的论述得来,无论是形状,还是颜色,乃“上品中的上品”,茶圣陆羽称为“芳香甘冽,冠于他境”。

紫笋茶的制作要求每年于清明至谷雨期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经摊青、杀青、理条、摊凉、初烘、复烘等过程完成。

2011年,紫笋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安吉白茶

安吉白茶产于浙江省安吉县溪龙乡,是一种烘青绿茶。安吉白茶以白、活、香、鲜、清为特色,其鲜叶、干茶均叶白脉绿,颜色鲜活,茶叶汤色清澈、透亮,鲜味足,香气高而持久。

安吉白茶手工炒制过程分为:采摘、摊放、杀青理条、初烘、摊凉、复烘、收灰干燥七道工序。

2011年,安吉白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创制于清代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太平县猴坑、猴岗一带所产的茶叶品质为尖茶之魁,而茶叶制作技艺首创者又名“魁成”,因而茶叶得名“太平猴魁”。

该制作工艺分采摘、拣尖、摊青、杀青、整形、烘干等六道工序。太平猴魁色香味形别具一格,每片茶都是两叶抱一芽,俗称“两刀一枪”。

2008年,太平猴魁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六安瓜片

安徽省六安市的六安瓜片源于六安茶。清代,六安瓜片被列为贡品,制作达于鼎盛。当时此茶的生产制作主要集中在六安麻埠街一带。

在世界所有茶叶中,六安瓜片是唯一无芽无梗的茶叶,由单片生叶制成。

2008年,六安瓜片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黄山毛峰

安徽省黄山市自古以来就是名优茶产区。黄山毛峰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优良的自然品质和精湛的手工制作技艺使之逐步成为烘青茶中的佼佼者,对其后烘青类绿茶的研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清代光绪元年(1875),徽州漕溪人谢正安在当地创办“谢裕大茶行”。他凭着多年种、采、制茶的经验,带领家人于清明前后摘取肥壮的嫩茶芽叶,以“下锅炒(杀青)、轻滚转(揉捻)、焙生坯(毛火)、盖上圆簸复老烘(足火)”等一套技艺精心加工,制成形似雀嘴、汤色清澈、味道沁人心脾的新茶叶。

2008年,黄山毛峰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主产地在信阳市浉河区、平桥区和罗山县。民国初年,因信阳茶区的五大茶社产出品质上乘的本山毛尖茶,正式命名为“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制作技艺成熟而的独特,采用筛分、摊放、生锅、熟锅、初烘、摊凉、复烘、拣剔分级的传统制作工艺,尤其是熟锅中理条的抓条、甩条,再加上三次烘干,使茶叶固有的香气、滋味充分发挥出来,形成了“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特点。

2014年,信阳毛尖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雨花茶

雨花茶是江苏省南京市特产。它外形圆绿,条索竖直,锋苗挺秀,带有白毫,尤如松针,象征着革命先烈坚贞不屈,万古长青的英雄形象,故定名为雨花茶。

2021年,雨花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碧螺春茶

碧螺春制作技艺为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碧螺春种植始于两晋南北朝,唐宋两代列为贡茶,俗称“吓煞人香”,清康熙因其茶“清汤碧绿,外形如螺,采制早春”而赐名为“碧螺春”。

碧螺春制作全部采取传统手工技艺,其制作分“采摘、拣剔、摊放、高温杀青、揉捻整形、搓团显毫、文火干燥”七道工序。

2011年,碧螺春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恩施玉露

恩施玉露是湖北省恩施市特产,恩施玉露是中国传统蒸青绿茶,选用叶色浓绿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鲜叶经蒸汽杀青制作而成。

2014年,恩施玉露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婺源绿茶

江西省婺源县制茶历史悠久,素有“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中外驰名”之美誉。

婺源绿茶外形紧细圆直,具有叶绿、汤清、香浓、味醇的特点。杀青、揉捻、炒青、辉锅等工序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婺源绿茶制作技艺。

2014年,婺源绿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赣南客家擂茶

赣南客家擂茶是江西省全南县地方传统技艺。赣南客家擂茶起源于汉魏时代,由“粥茶”及唐宋时的“盐茶”衍变而成。

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基本材料有炒花生米、炒芝麻、晒好的茶叶、适量的食盐、糯米等;制作工具有三宝:擂钵、擂棍、捞瓢,通过旋转研磨成糊状物。饮用时将热开水倒入擂钵并搅动,人称“一家煮茶百家香”。

2014年,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黑茶制作技艺

黑茶技艺展区。

六堡茶

六堡茶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县特产,六堡茶属黑茶类,选用苍梧县群体种、广西大中叶种及其分离、选育的品种、品系茶树的鲜叶为原料,按特定的工艺进行加工,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黑茶。

六堡茶,红、浓、陈、醇,有独特槟榔香气、越陈越佳。

2014年,六堡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千两茶

湖南省安化县素有“中国茶乡”之称。唐代中期,这里出产的“渠江薄片”茶被列为贡品。宋代熙宁年间,安化置县时,当地的茶已“甲于诸州市”。明代万历年间,安化黑茶被定为官茶,销往西北和国外,民间因而有黑茶“无安化字号不买”之说。清代道光元年(1821),当地茶商为便于运输,将黑茶踩捆成小圆栓形,每支定为100两;同治二年(1863)又增加为1000两,故有“安化千两茶”之名。

安化千两茶的制作分黑毛茶制作和精深加工两个阶段,黑毛茶制作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复揉、烘焙5道工序,精深加工工序则要复杂得多,包括筛分、拼配、软化、装篓、踩压、扎箍、锁口、冷却、干燥等一系列环节,经日晒夜露55天制作成黑茶成品。

2008年,千两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茯砖茶

茯砖茶产于湖南省益阳市,这是黑茶类中唯一具有发花工艺从而能产生有益菌的一个茶种,系以优质黑毛茶为原料,经渥堆、发酵、筑制成型和发花等环节制作而成。

数百年来,在我国西北地区,茯砖茶与奶、肉并列,以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效成为各少数民族的生活必需品,被誉为中国古丝绸之路的“神秘之茶”和西北各少数民族的“生命之茶”。

2008年,茯砖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南路边茶

南路边茶产于四川省雅安市,又称“乌茶”“边销茶”“南边茶”“雅茶”“藏茶”等,系采用自然干燥、特殊压制、包装等工序,以手工操作方式制作完成,其生产技艺具有重发酵、后发酵、多次发酵、非酶促发酵、转色发酵等特点。

雅安南路边茶主要供应西藏、青海和四川甘孜、阿坝等藏区,在藏族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声誉。这种黑茶品质优良,汤色褐红明亮,滋味醇和悠长,可加入酥油、盐、核桃仁末等搅拌成酥油茶,是藏族同胞每天必不可少的饮品。

2008年,南路边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赵李桥砖茶

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是湖北省赤壁市传统技艺。赵李桥砖茶的前身是羊楼洞砖茶,俗称“洞茶”,由饼茶、帽盒茶发展成青砖茶、米砖茶。赵李桥青砖茶制作技艺主要经过选叶,初制,渥堆发酵、陈化,复制,压制,烘制等多道程序。

赵李桥青砖茶外形为长方形,色泽青褐,香气纯正,汤色红黄,滋味香浓,被国家授予“中华老字号”的“川”字牌青砖茶是其典型代表。

2014年,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长盛川青砖茶

长盛川湖北青砖茶是传承652年的“湖北老字号”,是以鄂西南山区海拔600—1200m高山茶树鲜叶为原料,经过杀青、揉捻、渥堆发酵等几十道工序压制而成的形似砖块的黑茶。成品茶形似青砖,色泽青褐,香气纯正,汤色红黄,滋味香浓,具有生津解渴、清新提神、帮助消化、杀菌止泻等功效。

2021年,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下关沱茶

下关沱茶是有悠久历史的一种紧压茶,因创制于云南省大理市(原下关市),故名“下关沱茶”。下关沱茶是白族人民创造的十分典型的传统技艺,它由明代的“团茶”演变而来,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作为基本原料,经拼配、筛分、拣剔、半制品拼配、称量、蒸揉、压制成型、干燥、包装等十余道工艺制作而成,多为手工操作,蕴含着丰富的具有地区特征的技术知识。

2011年,下关沱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红茶制作技艺

红茶技艺展区。

坦洋工夫

坦洋工夫是福建省福安市坦洋村特产,是福建三大工夫红茶之首,久已闻名于国内外茶叶市场。

坦洋工夫制茶过程分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个步骤,先使新鲜茶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适度氧化,再做成有条索的红毛茶,保持芽叶完整,红色红汤。然后,再经过筛分、切断、风选、拣剔、复火、匀堆等工序,分成各个级别的商品茶。

2021年,坦洋工夫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宁红茶

宁红茶主产区为江西省修水县,起源于清乾隆年间,是中国较早的工夫红茶之一。有“茶盖中华、价甲天下”和“宁红不到庄、茶叶不开箱”之美誉。

宁红茶属全发酵类中小叶种红茶,制作严谨,分为初制和精制两个流程十余道工序。

2021年,宁红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乌龙茶制作技艺

铁观音制作技艺展区。

铁观音

福建省安溪县产茶历史悠久,始于唐末,兴于明清而盛于现代。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因安溪所产茶品质特异,乌润结实,沉重似铁,香韵形美,犹如观音,故此得名“铁观音”。

安溪铁观音精湛的制作技艺在我国茶类制作技艺中别具一格。制作安溪铁观音,先要以晒青、凉青、摇青等方法控制和调节茶青,使之发生一系列物理、生物变化,形成“绿叶红镶边”和独特的色、香、味,再以高温杀青,制止酶的活性,最后进行揉捻和反复多次的包揉、烘焙,形成带有天然兰花香和特殊韵味的高雅茶品。

2008年,铁观音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花茶制作技艺

花茶制作技艺展区。

张一元茉莉花茶

花茶源于宋、始于明而成于清。在清代,北京的不少茶庄均以销售茉莉花茶而著称。清代末年,张昌翼开办张一元茶庄,世代传承,专门制作销售茉莉花茶。

张一元茉莉花茶制作时采用福建烘青绿茶——春茶为茶坯,初制过程主要包括萎凋、杀青、揉捻、烘焙等工序。这种深受京城百姓喜爱的花茶风味独特,物美价廉,蕴涵着深厚的老北京文化底蕴,具有广泛的市场。

2008年,张一元茉莉花茶制作技艺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吴裕泰茉莉花茶

始建于1887年的吴裕泰是国内知名的茶叶老字号,一贯秉承自采、自窨、自拼的独门窨制技艺,其主要包括茶坯制作、花源选择、鲜花养护、玉兰打底、窨制拼和、通花散热、起花、烘培、匀堆装箱九道工序。只采用春茶茶坯,坚持茉莉花“三不采原则”,在拼配中适当增加徽茶茶坯所占比例,并且运用“低温慢烘”等独门技艺,最终形成了吴裕泰茉莉花茶“香气鲜灵持久、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澈明亮、耐泡”的特色。

2011年,吴裕泰茉莉花茶制作技艺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传统技艺

德昂族酸茶

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展区。

德昂族酸茶分湿茶和干茶两种,湿茶为食用,干茶为饮用。一年之中选择春夏两季来制作酸茶。湿茶一般当做菜来食用,干茶则是用来饮用的,其汤色年限浅的呈黄绿色,年限稍深则金黄透亮,十分诱人,年份较深的则呈现出优美的红色。嗅之微酸,喝之轻柔爽口,既有熟茶的柔和,又不失绿茶的清新,回味甘甜,余韵悠长。

2021年,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富春茶点

富春茶点制作技艺展区。

江苏省扬州市富春茶社创建于清代光绪十一年(1885),以独创的茶点制作技艺享誉国内。2006年12月,富春茶社被商业部认定为首批“中华老字号”。它将花卉、茶艺、点心、菜肴结合在一起,让人在闲静雅致的环境中品赏色、香、味、形俱佳的美食。

富春“魁龙珠”茶系富春茶社独家创制,它取浙江龙井之味、安徽魁针(太平猴魁绿茶)之色、福建珠兰之香,以扬子江水沏泡,谓之“一壶水煮三省茶”。此茶澄澈清香,醇正绵和,解渴去腻,堪称茶中珍品。

2008年,富春茶点制作技艺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民俗

潮州工夫茶艺

潮州工夫茶艺是流传于广东省潮汕地区的一种茶叶冲泡技艺,它始自宋代,至清代中期已蔚然成风,甚至流传到东南亚各地。

潮州工夫茶的冲泡有其一定的程式,主要由茶具讲示、茶师净手、泥炉生火、砂铫(煮水器具)掏水、榄炭煮水、开水热罐、再温茶盅、茗倾素纸、壶纳乌龙、甘泉洗茶、提铫高冲、壶盖刮沫、淋盖追热、烫杯滚杯、低洒茶汤、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敬请品味、先闻茶香、和气细啜、三嗅杯底、瑞气圆融等多个环节组成。

除冲泡独特外,潮州工夫茶艺另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以乌龙茶为主要茶品。

2008年,茶艺(潮州工夫茶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瑶族油茶习俗

瑶族油茶习俗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传统民俗。居住在八桂大地的各族人民,均有"打油茶"的习惯,并因此而诞生出独具风格的油茶文化。

油茶的统—制作方法是以老叶红茶为主料,用油炒至微焦而香,放入食盐加水煮沸,多数加生姜同煮,味浓而涩,涩中带辣。

2021年,民俗(瑶族油茶习俗)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白族三道茶

白族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一种饮茶方式,属茶文化范畴。

“三道茶”第一道为“苦茶”,制作时,先将水烧开,由司茶者将一只小砂罐置于文火上烘烤。待罐烤热后,即取适量茶叶放入罐内,并不停地转动砂罐,使茶叶受热均匀,待罐内茶叶转黄,茶香喷鼻,即注入已经烧沸的开水。少顷,主人将沸腾的茶水倾入茶盅,再用双手举盅献给客人。因此茶经烘烤、煮沸而成,看上去色如琥珀,闻起来焦香扑鼻,喝下去滋味苦涩,通常只有半杯,一饮而尽。

第二道茶,称之为“甜茶”。当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并在茶盅里放入少许红糖、乳扇、桂皮等,这样沏成的茶,香甜可口。

第三道茶是“回味茶”,其煮茶方法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换成适量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容量通常为六七分满。这杯茶,喝起来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无穷。

“三道茶”寓意人生“一苦,二甜,三回味”的哲理,现已成为白族民间婚庆、节日、待客的茶礼。

2014年,民俗(白族三道茶)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传统音乐

茶山号子

茶山号子展演。

湖南省辰溪县东与溆浦县接壤,南与中方县毗连,此地现有瑶民近四万人,主要居住在黄溪口瑶乡一带。广泛流传于瑶乡的茶山号子是瑶民在劳动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民歌形式,承沿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瑶民挖茶山时唱起这种劳动号子,能起到统一劳动节奏、鼓舞劳动热情的作用。

当众人挖茶山时,歌手在山顶敲锣打鼓,唱一阵茶山号子敲打一阵锣鼓,以鼓舞挖山人的干劲。有时则采用一人唱众人和的形式。茶山号子的旋律具有高亢跌宕、激越悠扬、奔放婉转的特点,其演唱技巧极难掌握。演唱者发音十分奇特,旋律进行一般在高音区,发出的声音连双唢呐也无法压倒,堪称一绝。

茶山号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5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