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白茶园图片

找到约322条结果 (用时 0.012 秒)

武夷山的茶园


1999年,武夷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名录,在1031项世界遗产中,文化遗产802项,自然遗产197项,自然文化双遗产仅32项,其中包括武夷山在内,中国仅有4项。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纵深在江西福建两省的交界,以山貌雄伟和生物多样性闻名,具有世界通纬度带现存最典型、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系统,是一个巨大的植物标本库,据说大英博物馆的很多植物标本都是在这里采集的,否则英国有可能至今都没有杜鹃花。


武夷山也是世界生物基因的宝库,优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为野生动物栖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目前已知的动物类有5110种,已列入国际《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动物有48种,昆虫的种类更多,可达2万种以上,武夷山保护区的森林从未出现过病虫害,占昆虫总数98%以上的益虫功不可没。


只有得天独厚的土壤、气候、地势、水势等自然环境,才能成就历经几个世纪长盛不衰的好茶。武夷山几乎是茶叶生长环境的范本。


陆羽《茶经》中记载:“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武夷山属于丹霞地貌,表层土壤多是岩石风化后的砂砾土,富含腐殖质肥土,土质疏松通透,排气性、排水状况都非常好,加上山高气爽,降雨适量,四季云雾缭绕,诸多因素构成了武夷山无与伦比的山场环境,也只有这样的茶境,才能产出让人念念不忘的“岩骨花香”的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是武夷山所产乌龙茶的总称,主要品种有”大红袍“、”白鸡冠“、”水仙“、”肉桂“等,品质独特,未经窨花,茶汤却有浓郁的鲜花香,不同品种又有个性鲜明的品质特点。即使是同一品种,在武夷山76平方公里遍布的坑谷与河涧内也有可能因为土质、山形、地势等差别,制出的茶味道也可能相去甚远,各有优势,加上武夷岩茶品种繁多,岩茶的世界总是能勾起爱茶人的探索。


大红袍



铁罗汉






白鸡冠


水金龟


除了以大红袍为代表的武夷岩茶,世界上最早的红茶也诞生在这里。武夷山的桐木关尽管只是个镇,却已声名大噪,这多半是因为“金骏眉”的缘故。金骏眉是采摘于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1500-1800米高山的原生态小种野茶的茶芽,外形黑黄相间,乌黑之中透着金黄,略显毫,似奔腾之骏马,一斤茶叶需数万颗芽头制作,故极其珍贵。而如此珍贵的茶,出于世界上最早的红茶——正山小种的血统。


正山小种是中国红茶的代表,外形条索肥实,色泽乌润,汤色红浓,香气高长,滋味醇厚,带有桂圆汤味,加入牛奶,茶香味不减,颜色更为绚丽,深受欧洲人的喜爱。正山小种因为四百多年的一次偶然,在茶农采用松木加温烘干后形成了独特的松烟香,西方人和日本人根据粤语的发音称她为“Lapsang Souchong”(拉普桑小种),俄罗斯人甚至直接称为”武夷茶“。


正山小种

早在166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就在福建收购武夷茶,18世纪后期,经过多次尝试后,英国人终于将武夷山正山小种的茶种引种到印度大吉岭地区,并请中国制茶师傅指导当地人种茶、制茶技术,印度才开始大规模种植茶叶,在此之前,正山小种作为最高档的下午茶已经风靡欧洲皇室和贵族阶层一个多世纪。

喝茶是迟早的事。

早喝晚喝不如现在就喝,与茶团队历时4年多的时间深入茶山为您发现好茶我们会在当季第一时间把茶山源头好茶,寄送给你指定的地址!2020年与茶慢生活招募新春爱茶客99名,将一份有情怀的好礼送给你!

四川第一个国家级优良茶种“早白尖”在筠连发现

宜宾“早白尖”工夫红茶为“川红”珍品,早白尖茶种是四川省第一个国家级优良品种,主要分布于宜宾市的筠连、高县、珙县、翠屏区、叙州区等地。

66年前的今天,四川第一个国家级优良茶种“早白尖”在筠连苔草村发现。回顾这段历史,预祝2023年第十六届中国·宜宾早茶节在筠连成功举办!

图片筠连县苔草村今貌

1957年2月4日是农历正月初五,正值立春。勤劳的人从来闲不住,筠连县双河乡苔草村的茶农张银武开始整理着农具为打理茶园作准备。居家在山中开门一望,层层叠叠的茶园扑面而来。几年前,这里还是荒山一片,自从1951年2月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在筠连设立茶叶推广站发展红茶制作以来,荒山变茶园,茶树满山野,变化太大了。

张银武一边整理农具,一边想着春节前乡里说的报种的事。随着茶园的发展,需要优良品种来促进茶叶更大的发展,筠连县农业局茶叶站工作人员按上级的要求,通知茶农们寻找适合本土环境生长的优良茶种报上来作推广研究。这茶种该咋选呢?啥是优良茶种呢?正在思索之间,张银武抬头一看,自家屋前的那窝被叫做“早白颠”的茶树上已是新芽绽放,一丛丛嫩芽在乍暖还寒的天气中傲立枝头!这是一棵有些年头的茶树了,以往父辈就摘这茶树上的茶叶做细茶自家饮用,到了近几年,也在采摘鲜叶来制作红茶。张银武细细回忆:在很多年前,这茶树似乎都在立春前后就发芽了,掐指一算,这比其他茶树发芽要早十天半月的,这种茶树是不是优良品种呢?

张银武立即把自家门前“早白颠”这棵茶树的情况上报给乡里,乡里迅速上报给县农业局茶叶站,经筠连县、宜宾专区两级茶叶站的转报,就报到了省茶叶科学研究所茶树品种研究组组长钟渭基那里。

钟渭基是浙江省诸暨县人,1956年在浙江农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工作。1957年初,钟渭基刚刚就任茶树品种研究组组长,在接到筠连发现茶树品种“早白巅”的报告后,钟渭基迅速赶到筠连。钟渭基在和张银武促膝长谈中得知,“早白巅”因发芽早、毫多显白而得名。为搞清楚这个地方茶种,钟渭基在苔草村度过了1957年的茶季。

钟渭基为张银武拍摄站在“早白巅”茶树旁的照片,这也是张银武唯一的照片

1958年,研究组又对“早白巅”复查鉴定,将张银武在“早白巅”报种前后的多次谈话记录、实地采集的多种数据材料报上级审批。当时钟渭基在茶山上用新启用的照相机为张银武拍了一张站在“早白巅”茶树旁的黑白照片,留下了“早白巅”最原生态的记忆。同时,钟渭基将带有筠连方言的“早白巅”记录成了文字“早白尖”。

1963年,钟渭基和同事们又来到筠连苔草村,在茶山度过了春、夏两个茶季。1964年春天,研究组就地将“早白尖”与其它茶树品种在产量品质、抗病抗虫抗旱能力等用数据记录进行比对、鉴定、评价。将采摘的“早白尖”鲜叶分成两份,进行红茶、绿茶等多茶类制作。制成茶后,先自评后再交外省的专家审评,无论是产量品质还是抗病抗旱能力,“早白尖”都获得了一致好评。1965年,钟渭基发表了《茶树地方良种早白尖》一文,将“早白巅”正式定名为“早白尖”。在其所著《四川省茶树地方品种资源初步整理》文献中,对“早白尖”进行了突出的描述。“早白尖”凭借又早又好的绝对优势,在若干地方报种中脱颖而出。

图片“早白尖”茶树和鲜叶

1984年,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在厦门召开评审会议,钟渭基以全国审委会委员的身份推荐了“早白尖”参加评审。在会上,“早白尖”被认定为国家级传统茶树良种,发现地确定为筠连,产地确定为宜宾各县。“早白尖”的含义是:立春后至清明前,茶树开始发芽,为“早”:发出的嫩芽是满披白毫,浑身白色,为“白”;刚发嫩芽呈尖状,犹如枪尖,为“尖”。三者结合而得名。“早白尖”是四川第一个国家级优良茶种,其制作成的“川红工夫”红茶形态紧细、乌润显毫、香浓鲜爽、味道纯正、汤色红艳、叶底红嫩,具有品种固有的风格。


图片用“早白尖”制成的“川红工夫”红茶在第24届世界食品博览会所获的金奖

厦门评审会结束后,钟渭基开始了“早白尖”分离选择工作,在几万株“早白尖”群体中按不同的形状分出“早白尖1号”到“早白尖9号”共九个品种。其中的“早白尖5号”为国家级良种,具有浓、强、鲜等特点,非常适合制作精品。1985年9月,在里斯本举办的第24届世界食品博览会上,用“早白尖”制成的“川红工夫”红茶荣获22克的金质奖章。

图片2017年1月,钟渭基(戴帽者)在筠连苔草村“早白尖”茶园内

钟渭基后来被誉为是“早白尖之父”,2017年1月在发现“早白尖”60周年之际,钟渭基专程到筠连苔草村故地重游,重温那段发现“早白尖”的历史。如今,“早白尖”工夫红茶已成为宜宾茶业的知名品牌。

供稿|筠连县农业农村局

作者|温涛

来源:筠连发布,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2019白沙溪黑茶之源寻茶之旅主题活动一张家港游学行

群英出航张家港

千里汇流白沙溪

2019年7月25日,张家港白沙溪经销商李总一行人跨越千里来到了安化县,来到了白沙溪茶厂,开启了为期3天的寻茶之旅,白沙溪茶厂常务副总经理、制茶大师肖益平先生、副总经理张苓岭女士、销售部副经理陶凯先生热情地接待了茶友一行人。

七月流火,却挡不住来自江南的寻茶之热,在千两茶开踩之际,李总一行人特来白沙溪茶厂探寻湖南黑茶的历史发展和传统工艺,茶友们通过学习黑茶历史、参观千两茶传统制作工艺、亲身体验茶园生态环境,对黑茶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踏摆渡 上茶园

登顶茶园,翠映湖蓝,虽骄阳似火汗流浃背,但在这天然氧吧中行走,也是一大快哉!
走进黑茶博物馆,感受白沙溪底蕴。历史的沉淀,时代的更迭,却使白沙溪越陈越香。
茶友们认真观摩与了解世界茶王千两茶制作工艺,感受茶文化与匠人的传承精神与气韵。
在经过了一路的寻茶活动之后,大家来到了大师工坊,学习、了解、品鉴了白沙溪黑茶。

湖南省白沙溪茶厂副总经理张苓岭女士为大家深入讲解黑茶制作工艺与品鉴。

“千两茶”“天尖茶”制作技艺传承人、中国制茶大师肖益平先生与大家交流分享黑茶起源。

白沙溪黑茶好不好?好!好!好!

在白沙溪茶厂深入了解了黑茶之后,我们的寻茶之旅并未结束,追寻先人的足迹来到了茶马古道。

来茶马古道,入住茶马山庄,在经过一天寻茶之旅后,篝火晚会上大家载歌载舞,释放与分享此次的收获与喜悦。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
通过几天的寻茶之旅,茶友们真正感受到了白沙溪茶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加坚定了携手白沙溪,共同为推广传播黑茶文化这一伟大事业而努力。一页白沙溪,半部黑茶史,历经八十载,传承一片叶。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喝茶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解到了安化黑茶,这即是黑茶之源遍流九州。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  

找到约316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