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易武白茶园秋茶

找到约67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易武天门山古树茶特点

  最近几年易武出来很多「后起之秀」,除了我们熟知的薄荷塘,还有铜箐河、百花潭、白茶园、冷水河等。这些超微小山头的名字,你可能第一次听到,但翻开2020各大山头普洱茶价格表,它们的价格超乎你的想象,早已超过刮风寨,让人想惊叹不已!不过却有一个山头例外,它就是天门山。易武天门山古树茶的干茶条索长而黝黑,白毫显,冲泡后汤色金黄明亮,春茶中山野花香浓郁,秋茶中含着浓浓蜜香,口感柔润香甜,滋味柔滑细腻,苦涩较轻,喉韵绵长。

  易武天门山古树茶的位置

  易武天门山古树茶林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易武乡曼乃村马叭(pia,三声)寨,海拔1400—1600米,紧邻老挝。从易武牌坊出来右转,往江城方向行走约30公里,到朱石河检查站再往右转,走六七公里,即到。

  易武天门山古茶园距离寨子看着近,走着远。这里古木参天,生态环境一流。而古茶树即分布在海拔1400—1600米的大山中,需先乘摩托,再步行,最近的也要花费一个多小时才能走到。

  说是林,其实茶树甚少有连成片的,都是一小块一小块,具体有多少块,老百姓自己也没有统计过。

  在山上四天,我们跟随向导小邓,前后看了六块近百棵古树,多数都是可以做高杆单株的标准,最高的有30多米,置身其中,具有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感。

  站在天门山山顶眺望,很容易发现,天门山和薄荷塘、弯弓、丁家寨、一扇磨处在同一山系,直线距离都不太远。

  易武天门山古树茶特点

  从口感上仔细品鉴,也是如此,味道相当熟悉,入口饱满,苦涩度低,醇和香甜,但很难说和哪个山头或寨子的类似或一样,只能说这应该是上好的易武古树茶。


今易武:七村八寨各自为战,茶地秘境层出不穷

20年前,易武是普洱茶产业的复兴之地,这里残留着贡茶时代的荣光,吸引来了第一波朝圣的台湾茶人,这里的优质茶资源,催生了99易昌号,99绿大树等名茶。

20年后,当年的易武茶似乎已经变了模样,人们不再用“易武正山”“香扬水柔”等字眼去形容最顶级的易武茶,取而代之的是“薄荷塘”、“哆依树”、“铜箐河”等小微产区茶。

为什么如今的易武,会变成一片割裂、破碎的茶产区的模糊统称?这种变化又会给茶区,茶农,玩家,茶企乃至整个茶区什么样的变化?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易武的小微产区化。

碎片化的易武微产区

地脉相连,口感相近的茶山,会因普洱茶行业的发展合并成大产区,如大班章茶区,滑竹梁子茶区,而随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入细分,大产区里又会分出诸多口感独特的小茶区,而在易武茶上,这一规律体现得淋漓尽致。

2007年以前,市场普遍认为易武茶的代表是“易武正山”,2008年以后古树茶的价值被逐渐挖掘,市场上开始有意识地逐步细分山头,其中易武茶一马当先,将整片茶区按村寨划分,出现了如今知名度很高的易武“七村八寨”。

其中,七村是指:麻黑村、高山村、落水洞村、曼秀村、三合社村、易比村、曼撒村;八寨是指刮风寨、丁家寨(瑶族)、丁家寨(汉族)、旧庙寨、倮德寨、大寨、张家湾寨、新寨。


而到了2013年左右,随着名山古树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大量有钱有闲的外省茶友涌入山头,本着“食不厌精,味不厌细”的玩法,这群玩家开始在自己的圈子里吹捧荒山、野放、高杆,不断追逐普洱茶的极致风味,不过由于缺乏利益驱动,这一时期茶商茶企还很少参与。

2016年左右,这种趋势愈演愈烈,为了宣传营销,茶商和茶农也加入了这场角逐,而易武茶则成为了这场风潮中的中心,从村寨级产区中再次细分,比如落水洞里分出的郑家梁子和陈家凹子,丁家寨按常居民族分出的汉寨和瑶寨,其中汉族寨又分出香樁林和一扇磨,而瑶寨以弯弓声名最著,以至于现在的弯弓都分出了上寨和下寨。

而近些年来,易武的小微产区分化不仅没有停止,反而随着玩家和茶商的深挖而愈演愈烈,不断迎来概念热炒期,光是一线山头里就有白茶园、铜箐河、冷水河、白沙河、天门山等等,前些年间,弯弓茶区里的一小片被称为“薄荷塘”的茶地,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火遍茶圈,成为了与弯弓、落水洞、茶王树等并称的易武高端古树茶代表。

悄然改变的供求与市场

从大产区到小产区,到微产区,到超微产区,到方圆不过数十亩的茶地,再到细分至“某某老街一棵树”“某地十棵树”,直至某棵特定的高杆茶树,易武产区这种碎片化趋势所带来的小微产区茶叶,不仅改变了易武茶的样貌与口感,也对易武的供求关系与市场生态产生着千丝万缕的影响。

首先,易武小微产区的存在,一定是有其合理性的,其中如薄荷塘、白茶园、哆依树、铜箐河等附近几乎都分布有河流,加之处于低纬度、高海拔的山坳,水土保湿、叶面保湿良好,易于微生物滋生,昼夜温差大,基本上都能保持小范围立体气候,呈现出明显的独立风味,在口感对比上很容易出类拔萃。


我们不妨以两种时期的易武茶代表——麻黑古树,薄荷塘一类为例加以分析,麻黑古树入口甘甜柔和,香扬水柔,是大众印象中的易武风格,而薄荷塘一类入口即甜,水路细腻,汤感甜柔,两种茶的品质都无可挑剔,但在口感体验上,薄荷塘确实是更胜一筹的。而对于无需考虑性价比,只追求极致风味的玩家来说,选择哪类茶自然无需多言。

后来茶企茶农也参与进来,是因为小微产区的产量少,价格高,品质优,是非常好的宣传案例,茶地秘境层出不穷,又能不断开拓新的市场热点和营销策略,满足茶客们越来越高的口感需求。

然而,凡事都有两面性,很多小微产区的春茶产量不过数百公斤,有时连玩家圈子的需求都满足不了,成品茶也基本只在内部消化,严重缺乏流通性,而出了这个信任圈子,原料真实性又非常难保证。

对于追求规模化的品牌茶企来说,做小微产区和山头茶也是一大痛点,选择做,产量受限、地域受限,也就无从走品牌化路线,不做的话,又没法兼顾产品线,满足市场的需求。

而且,头波春茶古树占比少,价格也不稳定且十分透明,在量少的情况下,基本无法保证茶企的利润,因此除少量的营销宣传活动外,近几年来品牌企业很多都选择避开与玩家群体的竞争,小微产区基本难觅其踪影。

在极致玩家与品牌茶企的夹缝之间生存的小微产区原料供应商的处境,或许更能说明小微产区茶的现状,春茶季时,很多农户的家里,一早就围坐着等待鲜叶的茶商们,像是在等待开盘的赌徒,时间一到,茶农拎出几袋鲜叶,给到不同的茶商。

有时,台面上的价格,也并非交易的唯一依据,为了打通茶农这条供应链,之前有人上门攀关系,拜把子,喝烈酒,有人费劲心思请茶农全家去外省旅游,最后得到的往往也只是几袋鲜叶,只能作为礼品送给大客户,没办法,产量实在是太少了,只能仅限于小圈层玩家,对于整体市场而言价值不大。

对于茶叶品质的可持续发展来说,高昂的售价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这意味着茶农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会采卖品质较差的雨水茶和秋茶,不加养护地过度采摘,茶树得不到休养生息,长期下来品质肯定会回落,实际上薄荷塘茶叶品质的连年下滑,已是茶圈不争的事实。


初级看树、中级看山、高级看艺。中国茶类从来都不是靠区域区分的,对于茶区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小微产区也对整个业态产生了一定冲击,茶树过度开发,茶区生态难以持续,茶叶品质难以为继,普洱茶的陈化价值也会难以实现。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对于易武的区域品牌战略而言,小产区的兴起,很容易使人只知薄荷塘的极致风味,不知整个易武茶在历史上确立下来的味觉系统,如今的小微产区茶是高端普洱茶,也是适合即饮的快消茶,很少有人会留存多年,

也许,在多年以后,曾经的高杆古树会因过度开发而不断消亡,昔日的小微产区也不再有人提及,当年的顶级薄荷塘古树茶也无一留存,那易武碎片化的诸多山头,或许会向如今的号级茶一样,化作被尘封的历史,成为空洞的回忆....

来源:陆离茶寮,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名家专栏:易武黄聘号大掌柜15年茶山制茶经验略说

名家专栏是《吴疆说普洱》开设的一个新专栏,将逐步邀请业内人士根据自己的经验谈茶,无论对错,并非代表《吴疆说普洱》的观点。

经验之谈,或许有指导的意义,或许有误区,或许有争议,但是,这不正是普洱茶有魅力的一个地方?普洱茶无所不在的变化,或者更能留给我们一个思考的空间。


云南易武黄聘号大掌柜15年茶山制茶经验略说

1.【普洱茶纯料好还是拼配】
(前提条件:生态茶品 同级拼配)
1.答案是都好  
2.好茶的标准是什么  ,好品质茶 ,整体协调性好 ,优点大于缺点 。假如一道茶品我们按十分标准打分 ,外观2分 ,香气2分 ,叶底2分  ,茶韵2分  ,茶气2分。
拼配也好纯料也罢 ,只要这道茶整体,协调性好都是8-10分 ,这道茶肯定好   。
3.好茶品无需拼配   ,不好的再怎么拼配都不好。

2.【阴干 晒干 烘干】

茶界概念层出不穷 、理论体系不断出新,
普洱茶的阴干 ,晒干  ,烘干 ,怎么做法 ,就是要让茶品干  ,其实就是把握一个度的问题  。不能高温 ,不能暴晒  ,控制好茶品的含水率大小  。工艺制作过程是为把茶品做好 ,提升品质  ,不是卖概念  。概念是想象出来的 ,概念的真实对错 ,需要时间来验证。


3.【好品质古树茶两个要素 一个是茶气 另一个就是山韵 】
茶气
茶气是指品饮之后体感反应 ,初步的体验包括后背发热 ,发汗 ,指尖渗汗 身体的通透感 ,轻松感 ,气血通畅 ,面色红润 ,肠道蠕动等等 ,更高层次的体验包括经脉的疏通与气血运行 。茶气其实并不玄虚 ,只要真正喝到纯正的古树茶 ,你的身体自会判断 。茶气和树龄并非简单的正比关系 ,和茶山生态环境 ,气候土质土壤 ,后发酵的物质转化等都有关系 。两三百年树龄的茶树的茶气就非常强烈的 ,茶气是古树的特质  。
山韵
山韵包括香气的层次丰富性 ,后味的悠长 ,喉部和鼻腔多层次的丰富体验 。较深的体验则包括身心深层次的舒适感 ,山韵的来源是古树生长的原生态环境森林气息 ,有些长于田间地头的古树 ,因为环境所限 山韵并不太明显。

4.【喝茶是工艺重要还是身体舒服重要】

每每喝茶 ,席下就拿起茶杯 ,闻闻香 看看汤色 ,翻翻叶底 ,谈论此道茶工艺   。一道好茶  ,首先要有好的生态环境  ,地域茶树品种 ,其次才是工艺  。普洱茶的工艺制作是最简单 ,最不讲究工艺的茶类 (卫生第一),轻微的工艺制作缺陷  ,并不影响茶的内质和转化  ,国营大厂压制存放干净的老茶 ,古树茶红茶压饼存放10–20年 ,同样都喝起来力量也很强 ,身体暖暖的。


5.【茶的喝法 喝茶汤和喝茶水】
喝茶汤 ,喝的是汤感 ,茶水不分离 ,讲究的是浓厚 ,粘稠 ,滑顺 ,汤色明亮厚重。
喝茶水 ,喝的是香甜淡雅 ,茶水分离 讲究的是不苦不涩  ,茶水透亮  。
喝茶汤与喝茶水 ,对于好茶而言 ,浓淡都好喝  ,汤淡而味不薄 定是好茶。

6.【喝茶和试茶不同  】
喝茶 ,就是用好水好器好技术把一道茶完美冲泡出来  。一道好茶 ,整体优点大于缺点  ,喝茶就是喝优点 ,掩盖缺点 ,泡出一道茶的整体协调性, 让身心愉悦。
试茶 ,就是既找茶的优点也找茶的缺点 ,综合评判 一道好茶整体协调性已经很好 ,无需拼配。

7.【茶汤里的气息】
1生态  有除草剂的茶园 ,茶汤生硬 ,入口发麻 ,喉咙发干 ,鼻腔堵塞  ,心慌 ,刺激胃 。
2制程 干净的茶 ,清新通透 ,舒心愉悦  ,不干净的茶  ,异味杂味 ,烦躁不安。
3茶区整体大环境  ,流动的气韵和山林山野气息 。(苔藓味 花香 木香 清凉气 )
4一道好茶 ,可以喝出三个层次 ,环境(山林气息)  ,叶梗(柔和甜),树杆根(木质香),无味之味是学术派境界 。对茶来讲有味就是有味 ,无味就是无味 ,这很真实 ,对于好的普洱茶 有味的同时还要有气和韵。


8.【日常品饮茶品的用料材质】

1 牛皮纸  、低劣的牛皮纸盒 ,一般都是回收纸板 ,加工过程会添腐烂剂染色剂和黏合剂   。冲泡出来前几道茶汤 ,口腔里像附着一层膜 ,上颚和舌面会有生硬粗涩感 ,喉咙发干 ,茶品也会吸入有毒的物质。
2锡  、铁  、瓷器  ,密封性强 ,聚香聚气 适时打开通气 ,但装入茶品的含水率要控制好 ,含水率过高的茶品 ,茶汤容易闷沉和霉变 。
3塑料密封袋 ,必须是无味的pp材质 。
4紫砂陶器  ,已退火的天然高温紫砂罐和陶罐  ,温湿度均衡透气 ,茶汤圆润活性好 ,低劣低温的紫砂罐和陶罐  泥土味重 ,燥口 ,茶品粗涩。


9.【泡茶用水】

明代张源《茶录》里的一番话能最概括的叙述了天然水的等级和特征:山顶泉清而轻 ,山下泉清而重 ,石中泉清而甘 ,沙中泉清而洌 ,土中泉淡而白 ,流于黄沙为佳 ,泻出青石无用 ,流动者愈于安静, 负阴者胜于向阳 ,真源无味 真水无香。

1 .选择好水必须是:
清  ,干净无浮游物 。
轻  ,只含微量矿物质甘(甜)。
洌冷  ,微生物生长少。
流动  ,含气体高 活性好。
负阴  ,减少水生植物 。
无味及无香  ,少微生物和有机物的表现。
2.品茶前 ,先品水 ,当地水泡产地茶  得天独厚 ,色香味俱全 。
3.调水  
喝香气 ,喝甘甜用轻的水(如千岛湖农夫山泉 武夷山泉 )。
喝汤感,(如恒大冰泉)。
喝身体暖和,(如昆仑山矿泉水)。
喝中庸茶汤 ,轻水按比例调和重水 ,(如武夷山泉调昆仑山泉 恒大冰泉调昆仑山泉 )。
4.最好的水 ,流动的山泉水 ,用水缸静养。


【泡茶  】
用心摆好茶具 ,用心掌握投茶量 ,用心去感受茶 ,用心去体验每一道茶汤的滋味变化 ,及时调整每一次注水的动作与茶叶浸泡的时间 ,每一次注水 每一次斟茶 ,做到心随水 水随心。
1用水 ,轻水泡新茶 ,香高水细 ;重水泡老茶 ,气足味醇:
2用器  ,盖碗(天地盖 古代闷茶喝用器 ),漏风散气只适合试新茶  ,金银铁铜壶只能煮水 ,紫砂陶器最佳。
3冲泡 ,低冲缓出 ,高冲急出 ,水分子结构散乱 ,影响汤感圆润。
4心态 ,一颗真诚感恩平等分享喜悦的心。


10.【普洱茶四季收藏】
茶品茶季:春发—春茶 、秋收—秋茶 、冬藏—冬茶。
春:适度透气 保证茶品的清爽度 。
夏:透气与闭藏结合 ,高温高湿环境下 ,提前闭藏排湿 ,避免受潮霉变 。
秋:收藏为主 ,适度换气 。
冬:以冬至为界 ,密封闭藏 ,保温防冻 ,生发茶之阳气。


11.【普洱茶仓储和陈化】
茶叶即是食品 ,食品安全  ,卫生第一  其次才是品质价钱高低   。湿仓或受潮发霉就是变质 ,如同大米受潮发霉 ,不能吃 ,再伟大的茶50年 100年 ,霉变再当宝贝喝进去 ,肯定是会损害身体 。


12.【密封存茶】
茶叶存放属于缓慢氧化,温湿度增高氧化反应加快,茶叶过快氧化很短时间就会褐变进而走向霉变。因为茶叶氧化过程会产生水分、热量,过快的氧化水分增多的快,如果来不及散失掉,茶叶就会含水量激增,加之温度升高,易引发霉变。而霉变和吸收异味,是存茶越来越不香的主要根源。所以,存茶只要控制好茶品含水量,做到密封保存,茶叶变化虽然很慢,但茶叶都不会发生霉变和吸收到异味,这是存茶最基本要求。

云南易武黄聘号大掌柜15年茶山制茶经验略说


找到约66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