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班章为王,易武为后,曼松王子”,很多茶友为这三个地方的茶冠以此评价。其中,易武茶有温润柔雅,蜜香回甘等显著特点,也因此受到广大普洱茶爱好者的青睐。其又因是清朝贡茶中最昂贵的顶级茶叶,价等黄金而名重天下。此外,有茶友说:易武是普洱茶爱好者的最终归宿……
易武,何德何能,被茶友“封后”,成就如此高的地位?欲探其缘由,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究。
一、易武茶业辉煌史
易武镇隶属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位于勐腊县东北部山区。如下图所示,易武茶山自北向南,包括很多山头和村寨。古时的易武茶山称“曼撒茶山”,故很多史料中除了“曼撒茶山”并无“易武茶山”的记录。现在的易武茶山实际上还包括曼撒茶山、曼腊茶山,位于古六大茶山的东部,毗邻老挝,面积约为750平方公里,现存的古茶园达7000多亩。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首任所长蒋铨经过实地考察,在《六大茶山访问记》中记载:易武与基诺两地范围广、产茶多,按面积和产量,易武名列榜首。这也验证了易武茶山是古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大的茶山。
易武产茶历史悠久。据李石《续博物志》记载,“茶出银生诸山,西番之用普茶,已自唐时。”且方国瑜教授在《闲话普洱茶》一文中明确指出:“产茶的'银生城界诸山'在开南节度辖界内,亦即在当时受着南诏统治的今西双版纳产茶地区。”此外,清人阮福在《普洱茶记》中记录:“所谓普洱茶者,非普洱界内所产,盖产于府属之思茅厅界也,厅治有茶山六处,曰倚邦、曰架布、曰嶍崆、曰蛮砖、曰革登、曰易武。”故,易武茶山在唐朝已经开始产茶,并成为了当时有名的“利润城”。
易武成就了众多茶商“老字号”。易武虽在唐朝开始生产茶叶,但其最辉煌的时期是在嘉庆和道光年间。现在藏茶界珍视的四大“贡茶茶庄”:“宋聘号”“同庆号”“福元昌号”“同兴号”,基本都来自于易武。其他还有“车顺号”“安乐号”“乾利贞号”等都是易武镇有名的古商号。其中,宋聘号与乾利贞号因联姻合并茶庄,当时称“乾利贞宋聘号”。
易武因“贡茶”将茶业发扬光大。据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罗养儒著《纪我所知集》载:“论云南贡茶入帝廷,是自康熙朝始(公元1662年),云南督抚派员支库款,采买普洱茶5担运送到京,供内廷作饮。至此,遂成定例,按年进贡一次。”由此可知普洱茶作为贡茶北进京师始于清康熙年间。据史料记载,清道光十三年(1839年),易武古镇进士车顺来将自家“车顺号茶庄”制作的茶呈献给道光帝,其口感使得龙颜大悦,遂书“瑞贡天朝”四字,并命官员监制牌匾赐予车顺号茶庄。至此,易武在茶人们心中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
易武是最先形成茶叶市场的茶产区。据史料记载,雍正七年(1729年),清政府在易武设置“钱粮茶务军功司”,专门管理茶叶和粮食的购销,并把易武定为贡茶采办地。自那时起,易武成为了茶人眼里的“朝圣地”。随着茶庄、茶商的不断发展,易武逐渐成为了茶叶生产、交易中心,最先形成了集种植、生产、贸易于一体的普洱茶市场区域。
二、茶马古道的发源地
易武是茶马古道的发源地,是茶马古道的第一古镇。茶马古道专家、茶文化研究学者周重林老师,在一次讨论会上说过:“从唐代的利润城,元明清以来主产区以及集散地,从古六大茶山到法国人觊觎之地,易武置身历史大变革之中。”这是易武当时的市场地位所决定的。
第一,雍正十三年(1735年),“七子饼茶”经易武销至缅甸、泰国、香港,再转南洋及至欧洲、美洲。这个时候,易武茶已经占有了一部分国际茶叶市场。
第二,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开辟易武至思茅的主要通道;清道光十年(1830年),清政府在隔断易武和倚邦的磨者河上修起了大桥,使得西藏、滇西的马帮可以直接进入易武驮茶;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修建由易武经倚邦至思茅的茶马古道。这些道路的修建,为易武成为茶马古道“第一古镇”创造了有利的交通条件。自此易武便逐渐成为滇藏茶马古道的始发之地。“商业繁盛,马帮不绝”就是当时易武古镇的真实写照。
第三,依托于“古六大茶山之首”的身份和“瑞贡天朝”的名号,在便利的交通条件下,易武在清朝光绪年间,成为云南六大茶山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成为了茶叶生产、精加工和集散之地。各种商号、茶庄、店铺使得易武古镇的街道热闹非凡。
所以,依托于茶叶市场的完善和茶叶经济地位的不断提升,易武成为茶马古道的发源地,此非一日之功,乃岁月积累沉淀所得。根据记载,从易武出发的茶马古道共有7条线路。
1、易武向北经漫撒、曼乃、江城、墨江到昆明;
2、易武向北经漫撒、曼乃、江城、元阳、建水、蒙自,上火车运往越南河内、海防,上船运香港再转各地;
3、易武向西北经漫撒、倚邦、猛旺、思茅、普洱、景谷、景东、大理、中甸(今香格里拉);
4、易武向南经勐醒、勐捧、勐百察、泰国米赛;
5、易武向西南经勐仑、勐罕、车里(今西双版纳)、缅甸、景栋、印度加尔各答、印藏边界大吉岭进拉萨;
6、易武向东入老挝乌得、丰沙里、越南勐来、河内、海防转运到香港;
7、易武向东南经勐伴出老挝磨丁到万象。
三、易武茶叶品质独
在普洱茶界,“香扬水柔”是易武茶被普遍认可的特点。和其他山头茶一样,易武茶以云南大叶种茶为原料,香扬水柔,苦涩度低,属于刺激性较小的茶品。以南茗佳人2016年易武春茶《无锋》来说,其香气馥郁、汤质细腻柔和,深得茶友们的喜爱。而“班章为王,易武为后”能够被茶友广泛接受,无疑就是对易武茶的高扬香气、柔和口感极大的认可。
据《普洱府志》记载:“云南迤南之利,首在茶。而茶之产易武较多,茶味易好”。由此可知,易武茶的滋味、口感在古人口中就已美名盛传。作为传统普洱茶的典型代表,其特点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1、汤色清透明亮,香气突出。
易武生茶汤色明净透亮,给人干净之感。其拥有独特的蜜韵,花香馥郁,高扬持久。易武茶香气高扬是由于易武茶叶内β-紫罗酮成分较高,使得茶叶具有不可比拟的甘醇浓厚的花香。
2、茶汤软滑,柔中带刚。
除去香气高扬,易武茶最独特的便是其茶汤柔软度高。入口便给人柔和的感觉,舌苔及两颊能明显感受到茶汤的丝丝顺滑,具有冰糖韵。因其细腻柔滑的特点,其回甘稍显含蓄,但喉韵甘润持久,茶气足。此为易武茶的“柔中带刚”的完美诠释。
3、甜度高,苦涩度低。
易武茶甘甜爽口,苦涩度低,刺激性不强。易武茶不仅内含物质丰富、耐泡度极高,而且茶汤醇厚,除了香气高扬,口感细腻顺滑,回甘持久,喉韵甘润。新茶虽有淡淡的涩味,但不明显,入口即化。在普洱茶生茶中,这是易武茶最独特的优点。
4、后期存储陈化速度快、质量高。
易武茶后期陈化速度快,转化效果好是普洱茶界普遍认可的说法。陈化(一般为3年)后的易武茶,其茶汤的品质与饱满程度可以用“丰韵细腻沉稳厚实、蜜韵足而持久”来形容。有年份的易武茶,其展现出“越陈茶气越足”的特点,也就是很多行内人所说的茶气越来越“霸道”,而这种霸道又与其柔软的特点融合在一起。因此,易武“王后”的称号,正可谓温婉贤淑却不失母仪天下的庄重与威严。
事实上,对于易武茶特点的考究,已经开始区分各个村寨的不同。市场上比较有名的是“七村八寨”,这些村寨的茶除了具有易武“香扬水柔”的特性外,还具体自己村寨的独特口感。详细口感介绍,推荐阅读《易武茶口感、滋味为何优于其他普洱茶?》一文。
四、易武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到易武茶,便是“一方水土养一方茶”。易武茶被茶友“封后”,易武也成为了普洱茶爱好者的最终归宿,这与易武茶的品质特征有很大的关系。但说到底这得归功于易武地区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我们主要从易武当地的水资源、气温、日照强度、土壤四个方面来分析。
1、水资源充足
茶树喜湿润,据数据统计,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年降雨量大约为1500毫米。资料显示,易武茶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500到1900毫米之间,非常适宜大叶种茶树的生育;除此之外,易武茶山自北向南有西代河流经,河流与降雨量的配合形成了易武的“茶园湿润生态环境”。这为易武茶树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
2、适宜的生长气温
易武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低纬度高原地区,这决定了易武茶区气温较高。普遍理论认为,20~25℃是云南大叶种茶树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气温15~30℃之间时,茶树生长会随着气温升高而加快。易武茶区年平均气温17.2℃,年积温在7500℃以上,是大叶种生长的理想环境。故,易武茶山茶产量较多,足以形成易武茶市场。
3、适宜的日照强度
茶树在长期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了喜光耐阴、忌强烈直射光、喜散光的特点。易武茶区山高林深,茶区内生长着椿树、香樟树、榕树等高大乔木,和茶树一起,构成了易武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其他“遮阴树”的存在,使得茶树暴晒于阳光中的时长变短。加之,易武茶区年雾日达108~146天,这也从另外一方面缩短了茶树的暴晒时间。根据相关研究数据表明,通过“遮阴树”的拦截,到达茶树冠层的大部分是散射光,这就提高了茶叶鲜叶中氨基酸、咖啡碱等化合物的含量,有利于茶叶品质的改善。
4、土壤性质
易武茶区的土壤,在热带亚热带季雨林成土条件下,主要为砖红壤、赤红壤、黄壤,土壤有机质含量4.6%以上,而且土壤养分积累快,分解利用也快。各地土质呈微酸性反应,pH值在4.6~6.5之间。由于地处亚热带,气温、湿度、雨量充沛,植物生长旺盛,土壤腐殖层深厚达5cm,适宜大叶种的生育。
目前,易武茶区的大茶树基本是散种在山野树林之中,阳光漫射时间长,生态环境一流。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得易武茶在原料阶段就形成了独特的品质,加之,历史上易武作为贡茶时期,为减低大叶种的苦涩度,传统的手工做茶采用轻揉捻的方法,这样的手法降低茶叶的揉出物含量,故新茶滋味稍淡。但晒青的制茶工艺,保存了茶叶的活性,所以存放一段时间后茶汤的滋味较新茶更浓醇。原料、工艺、存储三方面紧密结合,方使得易武茶的品质在茶叶市场中独树一帜,以致获得“普洱茶爱好者最终归宿”的殊荣。
事实上,除了易武茶的悠久发展历史、茶马古道发源地、易武茶香扬水柔的特性、一流的生态环境等这些主观因素外,客观方面的信息传播也是易武地位在各个山头间得以不断提升的重要因素,如市场上对易武茶的宣传,使得越来越多的茶友关注易武并了解易武,以及茶友间的信息交流使得易武特色得以宣扬。这些都会影响普洱茶爱好者对于易武的认知,使得越来越多的茶友对易武充满向往与敬意,以至于对于“易武”的评价也越来越高。
总而言之,易武之所以能成为普洱茶爱好者的最终归宿,并不仅仅是易武茶“香扬水柔”的特点决定的,也不是茶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评定的。易武在历史潮流中表现出来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都决定了易武的历史地位和市场地位。
2021年1月23日下午,昆明天气晴朗,雄达茶城内的猫猫茶书馆茶香书香,第283期茶业复兴沙龙如期举行。作为2021年春节前的最后一场沙龙,勐海县福元昌茶厂带来了三款经典易武茶,让前来参加茶会的茶友通过三款不同年份的易武茶找寻普洱茶的老味道。
易武,位于西双版纳勐腊县东北山区,北纬21°51'-22°24'、东经101°21'-101°38'。北与江城县整董镇接壤,南与勐仑镇和瑶区乡相连,西与象明乡相望,东与老挝交界,国境线长100千米两千多平方公。易武不大,但它是中国普洱茶历史的高地,它见证了普洱茶千百年的历史沉浮。从唐代开始,历经宋、元、明、清、民国至今,易武茶一直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以及迷人的茶叶滋味吸引着无数人前往。易武产茶分“七村八寨”,易武的第一关键词是“贡茶”,易武有贡茶的传统,易武是清代贡茶采办的重要茶区,易武也有很多茶马古道的遗迹。易武的第二个关键词是“老字号”,晚清至民国年间,易武诞生了很多老字号,我们今天喝的福元昌也是其中之一。
今天茶会的三款茶由福元昌出品,福元昌,普洱茶百年历史老字号。余福生(19世纪末-1945年),福元昌号创始人,于民国年间在易武大街开创此号。“福元昌号”凭借余福生的勤奋诚信、选料考究,和制作的茶品优良,赢得极高的声誉,荣列当年四大名茶庄之一。百年福元昌圆茶,享有“普洱茶王”的美誉,是现今所存号级茶类拍品中最高纪录的保持者。2019年5月27日,东京中央春季拍卖,1920年紫票福元昌一筒以人民币2311万成交。
这桶福元昌,以竹心篾包裹,篾上有字,虽因年代久远,却可以看到中间有:「福元昌」,左侧「余福生」铭。让我们看到了福元昌普洱茶的魅力,市场也给出了福元昌普洱茶老字号一个真正可度量的价值。
书法系列是福元昌传承系列中的传世古树收藏系列,精选各古茶区海拔1600-2000米原生古茶树,挑选树龄300年以上的古树单独采摘,单独制作。书法系列也是福元昌的一个山头古树收藏系列。口感特点:蜜香浓郁,茶汤金黄油亮,晶莹剔透。汤柔水甜,满口甜蜜,柔和舒顺。回甘绵长,沉郁饱满。喉韵深,空杯留香,蕴含山野气息。福元昌是普洱茶老字号的经典传承,《茶经》是中国茶文化的经典著作,那么经典是如何成为经典的呢?伴随着福元昌书法易武的茶香,茶业复兴出版人、云茶代言人周重林向茶友分享了自己的解读。
周重林:我们公司主要在做茶知识的传播与整理,最近几年微小产区的茶书也很多,比如有永德、景迈、易武等地的书,其中写易武的卖的最好。永德是新茶区,景迈是这几年比较知名的茶区,但大家更喜欢追易武。追寻经典是我们自身想成为经典的一部分。2019年我们去香港参加茶博会,期间来了一些香港老茶友,看到福元昌就说:“我小时候就喝过这个茶”。这说明了经典的东西给人引发的情感是不一样的,它有着很多过往的历史,同时也给我们做新的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书店也是这样,总有几本是卖的最好的,我们《茶经》还没上市就预售了一万多册,经典后面跟着很多人,它有着很多的人气。为什么经典会成为经典?这个问题需要每个时代的人来作出解释,茶也一样,我们今天喝易武,大家是为什么而来?是追寻味道、追寻品牌还是因为喜欢易武或者其他呢?陆羽的茶道也是我们重要的艺术品类,他的茶道与颜真卿的书法一样是很宝贵的遗产。在我们的研究当中,《茶经》的最后一张“茶之图”就跟我们的茶会很像,都是把喝茶的过程记录下来。《茶经》的“经”是什么意思,“经”是经济的“经”,就是让茶有秩序,今天喝茶有签到、有安排入座,有人烧水泡茶,其实就是让茶产生一种秩序。喝茶也是一样,在喝茶的过程中完成对茶的认知。我在写前言的时候,还没有找到“茶道”到底是什么?直到出版前的一个月我才领悟过来,我们所做就是通过我们对茶的追寻让我们成为艺术家,过去以为“茶道”是泡好一壶茶,但其实不是,是通过泡茶,让我们变成艺术家。茶道的本质其实是我们是艺术家,所以泡的茶才是艺术。陆羽时代就是这样,他是艺术家,所以他泡茶别人就慕名来找他。我们国家强调教化作用,“琴棋书画诗酒茶”,陶渊明不会弹琴但家中放了琴,很多人不写书法但家中也会摆放“笔墨纸砚”,今天有些人会说这是附庸风雅,但其实是因为这是艺术才能引起别人附庸风雅。
经典老字号也是这样的,我朋友经常来雄达茶城找我吃昭通黄焖鸡,觉得那就是小时候的味道。虽然创新会带走一些东西,但味觉的记忆会停留下来。最近几年美食纪录片受到欢迎也是同样的道理,可以在里面找到味觉的记忆。对美味的追寻是没有错的,美食可以带来愉悦感,喝茶也是带来愉悦感。《不问西东》里的一个角色,在空袭警报响起时,依旧在淡定的煮莲子羹,这是汪曾祺写作一个原型。汪曾祺讲当年跑警报,每次飞机来了两个不跑,一个人是女生为了洗热水澡,因为所有人跑了她就可以整个人拥有澡堂;另一个留下来是为了煮莲子羹,人走了,电力足可以煮得熟,可以好好的吃一碗莲子羹。我解读认为:人可以为了一碗热汤,放弃自己的生死。炸弹下来就下来了也无所谓了,我舒舒服服的犒劳自己。追寻经典的过程也在创造经典,因此,经典才会代代相传。
百茶园是易武瑶族丁家寨的顶级茶区,茶树散落在原始森林中,因生长环境优越,茶质出众。茶质柔中带刚,绵密细腻。茶汤糯、柔、清、雅,花果香明显,口感宽广饱满,茶力绵劲。因产量稀少,是普洱茶不可多得的顶级藏品。
从百年的福元昌到今天的福元昌,在传承与延续方面都发生了什么?在品鉴第二款茶的同时,勐海县福元昌茶厂主理人聂素娥向大家分享了百年老字号的寻味之路。
2019年我们携带着传芳系列,在全国做了30余场城市茶会,2020年1月19日回到了昆明,是收官之作。因为疫情,2020年我们都没做线下茶会,今天茶会来了这么多人,非常不易,谢谢大家的到来。
福元昌2012年建厂复号以来,关于老字号我们有很多思考。我们想通过传承,让大家记住的是一种味道:记忆当中的普洱茶老味道,以及老茶庄的老味道。“福元昌”本身代表的就是一种老味道,百年之前我们的创始人余福生做的茶,2013年在嘉德拍卖上,一提以1035万元成交;在2019年东京中央春季拍卖会上以人民币2311万成交,被誉为“最贵的普洱茶王”。
我们老茶庄的经典款,百年福元昌、复刻版、紫票、蓝票、白票系列,也是我们去年携带着走过了全国30场茶会下来,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百年经典老产区的茶,无论是新茶还是老茶都可以通过味觉来感知其魅力。
这么多年,我们也一直在思考,百年老茶庄如何在百年的基础上带着创新走到大家的视野之中,并且因为其独特的味觉记忆被接受与认可。2020年9月,我花了大半个月重走古六山,把古六山尚存的遗迹重新走了一遍。通过在古六山的森林之间还依稀能看到的各种古庙古碑古墓的遗迹,在历史的追寻之中,在对古人活动遗迹中,我们对老字号老茶庄的品牌定位有了新的思考。
我们如何传承经典的老味道?首先我们从人类的足迹来探寻老味道。
虽然已经对古六山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但是今年9月,当我带着新的思考去到莽枝,非常震撼。以现在尚存的遗迹来看,莽枝的关帝庙应该曾经是古六山中最大的关帝庙,现在古庙台基遗迹的规模可以看到过去的辉煌。因为有那么大关帝庙的地方当时一定是做茶的人最多的地方,古茶园面积也要足够大,才能支撑起那么多人来经营茶产业。立马决定,2021年,我们承包下了莽枝古茶山的茶王树。


随后,我们还去看了倚邦茶王树、攸乐001茶王,并且访谈了薄荷塘茶王树和百花潭茶王树人家,对整个古六山在当地有知名度的茶王树都做了一个深入的追踪与了解。紧接着的10月,我们又对新六山所有的茶王树进行了探访,包括对每座古茶山树龄较大的茶王树都做了一些追寻。从巴达野山茶王树及新发现的野生茶王树、到西保4号、西保8号、西保9号,以及老班章茶王、老曼峨茶王、新班章茶王、班章老寨茶王、帕沙茶王,看茶王树茶王地的生长环境,走访茶王树人家,了解茶王树这些年的变迁以及给茶王树拥有者个人与村子带来的影响。通过每一个古茶山得到官方认可或者当地寨子认可的,最大的最有代表性的茶王树,来了解一个地方的人文以及历史变迁。
2021年,我们也承包了勐海古茶山的一部分茶王树和茶王地。我们认为,百年之前的老茶园老茶树,它们代表的就是经典的老味道。以前在古茶山上,就有每年先祭拜茶王树再采摘新茶的传统,茶王树代表着当地茶区最古老的一种口感。福元昌茶厂在2020年7月取得“福元昌古树”商标。
老茶号的味道,首先是原料上的生态,源自古茶山上静谧生长几百年的古茶树,故而“福元昌古树“商标的启用,昭示着这份传承从源头开始,分毫不敢偏离。
老茶号的味道,也是制茶技艺的传播,源自我们对老味道的寻踪。通过对老茶园,老茶树的追寻,从滋味口感上来还原百年之前我们福元昌的经典老味道,这是一种还原,一种追寻,更是一种坚守与传承。老茶号的历史积淀,老茶园的追寻重现,该让这一杯茶有一个出处。
经过今年的思考与调整,2021年春茶,我们会推出一个福元昌古树系列,用茶王树、茶王地的系列产品,呈现一杯老味茶汤。疫情来了,我们思考的最多的是:这个世界给了我们什么?但当我们在传承老字号的时候我们思考的是:将来我们要带给世界什么?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就是希望在百年以后,福元昌的茶品依然能够像百年之前的那样,能够被大家所记住,被市场所记住,有生命力,真正的延续百年历史老字号的风采。
弯弓和百茶园都属于易武的微小产区和顶级产区,也是福元昌选定的核心产区,茶会现场,勐海县福元昌茶厂主理人聂素娥也向大家分享了微小产区价格背后的秘密。
聂素娥:弯弓跟百茶园都是瑶族丁家寨茶农所管辖的区域,瑶族丁家寨是生态环境比较好的古茶园,百茶园和弯弓都是在易武的原始森林里面。我是西双版纳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普洱茶在原产地兴起之前,我们就参与其中,经历了每一座古茶山的起起落落。我们2012年就在丁家寨建初制所,弯弓我们每年春茶都会过去,前几年我们进去的道路非常的陡峭,茶农骑摩托带着我们一个小时左右去到,而百茶园还要再走一个小时左右。茶寨分离,生态环境好,成就了弯弓跟百茶园茶品的优异。
早些年百茶园的价格没有弯弓高,但我们喜欢百茶园的滋味,当时就预言百茶园的茶以后肯定会超过弯弓,13、14、15年我们就收了很多百茶园的鲜叶。做成产品。2015年以后,百茶园的价格就慢慢超过弯弓,现在毛料价格已经超出2000元左右一公斤,所以,一个新的茶区被认可背后是经历很多的。易武这些顶级微小产区它在风格口感上面确实有值得一喝的地方,才会引得那么多茶友争相追捧。这几年去收薄荷塘是需要排号的,因为原料太稀少市场的需求量又大。这也反映了大家愿意为口感买单,大家追寻它的口感。
2020年下半年,我们在薄荷塘建了一个初制所,准备2021年春茶开始投入使用。易武微小产区的魅力在于生态环境所造就的区域口感,茶友们的喜爱在我们认为,这就是一种经典味道的追寻。我们老茶庄,愿意从源头开始,在新时代用匠心之味,致敬经典。2021年,福元昌将通过瑶族丁家寨与薄荷塘初制所,向茶友们深度打开易武经典产区,让茶友们对百年传统老产区形成一个综合的口感认知,爱上普洱茶老味道。
弯弓是易武瑶族丁家寨的顶级茶区,茶树散落于原始森林中,因生长环境优越,茶质出众。弯弓茶表现为茶质柔中带刚,绵密细腻。茶汤糯、柔、清、雅,花果香明显,口感宽广饱满,茶力绵劲。因产量稀少,是普洱茶不可多得的顶级藏品。

聂素娥:易武茶被称为看得见的转化,易武茶每一年都能呈现出优异的特征,今天我们选的三款茶是认真挑过的,2012年是我们复号开始第一年在弯弓从鲜叶开始把控制作,第二款2015年代表的是五年陈期易武茶魅力,2020的易武是新茶。易武茶3到5年是第一个转化期,十年左右是第二个转化期,这三款茶代表易武经典老味道的一个延续,三款茶展现了易武茶转化的魅力。
蔡同学:三款易武茶,我自己比较喜欢的2015年的,2020年新茶会有一点点涩,2012年花果香很明显,2015年的口感很饱满很柔和。今天学习到了很多知识点:一是茶经的“经”是从经济秩序来讲的,古六山的人群流动也可以从这些方面来讲,也是一个经济脉络的流转。第二点就是聂总说的庙宇建筑,因为人群的流动庙宇建筑的形成。最后想问聂总一个问题,老味道是以前的技艺,那么现在是否有变化呢?
聂素娥:我们接过老字号的时候也在思考老味道要怎么去追寻,所以茶首先要从滋味开始去呈现,为什么要选择瑶族丁家寨,是因为它接近百年之前的茶树生长环境,首先是环境上的还原。去薄荷塘建初制所也是一样的,它周边的环境很好。除了环境就是工艺,以前制作的普洱茶都是红汤的,但现在普洱生茶都是黄汤,其实现在的工艺是在传承上有了创新,现在我们看到生普的黄汤也是传承的过程中创新的。这个创新是好还是不好呢?我觉得是好的,因为我们的制作环境发生了变化,我们十多年前就开始做茶,当时茶农炒茶和炒菜都是一口锅,卫生条件也不好。但是现在有标准,卫生条件发生了变化,这些都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改造。现在我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对滋味口感的追求也更高了,现在呈现在茶桌上的茶汤是最符合当下的,符合现代人的审美,符合现代人对口感的追寻。
杨凯:我们现在的普洱茶工艺和历史上普洱茶的工艺差别是很大的,我们现在很多传统工艺只是加工形式,但其他很多方面的变化都是很大的。过去在民国时期我们出口的普洱茶都是列为红茶的,就说明当年的普洱茶是红汤的。
传统和现代,传统的是不是就一定是好的?现代的是不是就一定不好?或者说现代和传统有什么关联。实际上,我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当年还是素食为主,所以比较浓强的普洱茶在当时可能很多人都不接受。而现在我们脂肪的摄入高了很多,这时候我们需要茶来分担化解,所以这个时期我们的茶偏“生”了一些。所以,只是生活习惯的改变我们的接受度也发生了变化。
作为老字号都承载着一些历史,有着一些故事,有着现代人的幻想和先人留下的痕迹。所以老字号有很多文化价值、有附加价值。对于很多对茶了解不多的人来说,老字号的品牌我们的理解更亲切一些更自然一些。有了老字号就有了高屋建瓴的角度,大家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一些。
茶友:2020年比较淡雅,鲜爽味足,15年香味特别浓,比较喜欢2012年的,口感比较甜,回甘特别好。老字号的价值就是传承有故事在里面,一个传承延续。
茶友:2015年和2012年各有特点,2015年香味更好一些也会厚重一些,口腔里的余香也很好。2012年香气和汤感弱了一些,但汤感比较柔滑。老字号最大的价值,对于消费来说就是值得,茶品和价格是匹配的。
茶友:第一款有一点点涩,但回甘很好,2015年百茶园它的环境造就了它的花香,2015年香气融入到汤感,福元昌老品牌,我个人比较喜欢老茶。老茶以前是做纯料多还是拼配多?福元昌是之后是继续延续还是会有一些创新呢?
聂素娥:2000年以后普洱茶慢慢复兴,从山头茶、纯料茶到现在的小产区茶、单株茶。福元昌扎根在原产地,也以山头纯料茶为主。传承系列以山头为主打,传芳系列的五款茶是以古六山原料按照老茶庄的经典配方来做的。在2021年我们规划里会有一个新国潮系列,就是针对年轻群体的一个定位。原料好工艺好的新茶也很好喝,今天这三款易武茶我们选了不同的时间维度,新茶花果香特别浓郁,5年的茶青涩味褪去了却又保持了新茶的活跃口感。2012年的香不是特别高扬的香气,是类似梅子香的更内敛更沉稳的香气。福元昌的定位就是做让大家当下就能喝的茶,我们可以通过不同时间段的茶,去感受她不同的美。
茶友:喝到第二泡茶时有小时候冰糖煮酸角汁的感觉,但不是指茶酸而是有那种清爽的感觉,之后几泡还有橄榄的回甘,总体而言很喜欢2015年的。
黄贞贞:我觉得普洱茶不是以香气见长的茶类,普洱茶的核心价值是越陈越香,但这个“香”不能简单的理解为香气,普洱茶的花香果香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发生转化,因此我们体验的应该是香气融进茶汤里的一个过程。在易武很多老字号已经断代了,现在的制茶人延续下来的应该是制茶人的精神和态度,延续下来的匠心精神是品质的保障。我觉得老字号的价值,就是匠心传承,品质保证。
在易武的茶韵里,在茶友的认真讨论中,今天的茶会走向了尾声。最后,主持人在PPT上打出了一句话“与时间里不灭的东西击掌相笑”,或许这就是我们与时间相处的方式,也是我们着迷于老味道的原因。
易武普洱茶是产于云南易武的一种茶叶,俗话说,班章王,易武后。意思是说易武山头出的茶则口感细腻,像温柔的皇后。
易武老树茶是标准的大叶种茶,具有条索黑亮、较长、泡条,汤色金黄,苦涩较轻、香气较好,汤中带甜,汤质较滑厚、回甘较好、陈化较快等特点,由于矮化和长于山林的特点,山野气韵不同寨子的有所区别。
易武茶区包含整个易武乡的产茶区,也包含着过去的慢撒茶山。易武茶区老树茶比较多的有易武、麻黑、落水洞、刮风寨、老丁家寨、曼秀等地。由于茶地分到各家各户,因此要对茶叶产量作出很准确的统计是不可能的,比较公认的说法是易武每年老树茶产量在60-70吨。当然随着茶价上升,茶农对茶园管理投入增多,产量已在逐年上升。
随着2020年春节的结束,也就意味着普洱春茶的到来,一般每年的3-5月份是普洱春茶上市的时候,普洱春茶上市时间还未知,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易武茶区古树茶2022年春茶价格:
2022年易武茶区普洱春茶参考价格
倚邦曼松小树1800~2800元/公斤;易武刮风寨古树2600~3200元/公斤;易武刮风寨黑水梁子古树2500~3500元/公斤;易武丁家寨瑶寨家边古树1800~2500元/公斤;易武金厂河古树2000~2800元/公斤;易武高山寨古树1200~2000元/公斤;易武落水洞古树2000~3000元/公斤;易武麻黑大漆树古树1800~2800元/公斤;易武旧庙寨古树1200~2000元/公斤;易武一扇磨古树2000~2800元/公斤;易武香椿林古树2500~3500元/公斤;漫撒古树1800~2200元/公斤。
熟悉市场的朋友都有感觉到,从班章到易武,再到去年的冰岛,普洱茶,尤其是名山名寨的普洱茶持续保持着强劲的势头。临沧茶区冰岛老寨古树今年起步价去到20000元/公斤,小树也将近3000元/公斤;布朗的老班章是每年瞩目的焦点,均价更是不低于15000元/公斤;普通的易武古树炙手可热,均价在2600-3000元/公斤。
2022普洱茶春茶价格预测,顶级名山价格估计依然坚挺,中小树价格波动会比较大。由于直播的兴起,反而小树,台地茶的价格会有所上涨。
以上的价格是2022年易武茶区普洱春茶价格情况,以上的数据不一定都是正确的,仅供大家参考,若有数据偏差较大,请看到的茶友联系我们指正,如果您是茶农、茶商、茶厂或者是品牌方掌握2022年普洱春茶的最新价格,可以通过关注【中国普洱茶网:puercn88】微信公众号或者添加个人微信号(zhencha100)联系我们,也可以在文章底部评论,同时也可以下载【茶友网APP】第一时间查看2022年普洱春茶价格行情动态情况。
易武茶区简介
易武茶区包含整个易武乡的产茶区,也包含着过去的慢撒茶山。易武茶区老树茶比较多的有易武、麻黑、落水洞、刮风寨、老丁家寨、曼秀等地。由于茶地分到各家各户,因此要对茶叶产量作出很准确的统计是不可能的,比较公认的说法是易武每年老树茶产量在60-70吨。当然随着茶价上升,茶农对茶园管理投入增多,产量已在逐年上升。
在六大茶山中易武区范围内有易武、曼洒两个茶山历来这两个茶由约面积和产量都比其他茶山居多
易武茶山包括麻黑曼洛、易武、易田等四个乡茶区范围东至中老边界,西至易武与象明接壤的小磨移丫口,南至麻芋林,北至过乃河,方圆三百二十一平方公里左右除石灰岩及徒坡峡谷外,到处都有茶园。
易武区范围内的另一个茶山是曼洒茶山(一九八四年易武区分成两个区时划归曼腊区),包括曼洒、曼腊、曼乃、保德(一九八零年从曼乃分出去的新乡)等四个乡。茶园范围东至中老边界,南至过乃河,西至直保河、磨者河,北至杨柳淘河,方圆三零三平方公里左右,除陡峭山峰、峡谷外,到处都有茶园。
易武茶区普洱茶特点:
易武茶叶为开汤后,汤色明亮,生茶呈微黄色,味道醇和甘甜,少苦味,微涩。香气口感类似曼撒、属香扬水柔、刺激性较低的茶品。茶饼,茶汤,茶底上来看油性,光泽,活性不错。易武古树茶香扬韵广,茶质厚重,香韵特异,水路绵密易武古树茶每年产量五六十吨,而市场上每年却有三五百吨的易武古树纯料的供应,如果,手中有款标杆的易武纯料茶对熟悉和把握易武茶有帮助,至少可以对冲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