捌零后学茶札记(一百七十六)老茶山上新课-2019秋茶季


从今天起做一个有用的人,尽量写些大家感兴趣的话题,

这年头,大家的注意力变得越来越"精贵"。

关于普洱茶新茶,这看似是普洱茶很简单的一个门类,

为什么每年依然能够带给我们新的东西,

这看起来不是有点"装",就是有点不可思议。

家不要着急,我会试着来用自己有限的"眼界"

来介绍一下每年看到的新东西。

首先,我回答一个大家经常提出的疑问:春茶过后,

那些没有卖完的名山春茶,它们的命运如何?

答案——当然是低价处理!

春茶期间是最容易卖出高价的时候,过了正春的节点,

随着茶商、茶客们的下山,春茶的价值也将大打折扣。

其实这个问题背后,不知大家有没有琢磨过另一问题:

为什么会有名山的春茶没有卖掉?

是因为茶农不善营销所致么?

是因为价格定的不合理所致么?

还是因为茶太多卖不完?

这三个原因似乎都有参与滞销,但这三个解释的影响力,

其实微乎其微,节省篇幅,我不逐条分析了,

我只说这背后真正占到9成以上的原因——

同等条件下,品质低于其他成品毛料所致。

原因就是这么简单而直接,即便是同一座名山的正春料,

茶与茶之间也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举个栗子帮助理解,

这很像奥特莱斯里那些打折的耐克鞋,凡是码号齐全,

库存量较大的打折款,那长相…大家应该都有所体会。

名山的好茶,以我有限的茶山经历看来,

极少有高品质毛料在当季滞销的。要知道,

收茶的群体当中,每一波鲜叶都看叶制做的茶人,

其实并不多。那么大多数茶人,

会以一种更加从容的方式来收料——试成品。

这些茶人中,口条比老毕厉害的,没有八成,至少也有六成,

所以好的毛料能逃脱一遍一遍筛选,最终变成"剩男剩女",

这种概率不能说没有,但是非常之低。

这也是很多同行友商,约我茶季结束后去"捡漏",

但我一直不太感兴趣的一个原因。

剩下的篇幅聊一个我很少写的,关于茶品口感的话题

——名山茶贵在哪里?

拿今年秋茶制作的易武国有林举例:

弯弓、白茶园、茶王树这些名山场的茶叶,到底贵在哪里?

要知道"国有林古树"也并非易武"特产",

云南的国有林多了去了,思茅,临沧,保山,德宏,红河…

都有国有林古茶园,要论个头,薄荷糖一类还真是不算什么。

所以其价值,与国有林、稀缺性、树龄这些概念,

是有一定关联,但绝对不是主导。

主导价格的最终因素,依然是口感的呈现,

这里有必要再重复一次我之前提过的一个概念。

其实新茶阶段,价格远高于其他邻山的名山茶的溢价因素,

与具备品饮价值的老茶溢价,其背后原理是一样的,

我甚至是这样理解这个"价差"的——在新茶阶段,

如果其口感能具备老茶的特质,这种新茶就会奇贵无比,

因为它带来了通过时间才能带来的愉悦感,

而这对于新茶来说,才是真正的"稀缺资源"。

你比如同等制作条件下,国有林的"草青味"会更低;

即便重闷冲泡,国有林新茶的刺激性也同样更低

(今秋制作的易武国有林,在试茶过程中,

明显感觉胃舒适性,要好于往年不少)

各种滋味的融合程度就像陈华过几年的茶一样,

更趋协调与均衡;

那种通过转化带来的口腔充实感和饱满感,

在国有林的新茶阶段就已经可以感受到;

当然,国有林的溢价里面还包含了最为出彩的部分

--韵致,这一点与中老期茶的陈韵区别较大,

但仍明显区别与其他山场的新茶,

甚至区别于同一寨子的"家边古树",也就是集体林。

所以,"以新品老"是我对这些名山茶,

价格居高不下的一个精简概括,

认同或者不认同都请大家留言区讨论,

帮忙转发的,下次购茶时多赠些茶样给大家,

老毕这里先期谢过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