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白茶提神么

找到约26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盖碗、玻璃杯、保温杯,不同的白茶冲泡方式,请适时调整投茶量!

【01】

中国的美食文化博大精深,润养着一代代的国人。

煎炒烹煮煲,焖炸蒸烩汆等丰富的烹饪技巧做出来的菜肴,牢牢抓住了不少国人的中国胃。

但是,中国菜似乎是最难学习的菜系。

不少做菜教程里,都是放油适量,放盐少许的操作。

中国菜肴烹饪里的适量,实在是难以准确把握的一门精髓。

若是将这些调料比例更加精确些,对于中国美食的传承和传播,更有裨益。

品饮白茶,也是同样的道理。

在投茶量多寡的问题上,若是随性而行,也是难以得出一杯好茶的。

不少专业的品茶中,都会用到精准的克秤,以便冲泡出最为适宜的茶水比例。

茶友们在日常生活中,品饮白茶,若想茶汤滋味更好,在投茶细节上,可要多加留意了。

投茶量多一点,或是少一点,滋味都有不同,下面来具体细说。


【02】

投茶量过多,滋味太浓,不利于健康。

在品饮白茶的时候,长期饮用过浓重的茶汤,对于身体健康有着影响。

尤其是对于脾胃虚弱的人士来说,更是如此。

白茶的制茶工艺简朴,不揉不炒,保留了大量的自然本味。

在新白茶中,富含有许多的茶多酚、茶氨酸等,分外鲜爽提神。

但若是茶汤中,茶水比例太过浓重,茶多酚、咖啡碱物质过多释放,茶味会苦涩不堪。

经过多年存放之后,白茶在静静的沉淀转化过程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随着转化,含量逐渐升高。

品饮老白茶,强大的自由基可以抗氧化抗衰老,此外对于高血糖、高血脂人群来说,也有着很好的保健功效。

但是冲泡白茶的时候,茶味同样不宜过浓重。

品茶,适口为珍,过犹不及。

因此,在品饮白茶的时候,需要注意适时的调整投茶量。

品质好的高山老白茶,内质丰富,在品饮的时候,投茶量可以稍微减少。

品饮白茶,冲泡和煮饮两种不同的方式下,投茶量也是不同的。

在品味白茶时,梗叶条索完整的白茶,表面都附着一层厚厚的蜡质层,有利于内质物徐徐释放。

叶片破碎情况较多的白茶,内质物在冲泡时,失去了缓冲,一遇水变会磅礴而发。

因此同样的白茶,碎茶情况较多的情况下,投茶量也要注意适时调整。

此外,茶汤的浓淡,还与个人的口味喜好和冲泡习惯有关系。

若习惯闷泡出水,茶味自然会浓重异常。

因此,品饮白茶,投茶量的多少,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定。

下面简单例举一二,白茶的品饮,投茶量到底该怎么定。

但是老话说得好,尽信书,不如无书。

在品饮白茶的时候,最佳茶水比例到底如何,还得依据茶友们的口味和实际泡茶情况,具体来定。

毕竟,实验才能出真章,品饮白茶,下文的投茶量比例,仅供茶友们参考。

【03】

白瓷盖碗冲泡白茶,需要投茶多少?

110ml标准大小白瓷盖碗冲泡白茶投茶5克,这是一组最佳的黄金配比。

盖碗冲泡白茶,5克的投茶量,是与白瓷盖碗的特性离不开关系的。

【白瓷盖碗的特性】

在市面上,最常见的白瓷盖碗器形,容量在110ml左右,不大不小。

这样标准大小的白瓷盖碗,除了方便投茶量的确定外,实际的好处也不少。

大小适中的盖碗,抓握提起出汤的时候,手感适宜,利于倾倒出汤。

试想下,若是过大的盖碗,在提起的时候,分量重,这般笨重的盖碗,在单手提起来出汤的时候,容易把握不准,轻者将盖碗打翻,重者则会引起烫伤。

而容量过小的盖碗,也日常泡茶中,也有不实用的地方。

试想,若是容量过小的白瓷盖碗,冲泡秋寿眉散茶,梗叶虬髯的寿眉老翁,根本无地安放。

此外,容量过小的盖碗,投茶量不好把握,容易使得茶汤过浓重。

要是二三好友共同品茗的情况下,容量过小的盖碗,泡出来的茶汤并不便于分饮。

【盖碗冲泡快出水,茶味不易浓】

因此,在市面常见的标准大小白瓷盖碗中,投白茶5克冲泡是没有问题的。

盖碗的器形设计为敞口大肚的模样,这样一来,在冲泡的时候,可以快速的倾倒沥出茶水。

不会使得白茶闷泡在其中,导致茶味过于浓重苦涩。

对于内质丰富的白茶来说,在用盖碗冲泡的时候,需要掌握快出水的秘诀。

天下武功,为快不破。

盖碗冲泡白茶,在前五冲的时候,是最需要快出水的,此时,坐杯是极大的禁忌。

注水完成后,盖上杯盖,在前五冲时,快出水最佳的是,5秒内彻底将茶水沥干。

此时若是动作稍慢,白茶内质过多释放,茶味会变得苦涩不堪,还会影响后续冲泡的耐泡性。

在随后的冲泡中,茶友们可以根据茶汤颜色变化和个人口味,适时延缓出汤时间。

【04】

保温杯、玻璃杯泡白茶,投茶量需注意什么。

对于冲泡白茶来说,最佳的品饮方式,是用白瓷盖碗冲泡。

感受白茶一冲冲不同的风味和口感变化,最为悠然。

但在实际生活中,为了更为方便快捷的泡茶品茶,保温杯、玻璃杯也属于泡茶的选择。

那么,用保温杯、玻璃杯冲泡白茶,投茶量需要注意什么么?

用不同的茶具泡茶,投茶量需要适时调整。

在用保温杯、玻璃杯泡白茶的时候,由于茶叶长时间的浸泡其中,投茶量需要减少。下面来细看。

【保温杯泡白茶,要注意什么?】

天气渐冷,为了随时方便有温热的茶汤可饮,保温杯成了不少茶友的泡茶选择。

保温杯由密封保温性能极佳的内胆组成,能长时间保持高温。

保温杯这一高温闷热的环境,对于风味鲜爽的白茶来说,实在不是一个泡茶的好选择。

若是想用保温杯品饮白茶,更建议先用盖碗冲泡白茶后,将茶汤倒入保温杯中存着,方便品饮。

若是用保温杯直接泡白茶,这样高温闷热的情况下,300ml的保温杯,投放1克-1.5克白茶干茶即可,投茶过多,滋味会苦涩浓重不堪。

在使用保温杯泡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其内胆的清洗,否则茶垢容易集聚其中,容易滋生细菌,并不卫生。

茶友们在选用保温杯的时候,需要选用品质过关的,内胆不宜出现铁味等,影响茶香风味。

【玻璃杯泡白茶,需要注意什么?】

通透小巧的玻璃杯,是不少都市人群的泡茶方便选择。

在办公桌前,随手拿玻璃杯泡上一杯馥郁清香的白茶,提神清爽。

看着玻璃杯中的茶叶片上下漂浮,也不失为一种极佳的休闲放松体验。

对于玻璃杯泡白茶来说,300ml的玻璃杯,投茶1.5克-2克即可。

由于内质丰富的白茶长时间浸泡在水中,投茶量不宜过大,过多投茶,不仅会造成茶水出现苦涩味,影响口感,还会造成茶叶的浪费。

天气渐冷,拿玻璃杯泡白茶,散热快,需要及时趁热饮用。

若是放置到完全冷却,白茶汤水的风味会有所影响。

【05】

白茶煮着喝,投茶量大有讲究。

天气渐冷,冬日煮白茶,暖身舒心,正为适宜。

若将白茶煮着喝,投茶量需要怎么调整呢?

先看看看什么样的白茶适合拿来煮。

白茶制茶工艺简朴,保留大量的天然营养。

在新白茶中,内质处于尚未收敛的状态,一冲泡,鲜爽的风味得以激发。

因此,这般急性子的新白茶,若是拿来煮着喝,是不适合的。

经过时间的沉淀之后,白茶的内含物变得收敛,陈年的白茶,风味变得甘醇温和。

因此,经过时间沉淀的陈年白茶,适合拿来煮。

无论是陈了一两年的陈白茶,还是存上了三年五载或是年份更久的老白茶,都适合拿来煮着喝,茶汤滋味分外绵柔悠长。

将白茶煮着喝,由于长时间的沸煮,投茶量需要减少。

就拿煮三年陈的老寿眉饼来说,直接煮干茶的情况下,注水400ml情况下,搭配2.5-3克即可。

将白茶煮着喝,若想茶味更醇美甘香,也有不少细节需要注意。

一是:水沸投茶。

茶壶中的水烧到沸腾状态后,再投放茶叶。

对于内质丰富的老白茶来说,若是冷水投茶,滋味会提前过多释放,会造成滋味偏重。

二是:沸煮时间不需要过长。

第一壶茶水,投干茶进去后,沸煮上半分钟,即可出汤品饮。

第二壶茶水,可以稍微延长至沸煮一分钟。

一次类推,茶友们可以根据茶汤颜色浓淡变化,适时调整。

三是:后续煮茶续沸水、留母汤

第一壶茶汤煮好后,需要留1/5的汤水以作母汤,方便后续煮茶的滋味中和。

能后续煮出来的茶,滋味更好,让白茶更耐煮。

在后续煮茶过程中,需要添加沸水注入煮茶。道理,和前面沸水投茶是一样的。

注意好这两个细节,可以让后续煮出来的白茶,风味更佳,也更耐煮。

【06】

在品味悠悠鲜爽的白茶时,想起来一个故事。

近代文人胡适曾经创作过一个知名的人物,差不多先生。

用来对处世不认真态度的讽刺。

在为人处世之中,敷衍苟且自然是不可行的。

品茶,也有同样的智慧。

在品饮白茶的时候,差不多就行的投茶量,也是不可行的。

随意抓一把,多一点、少一点,都会对茶味造成影响。

因此,茶友们在品味白茶的时候,对于投茶细节的多寡要注意。

根据不同的品饮方式,适时调整投茶量!

细数三十条白茶知识点干货,白茶新茶友点开立即拿,立刻就能用!

【01】

近年来,白茶在市场上的热度颇高,可以说得上是茶界中的当家花旦。

那么,白茶到底是具有什么样的魅力,能让无数的茶友深深着迷呢?

对于不少白茶初入门者来说,常常面临着一些基础知识的困惑。

什么是白茶呢?白茶要怎么喝呢?白茶放家里要怎么存呢?

为此,下面特意为新茶友们整理出了30条详细的白茶基础知识点。

分为白茶品类篇、白茶品饮篇、白茶保存三大类,以供参考学习。

【02】

白茶基础知识之品类篇

1.什么是白茶?

白茶是指以大白茶或是水仙茶树品种的嫰梢芽叶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挑剔等特定工艺过程制出来的白茶产品。

白茶属于轻微发酵的茶类品种,茶青原料采下后,不需要经过杀青和揉捻,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芽叶中的自然营养。

在制成茶后,白茶素有芽毫完整、白毫密集、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爽回甘等特点。

2.白茶的三大类是什么?

根据不同的采摘标准,白茶可以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三大类。

白毫银针全为单独的芽头制成,采摘时间在每年的三月中下旬左右,根据当年的气温和茶树吐芽情况,适时调整。

白牡丹采摘茶树嫰梢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为原料,主要采摘时间在每年的四月初,不同的年份变化,会有适时调整。

寿眉采摘茶树嫰梢或叶片为原料,春寿眉采摘自四月中下旬开始,采至立夏时分结束。

秋寿眉采摘时间跨度较长,跨越立秋、白露、寒露三个节气。

3.白毫银针有什么特点?

白毫银针由单独的饱满芽头制成,白毫密披,色泽是柔嫩的白绿,毫香明显。

剥开白毫银针的芽头,内在是呈现竹笋状分布,白毫层层包裹着。

白毫银针的茶汤滋味,由于内含丰富的氨基酸,具有清爽甘甜、汤水稠润的特点。

4.白牡丹有什么特点?

白牡丹的梗叶形态优美,茶梗细,叶片秀气娇小,具有花香明显的特点。

丰富的花香,为白牡丹增添不少风味,在品饮过程中,在汤水中,仍可以感受到其清新甜美的花香。

白牡丹的滋味润口顺滑,汤水丰盈稠润,回味甜美。

5.寿眉有什么特点?

寿眉最大的特点在于有着较粗的茶梗和宽厚的叶片。

秋寿眉的茶梗粗老情况,更甚于春寿眉,梗粗叶大。

其貌不扬的寿眉,是白茶之中的产量冠军。

由于生长时间长,寿眉得以将大量的内含物积蓄在梗叶之中。

茶汤风味风味醇和稠厚、滋味绵长。

6.安吉白茶是白茶么?

不是。

安吉白茶是浙江安吉的绿茶品种。

由于其特殊的低温变色茶树品种而得名。

虽名为“白茶”却非白茶,茶友们可不要将其混淆。

7.白茶有什么形态上的区分么?

根据不同的形态,白茶有饼茶和散茶之分。

散茶是白茶的简单素朴形态,茶青采下后,经过薄摊、晾晒、自然萎凋和细心烘干而成。

饼茶是在散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将叶片蒸软后,称重,放入布袋包揉定型,最后烘干而成。

经过压饼之后,白茶饼茶更为圆润、规则、小巧。

8.老白茶是什么?

老白茶并非特定的白茶品种,而于白茶的存放年份有关。

根据白茶的存放年份不同,白茶有新白茶和老白茶之分。

新白茶是指当年出产的白茶。

老白茶是指经过一定存放年份后的白茶,在业界内,常以三年作为老白茶的准入门槛。

在存放得当的前提上,白茶中的内含物不断发生着转变,风味变得更为甘醇。

白茶之中,素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美称,说的就是珍贵转化而来的老白茶,风味醇厚,药用价值高。

9.新白茶具有什么功效?

风味清爽的新白茶,茶性清凉。

由于富含丰富的茶多酚和咖啡碱、茶氨酸、茶多糖等内含营养,具有很好的提神醒脑、清热降火的功效。

在冬日里,饮食中若是常使用温补的牛羊,辛辣的火锅等,就可以多饮用鲜爽的新白茶来预防牙龈上火。

10.老白茶具有什么功效?

风味醇厚的老白茶,茶性甘和,适合大部分人群的喝茶养生。

随着时间的慢慢沉淀,老白茶中转化而来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越来越高。

黄酮类化合物富含槲皮素,对于增强血管活性大有裨益。

多饮老白茶,对于高血糖、高血脂等人群具有良好的保健功效。

【03】

白茶基础知识之品饮篇

1.冲泡白茶,白瓷盖碗是首选。

白瓷盖碗冲泡白茶,具有强大的包容性。

无论是春茶秋茶、新茶老茶、散茶饼茶,一应适用。

白瓷盖碗质地细密,表面附有一层光洁的釉面,不吸附香气。

用白瓷盖碗冲泡白茶,可以完整的体现白茶不同冲泡次数下的香气和风味变化。

在不少白茶专业的品鉴会和斗茶赛上,白瓷盖碗都是最常出现的冲泡器具。

2.白茶冲泡,需要用多少度的水温?

答案是足够高温的100℃沸水。

对于白茶来说,好茶不怕开水烫,这是真理。

内质丰富的白茶,需要用足够高温的沸水,才能将最深处的茶味激发。

就拿看似柔嫩的全芽头制成的白毫银针来说。

只有足够高温的沸水,才能冲泡其芽头笋状般的层层保护,完整释放其茶味。

3.冲泡白茶,快出水是关键。

在冲泡内质丰富的白茶时,前期的冲泡是最忌坐杯的。

在用盖碗冲泡白茶时,注水完成后,盖上杯盖,需要在5秒内将茶汤彻底倾倒。

在前面几冲的冲泡中,若是让白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等物质过多提前释放,会造成滋味苦涩不堪,还会影响到后续冲泡的风味。

在第五冲之后,茶友们可以根据茶汤颜色变化和个人口感,适时延缓出汤时间。

4.冲泡白茶,投茶量如何来定?

根据不同的泡茶茶器以及不同的注水量,白茶的投茶比例,要适时调整。

下面来分享三组常用的投茶量,以供参考。

110ml的白瓷盖碗,搭配5克白茶。

冲泡白茶一应适用的情况下,在快出水的情况下,无论冲泡何种白茶,均投茶5克即可。

300ml的玻璃杯,投茶1.5-2克。

玻璃杯冲泡白茶,白茶叶片长时间浸泡在水中,投茶量不宜过多。

注水400ml的煮茶壶,在煮陈年的白茶时,投干茶2.5-3克即可。

若是盖碗冲泡后,再拿来煮饮,可以直接将盖碗中叶底,搭配400ml的注水量。

5.冲泡白茶,需要使用茶滤么?

看情况而定。

在冲泡较多碎茶的白茶饼或是较多梗叶破碎的箱底散茶时,需要使用茶滤过滤。

将碎茶末过滤掉,避免品饮的时候,出现满口碎茶的尴尬场景。

在冲泡白毫较多的白茶时,不需要使用茶滤。

白毫中富含清甜的茶氨酸,风味和营养价值都很高,将其过滤,实在可惜。

6.品饮白茶,需要洗茶么?

品质有保障,信得过的白茶,是不需要洗茶的。

无论是冲泡还是煮饮。无论是喝新茶还是老茶。

在全程离地制茶,后期妥善存放的情况下,不需要洗茶。

在干茶状态下,用盖碗快速冲泡出汤,头道茶汤分外鲜润,将其倾倒,实在可惜。

若是心有芥蒂的,担心有灰尘杂质等,将头道茶倾倒,以作洗茶,以求心安,也无妨。

7.紫砂壶能拿来泡白茶么?

紫砂壶质地疏松,分布着细密的气孔,容易吸附茶香。

此外紫砂壶器型壶嘴小,出汤时间慢。

在破坏茶香和出汤慢的情况下,紫砂壶是不适合拿来泡白茶的。

8.煮白茶要选什么茶?

将白茶进行煮饮,需要注意,新白茶不适合煮!

新白茶之中,内质尚未收敛,极易激发,若拿来煮,滋味会苦涩不已。

因此,只有经过存放沉淀之后的白茶,才适合拿来煮。

像品质好枣香甜蜜的老寿眉饼,将其煮着喝,滋味就分外绵柔。

9.将白茶煮着喝,什么时候投茶?

答案是茶壶中的水烧到沸腾状态后,再投茶。

煮干茶的情况下,水沸投茶,沸煮上半分钟,就可以倒出茶汤品饮。

若是从冷水状态下投茶煮茶,煮到沸腾时,白茶内质物早已经过多释放,影响茶味。

10.煮白茶的留母汤是什么?

将白茶煮着喝,需要留母汤。

就是保留壶内1/5的汤水量,以作后续煮饮的滋味中和之用。

煮白茶留母汤,可以让白茶更耐煮。

【04】

白茶基础知识之保存篇

1.保存白茶,为什么要先看含水量?

含水量合格是白茶可以保存的重要前提。

白茶的干度若是不达标,后期存放再细心。

白茶自身多余的水分仍会飘散逸出,使得白茶受潮变质。

2.保存白茶,基础要求是什么?

干爽的白茶,保存的基础要求在于以下四点。

遮光、密封、干燥、无异味。缺一不可。

这几大基础点,稍有疏漏,都容易引发白茶变质。

3.什么是白茶保存的三层包装法?

对于保存白茶来说,最为推荐的是三层包装法。

由遮光的纸箱、密封的铝袋、塑料袋组成,用胶布将纸箱密封后,隔墙离地放置。

这样操作简单、材料易得的三层包装,可以为白茶的长期保存,提供舒适的环境。

4.保存白茶,常见的包装错误是什么?

紫砂罐存白茶,紫砂质地疏松,双气孔结构分布,容易使得白茶受潮。

玻璃罐存白茶,不遮光,容易让白茶受到过多的光热,氧化变质。

木箱存白茶,木料不好的箱子,容易使得白茶沾上异味。

此外,木箱的卡扣设计没有严谨的情况下,存白茶容易跑气受潮。

5.存白茶,注意注意长期存放和短期品饮的区别。

长期存放的白茶,用三层包装密封保存好之后,需要减少开箱翻扰。

因此需要将短期品饮的白茶和长期保存的白茶,区分开。

以免在取用时,翻扰到长期保存的白茶,万一取用后忘记密封,整箱的白茶存放就岌岌可危。

因此,需要将两者区分开,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6.南北方存白茶,有什么不同么?


现下冬日北方气温较低,茶友们在拿到白茶的时候,习惯先将其放到暖气片上回回温。


这是不可行的。


一下子过强的温差,容易使得白茶变质。


在潮湿寒冷的南方冬季,存白茶需要格外注意防潮,阴雨连绵的天气下,需要减少开窗。


若是存茶量较大的情况下,可以配备上抽湿机。

7.家庭存白茶,放在哪比较合适。


在家庭环境下存白茶,需要远离潮湿有异味的地方。


像是地下室、厨房、客厅等地,日常活动水汽较为频繁,不宜放置白茶。


家庭环境存白茶,可以放在储物间、书房的架子、闲置的卧室,都是适当的选择。

8.存白茶,需要放入冰箱么?


答案是不需要。


白茶存放不需要低温环境,存放白茶,室温常温25℃左右即可。


放入冰箱,反而会让白茶沾染异味,不利于保存。


9.怎么从外观上判断白茶存坏了?


眼观法,查看白茶是否出现发黑发霉等。


手触法,用手摸看看白茶叶片是否发软发黏。


鼻嗅法,嗅闻茶香,看看是否出现了异味。

10.不同的白茶,可以放到一起存么?


答案是不可行。


不同的白茶,会有不同的风味,将其放置一处存放,会互相的干扰。


在长期存放白茶的过程中,由于白茶的转化需要团队作用的支撑。


因此同一款白茶,存的数量越多,出来的转化效果越好。


不同的白茶放在一起,则会破坏各自的不同风味。

【05】


根据白茶不同品类、品饮方式、保存需求等三大点。


各自列举了茶友们在接触白茶过程中,最常遇到的基础知识。


上述详细的三十条白茶知识点干货,是新茶友必备的入门法宝。


掌握好这三大点,可以循序渐进,成为白茶知音。


昨夜西风凋碧树,选出最适合的白茶!


为伊消得人憔悴,泡出最佳的白茶风味!


众里寻他千百度,存出最醇香的老白茶!

无论新白茶还是老白茶,芽,梗,叶兼备形态好口感佳的是哪一种?


《1》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次选美。


第一次,据说是吴越争霸时期的选美。


越王勾践发现吴王夫差喜欢美女,于是决定选一些越国的美女送去夫差身边做间谍,伺机亡吴。


越国大夫文种,派出了大批人马,在越国各地挑选绝色美人。


最后发现了著名的“衣褐而天下称美”的美人西施——穿着粗布衣服仍然丽色夺人。


后来,西施顺利进入吴宫,并为越王打败吴国复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越国的这一次选美,由于距今日久,且为了怕吴王发现,是偷偷进行的,所以,选美的标准并没有张榜天下,至使今日的我们,并不太了解那些具体的选美细节。


而历史上另外的一些选美,比如选妃,却有着天下皆知的、严格的标准和要求。


那些候选对象,不仅仅要出身名门,还要没有麻子,没有口臭,没有鼻炎,没有腋臭,没有痔疮,没有脚气,没有任何妇科疾病。


这些还是基本的条件。


汉朝有个皇帝,汉桓帝刘志,定下的标准更加苛刻。苛刻到,村姑陈认为他必定是个数学达人。


他堪称是历史上第一个用数字尺寸来衡量女性美丽的人。


他给待选秀女们制定了严格的数字标准,把身体的各个部分,标注出了标准的尺寸,不合格者,不得入宫。


这些数字标准是:身高必须七尺一寸,肩宽必须一尺六寸,臀宽要比肩宽少三寸,从肩膀到手掌必须二尺七寸,手掌手指共要四寸长,从大腿到脚长三尺二寸,足长八寸。


这么严苛的要求,一般人,真的是达不到标准啊。


这位皇上,您不怕选不到妃子么?


惊讶之余,村姑陈算了一下,汉代一尺等于23.1厘米,刘志定的“身高七尺一寸”,就是身高164.1厘米。


这个身高,在现代女子当中,算是普通。但一千多年前的汉代,女子能有这种身高,算是极高的了。


看来想入宫当妃子,也真是不容易,光是海拔这一条,就能栽倒一大片人。




《2》


人类的世界,可以选美选妃。


那么白茶的世界,可以选美么?当然可以。


在白茶里,身材最好的是哪一种呢?是白牡丹。


为什么?


因为白牡丹身体最完整,有芽,有梗,有叶,冲泡后形态好,口感也佳,果真是白茶里的一代佳人。


就像人参里,根须齐全的,才是上品。


那白毫银针和寿眉,是不是就失宠,要打入冷宫了?


当然不是。


白毫银针是芽头,嫩,结实,身上白毫密布,养分在白茶当中是最丰富的。它只是与白牡丹比起来,身材太胖,腿太短罢了。


当不了花魁,当个“营养之星”,是众望所归的。


而寿眉,枝长叶阔,茶高马大,且在白茶里,数量是最多的。这么庞大的一个群体,要是被忽略了,可是要引起非议的。


不如也颁它个奖吧,寿眉叶片阔,脸大,容易抢镜,颁个“最上镜之星”奖给它,寿眉家族应该没意见了吧。


(画外音)李麻花:  村姑陈,你这个和稀泥的,两头都讨好,堪比清朝那个溥仪选妃时出来说"两个都选"的端康太妃。


村姑陈:呔,你居然说我是个小脚妇人~~


李麻花:你穿35码的鞋,可不是小脚,难道还是大脚?


绣花抱枕飞过去,村姑陈和李麻花打成一团。




《3》


白牡丹,为何村姑陈一力保举它成为白茶里的花魁?


那是因为,白牡丹,是白茶品类里,各项指标最综合,表现最优异的一款。


先说外表。


白牡丹的外表,用八个字来形容,叫做“齐齐整整,姿容秀美”。


它有芽,有梗,有叶,相比白毫银针的无叶,相比寿眉的粗大,白牡丹生得整齐,什么都不缺。


它冲泡后,身姿柔软,仪态曼妙:


芽头在中间,形似人脸,芙蓉娇脸,秀长而俊俏。


芽两侧的两片叶片,似人的两只手,左摇摆,如同甩着水袖翩翩起舞,是个身轻如燕的美人。


叶下方的梗,细而适中,像是笔直而并拢的两条大长腿,又像是美人鱼的鱼尾,在汤水里灵活摆动。这长腿拉长了白牡丹的身材比例,显得高挑挺拔,身姿婀娜。



当然,白牡丹能入选花魁,可不是绣花枕头。


人家盛名之下,是有干货的。


除了外表好看,白牡丹的茶汤,也是极有内氲的。


要论香,白牡丹的花香,一点都不输给春寿眉和立秋寿眉。


白牡丹的花香,是清雅芬芳的;春寿眉的花香,是清新娇丽的;立秋寿眉的花香,是甜香满颊的。


三种花香,并驾齐驱,难分轩轾。


要论汤,白牡丹的茶汤,淳和润滑,鲜爽妍丽,比之白毫银针,虽然少了些淳厚之感,少了些稠滑之感,但又比白毫银针多了丝花香清俊,更加的讨人喜欢。


有貌,又有内涵,白牡丹当然成为了白茶中集美貌与滋味于一身的,花魅。




《4》


那么,白毫银针又凭什么身戴“营养之星”的桂冠呢?


白毫银针与花魁的头衔失之交臂,是因为它的外在,不够出挑,不够综合,至少不像白牡丹那样综合。


要论外表的美丽,漂亮,大方,白毫银针肯定是要输的。


它的身材,短肥,只有芽头,泡在汤里的时候,芽身吸饱了水,更加的圆鼓鼓,像个胖娃娃,说憨态可拘还可以,说美丽,那是拉不上边的。


但是,要论起学历来,人家白毫银针可是白茶里最有学问的。


白毫银针身上含有的茶氨酸,在白茶里是最多的。而它含有的茶多酚和咖啡碱,在白茶里相对较低。


茶氨酸,可以提神醒脑,促进心情愉快,促进睡眠,合成能量,合成蛋白质。还可以提炼后,用于目前越来越高发的那种软癌症——治疗抑郁症。


所以,村姑陈每次喝白毫银针,都特别开心。



除了营养价值高,在口感上,白毫银针,可以说是白茶里最淳朴,最醇厚,最淳和,最像世外高人的一款茶。


端一杯白毫银针茶汤,透光看去,公道杯里白毫密集,晃一晃,细小的白毫像一只只小精灵,在晶莹的茶汤里,灵活地游动。


这汤水,清新透亮,但喝到嘴里,却并不是单薄的滋味,而是稠稠的,滑滑的,像一匹上佳的丝缎包裹着我们的舌头。


那种触感,特别像是泡在温泉汤里沐浴。


滑滑的温热的汤,沐过我们的唇,沐过我们的舌,沐过我们的喉,那种温暖的,懒洋洋的感觉,像被恋人的眼光宠怜呵护着,在爱的海洋里徜徉。




《5》


寿眉,当之无愧的是最上镜之星。


因为它,脸大抢镜啊。像是小岳岳一般。


寿眉,无论是春寿眉还是秋寿眉,都生在比白毫银针和白牡丹温度更高的天气里。


春寿眉,是谷雨前后采的。不比牡丹,在清明后不久就采完结了。也不比银针,在春茶季头几天采摘。


春天的天气,一天热过一天,春寿眉生长时候的温度,快接近立夏,在温度的促生下,春寿眉的脸,一天大过一天,它虽然想成为个小脸美人,然受制于气温,也是无可奈何。


随着脸的增大,气温还催长了春寿眉的梗。


于是,春寿眉就长成了一个高挑身材,脸圆圆的妹纸。



休息了一个夏天,到了立秋后白露前,开始采秋寿眉。(据说2019年不能采立秋寿眉,只能到白露再采秋茶了。如果真是这样,那,2018年之前的立秋寿眉,就成为孤品了~~)


立秋后白露前那时节,还属于秋老虎的天气,白天仍然炎热,只是夜里温度降了下来,且一晚上比一晚上要凉一点。呈抛物线下降的趋势。


立秋寿眉长在这种天气里,白天热,梗抽得长,夜里凉,叶片就长得厚实,角质层为了抗寒,日渐变厚。


于是它就生成了梗粗长,叶宽阔且厚硬的样子。



天气再凉下去,到了白露节和寒露节,梗生得慢了,叶片也渐渐变窄,但相比白牡丹,仍显得很宽——没办法,它要散热,只能让叶片继续宽着。


所以,人家寿眉脸大,抢镜,不是人家的本意,是天气这个元凶害的。


村姑陈脑补一下寿眉姑娘因为脸大,买不到镜子而哭泣的神情,真真楚楚可怜,令人心疼。



然而,寿眉们,虽然脸大身材大,但是也是有内涵的。


单是香气,就非常的诱人。


春寿眉的香气,清新清冽,像七里香,极有穿透力。


立秋寿眉的香气,甜美可人,像杨槐花蜜,极招女生喜欢。


白露寿眉的香气,花香中夹着草药香,低沉馥郁,略带三分薄荷感。


光写一写,村姑陈就食指大动了。平常的茶客,哪禁得住寿眉家族的莺莺燕燕们这般逗引。


难怪白露寿眉一出来,次次抢空。




《6》


白茶中的这几个品类,各有各的特色。


就像选美选出来的美人,除了冠亚季军,其它的也是各有各的美。


心境恬淡时,喝一杯白毫银针,感受它的毫香清劲,感受它的世外仙人之美。


心情静好时,喝一杯白牡丹,感受它的清雅花香,感受它艳压群芳的美好。


心情明丽时,喝一杯寿眉,感受它的馥郁花香,沉郁药香,以及,醇厚的韵致。


正如现在,村姑陈喝着一杯2018年的头采米针,在悠悠毫香里,打下这些文字。


天黑下来了,正是傍晚。


陌生的城市,有清冷的春夜。


檐下阶前,春雨正斜。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找到约26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