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安溪的风俗

找到约44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遗产九大价值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知识(二)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遗产九大价值

(一)生态价值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中,“自然农耕,生态管理”的茶园生态系统是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群落以及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的动态综合体。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气候调节与适应、养分固持与循环、水土保持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价值。

(二)经济价值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围绕茶叶种植加工,逐渐发展起来了茶叶精加工、茶机械、茶包装、茶叶贸易、茶旅游等较完整的产业链。截止2020年底,全县涉茶总产值达250亿元,已经连续10年位列全国重点产茶县首位,创造了茶园总面积、茶叶年产量、茶业总产值、茶业受益人口、茶业从业人员和茶叶产业化程度等多项产茶县全国第一,是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三)社会价值

生计维持:安溪茶农近60%的收入来自茶业经营,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生计来源。

解决就业:围绕铁观音茶业种植、采摘、加工、旅游等一二三产业链条不断拓展,为当地提供了较多的工作机会。据统计,2017年安溪本地户籍人口121.46万人,有80多万人受益于茶产业。

社会和谐:铁观音茶产业为当地妇女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例如茶叶采摘环节),有利于提高当地农村地区妇女的社会地位。另外,围绕铁观音茶叶发展起来的茶礼、茶俗、茶歌、斗茶品茶以及茶文化节、茶王赛、大师赛等民间艺术文化和活动丰富了当地人民的精神艺术生活,对于当前维持当地社会和谐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积极作用。

(四)文化价值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形成了“纯、雅、礼、和”的茶道精神,以及形式和内容不断创新的茶乡风俗和品茶艺术,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世界各地传播。这些非物质文化指导农业生产,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成为社会稳定、文化发展的原动力。

(五)科研价值

安溪有“茶树良种宝库”之称,有铁观音、黄旦、本山、毛蟹等100多种茶叶品种,是遗传资源领域研究的宝库。留存并依然在使用的大量古厝民居、禅宗寺庙、茶艺传习所、铁观音古茶树等是民族生态、人类学、农业历史、农学、生物学和传统生态领域研究的最佳活态样本。独特的农业生态环境、农村经济状况、种植和制作技术等在农业生态、农业经济以及农村发展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六)示范价值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是以传统铁观音品种繁育和栽培、生态管理、茶叶采制工艺和茶文化为核心要素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复合系统,依托此系统所发展的茶叶产业和铁观音茶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相关先进经验具有典型的示范价值,可供类似地区参考借鉴。

(七)教育价值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对于青少年了解山地农耕文明、绿色发展和铁观音茶文化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该系统也是青少年开展农业实践活动、深入体验传统种茶、制茶、品茶文化的天然场所,对于激发新一代年轻人发扬传统铁观音茶文化,保护传统农业文化遗产,投身生态农业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八)历史价值

安溪种茶制茶历史悠久。唐末五代时期,安溪已开始开山种茶制茶。宋代安溪种茶、制茶、饮茶已发展到一定的水平。明末清初,安溪茶农发明创制了独特的乌龙茶采制工艺。清雍正乾隆年间,发现铁观音品种并命名。1920-1935年前后,安溪茶农先后发明“长穗扦插繁殖法”和“短穗扦插法”,为铁观音的大规模种植和传播提供了基础。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记录了中国乌龙茶乃至整个茶叶生产制作技术的发展演化历史。

在长期种茶制茶过程中,形成了形式和内容不断创新的茶乡文化习俗、茶艺茶具和茶道精神,浸润在安溪人民的生产、生活,以及衣食住行、婚丧喜庆、迎来送往的礼俗和日常的交际之中,民间自发形成了斗茶、茶王赛等习俗。2009年,安溪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茶文化)之乡”。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是中国茶文化尤其是茶艺文化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展示中国茶文化的精华所在。

与此同时,安溪在茶文化向世界传播茶文化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自宋代开始,安溪茶文化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欧洲。明末清初,安溪乌龙茶品种、种植及制作铁观音的工艺传到台湾地区,茶文化通过茶叶贸易传入东南亚地区。开放初期,安溪茶文化艺术团在日本、欧洲等国家开展铁观音文化国际交流。随着“外交茶叙”在中国国家外交中担当重任,以福建乌龙茶尤其是安溪铁观音茶为代表的中国茶不断亮相国际舞台,架起了互鉴交流、和平友好的桥梁。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在推动整个中国种茶、制茶、文化形成与发展以及中国茶文化向世界传播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九)独特价值

1.生态茶园管理典范,农业景观优美

遗产地茶园遵循“自然农耕,生态管理”的生态绿色发展理念,空间上为茶山—茶园—土壤三层面立体复层、近自然生态,形成调控能力强、生态稳定的绿色茶园,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气候调节与适应、养分固持与循环、水土保持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价值。形成了“头戴帽(栽树),腰系带(种茶),脚穿鞋(水田)”的立体农业模式和梯壁留草、梯层整齐、水土保持良好的茶园景观,是茶叶生态种植管理的典型代表。

2.乌龙茶采制技艺、茶叶无性繁殖以及铁观音茶的发源地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所在遗产地是全国乌龙茶采制工艺、茶树无性繁殖以及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其所发明的半发酵技术和独特的铁观音品种在中国和世界茶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3.铁观音茶叶地域特色鲜明,种质资源丰富

安溪有“茶树良种宝库”之称,茶树品种有100多种。1985年全国第一批审定通过30个茶树良种,安溪的铁观音、黄旦、本山、毛蟹、梅占、大叶乌龙6个茶树品种位列其中。安溪茶农根据不同的海拔高度和地理环境,种植不同的茶叶品种,品种特色鲜明,茶树种质资源丰富。

4.茶文化底蕴深厚,品茶斗茶蔚然成风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底蕴深厚,形成了形式和内容不断创新的茶乡风俗、制茶技艺、铁观音茶艺和品茶斗茶风气和艺术。在安溪,茶农们相互交流、切磋、比试各自的制茶技艺,形成民间的斗茶习俗。当地百姓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渐发展了与茶相关的精神生活,如茶诗、茶歌、茶联、茶谚等。此外,安溪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早在1000多年前,已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世界各地传播,见证中西文化的交流历史。

来源:安溪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乡农遗(二):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遗产九大价值

01生态价值: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中,“自然农耕,生态管理”的茶园生态系统是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群落以及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的动态综合体。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气候调节与适应、养分固持与循环、水土保持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价值。

02经济价值: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围绕茶叶种植加工,逐渐发展起来了茶叶精加工、茶机械、茶包装、茶叶贸易、茶旅游等较完整的产业链。截止2020年底,全县涉茶总产值达250亿元,已经连续10年位列全国重点产茶县首位,创造了茶园总面积、茶叶年产量、茶业总产值、茶业受益人口、茶业从业人员和茶叶产业化程度等多项产茶县全国第一,是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03社会价值:

生计维持:安溪茶农近60%的收入来自茶业经营,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生计来源。

解决就业:围绕铁观音茶业种植、采摘、加工、旅游等一二三产业链条不断拓展,为当地提供了较多的工作机会。据统计,2017年安溪本地户籍人口121.46万人,有80多万人受益于茶产业。

社会和谐:铁观音茶产业为当地妇女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例如茶叶采摘环节),有利于提高当地农村地区妇女的社会地位。另外,围绕铁观音茶叶发展起来的茶礼、茶俗、茶歌、斗茶品茶以及茶文化节、茶王赛、大师赛等民间艺术文化和活动丰富了当地人民的精神艺术生活,对于当前维持当地社会和谐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积极作用。

04文化价值: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形成了“纯、雅、礼、和”的茶道精神,以及形式和内容不断创新的茶乡风俗和品茶艺术,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世界各地传播。这些非物质文化指导农业生产,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成为社会稳定、文化发展的原动力。

05科研价值:

安溪有“茶树良种宝库”之称,有铁观音、黄旦、本山、毛蟹等100多种茶叶品种,是遗传资源领域研究的宝库。留存并依然在使用的大量古厝民居、禅宗寺庙、茶艺传习所、铁观音古茶树等是民族生态、人类学、农业历史、农学、生物学和传统生态领域研究的最佳活态样本。独特的农业生态环境、农村经济状况、种植和制作技术等在农业生态、农业经济以及农村发展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06示范价值: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是以传统铁观音品种繁育和栽培、生态管理、茶叶采制工艺和茶文化为核心要素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复合系统,依托此系统所发展的茶叶产业和铁观音茶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相关先进经验具有典型的示范价值,可供类似地区参考借鉴。

07教育价值: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对于青少年了解山地农耕文明、绿色发展和铁观音茶文化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该系统也是青少年开展农业实践活动、深入体验传统种茶、制茶、品茶文化的天然场所,对于激发新一代年轻人发扬传统铁观音茶文化,保护传统农业文化遗产,投身生态农业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08历史价值:

安溪种茶制茶历史悠久。唐末五代时期,安溪已开始开山种茶制茶。宋代安溪种茶、制茶、饮茶已发展到一定的水平。明末清初,安溪茶农发明创制了独特的乌龙茶采制工艺。清雍正乾隆年间,发现铁观音品种并命名。1920-1935年前后,安溪茶农先后发明“长穗扦插繁殖法”和“短穗扦插法”,为铁观音的大规模种植和传播提供了基础。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记录了中国乌龙茶乃至整个茶叶生产制作技术的发展演化历史。

在长期种茶制茶过程中,形成了形式和内容不断创新的茶乡文化习俗、茶艺茶具和茶道精神,浸润在安溪人民的生产、生活,以及衣食住行、婚丧喜庆、迎来送往的礼俗和日常的交际之中,民间自发形成了斗茶、茶王赛等习俗。2009年,安溪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茶文化)之乡”。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是中国茶文化尤其是茶艺文化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展示中国茶文化的精华所在。

与此同时,安溪在茶文化向世界传播茶文化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自宋代开始,安溪茶文化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欧洲。明末清初,安溪乌龙茶品种、种植及制作铁观音的工艺传到台湾地区,茶文化通过茶叶贸易传入东南亚地区。开放初期,安溪茶文化艺术团在日本、欧洲等国家开展铁观音文化国际交流。随着“外交茶叙”在中国国家外交中担当重任,以福建乌龙茶尤其是安溪铁观音茶为代表的中国茶不断亮相国际舞台,架起了互鉴交流、和平友好的桥梁。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在推动整个中国种茶、制茶、文化形成与发展以及中国茶文化向世界传播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09独特价值:

1.生态茶园管理典范,农业景观优美

遗产地茶园遵循“自然农耕,生态管理”的生态绿色发展理念,空间上为茶山—茶园—土壤三层面立体复层、近自然生态,形成调控能力强、生态稳定的绿色茶园,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气候调节与适应、养分固持与循环、水土保持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价值。形成了“头戴帽(栽树),腰系带(种茶),脚穿鞋(水田)”的立体农业模式和梯壁留草、梯层整齐、水土保持良好的茶园景观,是茶叶生态种植管理的典型代表。

2.乌龙茶采制技艺、茶叶无性繁殖以及铁观音茶的发源地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所在遗产地是全国乌龙茶采制工艺、茶树无性繁殖以及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其所发明的半发酵技术和独特的铁观音品种在中国和世界茶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3.铁观音茶叶地域特色鲜明,种质资源丰富

安溪有“茶树良种宝库”之称,茶树品种有100多种。1985年全国第一批审定通过30个茶树良种,安溪的铁观音、黄旦、本山、毛蟹、梅占、大叶乌龙6个茶树品种位列其中。安溪茶农根据不同的海拔高度和地理环境,种植不同的茶叶品种,品种特色鲜明,茶树种质资源丰富。

4.茶文化底蕴深厚,品茶斗茶蔚然成风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底蕴深厚,形成了形式和内容不断创新的茶乡风俗、制茶技艺、铁观音茶艺和品茶斗茶风气和艺术。在安溪,茶农们相互交流、切磋、比试各自的制茶技艺,形成民间的斗茶习俗。当地百姓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渐发展了与茶相关的精神生活,如茶诗、茶歌、茶联、茶谚等。此外,安溪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早在1000多年前,已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世界各地传播,见证中西文化的交流历史。

来源:安溪县融媒体中心,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


《安溪寻茶记》:一片树叶的韵味

在谢文哲先生主编的《安溪寻茶记》一书中,作者选取了安溪县内32个有代表性的山头,循着茶叶的脉络,以人文为关注点,集故事性、历史性和资料性于一体,历数山上地中凡“重要者”,其中不乏“首次发现”。

“有一种红壤它适合茶树和诗歌的生长/兰花香进桂花香/是什么让人神清气爽?天地造化,高山风骨,日月精华/有一种文化源远流长/观音托梦,安溪茶乡。”这是一首赞美安溪铁观音的茶诗。追香寻韵,不能不去茶之发源地探源。安溪,茶之原乡,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茶都。

安溪,古称清溪。一叶芳华,一杯浓香,一个故事,一段历史,一则传奇,彰显着安溪茶文化的神奇与广阔。在谢文哲先生主编的《安溪寻茶记》一书中,作者选取了安溪县内32个有代表性的山头,循着茶叶的脉络,以人文为关注点,集故事性、历史性和资料性于一体,历数山上地中凡“重要者”,其中不乏“首次发现”。

同时,书中还配有法国摄影师阎雷等众多摄影师为安溪拍摄的230多张照片和书法家王乃通专门绘制的安溪“山头图谱”,使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安溪独特的民俗风情。其中,图谱还把安溪的产茶名山、各种名茶及涉茶名人“一网打尽”,堪称安溪的“大百科全书”。

“未讲天下事,先品铁观音。”茶,已经是安溪人文化休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耕耘在山水间的安溪人种茶习茶,安溪人在山水寄情的环境中过着“春而耕,一梨雨足;秋而敛,万顷云黄”山水可依的田园生活,“是非、名利,荣辱、得丧,皆不足为身心之害”。

文脉润泽、山水浸润的安溪茶,在“清水高峰,吞云吐雾”环境中,“饱山岚之气,沐日月之精,得烟霞之霭……饮之不觉两腋风生。”安溪,不仅有秀美的自然景观资源,也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诸多文人雅士游走于安溪的山水之间,品茗于怀,探幽安溪“树稠荫掩映,竹茂影蹁跹”的意境,享受着“一日旷游一日仙”妙境里,感怀于“亭高风露笼,殿古雾云烟”的幽静,赞叹于“岩峦叠累插天远,溪水盘恒绕地通”的峻美,只叹“一般清致景,俗笔难传焉”。

安溪是茶的故乡,也是中华文艺宝库中一件璀璨夺目的瑰宝。尽管本书选取的“山水”仅是安溪的一小部分,但正是这一小部分撑起了安溪山、水、茶、人的“骨骼”。在其中,我们看到了美景,看到了古迹,看到了风俗,看到了信仰,也看到了宗祠、族谱、名士。当然,更看到了只爱土地和茶叶的安溪人的精神世界——他们大山般的博大包容,赋予安溪的风物以各种意义,孕育出多样和谐的文明,创造用文字无法穷尽的安溪茶的“文字传奇”。沏泡一壶好茶,品啜一口茶香,既是民俗,也是习惯,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安溪之美,美就美在溪水长流,美就美在洋溢着茶的清新、高雅与灵性。品味这样“一种清芬忘不得”寄情山水羽化而成的安溪铁观音,就连古人也感叹于此茶的“余香绕齿袭人清”。这岂不是好山有好水,好水有好茶的千年绝配?

来源:安溪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3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