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华安的铁观音与安溪的铁观音

找到约30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乌龙出海:安溪茶的厦门远航之旅

2022年,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世界范围频频亮相的安溪茶产业,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发展要点?回首安溪茶叶出海之路,农业农村局教授级高级农艺师、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蔡建明,福州大学讲师、在读博士、文学硕士曾筱霞,福建省国鼎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工程师吴静旋共同完成了《乌龙出海:安溪茶的厦门远航之旅》一文,就此话题展开探讨。

回顾厦门港的腾飞,自然离不开茶、安溪、厦门三者之间的不解之缘。本文试图从三者之间的作用关系,以阐述安溪茶通过厦门港走向世界的历程;发掘在厦门港发展历程中,茶叶,特别是安溪茶,如何助力厦门港在国际贸易网络中占据重要地位;从另一侧面,诠释安溪茶的世界性意义与厦门港在“一带一路”战略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大航海时代欧洲商人眼中的

“茶叶第一输出港”

“大航海时代”称为“地理大发现时代”,是指15—17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列强通过海洋,建构商贸网络、经略殖民地资本扩展时期。欧洲商人开启大航海时代之际,适逢厦门港崛起之时。

明清之际,宋元时期的世界第一大港泉州港的淤积与东西方贸易最为繁盛的“走私港”——漳州月港的逐渐衰败,当时西方殖民者入侵东南亚,以菲律宾、印尼等地为据点,大力拓展与东方的贸易,他们急需在中国东南沿海寻找进行商贸往来的港口,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为地处九龙江入海口且作为当时最强盛中国海商集团——郑氏集团(领导者为郑芝龙、郑成功父子)根据地的厦门港成功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中西方冲突与接触最重要的前沿港口之一。

厦门地处福建省东南部,背靠漳州、泉州平原,濒临台湾海峡,面向太平洋,整个海岸线蜿蜒曲折,全长234公里。厦门港港阔水深浪平,少雾少淤,终年不冻,避风条件好,是个条件优越的天然良港,明清以来就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素有“八闽门户”之称。依托福建的茶产业优势,福建则为中国最重要的茶叶产地和外销基地。据有关史料记载,明清时期厦门已然成为茶叶外销的主要港口。

△来源:厦门档案

明末清初,建立海上霸主的郑芝龙和他的儿子郑成功将厦门港作为郑氏集团与东南亚国家海外贸易中心港口之一。郑氏集团采取“通洋裕国,以商养兵”的政策,大力发展厦门的对外贸易,厦门港的海外贸易更是空前地发展起来。郑氏集团作为17世纪东亚海域强大的军事商业复合体,是往来于东亚海域的各国商人最重要的贸易对象。而茶叶贸易则是其重要的财政支柱。曾担任郑成功储贤馆谋士的厦门诗人阮旻锡在《安溪茶歌》中写道:“西洋番舶岁来买,王钱不论凭官牙”,说明当时安溪茶叶外销之繁荣,每年都有外国茶商到厦门采购茶叶,而茶价则由郑成功设立的牙行全权决定,不容讨价还价。

郑氏集团作为欧洲殖民者眼中,中国海洋力量最强大的代表(郑成功父亲郑芝龙被同时代欧洲人誉为“十七世纪东亚海上之王”),作为郑氏集团基地的厦门则成为大航海时代欧洲商人(特别是英荷商人)眼中最重要的茶叶出口港。这一印象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

曾于1905—1908年间担任厦门海关税务司的英国人塞舌尔·包罗在他所著的《厦门》一书中详细地叙述了厦门与茶的关系:“厦门乃是昔日第一输出茶的港口......毫无疑问地,是自荷兰人从厦门得到茶以后,首先将茶介绍到欧洲去”。从包罗的叙述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英国人看来,厦门是“昔日第一输出茶的港口”。英国茶学家威廉·乌克斯在1935年出版的《茶叶全书》中也提到了同样的观点:荷兰人在1610年首次通过与厦门人的贸易将茶叶带至欧洲。自此,茶逐渐风靡欧美,成为继丝绸、瓷器之后的世界性的中国产品。

中国作为茶的国度,世界各国最早饮用的茶叶都是直接或间接从我国购买的。从现有资料的记载,我们就可以知道早在17世纪初期,外国人早已经知道茶与厦门的关联。鸦片战争前后英国人威廉斯编写的《中国商务指南》中记载:“17世纪初,厦门商人在明朝廷禁令森严之下,仍然把茶叶运往西洋各地和印度。1610年,荷兰商人在爪哇万丹首次购到由厦门商人运去的茶叶”。这些来自西方的海上殖民者,他们在东南亚(印尼、菲律宾等地)邂逅了经营茶叶的厦门商人,并通过贸易将茶叶带回荷兰、英国等地。随着茶叶在欧洲的畅销,这些西方殖民者与冒险家们,来到了中国东南重要的的厦门港。他们或以合法贸易或以非法走私的形式,从厦门购入了大量茶叶,并从厦门人口中学到了关于茶的发音。欧洲各国因厦门而起的茶叶热潮,可以从他们对茶叶的发音中一窥究竟。

国际上,茶叶的发音主要有两大体系:北方官话中的“Tha”和闽南方言语系中的“Te”。第一类,茶叶从我国陆路向北、向西传播出去的国家和地区,其发音近似于“Tha”音,如日本“Cha”、蒙古“Chai”、西藏“ja”、伊朗“Cha”、土耳其“Chay”、希腊“Te-ai”、阿拉伯“Chay”、俄罗斯“Chai”、波兰“Chai”、葡萄牙“Cha”等;也有通过广州港出口外销(广州话中的茶也发“Cha”的音)。第二类,茶叶从我国海路传播出去的西欧等各国,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捷克语、匈牙利语、丹麦语、瑞典语、挪威语等皆用Te;芬兰语Tee,荷兰语、德国语、犹太语皆用Thee,英语Tea。“Tea这个字是从厦门方言Te字而来的”——这位将厦门誉为“昔日中国第一输出茶的港口”海关税务司官员包罗记载了英语中Tea与厦门方言Te之间的渊源。在他之前,19世纪在厦门传教的美国牧师毕腓力在《厦门纵横——一个中国首批开埠城市的史事》一书中这样写道,“Tea这个单词起源于厦门,是从厦门方言‘茶’的读音得来的。……厦门献给英文的两个词,就足以使这个地方流芳百世,其中一个词就是Tea……”

闽南方言茶的发音在欧美国家的传播离不开西方两大海洋霸主对茶叶贸易的苦心经营。最早将茶引入欧洲的“海上马车夫”——荷兰人主要与闽商进行茶叶贸易,最早接受te的读音。接替荷兰成为欧洲霸主的英国,同样将厦门视为最重要的茶叶出口港,因此英语语系中对茶的发音同样受到厦门话的影响。印欧语系,“乌龙茶”的英语译名“Oolong tea”,工夫茶被译为“Kungfu tea”等,也都和厦门方言有很深的渊源。

由此可见,在很多西方人的眼中,海上茶叶之路,是以厦门为起点。自17世纪以来,世界两大海洋强国——荷兰与英国都把厦门港视为最重要的贸易港口。

△厦门港 (福建日报记者 施辰静 摄)

荷兰人高度重视与厦门的贸易:公元1622年,荷兰人范米德来厦门考察商业,返回荷兰汇报。第二年,荷兰政府委派彼得范和伦爵士以“贡使”身份,先到厦门,然后从厦门到福州,再从福州到北京,向明朝政府要求在厦门建立贸易机构,没有得到批准。接着又有两个名叫文德柯和礼查的荷兰人结伴前来,多方活动,为荷兰在厦门贸易的目的而努力,仍然得不到结果。直到明永历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656年,郑成功以厦门为抗清复台政治中心,积极开展海上对台贸易,荷兰人保证按规定纳税,才得到允许在厦门设立商馆。荷兰人占领台湾期间,不止一次的觊觎海峡对岸的厦门港,无奈一次又一次的挫败于实力强大的郑氏集团手下。

紧随其后的英国人借鉴荷兰殖民者的前车之鉴,主要以在厦门建立办事处为重点,旨在通过经营厦门,进一步拓展茶叶贸易:164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厦门设立办事处,1676年设立商馆,二者皆为公司购买茶叶,而后运往印度马德拉斯集中,再转运到英国。1684年(康熙23年)开放海禁,厦门设立海关。1689年(康熙28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委托厦门商馆购买箱装茶叶98t,直接运回英国,首创茶叶由中国直接运往英国的先河。1701年(康熙40年)英国抵达厦门运茶的商船多达14艘。4年后,英国商人又在厦门港开创业务,而厦门港也成为时年以来英国人在中国发展的主要根据地。

通过厦门港走向世界的安溪茶

安溪县,古称清溪县,地处东经117°36'——118°17',北纬24°50'——25°26'之间,与厦门接壤,翻过“云顶山”便可来到厦门地界。安溪与厦门地缘相近,山水相连。自古以来,安溪人就有翻山越岭,手提肩挑,到厦门谋生、打工、经商、走亲访友,并以厦门港为起点,飘洋过海货通天下。

作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安溪产茶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明朝中后期,安溪的茶叶种植和制作进入鼎盛时期。明朝成化年间,安溪茶农发明创制了“半发酵”的乌龙茶制作技艺,更是安溪茶产业历史性突破,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成为乌龙茶的最主要集散地。清康熙初年,茶叶外销量迅速增加,史料记载:“以此(茶)与番夷互市,由是商贾云集,穷崖僻径,人迹络绎,哄然成市矣。”英商胡夏米在鸦片战争前曾对福建贸易货物进行调查,并采购了两种安溪茶。

作为安溪特产的茶叶,随着安溪与厦门的商缘源源不断地输入厦门,再经由厦门输送到全世界。

解放前,茶叶由安溪送至厦门的路径主要有三种。一是茶叶集中于大坪后由人工苦力或驮畜经山路搬运至同安凭借西溪水道到达厦门岛;二是把茶叶集中于华安新墟而后转运至厦门岛;三是通过陆续建成的公路运至厦门。1930年春,同安县城西门至安溪北石全线通车,这是安溪历史上第一条公路。之后,另有五条主要路线相继建成,有效解决了茶叶运输困难问题。此后,安溪各区茶叶集中于官桥大潞或龙门,然后由汽车运至厦门岛。安溪茶到达厦门之后,再经由厦门港装运出港,运往台湾、日本、南洋、欧美等地。由此形成了一条以安溪为原点,以厦门为始发港,路线遍及港澳台、日韩、南洋、欧美等地的海上茶路。

据厦门口岸有关史料载,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荷兰人在爪哇万丹建立东洋贸易据点,该据点最重要的贸易便是与闽南商人的茶叶贸易。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英国政府特许设立东印度公司,直接到印度、中国等国家进行贸易,茶同样作为英国东印度公司首要贸易商品。随着茶在欧洲的风靡,厦门成为重要的商贸港口,鸦片战争的五口通商,福建一省独占两口(福州、厦门),很大原因是为了福建茶,闽江下游的福州港主要出口闽北地区的茶叶,厦门港则出口闽南一带的乌龙茶。清咸丰八年至同治三年(1858—1864年),英国每年从厦门口岸输入的乌龙茶1800t—3000t,由于当时闽北、闽东的茶叶大多从福州口岸出口,故一般认为,厦门输出的茶叶主要产自安溪。仅清光绪三年(1877年)一年,英国从厦门口岸输入的乌龙茶就高达4500t,其中安溪乌龙茶约占40%—60%。

美国人以反抗英国人不公平的茶叶税收政策拉开了建国大业的序幕——1773年12月16日发生的 “波士顿倾茶事件”,从而燃起了美国独立运动的火炬。独立后,美国商人更是迫不及待地以独立国家的身份加入到国际茶叶贸易中,美国商人的商船即直接到中国采购茶叶。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8月28日,美国一艘360t的木制帆船商船“中国皇后号”首航中国抵达广州。翌年5月11日,这艘商船从中国广州运载茶叶等回到纽约,获纯利3万多美元。从此,美国成为国际茶叶贸易重要的有生力量,往来于中国的船舶络绎不绝。

自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五口通商以来,厦门的国际贸易蒸蒸日上,茶叶输出更是一日千里。1869年至1881年是厦门乌龙茶出口的顶峰阶段,主要销往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香港、爪哇、暹罗、马尼拉、西贡等地,其中最大的主顾是美国。厦门出口到美国的乌龙茶主要产自安溪等地。1873年,厦门乌龙茶总出口2158t,其中运往美国的达1669t。1874年出口增至2891t,输至美国的有1885t。因此,19世纪被称为乌龙茶风靡欧美时期。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19世纪末,风靡欧美市场300多年的乌龙茶出现颓势,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厦门口岸输美的乌龙茶只有14.40t。安溪茶最大的国际市场——美国市场已被后起的台湾茶、日本茶所夺。但安溪茶却没有一蹶不振,反而是借助广大闽商商业网络以厦门为起点,大力开拓南洋市场,成为畅销东南亚主力“侨销茶”。闽南商人走到哪就把家乡的乌龙茶(特别是安溪的乌龙茶)带到当地。东南亚地区气候炎热,乌龙茶有生津、止渴、清凉、提神等作用,非常适应当地的需求,为当地人民送去了健康与财富。1877年至1878年,厦门每年有1000t以上茶叶运往新加坡、暹罗(泰国)、马尼拉和西贡等海峡殖民地。

除了茶叶贸易之外,安溪人还将茶叶种植和制作技术传播到移居地,为当地的茶产业发展贡献力量。以与福建隔海相望的台湾为例,台湾的茶树品种,茶叶种植、采制技术都不少源于福建安溪。自明代开始,安溪人携亲带友,陆续迁往台湾,他们在台湾住地垦荒务农,种粮种茶。成为台湾茶产业先驱。清嘉庆三年(1798年),安溪西坪人王义程在台湾对乌龙茶制作技术加以改进,创制出台湾包种茶并四处传授制作技术;清光绪八年(1882年),安溪茶商王安定和张占魁在台湾设立“建成号”茶厂,用于研究茶叶栽培和制作技术;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安溪西坪人王水锦、魏静相继入台,在台北七星区南港大坑(今台北市南港区)致力于包种茶制作技术的完善和提升。后来他们俩被台湾当局聘请为讲师,教导茶农种植、制作包种茶,从而使得包种茶的产销量稳步上升。1919年,安溪籍的台湾乡亲张乃妙以台湾“巡回茶师”的身份回到安溪,购买铁观音茶苗数千株,广植于木栅樟湖地区,从此,木栅铁观音风靡整个台湾岛。安溪移民还开拓了台湾的茶叶贸易。安溪移民早期在台湾开设的茶行,包括西坪人王德的“宝记茶行”,王金明的“王瑞茶行”,王庆年、王庆泰的“尧阳茶行”,柯世钦的“正达茶业公司”等。而安溪历史上第一个铁观音茶王——西坪茶商王西,也是在台湾产生的。1916年,王西在家乡制作、由台湾“天鑫茶行”经销的“万寿桃”牌铁观音,在台湾督署举办的茶叶评选活动中获得金奖。

安厦茶缘的世界性意义

茶是全球化标志性商品,将中国与西方通过经贸、战争等手段密切的联系在一起。茶叶在征服全球的过程中,悄然无息地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厦门港,这座因茶而在全球商贸领域里占据一席之地的海港型城市,她的崛起、发展、腾飞的各阶段,都可以看到安溪茶的卓越身影。

作为厦门港最重要的贸易产品,安溪茶这种绿色黄金为厦门港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厦门港是厦门发挥国际门户枢纽作用、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和承担“一带一路”、对台、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自贸试验区等国家战略任务的重要依托。安溪盛产乌龙茶,黑色的茶叶像一只奔腾的乌龙从厦门腾飞,龙翔万里。安溪茶从厦门走向世界,世界通过安溪茶认识厦门。

对于安溪茶而言,厦门港则是乌龙出海的始发地,虽然安溪茶也有通过福州、广州、上海等地出海,但厦门港因地理优势,始终是安溪茶最重要的外贸出口港。从17世纪开始,安溪茶产业的发展伴随着厦门港口的兴衰风云变幻。中国茶叶品种数以千计,茶产地也不可胜数,安溪茶为何能在海内外盛名远播,甚至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成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安溪茶本身的积淀之外,更离不开与厦门的紧密互动。如果没有厦门港这一海丝的重要端口,安溪茶就没有走向世界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历史上,安溪乌龙茶对外贸易从未间断。特别是日本以及东南亚地区,一直是乌龙茶的主销区。茶商在安溪、厦门以及南洋诸属形成联庄经营网络,促成了“安溪产茶—厦门出口—南洋、欧美消费”的流通路径,茶叶成为安溪乡民重要的产业经济支撑。

茶对于安溪和厦门而言,不仅是带来财富的拳头产品,更是世界级名片;对于同样通过厦门港舟行四海的海外游子,乌龙茶更是故乡的味道,亲缘的纽带,是身体上烙印的中华基因的图腾。……通过厦门港驶向全世界的安溪茶,不仅仅为当地送去健康与财富的绿色黄金,她更是中华文化的具象物质载体。通过茶将内陆的安溪与海滨的厦门紧密联系在一起,早在中国古代就是山海联动的成功案例。在二十一世纪,作为健康与和平使者的茶叶将为中国收获更多来自世界人民的友谊与财富。作为中国茶叶走向世界的急先锋,安溪茶将携手厦门港,在新世纪“一带一路”征程中继续谱写新的业绩和辉煌。

来源: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在“漳州乌龙茶”故事的背后

原标题:泡好这杯“漳州乌龙茶”

核心提示

春意正浓茶正香,采茶制茶正当时。近日,漳州春茶陆续进入采收期。在云霄县东厦镇梁山上,千亩生态茶园迎来了第一波采茶季,茶园内随处可见茶农们忙碌的身影,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漳州种茶历史悠久,是白芽奇兰和八仙茶的发源地。眼下,乌龙茶产业已成为漳州十个超百亿级农业特色支柱产业之一,漳州茶产业从业人口达57万人。然而,在稳步发展的同时,漳州茶产业也存在各自为战,缺乏品牌意识、市场占有产率和影响力较低等问题。

为此,漳州提出了打响乌龙茶公共品牌,从区域子品牌的构建升级到地方主品牌的塑造,用新思路泡好这杯“漳州乌龙茶”。

华安高山族茶农在茶园采摘茶叶。(资料图片)

漳州茶香飘海内外

漳州人的生活,多从一杯茶开始。

晨起,一边揉着惺忪的睡眼,一边打着哈欠,便开始提着水壶接水了。烧水,烫洗茶具,一把乌黑壮实的茶叶被投入壶中,热水冲入,第一遍洗茶,随即温暖的茶香便在一天里荡漾开来。

客来,无论熟否,都是一句:“来坐!呷茶讲古!”

近日,记者与漳州茶厂原厂长、漳州传统乌龙茶精制工艺省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林燕腾相约在茶馆。茶香氤氲,林燕腾述说起漳州乌龙茶的前世今生——

漳州种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有记载。唐朝武后垂拱二年(686年),陈元光经奏准在泉、潮二州之间设置漳州。漳州府建,饮茶之风起,漳州茶叶得以走进历史记录之中。宋代开始,漳州各县均有种茶。

明代是漳州产茶的鼎盛时期,乌龙茶的制作技术当时为福建之冠。《武夷茶歌》中记载,“近时制法重清漳,漳芽漳片标名异”;《安溪茶歌》亦有记载,“迩来武夷漳人制”。龙溪、南靖、长泰等县的名茶,在明代均被列为朝廷贡品。

漳州茶,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

明万历年间,漳州古月港连通47个国家和地区,“中外海船停泊,五方商贾云集”。月港成为全世界茶叶贸易第一港,茶叶是当时主要外贸商品。据《海澄县志》记载,明朝中叶从海澄月港出口的茶叶年销售上百吨,最多一年达300吨,居全省之冠。

清代以来,闽南乌龙茶蓬勃兴起。光绪年间,“百年老铺”奇苑、瑞苑等茶庄在漳州开业;后又涌现了张源美、荣胜、裕美等茶庄,茶叶出口东南亚等国。

泡茶是漳州人闲暇时的一种休闲方式。郑文典 摄

新中国成立以后,漳州茶业得到迅速发展,成为中国乌龙茶重要的产区和销区。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漳州乌龙茶的出口量占到福建省乌龙茶出口总量的40%。其中,漳州茶厂生产的S2系列乌龙茶品种至今在国际市场还有一定影响。

漳州还是历史上最早有记载出现工夫茶艺的地方。据彭光斗《闽琐记》手抄本记载,清朝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永安知县彭光斗路过漳州时,就享用了漳州的工夫茶。他说:“罢后赴省,道过龙溪,邂逅竹园中,遇一野叟,延入旁室。地炉活火,烹茗相待。盏绝小,仅供一啜,然甫下咽,即沁透心脾。叩之乃真武夷也。客闽三载,只领略一次,殊愧此叟也。”这说明漳州至少在乾隆时期就已经普及工夫茶了。

历史上,很多名人也与漳州茶叶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漳浦流传着这样一个民间传说,乾隆在《漳州府志》的《漳浦县志》上得知“漳浦山上多茶”,便想去看看当地的茶山。之后,乾隆与漳浦籍大臣蔡新一起登上了漳浦玳瑁山顶的茶园。乾隆说:“近看千里花园,远望万里鱼池。”便下旨,赐梁山与玳瑁山的茶叶永世流芳。

1962年4月,作家老舍先生访问漳州,品尝了漳州工夫茶后,赞叹道:“品尝工夫茶几盏,只羡人间不羡仙。”

只见“星星”不见“月亮”

当代,漳州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孕育出了平和白芽奇兰、诏安八仙茶、华安铁观音、南靖丹桂、云霄黄观音、长泰金观音,也被人们俗称为漳州“六泡茶”。

在漳州市政协副主席、民建漳州市委会主委陈仁朝看来,这些“县域茶”虽然特色鲜明,但以往都是各自为政、自卖自茶,难以形成合力、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与福鼎白茶、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这些省内其他地方的大牌相比,漳州茶叶品牌尚且只见“星星”不见“月亮”。

技术人员在指导南靖茶农制茶。余祥龙 摄

为此,去年民建漳州市委会针对漳州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展开深入调研,并在市两会上提交了相关提案。

“眼下,漳州还没有茶叶龙头企业,多数停留在卖原材料的阶段,因此茶叶附加值不高。”陈仁朝认为,在茶产业发展中,龙头企业能起到关键的引领作用。如果在区域内有一家龙头企业,不仅可对区域内其他同类企业起到引领示范作用,还能够带来多家与之相关的配套企业,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加速产业集聚,带动整个地区茶产业的发展。

但就目前来看,漳州市还没有实力雄厚的茶叶龙头企业。虽然漳州“六泡茶”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因缺乏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带动,导致市场竞争力不强。这是影响漳州市茶产业发展的一个很大因素。

“茶叶企业要有品牌意识,文化创意人才和创意平台不可或缺。”漳州茶之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黄亚平今年41岁,从事茶行业已有20余年,谈起塑造茶叶品牌之道,他感触良多。打造一个大品牌是一个系统工程,对于小型的茶企来说很难做到。此外,品牌塑造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不是凭一家企业之力就能够完成,还需要政府加大对茶企的扶持力度,在政策、资金、平台等方面给予支持。

在漳州,茶产业是一个多部门院所共同支持服务发展的产业,涉及生产、科技、供销、市场监管、商务、宣传、文旅、教育等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协会、科研院所。一直以来,受专业技能人才缺乏、管理粗放、茶叶管理机构与茶产业发展不协调、不匹配等因素制约,漳州茶产业的经济效益未能充分释放。

此外,要做大茶产业,也离不开健全的产业标准体系和质量监管体系。目前,漳州茶行业尚未制定行业标准,包括种植标准、加工标准、品质标准等都有待完善。在黄亚平看来,建立行业标准能够强化质量监管和标准引领,引导茶企导入先进质量管理体系,严格落实茶叶生产标准,促进茶产业良性发展。

一叶茶的更多可能

“华安铁观音汤色金黄清澈,香气馥郁芬芳;平和白芽奇兰富有兰花气味,幽香诱人,醇爽细腻;诏安八仙茶汤色橙黄明亮,香气清长持久,滋味清爽可口……漳州乌龙茶每一泡茶都独具特色。”近日,位于漳州古城的漳州茶之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名优茶市集里,茶友们正围坐品尝漳州乌龙茶。

“各县的茶各有特色,但还需通过不同形式的引导及宣传,茶产品太多,游客反而不好选择。推广单一茶产品,受众面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着重在集合、融合和年轻化三个方面下功夫。”黄亚平说。

在茶之序商品展示区,一款漳州乌龙茶产品吸引了不少顾客。“我们把漳州六泡特色乌龙茶‘集大成’,六泡集合装在同一款礼盒中,一下子就把漳州六泡乌龙茶集中推广出去,让顾客能一次性品尝到漳州‘六泡茶’,更好地推广漳州乌龙茶知名度。”在品牌化运营之下,黄亚平也注重品牌调性,在产品包装上做起文章,将海丝文化、水仙花、南靖土楼、文昌门、漳州古城、漳州古瓷等漳州代表性元素融入产品包装,结合文化创意,使其成为内外兼修的特色产品。

漳州是中国食品名城,不但有好茶且茶食丰富。与食品企业合作,黄亚平将“六泡茶”与漳州各地美食集合打造特产伴手礼,让漳州乌龙茶与美食一起走进千家万户。一款名为“保味家香”的特产礼盒应运而生,该产品除了“六泡茶”外还有贡糖、葱香饼干、肉脯、冻干榴莲等漳州特色美食,颇受消费者喜爱。

为吸引更多消费群体,黄亚平颇费心思。在商品陈列区,一款棕色的木制包装盒形如手提包,名为“回来过去”主题茶饮套装,这款产品为喝茶创造了另一种场景。考虑到新的消费习惯,套装内配备了茶叶、调茶器、奶粉、咖啡、白砂糖以及挂耳袋,满足多元需求,既能让消费者品尝到新式茶饮的乐趣,又能引导他们回归传统茶饮。

诏安县官陂镇公田村八仙茶园风景如画。许少球 摄

“新式茶饮是漳州乌龙茶出圈的一个新赛道。”林燕腾说,如今不少茶企也走起偶像派路线,与当下最为风靡的奶茶行业相结合,将漳州乌龙茶作为奶茶原料,在扩大消费群体的同时还能让更多人了解和品味漳州茶。

黄亚平认为,品茶还需了解茶文化,搭建起一个茶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依托漳州市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中心、漳州市海茶会培训中心、漳州茶食馆和名优茶市集等阵地,构筑集非遗体验、交流、学艺、选茶、品茗于一体的茶文化空间。“不同于传统门店,我们侧重于文化感知与体验互动。通过开展品鉴交流会、茶会等多种形式的交流互动,让消费者接受茶叶科普人文教育,感受历久弥新的茶道与茶艺表演。”

茶之序还与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漳州市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共建“海峡两岸茶文化课堂”,依托校园课堂为载体,创新交互机制,为茶产业从业人员及师生创意成果转化提供更为广阔的展示与应用平台,增进闽台茶业交流,为漳州茶业的特色发展注入新动力。

抱团发展统一品牌

如何泡好“漳州乌龙茶”这杯茶?抱团发展、统一品牌逐渐成为漳州业界人士的共识。在去年7月举办的第九届海峡(漳州)茶会上,漳州按照“统一品牌,搞活区域”的思路,首次提出打响“漳州乌龙茶”品牌。

在林燕腾看来,统一品牌犹如攥指成拳,是漳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应对市场新形势新挑战的现实需要。漳州“六泡茶”均属于乌龙茶类,以“漳州乌龙茶”作为公共品牌,将“六泡茶”攥成一个“拳头”,才能形成合力,实现互利共赢。

创建于1953年的漳州茶厂是一家老牌的国企,见证了漳州近百年茶叶的发展历史,也在不留余力地推广着漳州乌龙茶。

在漳州,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流香色种一枝春,乘风飞马大前门。”谚语所提及的“流香色种一枝春”正是漳州茶厂生产的茶叶产品。如今,老一辈漳州人谈起早期漳州茶厂生产的“芝山牌”铁观音、黄旦、一枝春、流香、龙珠等老茶叶品牌,依旧能想起那股熟悉浓郁的茶香味,那传统的火功和橙黄汤色成为漳州传统工夫茶的象征。漳州传统乌龙茶精制工艺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漳州茶厂的传统乌龙茶精制工艺还被列入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海内外家喻户晓。

据漳州茶厂厂长洪加滨介绍,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具有茶叶出口唛号的企业只有3家,漳州茶厂就是其中一家。在国际乌龙茶市场上,特别是日本市场,漳州茶厂使漳州茶叶形成了“滋味清醇、火功恰当、级距明显、外形紧结、整碎均整、严求净度”的独特风格。

“乌龙茶属半发酵,香气醇厚、汤色橙黄,富有层次感。我们要重振漳州传统乌龙茶精制工艺,就是要让老茶味回归。”洪加滨说,除了保留原有的老茶品种外,漳州茶厂还开发了“霞漳”牌红流香、肉桂、红牡丹、金观音等11个花色品种投放市场,并多次亮相茶博会,设展位推介产品,提高企业知名度。

为推动漳州茶厂实现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去年漳州市供销合作社成立一家下属企业——漳供茶业有限公司,负责漳州茶厂的市场运营、产品开发等职能,致力于推广漳州乌龙茶。

“我们注重钻研市场,以文化创新产品包装,雕琢产品,提升品牌。以新工艺、新包装、新传承、新发展在竞争中找出路,重振漳州茶。”漳供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坤鹏说,他们立足“唤新”主题,以“乡音·乡愁·乡味道”为核心设计理念,深入挖掘茶厂历史背景和闽南文化内涵,开发了沁茗、芝山、霞漳知音、岁月寻常、领匠、流芳等6个系列产品,试图唤醒人们对漳州茶厂的时代记忆。

去年底,漳州茶厂还与漳州市文旅康养集团旗下凌波供应链公司携手合作,在坚守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开发出花样漳州“漳州老茶味”产品,并将产品定位在中端消费市场,价格亲民,调性怀旧。

“‘漳州老茶味’这款产品集纳了漳州茶厂生产的流香、色种、一枝春这三款经典的茶叶。”凌波供应链公司业务部陈旎介绍,他们将茶厂元素融入产品包装,并附上国风宣传折页,介绍漳州茶厂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漳州传统乌龙茶精制工艺流程以及漳州茶文化等,让群众在品尝漳州老茶味的同时,品读漳州茶文化。

来源:福建日报、北京茶世界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倒计时剩下11天送茶样……“两岸茶王”等您来抢!两岸茶界热捧“茶文化季”!

01

茶界热捧“茶文化季”

送样倒计时

即日起至11月20日

 

 

 “海堤”杯第七届海峡两岸茶文化季暨两岸茶王擂台赛正式启动!两岸的茶商、茶企等茶人皆可来送样。该活动也受到了两岸各界的力捧,纷纷表示要送样参与,专家与行业权威更是表示认同!

 据悉,主办单位为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福建日报、台湾中华茶联、台湾阿里山茶叶生产合作社、厦门茶叶学会、厦门茶叶协会、海峡导报社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是在福建成立的第一个全国性、综合性的联系海峡两岸的茶业社团组织,为海峡两岸地区有关茶产业、茶文化的法人和自然人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组织。经民政部、农业部、国台办批准,于2011年9月25日正式成立,国家农业部为协会主管部门。

    目前,江西茶人联谊会、广东省茶叶质安研究院、广东佛山茶业协会、平和白芽奇兰茶协会、安溪县龙涓乡钱塘村茶业技术协会、中华名茶网、大田茶业协会、寿宁茶叶协会、安溪县虎邱罗岩黄金桂制作技术研究会等两岸众多茶业组织协办。

   主办方透露,至少不下30个茶叶组织帮忙组织茶商、茶农、茶企等来送样参赛。

   作为福建最大规模、全国名列前茅的茶王赛,也引来了重量级冠名商地青睐。据悉,冠名商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茶厦门公司)为世界500强中粮集团旗下中国茶叶有限公司控股的国有企业,公司创立于1954年,生产产品涵盖6大茶类150多个品种“海堤”牌是中茶厦门公司系列产品的注册商标,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当时厦门岛与外界唯一通路就是商标所示的海堤,海堤将海岛与大陆相连,是厦门知名的地理标志。现在,“海堤”已经获得包括“中华老字号”、“福建省名牌产品”、“福建省著名商标”在内的众多荣誉。“海堤”茶叶也已经出口全球59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拥戴。

 

 

 

权威:专家与行业组织纷纷点赞!

 

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乌龙茶育种岗位科学家陈常颂认为:依托闽台“五缘”优势,开展海峡两岸茶文化与茶王赛等系列活动,有利于提升两岸茶产业的科技水平,使中国茶叶更好的走向世界,为我国广大茶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通过此系列活动,相互借鉴、交流,不仅有利于提高制茶技艺水平,还有利于品种、茶园耕作技术、加工装备等全产业链的合作提升,更好促进我国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教授级高级农艺师 、农业部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白茶工作组副组长、福建省茶叶学会  副会长兼秘书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苏峰认为:该活动已连续举办了7年,大大促进了两岸茶产业的产品交流,促进茶叶加工技术水平和茶叶质量的提升。同时,为“一带一路”的发展添砖加瓦。

活动得到了两岸茶行业各界的认同。

主办方厦门茶叶协会秘书长陈志雄认为:该活动能够促进两岸茶行业的交流 能够给两岸茶人提供无限的商机。                         

与此同时,寿宁县茶业局与大田县茶业局已经正式加盟到第七届海峡两岸茶文化季活动当中来。

 

寿宁县茶业局局长刘登勇表示,今年秋茶将组织寿宁高山乌龙茶与寿宁高山红茶前来参赛,力促寿宁茶叶通过落地落动在厦门这个茶王赛平台作为桥梁,打开闽南市场,从而幅身全国乃至港澳台市场。

大田县茶业局局长陈益存表示,去年通过茶文化季这个平台参赛,已经让大田美人茶响誉全闽南,希望借助这个平台,能够将“大田美人茶”红遍两岸。

 

此外,行业专家也纷纷认同活动。曾经担任过海峡两岸茶文化季暨茶王擂台赛的评委——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党委书记、会长刘国英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作为国家的宣传机构——媒体海峡导报社等单位组织的茶王赛,对推进茶文化的发展有推动作用。同时,给予两岸的茶农/茶企更多的品牌推广机会,让他们能够更快速地找到市场,对茶人受益比较多。

作为全国十佳匠心茶人、省首批制茶高工、武夷山市政府评审专家库成员余盛良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茶王赛推动茶人技术交流,展示茶人品牌很好的平台,也是振兴茶乡(乡村振兴)的一个举措。

     对活动来说,他个人倡议武夷山等茶乡制作加工的茶人、茶农、茶叶经营者积极参与第七届海峡两岸茶文化季暨两岸茶王赛活动。同时,作为海峡导报等单位举办的活动,如今也越来越有影响力。随着活动的推进,品牌影响力的提升,获奖茶样含金量也会越来越高。

     

茶王赛现场进行盲评,现场进行公布奖项

    非常公平、公正、公开的一个活动 

 

积极:两岸茶人纷纷送样参赛

 

两岸茶界的共识

专家与官员高度认可活动,自然也引起了两岸茶界的共识。

 

 曾在武夷山得过茶王赛茶王奖项(3万奖金)的武夷山岩山堂茶叶负责人孙晓黎告诉记者,她前来参送样比赛,厦门这个特区不仅当地人有喝茶的习惯,而且通过厦门这个市场可以辐射闽南乃至全国、东南亚等市场。 

    与此同时,孙晓黎还在武夷山各个茶叶微信群里发布茶王赛的消息,以让更多的武夷山茶农、茶企、茶商等知晓第七届海峡两岸茶文化季暨两岸秋茶茶王擂台赛的盛况。

    此外,武夷山市政府评审专家库成员余盛良告诉记者,他已经发动武夷山的茶商、茶企等茶人前往送样参赛,毕竟参赛的意义是了解一下自己制茶的工艺水平,得不得奖倒时其次,茶人要有一颗平常心。

    不仅有武夷山当地茶王前来送样参赛,还有安溪、永春、尤溪、大田、平和、漳平、寿宁、福安、福鼎、建阳、华安、江西、北京、湖南、云南、西藏、黑龙江、浙江、深圳等地茶王获得者前来送样参赛。

     当然,台湾方面的主办方台湾阿里山茶叶生产合作社、台湾中华茶联等开始在全台湾发布茶王赛信息,台湾阿里山茶叶生产合作社不日将会员组织起来的茶样,整体送至厦门。初步估计,台湾的茶样至少不下500个。      

 

 

 

 

今年春茶茶样送样最多的平和又如何呢?福建龙湖山阳茗茶业总经理朱涛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通过海峡导报等单位联合举办的“茶王赛”平台,已经让平和白芽奇兰这个知名度响誉闽南,厦门已经有部分人开始尝试消费平和白芽奇兰茶了。

    当然,平和白芽奇兰茶协会会长张国雄则表示,他也会发动协会会员送样来参赛,茶王赛是个好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能够让平和县的茶叶打开订新市场,为茶农谋福利。

    漳平林东福、龙岩张士超不仅自己亲自送茶样,更是发动龙岩各地茶协组织送样参赛。

    作为赛场的厦门地区、鑫隆茗茶负责人许宏明、福星红负责人李远恒、鑫露红茶业殷露、永九红茶业林晓平、赛谷茗茶杨平华、闽南人茶业蒋松平、天缘茶语黄泰宗等纷纷开始送样,同时他们还组织周边的茶商前来送样参赛

事实上,华安县奇峰茶叶专业合作社、福建鼎白茶业有限公司、寿宁县茗瑞茶业有限公司、福鼎市福蕴茶业有限公司、福建省天湖茶业有限公司、福鼎市恒顺昌茶业有限公司、廊韵红茗茶、福建福鼎市静香溢香茶产业有限公司、三坳香茶业(河源)有限公司、王跃生、广东省英德市汇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厦门雨泽茶业有限公司、厦门满庭香茶业、茗皇茶业、平和县清颖茶行、郁香茶叶、武夷山市岩山堂茶叶有限公司、武夷山市利客隆岩茶厂、攸往茶文化、武夷山市毛坪岩茶厂、武夷山草木集茶业有限公司、武夷山市春雾冬晨茶业有限公司、武夷山市大水坑槚楛王岩茶厂、武夷山市大水坑曼茗岩茶厂、厦门市说茗会茶业有限公司、福建省仟贵茶业有限公司、天牛茶叶、雅安中茗藏茶有限公司、全日发茶业有限公司、株州龟龙窝观光生态茶园、左如玉、冠军茶业、天德茶业、福建省大爱善生茶业有限公司、琼都茶行、武夷山市桐木茶之韵茶苑、湖北仁仁硒茶开发有限公司、漳州淞富峰茶叶、寿宁县闽轩茶叶有限公司、福建省天禧御园茶业有限公司、茗岩茶业、厦门茶半香初、罗岩茶业、永春济仙岩茶业等众多已经送样的参赛企业与个人,还在各地发动周边的亲朋好友前来送样参赛。

提醒

 

 

 

相关新闻:

两岸茶王赛等您来送样

 

 

为传播两岸茶文化,促进两岸茶叶技术交流,提升茶叶品质,

推动两岸茶行业发,将于20189—12月举办2018第七届海峡两岸茶文化季暨两岸秋茶茶王擂台赛。此次茶王赛以公平、公开、公正为竞赛原则,并将通过官方权威媒体进行大规模的宣传,茶王赛现场布置有来宾斗茶体验区,并布置有茶席供人同时品茗,共同见证茶王诞生的全过程。

欢迎社会各茶企、茶商、茶友踊跃参加!

201812月(暂定),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
【主办单位】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福建日报、台湾中华茶联、台湾阿里山茶叶生产合作社、厦门茶叶学会、厦门茶叶协会、海峡导报社等。

【参赛品种】 大陆六大茶类对外征集茶品项(茶样一律不退,不收到付邮寄茶样,允许回购)

【征集对象】面向社会,不限区域。

【征集时间】即日起——11201800

【专家审评时间】11月底或者12月初。

【收样地址】

大陆地址:厦门市思明区滨北育秀中心4楼海峡导报社茶酒文化事业部    吴语  (收),联系手机13950065223.

 台湾地址:台湾阿里山茶叶生产合作社

          台湾中华茶联

【参赛品种】

一、乌龙茶:岩茶(2018年年底茶叶即可,包括肉桂、大红袍、水仙)、铁观音(清香铁观音+浓香铁观音)、漳平水仙、白芽奇兰、永春佛手、美人茶(东方美人茶、大田美人茶)、寿宁高山乌龙茶;

二、红茶(正山小种、金骏眉、尤溪红、坦洋工夫、滇红);

三、绿茶(武平绿茶、江西绿茶等);

四、白茶(2018年年度茶即可,福鼎白茶,政和白茶、寿宁白茶);

五、黑茶(包括云南普洱茶+安化黑茶等);

六、黄茶。

 

友情提醒:只要该茶乡提供当地的知名茶种60个以上茶样(30个茶商或茶业经销商以上)参加擂台赛,

每个茶样1000克。

将单独进行分组比赛

 

【茶样要求】每样参赛品种选送1000g净茶(分成250g/包,共4包。或者分成2包、500g/包)

【奖项设置】

   1
   2   

   3   

优质奖10——15 

根据茶样的质量以及送样的多少,我们将会对奖项进行相应的调整。 

届时,我们将对茶王进行拍卖。

【备注】

1、所有获奖、未获奖茶统一律不退还!到付邮资茶样一律不收!

2、单类茶未超过60个茶样的,不设茶王。

3、专家审评当天公布获奖名单,12月(暂定)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要求获奖者必需出席当天活动。

4、如果组织者组织的茶样出现质量问题,专家组有权作出最终的决策,甚至取消整组茶样的审评。

 

 

找到约30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