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安化八角茶厂

找到约29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春茶中国行④安化春茶量降价升,“红绿”交相辉映

今年3月26日,湖南省安化县举行了热闹的2023安化黑茶开园节,拉开了36万亩茶园全面开采的序幕。今年安化春茶生产情况如何?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记者专程到安化县,通过走访调研茶区政府、茶企和茶农,了解到安化春茶的真实产销情况。

01

安化不止有黑茶

在安化县,要了解安化茶叶生产情况,离不开一个一直活跃在安化黑茶产业发展舞台上的关键人物。他在担任安化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政协副主席期间,还先后兼任了县茶产业茶文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县茶旅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县茶叶产业链副链长,这个人就是肖伟群。不论他的身份如何变化,他对安化茶产业的情怀始终不变。

安化县政协副主席、县茶产业链副链长肖伟群(中),县茶旅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党组书记刘灵智(右)在马路镇指导春茶生产。

安化上规模的黑茶品牌企业已有72家。肖伟群介绍,“现在大部分人知道安化是中国黑茶之乡,其实安化也是红茶、绿茶的重要生产基地、出口基地。”安化松针是湖南名茶,安化红茶1915年曾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国际金奖,享誉中外。20世纪80年代,安化红绿茶最高年产量达到了6000吨,占据了安化茶业的半壁江山。近年来,安化县委、县政府在大力发展黑茶产业的同时,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发展红茶绿茶生产,并涌现出了褒家冲茶场、云台八角茶业、千秋界茶业、碧丹溪茶业、马路茶厂、烟溪天茶茶业、卧龙源茶业、求喜茶业、湘情红茶业、仙山茶业,亦神芙蓉茶业,洢水四保茶业等一批红绿茶生产骨干企业,而且发展势头很好。

02

百年老厂焕发青春

4月14日,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记者走进安化县经济开发区,一座崭新的厂房矗立在眼前。这就是湖南省褒家冲茶场有限公司新建厂房——安化松针茶旅产业园。进入安化松针生产车间,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记者看到智能化的加工设备有序运转,精致加工车间的制茶师们正在仔细挑选形似针的“安化松针”。

湖南省褒家冲茶场有限公司精致加工车间的制茶师们正在仔细挑选形似针的“安化松针”。

褒家冲茶场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俐说:“‘安化松针’是公司“拳头产品”,采用一芽一叶初展的芽头制成,每500克产品就需要5万个芽头,一亩茶园只能采摘15公斤鲜叶,这种茶叶条索长直、翠绿匀整、香气浓厚、滋味甜醇。今年春季,“安化松针”刚刚开采即被定购一空。”李俐介绍,褒家冲茶场在生产传统产品“安化松针”的基础上,又研发了“安化红针” “安化黑针”产品,颇受消费者喜爱。

湖南省褒家冲茶场有限公司的前身褒家冲茶场成立于1917年,至今已有106年的历史。近年来,褒家冲茶场有限公司通过与湖南农业大学合作,加强产学研深度对接与联合,推动茶场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公司先后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湖南省老字号” “湖南省文明单位”等称号。

03

春茶量降价升

湖南千秋界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卢山(中)正在制茶车间与工人们加工名优緑茶“千秋龙芽”。

4月15日,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记者来到安化县茶叶重点产区——马路镇。当天春雨绵绵,海拔600米的茶园里一派云雾缭绕的景象。湖南千秋界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卢山正在制茶车间与工人一同忙碌。在采访中,他介绍:“公司春季以生产‘千秋龙芽’‘红茶’‘天尖黑茶’为主,夏季生产办公用茶和黑茶。”在谈到销售情况时,邓卢山说:“每年春茶都是销售一空。由于受去年干旱影响,加上今年入春后持续阴雨低温,今年春茶开采时间推迟了几天,名优茶产量同比下降40%,客户都是排队预订,价格同比上涨10%。”

安化云台山八角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邓超芝正在向客户介绍公司云台春芽产品。

同在马路镇的云台八角茶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创办于20世纪80年代的民营企业(前身为马路镇八角茶厂),如今已是三代传承。云台八角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龚意成说:“现在公司有基地、有厂房、有技术、有品牌,在今年名优茶减产且生产成本提高的情况下,我们坚持提质不提价,得到了市场的良好反馈,销售情况很好。”

安化县马路茶厂厂长邓小明(右二)介绍春茶生产情况。

马路镇的马路茶厂是一家创办于1975年的镇办企业,计划经济时期主要生产红茶、红碎茶、绿茶、黑毛茶。21世纪初,改制成为民营企业。厂长邓小明继任厂长至今,目前茶厂已具备生产安化黑茶系列产品能力,但他仍坚持初心,以生产红茶、绿茶为主。在谈到今年春茶销售情况时,邓小明朴素地说,“春茶总体不太愁销路,但今年减产也造成了减收。”

04

传承湖红经典 复兴安化红茶

安化县烟溪镇是安化红茶名镇。据历史资料记载,1915年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金质奖章的湖南红茶就产自这里。如今这里建设有烟溪红茶博物馆、红茶广场,也涌现出一批红茶生产企业。

湖南烟溪天茶茶业有限公司的工人们正在拣茶。

受访者供图

湖南烟溪天茶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坐落于“地有千峰都绕水,茶无一叶不腾云”的安化县烟溪镇大阳村。该公司董事长夏国勋,曾任近10年的天茶村党支部书记,卸任后于2011年创办了湖南烟溪天茶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立志以传承湖红经典、复兴安化红茶为己任,专业生产安化红茶。现该公司已发展为一家集茶产品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以及茶园观光、茶文化传播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企业,2019年成为湖南红茶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单位。

湖南烟溪天茶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夏国勋介绍安化烟溪红茶的独特品质。

天茶村位于湖南省安化县烟溪镇资水交汇处。相传唐代所产茶叶在上贡时被李隆基称赞为“天茶”,故得此名。天茶茶园基地海拔800米,群山环抱,清澈秀丽的清溪穿村而过,生态环境优异。该公司在湖南农业大学茶学专家的精心指导下研制的“天茶村”牌系列红茶,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夏国勋说:“今年春茶开采以来,前来参观茶园、体验采茶制茶以及采购新茶的客户络绎不绝,当季的红茶已销售一空。”

05

主动服务 助力春茶生产

安化县现有茶叶加工企业210余家,分布在全县20个乡镇,因时间关系无法一一走访。因此,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记者于4月17日采访了安化县茶旅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党组书记刘灵智,请他介绍更多情况。刘灵智表示,安化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春茶产销情况,不仅组织调研,深入茶企了解企业的实际困难和需求,指导春茶生产,而且在资金、采茶工方面帮助茶企纾困解难。他还介绍,由于2022年茶园受旱,加之今年3月连续雨天的双重影响,今年安化春茶产量略有下降,春茶价格上涨了10%~20%,但市场销售情况仍一路向好。

“天下黑茶 神韵安化”“安化黑茶 世界共享”“安化黑茶无可TEA代”……近几年,无论是在电视、广播、报纸、微信、抖音,还是高铁、机场、高速公路以及全国各地有安化黑茶销售的地方,都能听到、看到这些耳熟能详的安化黑茶广告语。安化黑茶已享誉天下!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湖南安化茶产业发出“红利”包:精准扶贫、产业先行

  “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近年来湖南安化县坚持“精准扶贫、产业先行”,紧紧依托资源禀赋发展安化黑茶等特色产业,围绕“四跟四走”新思路,抓牢产业帮扶模式。真正让贫困户参与发展、分享产业发展红利。

  2015年,安化县马路镇洞马村贫困户邓干清将自已家的5亩闲置地流转给了八角茶业,2017年便开始产生效益了。去年,邓干清通过八角茶业获得土地流转收入,劳务收入,卖茶收入达到了10000元,这让他一家三口彻底脱了贫。

  “茶苗、 肥料、都是八角茶厂送的,今年春茶采摘收入就有17000多元。”贫困户邓干清说到。

  安化县马路镇八角茶业是省级重点产业扶贫企业,近年来,该公司通过直接帮扶、委托帮扶的模式帮助2248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茶产业增收。公司还采取上门收鲜叶服务,贫困户在家就可赚到钱 。

  安化云台山八角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龚意成说:“我们通过无偿提供茶苗、肥料、技术指导、保底价格收购原料的方式帮助贫困户脱贫,像今年,贫困户春茶收入人均都达到了6000元收入以上。”

  为把贫困户与企业、合作社联结起来,实现共同发展,安化县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中,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0家,实现130个省定贫困村成立1家以上的专业合作社。

  在资金保障上,安化县对参与委托帮扶的企业给予2000元/人的县级产业扶持基金和1-5万元/户的小额信贷支持,并给予贫困村每村安排50万元项目资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2019年,仅茶产业及关联产业从业人员达36万人,年劳务收入38亿元以上,其中贫困人口9.4万人年收入9亿元左右。

  “我们将巩固现有的脱贫成果,坚持‘四跟四走’,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推动扶贫产业更好更快发展,确保贫困人口稳定增收致富。”安化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德辉对于茶产业未来这样期待。(李彩华 刘平 阮波)

  (责编:唐李晗、罗帅)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安化黑茶走向世界,独特茶香飘四方

  原标题:独特茶香飘四方

  来源:经济日报

  安化黑茶,双喜临门。湖南自贸试验区来了,这为在近日签署的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中拥有一席的安化黑茶飘香世界,打开了更宽广的通道。“安化24小时健康茶生活”理念已传播开来,安化东坪这座小城,已成为假日休闲旅游网红目的地。

  安化是全球冰碛岩最集中的地区,风化的冰碛岩土富含硒元素,即为“烂石”。在这种烂石上种茶,茶叶平均含硒量是世界茶叶平均含硒量的7倍。除了不可复制的地理环境条件,安化还地处北纬30度的黄金产茶带,茶树生产期长达7个多月。

  “安化传承百年的茶文化,质量是最核心竞争力。”作为安化云台山八角茶业第三代传承人,“90后”小哥龚意成深知安化黑茶的价值,从懂事起便与茶打交道。他从小在茶山中长大,陪着爷爷和妈妈选茶、做茶,在浓郁黑茶文化氛围熏陶中,逐渐成为行家里手。

  他的爷爷龚寿松一生与茶结缘,种茶半辈子、制茶半辈子,被载入《安化县茶叶志》。其母邓超芝从爷爷手中接管八角茶厂,建立了现代化生产流水线,实现了手工制茶到机械制茶的转变。到了湖南农业大学硕士毕业的龚意成这一代,把更先进的互联网思维融入茶业,做文创、搞跨界,让安化黑茶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表示,为促进安化黑茶高质量发展,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从科技创新、营销创新、业态创新着手,提质增效,精益求精,“安化黑茶现在是让人日久生情,通过科技创新,它更容易被人一见钟情。”

  安化黑茶属后发酵茶,制茶工艺别具一格。2008年,安化千两茶与茯砖茶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千两茶是安化黑茶中最有名的种类之一。其制作工艺历史悠久,堪称中国茶文化的“活化石”。

  随着安化黑茶走向世界,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提供的高水平保护将有效阻止假冒地理标志产品,确保中欧双方消费者都能喝上货真价实的高品质安化黑茶。

  在9月21日举行的“2020阿里巴巴丰收购物节发布会”暨“中国农产品地域品牌价值授牌仪式”上,安化黑茶获评中国农产品地域品牌价值标杆品牌,品牌价值评估达639.9亿元。“目前,安化黑茶虽出口20多个国家,体量却不是很大。随着湖南自贸试验区建设与电商销售渠道拓展,尤其是安化黑茶离岸孵化中心的创办,安化黑茶将真正香飘四方,让世界共享。”安化县商务局党组书记伍哲纯说。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今年2月,安化县茶旅中心主办的首个“网上开园节”应运而生,共举行266场,8200万观众在线关注抢拍,带动销售额近9739万元。

  安化县县长肖义介绍:“2019年,安化县茶园面积达36万亩,综合产值220亿元。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别具一格的成茶机理,造就了安化黑茶的独特魅力,成就了茶旅融合的安化特色。”

  注:内容源自经济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9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