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99绿大树价格

找到约78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一棵树”的荣耀之路 99绿大树(下)

“一棵树”的荣耀之路

99绿大树

从1993年统购统销政策的全面取消,

到2008年普洱茶国家标准的全面实施,

这15年间,

普洱茶市场可谓是进入了一个百家争鸣的全新时代。

“中茶”一统江湖的地位已经时移世易,

不断有新的理论被人提出。在新旧体系交替之间,

或许会陷入一些黑暗的混沌,

然而,就在这“黎明前的黑暗里”,

定制茶点起了星星之火,最后形成了“燎原”之势,

并最终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普洱茶时代。

就像今天故事的主角“绿大树”,

在它之后,

定制茶使得普洱茶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的世界,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末到2004年这段时间,

简直就是大厂定制茶的天下。

孔雀、白菜、红丝带系列、

易武正山典藏、绿大树、7262等等,

不胜枚举,洗尽岁月的铅华,历经市场的考验后,

这些产品价格高企,

动不动就是几千一饼、几万、几十万的也是稀疏平常。

定制茶使得普洱茶品质得到了质的飞跃,

普洱茶文化得到了全面发展,

传统制茶工艺的复原,所述种种,

都为普洱茶日后全面的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绿大树,心中理想国里的茶树

绿大树之所以能够成为绿大树,是一个先有鸡后有蛋的故事。很多人只知道绿大树和叶炳怀,却鲜有人知99绿大树原本是一位台湾茶人委托叶炳怀先生订制的。台湾知名茶人乌木齐先生曾经就对当事人庄荣洁先生进行了专访,从而探明了绿大树的前世今生。

2015年12月,乌木齐来到位于高雄市区庄荣洁的住宅进行探访,彼时的庄荣洁已经瘫痪在床有十多年了,根据乌木齐的描述“除了还能说话,只剩下左手腕还能略微活动。”平日都是由他的夫人来照顾日常。虽然命运多舛,庄荣洁显然心态还不算坏,他用豪爽的台南口音给乌木齐来聊起这段往事。

在20世纪80年代,台湾经济环境发达,有钱人的台湾人越来越多,并开始热衷于喝茶玩紫砂壶。也是在这个时期,庄荣洁第一次看到了邓时海先生的新书《普洱茶》(1995年版),他敏锐地嗅到了一丝商机,开始接触普洱茶。

然而,在那个香港人掌握普洱茶话语权的时代,港仓普洱很多为湿仓茶,庄荣洁对普洱茶了解越多,就越想喝到没有进过仓的普洱,他想知道普洱茶从茶树采摘下来本真的味道,没有去过云南,没有见过茶树,心中对于这一棵绿色大茶树的渴望却不知不觉地在心里生了根,令他萌生了想要自己做一批没有经过港仓的纯净的云南普洱茶。

1998年,庄荣洁绕开了所有香港茶商的渠道,第一次走进芳村茶叶市场,那时候的芳村并没有现在这样繁荣。庄荣洁看到大多数茶店都是经营铁观音或者武夷岩茶,数了数,真正卖普洱茶的较专业的只有三家,叶炳怀的新业茶行正是其中一家。庄荣洁全部考察一遍之后,选定了叶炳怀作为合作伙伴,共同做这批茶,下了订单。

这单就是绿大树。庄荣洁是第一次定制普洱茶,对于内心理想国里的普洱茶,他是充满期待的。由于当时资讯匮乏,庄荣洁无法进行过多的要求,他提了四个要求:1.要求这批货一定由大厂来做;2.要求叶炳怀委托茶山当地收料人绰号“酒鬼”直接收;3.必须用易武茶区的大树原料来压制;4.必须是头春的料;5.不使用大厂的包装纸;6.茶饼品质必须由他亲自冲泡认可。交代毕了,他这才安心下来。

因为大厂制作,工艺自然会很稳定,由熟悉的人收头春的料能够保真茶叶是真正的易武大树茶,春茶的品质也是一年中最好的。台湾人对于易武茶都有一种情结,这归因于当时流行台湾的号级老茶的内飞上都强调“易武正山”这四个字。

这些要求放在今天看也许非常简单,在当时的环境下,并不容易实现,这要求双方根据实际条件,不断地进行磨合,所考虑的问题不能太过理想化。于是,每个月,庄荣洁都会定期从香港转机去广州与叶炳怀讨论做茶进度,并在一起试茶品鉴,而叶炳怀也并不怠慢,毕竟在当时普洱茶市场式微的环境下,庄荣洁的订单可以算得上是大单了。

为了能够做出最高品质的茶,叶炳怀找了勐海茶厂的苏品学先生,他可是位制茶选料的行家。 当时他有两吨多茶料已经收好了,大概是落水洞一带的茶品,后来再去看茶树,发现茶树相当雄伟。因此决定外包装就使用易武大树茶的模样当标志,就出现了绿大树包装的雏形。

叶炳怀、庄荣洁,这两个对茶都有高要求的人就这样不断地磨合,经过无数次的试茶和讨论,最终选定了两种毛料和包装纸,由勐海茶厂负责压制,第一个就是“99绿大树”,其实这只是一个别称,绿大树的正规品名为“易武正山野生茶”,总量约90件,另一个叫作99红印春尖,总量也是90件。

这批茶一批做好就运送到广州,整批货从1999年开始交第一批货,到2000年整批茶才全部交货。一批批茶回到广州根本无法区分全堆在一起,当时由于属于定制茶,厂里并不给大票和竹篓。因此就用了装盒装宫廷普洱的纸箱或是空白纸箱装运,也因此“绿大树”系列并没有大票和原件,当时除了饼,还有砖、沱、柱、三公斤的大饼等绿大树系列的茶品。

江湖救急的小插曲

如今回头去看,不禁感叹命运安排的机关巧合是如此严丝合缝。

适逢1999年,勐海茶厂陷入经济危机,甚至工人的工资都无法按时发放,勐海茶厂面临破产关门的结局。刚上任的厂长阮殿蓉需要一笔大订单来力挽狂澜,让这个老茶厂免遭消亡之厄运。这一年也正是叶炳怀打造绿大树的关键一年,铁娘子阮殿蓉找到了叶炳怀,展示了老字号国营茶厂的优势,并委婉诉诸了当下困难。于是,叶炳怀马上来到勐海茶厂了解了真实情况后,留下一笔宝贵的预付货款,在关键时刻帮勐海茶厂解了燃眉之急。

之后,叶炳怀遍寻勐海茶厂,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料,后来他又亲自去各大茶山寻找好料,这都是后话,暂且不提。总之,在成就绿大树的路上,又挽救了勐海茶厂,从此绿大树的身上又多了一层江湖义气,每每后来人说起绿大树的故事,叶炳怀对于勐海茶厂的江湖救急永远是这个故事里绕不开的情节。后来他和他的绿大树,人和茶的口碑就都这样无意之间给立起来了。

世事难料,然成就中生代标杆

然而,就是所有事情看似顺利的时候,2000年底,庄荣洁的身体出了问题。由于他患有僵直性脊柱炎,在一次物理治疗过程中,颈椎折断最终导致了瘫痪。家人赶紧把他从广州转移回台湾医院,之后这批茶品也陆续随他运回台湾。只是经过这一番折腾,庄家对于经营茶叶生意已经有心无力,再加上后续医疗费用的压力之下,庄太太就用很便宜的价格在台湾出售这批货。

由于第一批绿大树到货之后,品质精良,口感完全颠覆了庄荣洁对普洱茶的传统印象,他非常满意,于是很快就又委托叶炳怀订制第二批绿大树。然而疾病彻底压垮了这个爱茶的男人,第二批绿大树(00绿大树)虽然已经付款交货,因为还没有运回台湾,在2001年底干脆直接以原价回卖给叶炳怀。

很快,99绿大树开始陆续出现在台湾市场上,由于数量很少,品质极佳,包装又很有特色,种种原因,受到收藏家们的追捧,没过几年,绿大树价格便水涨船高,而当年回卖给叶炳怀的第二批绿大树也持续涨价,成了叶炳怀旗下茶品的标杆之作。

时隔十余年,99绿大树早已经上了神坛成了普洱中期茶中的代表作,时移世易,造物弄人,这段历史也慢慢从人们的记忆中湮灭,无限唏嘘与感慨早已随风飘散,而面前那碗色泽越泡越深的99绿大树用它那醇香迷人的茶汤,不断地引导我们去明白,它曾经是那段故事里的主角。

绿大树背后的故事固然令人感慨,它所代表的定制茶时代就如同美人迟暮,最终谢幕的结局然也是早已注定的。随着普洱茶的发展,知识的普及和消费者、茶友对行业认识的加深,普洱茶一众品牌崛起,相比茶企厂家更加愿意对自己的产品付出更多的心血,仅仅靠某个名人光环来营销茶叶的方式逐渐乏善可陈。

大茶企更愿意为自己的产品负责,而不是沦为代加工的车间,随着自身品牌含金量的不断攀升,更加会爱惜自己的羽毛,不愿意与其他人分享自己的品牌溢价,而只收取一定加工费用后就丢出去的定制品。

毕竟,市场推动着普洱茶快步的发展和前进,定制茶那惊鸿一瞥的时代,早已经成为普洱茶传奇中的一页,成了永远不可能重来的过往。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2020年11月刊

来源:普洱杂志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96真淳雅,99绿大树:奏响近代易武复兴序曲

1994年8月,勐腊县北部的易武乡老街上,出现了一些操外地口音的中年人,他们心情激动,却又眼含悲凉:昔日的普洱重镇,贡茶之乡,如今竟如此破败。

这一行人,正是以陈怀远、吕礼臻、曾至贤为首的“台湾中华茶艺联合促进会”,他们以号级茶内票上的“易武正山”为线,几经辗转,才来到了这个令台湾普洱茶人仰慕已久的圣地。

然而,如今的易武却让这些人感到陌生,没有茶庄,没有茶园,更没有还在生产普洱茶的茶厂,负责接待的当地;领导更是直接说道:易武已经什么也没有了。

易武不复昔日荣光

后来,在易武副乡长李佳能的指点下,一行人找到了曾在著作中提到过易武贡茶的老乡长张毅,了解始末后,张毅沉重地向他们介绍:

昔日的易武,在极短时间内就成为了古六大茶山的中心,大茶庄商号多达30多个,东南亚各国留存的号级茶,也多为易武商号所制。

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易武也在动荡中衰落,尤其是建国前的那场“大烧掠”,1949年国民党93师溃退至金三角地区时,易武正是其路线上的必经之路。

泯灭人性的93师残军在流亡前,在易武反复抢劫和纵火焚烧,世代经营的茶农被迫迁徙,盛极一时的茶庄破产倒闭,繁荣的普洱重镇极速衰亡。

建国后的易武就基本不再涉及普洱茶的生产,宋聘号老宅被烧毁,同庆号旧址被改为民居,整个易武乡只有一所绿茶初制所,甚至连普洱茶的制作技术也几近失传。

眼前的一幕幕,都让这些台湾茶人们感到万分失落,回到台湾之后,吕礼臻的脑海中还时常浮现出易武的破败景象,深思熟悉后,他决定重返圣地,为易武做些什么。

现代首款易武茶

1995年,吕礼臻再次前往易武,因为不能停留太多时间,他决定委托当地最了解普洱茶历史的张毅,想要以传统工艺重新制作一批易武普洱茶。

好消息是,原本以为要从零开始的两人,意外找到了一位曾在宋聘号做茶的老技师李官寿,还拿到了当时用来压制饼茶的旧石磨,并开始试制首批茶叶。

万事开头难,由于当地的茶农不清楚普洱茶青的采摘等级,采来的鲜叶基本都不能用,石磨压制也很不熟练,最后只做出了几十饼歪歪扭扭的圆茶。

1996年春茶季,经过反复试验,张毅才做出了相对标准的普洱茶,吕礼臻见过样品后,决定付款正式制作三吨传统手工圆茶,并命名为“真淳雅号”。

在吕礼臻的“真淳雅号”之前,邓时海曾在94到95年找省茶司的陈露云制作过两批“云海圆茶“,不过这两批“云海圆茶”量都很小,加起来也没有3吨。

从历史进程上看,无论是“96真淳雅”,还是“云海圆茶”,都是最早期的私人定制茶品,其最大的贡献,是吸引了一批出手阔绰的台湾茶人“投资”易武茶。  

比如张毅就在“96真淳雅”的制作中积累了经验,并于1998年创立了自己的“顺时兴”茶庄,出品了同属早期易武茶的98年易武顺时兴号(春尖)。

再比如台湾高雄的茶人庄荣洁,他很早就想自己制作一批普洱茶,在第一批易武定制茶回流台湾后,他决定投入自己的大部分积蓄,将梦想变成现实。  

在委托人上,他选择在离台湾较近的芳村茶叶市场,找一个靠得住的茶商中间人,并让他前往云南找收茶人合作收料,巧妙避开前人曾出现过的沟通不畅问题。

而当时的芳村还不是如今的“普洱茶华尔街”,主营的是铁观音和岩茶,整个市场只有三家有实力的普洱茶叶店,庄荣洁在考察过后,决定选择口碑最好的新业茶行。  

99绿大树的诞生

新业茶行的老板叫叶炳怀,早年为广宁茶商搬货打杂,后来做滇红起家,与云南各茶厂和资深收料人都有些联络,这也是庄荣洁找叶炳怀合作的主要原因。

在沟通收茶标准上,庄荣洁提出了几点要求:由易武当地人收料,只采易武大树春茶,最好由大厂精制,而且别用中茶标包装,必须等他试喝后才能规模生产。

只用寥寥几句话,就让叶炳怀知道庄荣洁是“懂行”的,并重视起这次合作,他很快前往云南,找到了在勐海茶厂工作的苏品学,这是他心中最专业的收茶行家。

当时正值春茶季,苏品学已经在易武收来了两吨品质极好的易武料,苏后来透露,这批料子应是落水洞一带的,也算是最早的微产区易武茶了。

原料很靠谱,要求就满足了一半,就在叶炳怀准备找茶厂合作时,刚上任的勐海茶厂厂长阮殿蓉主动上门,告诉他这家老国营茶厂如今的困境。

了解情况后,叶炳怀马上付了这批茶的预付款,为处于寒冬之中勐海茶厂送去了珍贵的炭火,也留下了日后一段带有江湖侠义的佳话。  

与此同时,庄荣洁也非常重视这批茶的制作,不但会定期从香港转机到广州找叶炳怀了解进度,还在关键环节,与同样要求很高的叶柄怀提出了很多宝贵建议。

经过多次磨合后,两人敲定了两种等级的茶料和绵纸,一个是易武正山野生茶,即“99绿大树”,另一个则是很少有人听说的99红印春尖,两款茶都只生产90件。

1999年,首批99绿大树陆续发往芳村,并于次年交货完毕,有饼茶,还有少量的砖、沱、柱等,由于是定制茶,这批茶用的是普通纸箱,并没有大票和竹篓原件。  

遗憾的是,2000年底,因为一场医疗事故,庄荣洁意外瘫痪,被紧急转往台湾医院,高昂的医疗费用下,庄荣洁的爱人不得不低价处理掉首批绿大树,还未交付的第二批绿大树,叶炳怀就留在自己手里。

这批在台湾低价处理的绿大树,很快就被当地的茶人们发掘出了价值,价格也水涨船高,也带火了同一时期流入台湾的其他定制茶品。

其中就有一个被认为品质同样优秀的橙色版面易武茶——99易昌号。

来源:陆离茶寮,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一棵树”的荣耀之路 99绿大树(上)

“一棵树”的荣耀之路

99绿大树

从1993年统购统销政策的全面取消,

到2008年普洱茶国家标准的全面实施,

这15年间,

普洱茶市场可谓是进入了一个百家争鸣的全新时代。

“中茶”一统江湖的地位已经时移世易,

不断有新的理论被人提出。在新旧体系交替之间,

或许会陷入一些黑暗的混沌,

然而,就在这“黎明前的黑暗里”,

定制茶点起了星星之火,最后形成了“燎原”之势,

并最终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普洱茶时代。

就像今天故事的主角“绿大树”,

在它之后,

定制茶使得普洱茶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的世界,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末到2004年这段时间,

简直就是大厂定制茶的天下。

孔雀、白菜、红丝带系列、

易武正山典藏、绿大树、7262等等,

不胜枚举,洗尽岁月的铅华,历经市场的考验后,

这些产品价格高企,

动不动就是几千一饼、几万、几十万的也是稀疏平常。

定制茶使得普洱茶品质得到了质的飞跃,

普洱茶文化得到了全面发展,

传统制茶工艺的复原,所述种种,

都为普洱茶日后全面的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盛极一时,到泯然众人

根据史料记载,清雍正年间,云贵总督鄂尔泰在滇设茶叶局,统管云南茶叶贸易,在贡茶上印“鄂尔泰”私宝,供奉朝廷,这可以说是正规记录在案的最早的定制茶记录了。而现代普洱定制茶的雏形,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的香港南天贸易公司。真正意义上的定制茶是在1996年后,随着民营企业的逐步兴起,香港头盘商、二盘商分销体系的逐渐瓦解而出现的。

有人曾经统计过,在2001~2004的时间里,每年最少有10位以上的普洱茶商去勐海茶厂定制普洱茶。但是在众多定制茶中,目前在市场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只有绿大树、白菜、孔雀等。剩余的大部分定制茶早已湮没在普洱茶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其中不少产品甚至连名字以及产地都无法考证。

定制茶兴起于茶厂衰弱之时,就像90年代末的勐海茶厂,由于市场放开,省茶叶公司为了清理海量库存,不再按计划下订单,茶厂还未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一度陷入困境。无奈之下,只能接受茶商的各种定制。

到了2004年改制,整个勐海茶厂除去红茶绿茶,厂货竟然只有五六吨,其他的全是定制茶。改制之后,大益集团成立,随着普洱茶的逐渐升温,茶企慢慢占据了主导地位,建立了自有的专营体系之后,基本切断了所有的定制茶订单,勐海茶厂才开始了真正的现代茶企品牌化运营之路。

绿大树与前任

即便定制茶最后不再占有主导权,但是众多品质优秀的定制茶在普洱茶历史上的存在感是无法忽略,至今熠熠生辉,绿大树就是定制茶全盛时期的一颗璀璨之星。众所周知,99年的“绿大树”是国营勐海茶厂时期定制茶标志品牌之一,认真追溯起来,绿大树是有两个版本的区分。

最早的第一批绿大树其实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高山特级普洱茶饼”,也被人们称之为“87”绿大树。两者整体包装、使用原料都差异甚大,如果一定要说两个相同的地方是哪里,无非就是外包装绵纸上都印有极具标志性的一个绿色大茶树,这使得绿大树在众多普洱茶七子饼明星产品中格外引人注目。

IN 2024

“87绿大树”,也就是“高山特级普洱茶”,我们曾经在2018年第11期《普洱茶档案故事(二)》中有详细记载。在讲述过“前任”绿大树之后,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今天的主角,“现任”绿大树。

这个绿大树和前任的寂寥相比,甚是热闹,2000年以后可是出尽了风头。“绿大树”这三个字,在普洱茶界几乎无人不知,甚至被誉为“茶中珍品”。而绿大树也成了它的创始人叶炳怀先生的热门IP。这棵树甚至比叶炳怀还要出名,是他开启了绿大树的荣耀之路,这条路背后的故事,也不应该随着岁月渐渐沉淀,让我们泡一壶茶,一边喝茶,一边品读吧。

叶炳怀与普洱茶

熟悉叶炳怀先生的人都知道,他为人非常低调务实,做茶极其讲究品质。在他成为茶人之前,他也在茶界跑了很多年的龙套。“1982年,我给广宁的茶商搬茶卸货,是一个打杂的小工。”谈论起这段做小伏低的日子,叶炳怀早已云淡风轻。因为正是这段工作的时光,令他结缘茶叶,慢慢地也开始对茶叶生意熟稔起来,不久之后去芳村开了一家茶叶店。

由于广东人爱喝早茶,广东省茶叶进出口公司每年茶叶出口量都非常巨大,于是叶炳怀就开始去各地收茶料然后出售给省茶叶进出口公司,他生意所涉及的茶类经营更是见证了20世纪80年代,广东人不同时期的饮茶风潮。从乌龙茶、绿茶、花茶发展到红茶时代,很多广东人喜欢英德红茶、民乐红茶,叶炳怀独独偏爱云南的滇红。于是乎,他很早就与云南这边的茶厂建立了联系。

很快,广东人就爱上了普洱熟茶,于是他也紧跟风向,做起了普洱茶生意。只是连他自己可能都没想到这一做就是几十年。这些年来,叶炳怀跟随普洱茶市场一起浮浮沉沉,共同进退,化解了不少商业危机的同时,也认识到了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质,叶炳怀坚信,普洱茶品质必须非常优秀方能取胜于市场。他已经不再满足于去收购低廉的毛料,开始到云南原产地去选购原料,于是,他做出来的普洱茶由于更加讲究的原料,口感就是比其他家更好喝一些。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75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