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1000亿

找到约2,869条结果 (用时 0.018 秒)

2013年我国茶叶总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

农业部发布2013年中国茶叶种植生产情况——

2013全国茶叶生产增产增收

总产值首破1000亿元大关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 封槐松

 

    新年伊始,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对2013年茶叶种植及生产情况的统计汇总已经出来。从汇总看,2013年全国茶叶生产继续增产增收,但同时也反映出产行业盲目扩大茶园面积、茶叶平均单产水平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小编在昨晚报道之后,将本文刊登,希望为茶界鼓劲,更为茶业敲响警钟。

 

    全国茶叶生产,在取得连续18年增产增收的好成绩基础上,去年在先后遭遇西南地区严重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严重伏旱的条件下,又继续增产增收,茶园面积和茶叶总产量继续超历史,茶叶总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

 

    (一)茶园面积继续增加。据17个产茶省(区、市)上报汇总,共计茶园面积3869万亩,同比增加253.8万亩。其中采摘面积2917.6万亩,同比增加227.3万亩,增8.4%。

 

    (二)茶叶产量增加。去年干毛茶总产量189万吨,同比增加11.5万吨,增6.5%。其中,除浙江、江苏因灾减产,其他省(区、市)全部增产,增产较多的云南增3.6万吨、四川增2.3万吨、贵州增2.2万吨、湖北增1.5万吨。

 

    (三)茶叶产值增加。干毛茶总产值1106.2亿元,同比增加123.8亿元,增12.6%。其中贵州增加26.1亿元、福建增18.3亿元、四川增15亿元、云南增13.4亿元、河南增12亿元。按茶园面积计算,亩产值2859元,提高141元,增14.4%;按茶园采摘面积计算,亩产值3791元,提高140元,增3.8%。

 

    (四)名优茶和大宗茶双双增加。名优茶产量84.9万吨,增加6.3万吨,增8%;大宗茶产量104万吨,增加5.2万吨,增5.3%。由于中央严令控制公费消费,名优茶价格明显下降,大宗茶价格适度上升,使全国名优茶产值增幅减缓、大宗茶增幅加快。名优茶产值791亿元,增加69.6亿元,增9.6%;大宗茶产值315亿元,增加54.2亿元,增20.7%。名优茶与大宗茶产量占比分别为45%和55%,与上年基本持平。而产值占比,名优茶占71.5%,同比下降1.9%;大宗茶占28.5%,同比上升1.9%。

 

    (五)六大茶类均衡增产。随着市场的变化,绿茶和乌龙茶产量增幅下降,低于整个茶叶总产量平均增幅,黑茶、红茶、白茶和黄茶增幅大幅上升,均高于整个茶叶总产量平均增幅。全国黑茶19.7万吨,增加2.7万吨,增16%;红茶19.8万吨,增加2.4万吨,增14.2%;绿茶124.9万吨,增加6万吨,增5%;乌龙茶22.9万吨,增加0.8万吨,增3.6%;白茶1.1万吨,增加1898吨,增19.8%;黄茶2253吨,增加215吨,增10.5%。

 

    (六)茶叶质量及其安全水平明显提高。衡量茶叶质量安全水平的无公害茶园面积2462万亩,增加194万亩,增8.6%;有机茶茶园面积228万亩,增加13.8万亩,增6.4%;高产优质的无性系茶树良种面积2031万亩,增加195万亩,增10.6%,占茶园总面积的比重由上年50.7%上升到52.5%。

 

    当前茶叶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两个:一是茶园面积继续盲目扩大。全国一年增加250多万亩新茶园,为近5年来最多的一年,使未开采茶园达到950多万亩,也是创历史最高水平,按目前采摘面积平均亩产65公斤计算,3年后即年产干毛茶61.8万吨,是去年全国茶叶总产量的1/3,将对整个茶叶市场形成巨大的冲击力。二是全国茶叶平均单产水平继续下降。按茶园面积计算,全国平均亩产茶叶48.8公斤,同比下降0.2公斤;按采摘面积计算,全国平均亩产茶叶64.8公斤,在上年下降2.6公斤的基础上,又下降了1.2公斤。形成这两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重规模、轻质量,种扩大面积、轻提高单产和品质。

 

    『专家视点』

    茶产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2013年茶叶生产的数据让人一喜一忧。喜的是茶叶生产连续19年增产增收,忧的是这样重规模、轻质量,重扩大面积、轻提高单产和品质的发展模式能持续下去吗?我们可以看到茶叶的“十九连增”根本的是靠不断扩大种植面积来实现的,这背后与“唯GDP主义”一脉相承。在单纯GDP发展难以持续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深化改革、稳增长调结构成为必然,而茶叶生产也概莫能外。

 

    目前茶叶生产的产能过剩还没有充分表现出来,但隐性的过剩更可怕。现在近1000万亩的未开采茶园3年后理论上可以使全国茶叶总产量再增加1/3,这里还没有计算未来几年按照目前趋势将增加的五六百万亩茶园。如果这样预测,巨大产能的释放将对整个茶叶市场形成多大的冲击力是可以想象到的。因此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利用产能冲击还未到来的几年时间实现茶叶生产的转型升级。

 

    市场经济一大特征是容易过剩,茶叶生产没能逃脱;但市场经济还有一个要求就是要以市场导向来引导生产。这方面我们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比如,未来要以市场需求和销售能力来引导茶园面积的增速,否则盲目扩产导致闲置,是一种反效益的行为;如果过剩到茶农减收、毁茶,那就更是一场灾难了。再比如,扩大茶叶消费也有很多领域等待我们开拓,对年轻群体的忽视使我们失掉了一个很大的消费群体,也正在失去星巴克们已经很开始布局的市场份额。还有对茶叶深加工的研究、投入从产业角度衡量是不足的,而这些无疑是我们消化可能的“产能堰塞湖”的重要渠道、手段……

 

 

奈雪的茶发布《2020新式茶饮白皮书》, 新式茶饮市场规模突破1000亿元

本文基于奈雪的茶新闻稿整理

2020新式茶饮白皮书

图片来源:奈雪的茶

12月3日,由新式茶饮头部品牌奈雪的茶主办的第二届“饮”领者峰会在上海举行。峰会现场,奈雪的茶联合CBNData发布了《2020新式茶饮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

《白皮书》数据显示,2020年新式茶饮已经迈入数字化3.0阶段,预计到2020年底新式茶饮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

发布会现场

图片来源:奈雪的茶

01

新式茶饮迈入数字化3.0阶段

市场规模将破千亿元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餐饮消费行业备受打击,“复苏”成了新式茶饮企业共同的课题。以奈雪的茶、喜茶为代表的头部品牌迅速调整策略,依靠精耕会员体系、入驻电商平台、发力新零售、小程序以及数字化运营等措施盘活流量。

《2020新式茶饮白皮书》显示,新式茶饮已经走过了“原料迭代”的1.0时期、“品类融合多场景”的2.0时期,正式迈入“数字化”的3.0时期。

新茶饮进入3.0时代

图片来源:奈雪的茶

《2020新式茶饮白皮书》中来自饿了么的新式茶饮线上订单数据显示,2020年8月线上订单数量是2020年2月的5倍,门店数量也呈现明显的增长态势,新式茶饮行业率先迎来“补偿性消费”。

与此同时,在疫情的重压之下,咖啡服务行业的停业率达到83.3%,明显高于其他细分餐饮行业。

经测算,2020年中国茶饮市场的总规模为4420亿元,中国咖啡市场的总规模为2155亿元。2020年茶饮市场规模仍将是咖啡市场规模的2倍以上,预计2021年中国茶饮市场规模与咖啡市场规模差距将进一步扩大。

而在4420亿元的茶饮市场中,新式茶饮市场规模预计到2020年底将达到1020亿元。

预计到2020年底新式茶饮行业将突破1000亿元

图片来源:奈雪的茶

1、90后与00后占据新式茶饮近七成市场,男性消费者占比提升至四成

《2020年新式茶饮白皮书》用户调研数据显示,90后与00后消费者成为新式茶饮主流消费人群,占整体消费者数量近七成,其中近三成的90后与00后消费者购买新式茶饮的月均花费在400元以上。

总体来看,女性消费者在各年龄层的占比中仍处于主导地位,但相较2019年数据,男性消费者的比重有了明显提升,男女比例从3:7提升至4:6。八成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较高,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头部品牌和高品质的产品。

与2019年相比,2020年新式茶饮消费者购买频次有所增加,超过八成的消费者每周至少购买一次。

男性消费者占比提升

图片来源:奈雪的茶

在城市分布方面,新式茶饮2020年线下与线上呈现出不同趋势。2020年新式茶饮门店在一、二线城市的增速放缓,呈现向三、四线市场下沉的趋势。

《白皮书》中来自饿了么的新式茶饮用户城市分布数据显示,2020年近五成外卖渠道的新式茶饮消费者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而新式茶饮品牌天猫旗舰店的用户中,一、二线城市消费者占比超过六成,是新零售的消费主力军。

下沉市场潜力无穷

图片来源:奈雪的茶

2、新式茶饮线上订单占比提升近20%,“品质安全”成为消费者首要考量因素

新式茶饮步入3.0时期,线上订单增长明显。《2020新式茶饮白皮书》显示,54%的消费者选择通过线上渠道购买新式茶饮,与2019年相比,新式茶饮线上订单占比提升近20%。

除了可以缩短排队等候时长,无接触也是消费者选择线上点单的主要原因。用户的“向线上迁移”也使得新式茶饮品牌更加注重会员的精细化运营,通过预点单、积分商城、专属评价渠道等方式加深与消费者间的连接,精耕会员体系成为提高用户黏性和复购率的重要举措。

“白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奈雪的茶、喜茶的会员数均突破3000万。

线上订单占比提升

图片来源:奈雪的茶

2020年受到疫情的影响,新式茶饮的消费场景也有所变化,超八成的消费者独自一人时也会消费新式茶饮。

从年龄层来看,00后偏爱在用餐的同时饮用茶饮;而茶饮则是90后约会和聚会的标配;80前和80后则偏爱在办公室下午茶以及和家人在店内享受茶饮。

“茶饮+烘焙”依旧是消费者最偏爱的组合,选择搭配烧烤或火锅的消费者分别占到了36%和33%。可见,新式茶饮已经渗透消费者日常生活多个场景。

渗透多个消费场景

图片来源:奈雪的茶

值得注意的是,对比《2019新式茶饮消费白皮书》,“品质安全”已经超越“口感口味”成为消费者首要的考量因素。

另外,健康仍然是消费者关注的重要内容,近七成的消费者会选择降低糖度,“白皮书”中来自奈雪的数据显示,“0卡糖”、“燃爆菌”分别位列奈雪配料销量的前两名。

注重口味

图片来源:奈雪的茶

02

“数字化”成为“刚需装备”

聚力推动行业标准建立

2020年,对于所有的餐饮企业而言,如何在不确定的环境中作出决策,是品牌们面临的最大挑战。

《白皮书》显示,2020年共9家新式茶饮品牌组建了数字化团队,其中奈雪的茶、喜茶数字化团队超百人。“数字化”成为新式茶饮“刚需装备”,以数字化管理为核心,进行全链路数字化搭建,涵盖供应链、门店运营、品牌营销、线上渠道以及产品数字化驱动等多个围度,推动新式茶饮企业“人、货、场”的重构。

记者注意到,自2020年奈雪、喜茶入驻天猫之后,新式茶饮天猫线上销售额增长近2倍,新式茶饮品牌旗舰店累计浏览人数超过千万,较去年增长3倍。而奈雪、喜茶今年均首次参与“双十一”,双双斩获超千万销售额。

发布会现场

图片来源:奈雪的茶

数字化也驱动着新式茶饮品牌加速进化,更便捷、更细分、更多元将成未来趋势。奈雪的茶CTO何刚也现场发布了奈雪最新店型“奈雪PRO”——通过产品进化、空间进化、科技进化实现全面升级。

何刚还与支付宝新服务行业总经理蘅塘、微信支付餐饮行业高级总监李振、前百果园高级副总裁王戈钧进行了圆桌对话,就新式茶饮行业门店智能化、供应链数字化等展开讨论。

此外,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王洪涛在发言时表示“今年11月19日,我们CCFA携手新式茶饮11家头部茶饮品牌成立了新茶饮委员会,奈雪的茶也是委员会核心成员之一。我们希望携手像奈雪这样优秀的头部企业,共同推动行业标准建立”。

天图投资管理合伙人潘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尹军峰、国茶实验室创始人罗军和上海市饮品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东方快消品中心主任陈杰也围绕新式茶饮行业未来发展与行业标准完善等议题,在现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发布会现场

图片来源:奈雪的茶

新冠肺炎疫情让2020年成为重新审视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年份。对于正快速崛起的新式茶饮行业而言,疫情之下机遇与挑战并存。

新式茶饮企业通过持续升级与创新,迭代出以数字化为核心的新型发展模式,进而实现弯道超车、快速发展。未来,新式茶饮用户需求将有何变化、赛道将如何拓展、市场又将掀起何种波澜,我们拭目以待。

奈雪的茶包装袋

图片来源:奈雪的茶

转载自FBIF食品饮料创新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东莞1000亿元茶叶无法出手!普洱茶,永远的库存之痛

  库存,已经成为茶行业最大的包袱!

  目前,中国茶叶库存已经达到200万吨,仅东莞藏茶就有30万吨。

  东莞藏茶以普洱茶为主,30多万吨,价值1000亿元。然而,不出意外的话,普洱茶,永远去不了库存。

  30万吨=300000吨=300000000000克,大约8.4亿个357克大茶饼。

  我国5亿茶客,约有4000万人喝普洱茶,就算2年不产茶,也足够市场消化。然而,每年还有16万吨左右的新普洱投入市场。全年3000吨左右的出口量,加上内销市场,新茶尚且喝不完,老茶越积越多。普洱茶,永远去不了库存。

  -01-可怕的莞藏普洱

  几年前就有数据显示,东莞分布在各镇区的大小茶行约有5000家左右,个体收藏者达6万人以上。全市的囤茶量高达30多万吨,投资超过一亿的藏家不低于100人,一家大茶企的囤茶量就超过30个亿。

  要知道,据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数据,2019年,云南成品茶产量33.2万吨,普洱茶产量占据云南产业的半壁江山,普洱茶产量大约16万吨。

  也就是说,哪怕云南两年不产普洱茶,普洱茶也喝不完。当然,云南茶园面积一直在增长,产量只会越来越大,普洱茶库存只会越来越多。

  如果东莞仓+大马仓+昆明干仓+原产地仓+茶商的仓库,普洱茶的海量库存到底有多少,恐怕没人敢公开数据。

  总之,普洱茶很多,多到几年不产茶,都够喝!

  -02-莞藏普洱的来源

  东莞市茶文化促进会会长梁海潜介绍:东莞收藏投资的高峰,在2005-2006年到来。几年投入的资本量保守估计有200多亿元了,折算下来是有30万吨。

  对于东莞的藏茶市场,梁会长估计,按藏茶量和市场价来说,应该可以达到市值1000亿元。

  图片来源:东莞时间网

  1995-1996年,台湾商人来大陆开车间办工厂,对工人态度差的要死,能剥削就剥削,却把喝普洱茶那一套也带了过来。


  99年,台湾普洱茶崩盘,港台商人到云南炒作普洱茶。2000-2003年,他们在原产地用超低的价格垄断了云南普洱茶(拉到了东莞茶仓),并通过资本控制了当时半死不活的云南茶企。

  2003-2006年,开始烧钱炒作,请专家学者研究普洱茶的功效的同时,在各地拍卖造势。2004年,鲁迅之子周海婴的一块普洱茶膏,3克拍出1.2万元;

  2005年,搞出了茶界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的营销,马帮进京事件;2006年,100克宫廷普洱散茶以20多万元的高价拍出。

  总之,为了提高普洱茶的知名度,为了把普洱茶捧上神坛,不断烧钱。

  2005-2006年,大量民间资本涌入普洱茶,一开始每年数亿元,到后来上升到每年10多亿元的收茶规模。那几年,投入的资本量保守估计有200多亿元。

  普洱茶一火,原来是干钢材,干养殖的老板,都纷纷改行做普洱茶(2004-2006年,云南增加了3000多家做普洱茶的企业)。

  新茶企生产的普洱茶,80%进入广东,50%被东莞吸收,源源不断,天量收藏,成就了东莞今天“存茶之都”。

  2007年3月,韭菜已经长成,大厂商以300%的幅度拉升市价,4月,某大牌生肖饼价格高达2.2万元一件,涨价近千倍。

  那两个月,普洱茶价格一天会涨三次,第二天醒来,价格又涨了,在全民都看到普洱茶涨涨涨,散户把茶叶买进来坐等继续升值的时候。

  2007年4月中旬,炒家抛售普洱,普洱茶价格开始暴跌,某大牌生饼跌到1.7万元/件,7月,跌破万元一件。两个月后,普洱茶全线崩盘。

  东莞普洱茶的库存,主要就是那时候形成的。

  结果,港台商人卷款跑了,东莞的普洱茶,至今依然安详地躺在仓库。

  -03-普洱茶的库存,永远去不了

  这几年,炒作老茶也好,炒作中期茶也罢,其实,都是为了去库存!

  东莞普洱茶库存那么大,能去掉吗?恐怕很难。国内已经没有市场支撑这么庞大的库存转移了。

  这两年,轰轰烈烈的南茶北调,就是把东莞普洱茶卖到北方。但是,北方人偏偏喜欢云南新茶,冰岛、老班章。

  2018年,东莞普洱茶经过十年转化,开仓试水。零售价低到几十元一饼,批发价应该更低,但市场就是不接受。两年之后的今天,中期茶,依旧是一首凉凉拉给自己。

  为何?莞藏普洱来源于2003-2007年,那段时候,普洱茶工艺并不稳定,那段时间生产的普洱茶,质量是不是很好,很多人都持怀疑的态度!

  首先,质量没有保证

  2003-2006年,全民皆普洱的时代,天价拍卖现场,马帮进京事件,普洱茶环球旅行,百年贡茶回归故里的盛况之下。只要是普洱茶,绝不愁卖。

  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普洱茶行业泥沙俱下。茶企数量骤然暴涨,但有几人知道,普洱茶该怎么做?

  那个年代,茶师简直是香饽饽,茶山上,祖传老茶农,接到的订单能从懂过村委会排到勐库镇上。退休三次的国企老茶工都被请出来指挥小工发酵。

  除了少部分有国企经验的茶工和传承匠人,新茶企的老板找不到茶匠制茶,只能找茶农操手,甚至只要生活在茶山的人,都敢拉上阵。

  茶农的工艺,如天女散花一般,不萎凋直接杀青,忍了;杀青不揉捻直接晒,也忍了;炒茶的锅平躺,还忍了。

  但是,当年的茶山,并不像今天的冰岛老寨一样遍地别墅,楼下住人、楼上晒茶。

  十几年前,茶山还是一片刀耕火种,茶农家没有晒茶的地方,好一点的茶用簸箕晒,一般的茶叶直接晒在地板上,茶农家老母鸡难免上去跳了一支茶山浪漫圆舞曲,顺便掉根鸡毛,或者拉点什么东西在茶叶里,最后压在了饼里。

  这是真的

  这样的普洱茶,哪怕真的能越陈越香,也不卫生。更有江湖小道消息,泡过的普洱茶也被蒸软重新压饼,这样的普洱茶,哪怕真的越陈越香,也没啥滋味。

  那个时代,普洱茶严重的供不应求,只要是普洱茶,都不愁卖,滥竽充数的茶叶混在其中,质量让人堪忧。

  如今的茶客多聪明,买优质干净卫生的名山古纯多好,干嘛非要图便宜,去捡十几年前质量没有保证的中期茶……

  其次,越陈越香加重了库存危机

  越陈越香,是普洱茶的魅力。新茶不好喝,放上几年,香气口感都会有质的飞跃,这是事实。

  做名山古纯的人说,好普洱才能越陈越香,垃圾茶放100年,只会变成跨世纪的老垃圾;有很多库存的人说,只要是普洱茶都能越陈越香。

  优质普洱茶才能越陈越香?

  有人说普洱茶跟红酒一样越陈越香。

  红酒能陈年,靠的是红酒中的单宁,撑起了红酒的骨架。让红酒能随着时间慢慢转化。

  然而,99.9%的红酒,都没有陈年能力,智利酒和澳洲酒,5年不喝,就变成一瓶醋了。

  到了今天,哪怕82年拉菲这样的顶级名酒,质量都已经下降了。

  按这个道理,只有少部分选料高端的普洱茶才具备越陈越香的能力。而且,普洱茶的品质有一个巅峰,然后逐渐衰败。

  所有普洱茶都能越陈越香?

  度娘介绍,普洱茶越陈越香,靠的是普洱茶类脂化合物氧化的挥发性。这些化合物,在时间的作用下,让普洱茶的汤色、口感、香气有了转化,苦涩度降低,茶性更温和。

  如果茶叶中的类脂化合物都差不多,且都是用普洱茶的工艺做出来,不是用红茶、白茶的工艺制作。那么,所有普洱茶都能越陈越香。

  不管哪一种说法,越陈越香都加重了普洱茶库存。有了越陈越香,很多人就有这样的心理:

  普洱茶能去库存自然好,即使去不了库存,也能放着越陈越香。

  于是,普洱茶行业就有了老茶、中期茶、新茶共存的壮观场面。

  玩老茶稀缺的走金融路线;2003-2006年那一批被炒作过的茶叶,又以中期茶的身份重出江湖;新茶这边,冰岛老班章价格一浪高过一浪。

  老茶、中期茶、新茶混在一起,普洱茶行业热闹非凡,你方唱罢我登场,卖不掉的暂且放进仓库,十余年后,又以另一个概念重出江湖。反正都能越陈越香,库存去不掉也无所谓。

  一边是没有人接盘的中期茶,一边是上源源不断的新茶投入市场,上千家茶企却把希望寄托于越陈越香。

  结果就是:很多茶商,无可奈何,只能把钱压在库存上。

  越来越周转不开,最后被拖死在卖茶的路上。

  作者:倾茶记  来源:大益普洱茶价格行情

找到约2,844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