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福今普洱茶10年1000克价格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最全的普洱茶知识

普洱茶普洱茶(学名: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大乔木,高达16米,嫩枝有微毛,顶芽有白柔毛。叶薄革质,椭圆形,上面干后褐绿色,略有光泽,下面浅绿色,中肋上有柔毛,其余被短柔毛,老叶变秃;侧脉8-9对,在上面明显。花腋生,被柔毛。苞片2,早落。萼片5,近圆形,外面无毛。花瓣6-7片,倒卵形,无毛。雄蕊长8-10毫米,离生,无毛。子房3室,被茸毛;花柱长8毫米,先端3裂。蒴果扁三角球形。种子每室1个,近圆形,直径1厘米。(标本信息来自中国植物志)
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崇德向善   知己好茶
名称定义

2008年最新颁布的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GB/T22111—2008),普洱茶定义为: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按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种类型。

据考证银生城的茶是云南大叶茶种,也就是普洱茶种。所以银生城产的茶叶,应该是普洱茶的祖宗。所以 ,清朝阮福在《普洱茶记》中说:“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洱,已自唐时。” 宋朝李石在他的《续博物志》一书也记载了:“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菽姜烹而饮之。”

元朝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来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当时“耳”无三点水)。普洱一词首见于此,从此得以正名写入历史。没有固定名称的云南茶叶, 也被叫做“普茶”逐渐成为西藏、新疆等地区市场买卖的必需商品。普茶一词也从此名震国内外,直到明朝末年,才改叫普洱茶。 

除按普洱茶特定加工工艺制成外,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原料和加工都必须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普洱市、临沧市、保山市等11个州市所属的639个乡镇。这四大茶区位于云南省西部和南部边陲,分布在澜沧江两岸,与缅甸、老挝等国家接壤。

栽种历史

周朝:普洱茶历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就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邦崴过渡型古茶树是古代濮人栽培驯化茶树遗留下来的活化石。

唐朝: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种植普洱茶的人是唐吏樊绰,在其所著《蛮书》卷七中云“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据考证银生城的茶应该是云南大叶茶种,也就是普洱茶种。历史记载说明,早在1100多年前,属南诏“银生城界诸山”的思普区境内,已盛产茶叶。

宋元:宋朝李石在他的《续博物志》一书也记载了:“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菽姜烹而饮之。”从茶文化历史的认知,茶兴于唐朝而盛于宋朝。

元朝时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来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当时“耳”无三点水)。普洱一词首见于此。

明清:明代万历年间谢肇淛在其著《滇略》中,提到“普茶”(即普洱茶)这个词,该书曰:“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这是“普茶”一词首次见诸文字。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亦有“普洱茶出云南普洱”的记载。

清朝阮福《普洱茶记》:“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洱,已自唐时。”清道光《普洱府志》“六茶山遗器”载,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普洱府境内就已种茶。

新中国:新中国诞生后,云南茶叶获得了新生。1951年就建立了全省茶叶科研机构,到1958年止,全省茶园面积达到了46.6万亩,产茶18万担,但大跃进时期茶树大受摧残。

1966年,云南茶仍只有19万担。十年动乱期间,茶叶发展缓慢。

1984年,现代普洱创始人吴启英通过普洱茶接种技术科学的方式,在保证普洱茶质量的情况下22天就完成了普洱熟茶的发酵转化。这是现代普洱熟茶的开端,为普洱熟茶批量生产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1998年产量达155万担,出口20多万担,创汇2250万美元,创造了云南茶史的最大辉煌,茶类由1950年的单一晒青发展到炒青绿茶、工夫红茶、ctc红碎茶、普洱茶、花茶、速溶茶、名特优茶、艺术品茶等。


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唐宋时期)

中原已经进入团饼茶阶段,云南普洱茶则处于散收、无采造法的自由发展期。

第二阶段(元明清时期)

中原茶文化在明太祖的旨意下形成团改散的巨大变革,而普洱茶的生产却因主要销费群为边疆少数民族和长距离运输(入西藏)的需要而得到更快的的发展。随着普洱茶因入贡受到清朝廷宠爱而进入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为真正的地理意义上的普洱茶阶段。

第三阶段(清末以来)

即现代普洱茶阶段。现代普洱茶加工技术萌芽,出现了多茶类生产的社会格局。清末以来传统历史地理意义上的普洱茶退出历史舞台,其原因,一是清末以来普洱逐渐失去茶叶精加工和集散地的地位,行政区划的变更使得原普洱茶区分解为思茅、勐腊、勐海、景洪茶区,茶叶不再以普洱标注;二是原普洱茶区的茶叶随着加工技术的进步,出现了红茶、烘青、晒青、炒青等多样化;三是古老普洱茶山渐次衰落,为新兴茶区所取代。


茶树种类1以茶种分类:阿萨姆种(普洱茶种)、非阿萨姆种(非普洱茶种)依官方定义所规定或普洱茶界约定俗成认定的“普洱茶”成品中,以原料茶种划分,有阿萨姆种(普洱茶种)和非阿萨姆种(非普洱茶种)之分。2以茶树进化类型分类:野生型、栽培型、过渡型野生型:是茶树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后保留下来的茶树类型。
栽培型:是野生型茶树在人工栽培驯化的过程,不断累积基因变化,经过很长时间以后,遗传特征发生明显变化的茶树类型。
过渡型:基因变化处于野生型和向栽培型过渡的程中,遗传特征兼有野生型和栽培型的特点。3以茶树种植管理方式分类:野生茶、茶园茶(野放茶、台地茶)野生茶:是生长在野外无人工管理,完全自然生长和发展的。茶园茶:人工种植、有人工管理的。台地茶:原意是指那些外观整齐、高度相仿的茶园茶。“台地”一词,源于地理学,是指“四周有陡崖的、直立于邻近低地、顶面基本平坦似台状的地貌。”无需更多解释,“台地茶”原是用来描述茶园外观的,而形成这种“台地”样外观的必然条件,是人工管理修整。4以市场自然分类:古树茶、野放茶、台地茶(狭义)古树茶:禁采范围之外,茶树龄在百年以上古茶园或古茶树。无论是否人工种植,都是长期无人工管理。野放茶:它的形成有其历史原因,茶树龄通常在50年至百年之间。人工种植,无人工管理。台地茶:通常指狭义台地茶,绝大多数为1985年以后推广种植,茶树龄在二十年左右。多为人工培育无性繁殖灌木型,密植,高度人工管理。5以中国茶的茶树品种划分依照中国茶的茶树品种划分,首先会依茶树的繁殖方式分为有性系品种和无性系品种两大类。1985年之前,中国国营厂所生产普洱茶成品的主要原料是有性繁殖的群体种。群体种,是阿萨姆种人工种植有性系品种的总称。1985年后渐被淘汰。1985年后推广种植的良种茶,均为无性系品种。6其它一些分类云南大叶种:不是茶种,也不是茶树品种。将此说法用于界定普洱茶原料,很容易将一直作为普洱茶原料的阿萨姆种中、小叶茶排除在外。老树茶与大树茶:与古树茶一样,是市场上逐渐形成的对于树龄的表述。它们与古树茶之间的区分与古树茶、野放茶的区分相仿。茶叶品类
1普洱茶  普洱茶按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分为普洱茶(生茶)、普洱茶(熟茶)两种类型。按外观形态分普洱茶(熟茶)散茶、普洱茶(生茶、熟茶)紧压茶。传统品类为芽茶、女儿茶制成的团茶、饼茶、茶砖,今发展为由6类散茶制成的普洱沱茶(含大、小沱茶)、普洱饼茶(含青饼、熟饼、方饼、圆饼、异型饼)、普洱茶砖3个品类;其制作方法,就是将散茶经过蒸(炒)后,装入各种品类模具并经特定工艺压制成型。普洱紧茶,按照后发酵方法,有“生普洱”(即制成晒青并进而制成紧压茶后令其在自然存放中缓慢发酵陈化者,如“青饼”)和“熟普洱”(即将晒青以高温、高湿加速发酵者,如“熟饼”)之分,其品味以“生普洱”为佳。2普洱绿茶普洱绿茶的品质特点为清汤绿叶,其制法经过杀青、揉捻、干燥三道工序。杀青的目的,主要是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的酸性并便于揉捻;杀青的方法。揉捻的目的,是为了卷紧茶叶条索,适当破坏叶组织,使茶质容易泡出。其干燥方法有炒干、烘干、晒干三种。干燥的目的,是蒸发水分、紧结条索,透发香气,增进色泽。精制后的绿茶,经过再加工后,一是窨制成普洱花茶,二是制成普洱沱茶、普洱茶砖(青)、普洱饼茶(青)。3普洱红茶其制作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道工序。通过萎凋强酶的活性,使其在揉捻和发酵中茶多酚得到充分的氧化,形成特有的色、香、味,再经高温干燥破坏酶的活性,使其形成的特有品质得以固定。其品质特征是红汤红叶,从其外形与品质分,有小种红茶、红碎茶和功夫红茶3种。4普洱青茶为轻发酵茶,其制作经过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五道工序,其特点在于做青,通过做青而达到青茶“绿叶红镶边”的特征。这是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既有绿茶的甜爽,又具红茶的色、香,却无绿茶的微苦和红茶的涩味,香气清纯、汤色清亮、喉韵清爽。5普洱黄茶为轻发酵茶,其基本工艺近似绿茶。制作经过杀青、揉捻、闷黄、干燥四道工序。其闷黄工序,是黄茶制作的主要特点,通过揉后温坯闷黄以改变茶叶的品质,其品质特点是黄汤黄叶。6普洱黑茶为后发酵茶,采收一芽五、六叶的“普洱茶”鲜叶,经过杀青、揉捻、渥堆、干燥四个工序制作而成。制作特点是渥堆,在杀青和揉捻之后渥堆24天,使叶色变为油黑。其品质特点是叶色油黑、汤色红浓主要用以制作紧压茶。7普洱白茶为轻微发酵茶,其品质特点是茶的外表披上白色茸毛,色白隐绿。其制作特点是既不破坏酶的活性,也不促进氧化作用,不炒、不揉,顺其自然。将鲜叶经过萎凋后,采取风干的方法进行干燥后即后。选用鲜叶,一般为一芽二叶,白茶的特征是色白如银,香气清纯、汤色淡黄,滋味甜爽。价值功能普洱茶具有降低血脂、减肥、抑菌助消化、暖胃、生津、止渴、醒酒解毒等多种功效。可清胃生津、消食化痰、解酒解毒、利尿散寒,止咳化痰、降低血脂胆固醇。降脂、减肥降压、抗动脉硬化。长期饮用普洱茶能使胆固醇及甘油脂减少,所以长期饮用普洱茶有治疗肥胖症的功用。饮用普洱茶能引起人的血管舒张、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和脑部血流量减少等生理效应,对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养胃、护胃。在适宜的浓度下,饮用平和的普洱茶对肠胃不产生刺激作用,黏稠、甘滑、醇厚的普洱茶进入人体肠胃形成的膜附着于胃的表层,对胃产生有益的保护层,长期饮用可起到养胃、护胃作用。消炎、杀菌、治痢。医药界研究及临床实验证明,云南普洱茶有抑茵作用,浓茶汁日服10次,可以治疗细菌性痢疾,这与云南大叶种茶内含丰富的茶多酚直接相关。抗衰老。茶叶中的儿茶素类化合物具有抗衰老的作用.云南大叶种茶所含儿茶素,总量高于其他茶树品种,抗衰老作用优于其他茶类,丰富的茶多酚帮助肌肤抵抗衰老。普洱茶可以生津止渴、消暑、解毒、通便。普洱茶能够调节肠胃,使肠胃恢复正常功能,解决因便秘引起的痘痘以及口臭问题。制作工序1原料普洱茶制作选用的原料不同其品质也不同,价格更加悬殊。其制茶原料分为“人工种植型原料”、“原生态乔木大树型原料”。普洱茶茶青的采收从每年2月下旬至11月中旬都可进行,思、普地区种植的大叶种茶树,一年可发5~6轮,生长期在300天以上。由于云南当地的气候特点。按照传统的划分方法,清明至谷雨所采的茶叶称为“春尖”,芒种至大暑所采的茶叶称为“二水”,白露至霜降所采的茶叶称为“谷花”。一般说来,“春尖”及“谷花”两个时期的茶品质最好。[16]茶叶采摘时,叶和芽同时采,一般从茶树枝条的尖往下采摘到第三叶及同等嫩度的对夹叶:一叶一芽的采一芽、二叶一芽的采一叶一芽、三叶一芽的采二叶一芽,合理留叶。分级时,级别高的芽多,级别低的叶多梗多。手工采摘要提手采;机采要保证鲜叶质量,保证无害化,防止污染。2制法1原料加工鲜叶摊放:鲜叶分级摊放至含水量70%左右进行杀青。杀青:杀青要杀透、杀匀,无青草气味和烟气味。杀青叶及时揉捻成条。揉捻:揉捻加压不宜过重,时间为30分至40分。解块:解散结块茶。日光干燥:必须以日光晒干,其间可再揉捻一次以使茶条紧结,晒青茶含水量≤10%。2成品加工蒸压成型:把晒干的茶叶用蒸汽蒸湿,放在不同模具里压成形。提取香味及使茶叶中果胶溢出表皮,利于压制成型和有别于散茶的独特香味。蒸压前须测定每批预制茶含水率并计算确定称茶量。干燥:干燥温度≤60℃,至茶叶含水量≤12.5%。3发酵生茶:普洱茶(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下生长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日光干燥、蒸压成型等工艺制成的茶包括散茶及紧压茶。其品质特征为:外形色泽墨绿、香气清纯持久、滋味浓厚回甘、汤色绿黄清亮、叶底肥厚黄绿。生茶是新鲜的茶叶采摘后以自然的方式陈放,未经过渥堆发酵处理。生茶茶性较烈,刺激。新制或陈放不久的生茶有强烈的苦味,色味汤色较浅或黄绿。生茶储藏时间越久香味越醇厚。熟茶:普洱茶(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渥堆工艺,经后发酵(人为加水提温促进细菌繁殖,加速茶叶熟化去除生茶苦涩以达到入口纯和汤色红浓之独特品性)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其品质特征为: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红褐均匀。熟茶是经过渥堆发酵使茶性趋向温和,熟普具有温和的茶性,茶水丝滑柔顺,醇香浓郁,更适合日常饮用。熟普的香味会随着陈化的时间而变得越来越柔顺,浓郁。熟普以1973年为分界点,1973年之前没有熟茶。4压制饼茶:扁平圆盘状,其中七子饼每块净重357克,每七个为一提,每筒重2500克,故名七子饼沱茶:形状跟饭碗一般大小,每个净重100克、250克,迷你小沱茶每个净重2克—5克砖茶:长方形或正方形,250克—1000克居多,制成这种形状主要是为了便于运送金瓜贡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从100克到数百斤均有香菇紧茶:压制成香菇状的普洱茶,重量约为250克柱茶:压制成长柱状的普洱茶,再用竹片或荀壳包扎在外面,重量小至100克,大至千克以上七子饼:圆形的茶饼通常七饼包装成一提,所以称为七子饼,重量小至25克,大至3公斤小金沱:圆形的沱茶,重量2克老茶头:老茶头,也叫自然沱,是晒青毛茶中比较肥嫩的芽叶,由于嫩度高,果胶含量高,在熟茶的渥堆发酵过程中,自然卷曲或纠结成块,形成了茶头。陈年茶头紧结,发酵充分,非常耐泡,为熟茶中精华,口感汤色极佳;储藏方式2物理条件1、流通的空气。流通的空气中有较多的氧份,有利于茶叶中一些微生物的繁衍,因而可加速茶叶变化,但不能将普洱茶挂置在阳台上。要有适度流通的空气,但不能放于风口。另外,周围环境不宜有异味,否则茶叶会变味。因此,不可以摆放于厨房中或其他有生活异味或工业异味的环境里。2、恒定的温度。普洱茶放置的温度不可太高或太低,温度应以当地环境为主,不需刻意地人为创造温度,正常的室内温度即可,最佳是长年保持在摄氏20~30度之间,太高的温度会使茶叶加速发酵变酸。相对来说,春、夏、秋三季普洱茶的变化会比冬天变化快,无论何时,普洱茶都不可被太阳照射,在阴凉处为好。3、适度的湿度。好的普洱茶都讲究要干仓存放,干仓就是指在干爽的环境中存放,忌湿。太干燥的环境会令普洱茶的陈化变得缓慢,所以要有一定的湿气。在较为干燥的环境里,可以在存放茶叶的旁边摆放一小杯水,令空气中湿度稍微增大。但是太过潮湿的环境会导致普洱茶的快速变化,这种变化往往是“霉变”,令茶叶不可饮用。湿度应人为相应控制,年平均湿度不要高于75%,由于沿海一带温暖的海洋性气侯,湿度在梅雨季节会高于75%,所以更应注意及时开窗通风,散发水份。2存储方式1、必须在干仓陈化。干仓不会发霉,转化较为缓慢,但能保持普洱茶的真性。干仓指茶叶在湿度、温度适中、通风透气的环境中后发酵存放;湿仓是指茶商,把茶叶放在通风不畅、湿度较高的环境加速陈化,在市场上当老茶高价售出谋取利润。
2、温度不可骤然变化。仓内温度如果过高,温差变化太突然,将会影响茶汤水性给予口感的活泼性,甚至仓内温度太高,形成闷热,会将原本的生茶,转变为熟普。
3、避免杂味感染。茶叶是最会吸收杂气异味,洒一把干燥茶叶,会吸清空气中的异味,应力求贮放环境清洁无杂味。
4、避免日晒风吹。在阳光下,酚类物质,叶绿素更容易氧化,从而使茶叶变色,变质。升高的温度亦会使茶叶加速发酵变酸。空气上,流通的空气有较多的氧份,有利于茶叶中微生物的繁衍,因而可加速茶叶变化,但不能将茶挂置在风口,否则茶气会被吹走、茶味吹散,饮用起来便淡然无味。
5、利用竹箬包装。这种传统包装的质料和方式,有助于普洱茶于后发酵时,过滤杂味以确保清纯的功效。
6、注意茶龄寿命。普洱茶年代寿命,到底是六十年,或一百年,或数百年,没有定论资料,往往只靠品茗者直觉研判其陈化的程度。如福元昌、同庆老号普洱圆茶陈化感已到了最高点,必须加以密封贮存,以免继续快速后发酵,造成茶性逐渐消失,品味衰退败坏。故宫的金瓜贡茶,陈期已一两百年,其品味是:“汤有色,但茶味陈化、淡薄。”
7、湿度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于干燥。湿度过高,容易让茶叶变质、长霉;过于干燥,茶叶转化又会太慢。
品茗指南1冲泡方法1、投茶量:冲泡普洱茶时,投茶量的大小与饮茶习惯、冲泡方法、茶叶的个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富于变化。就云南人的饮茶习惯而言,采用留根闷泡法时,冲泡品质正常的茶叶,投茶量与水的质量比一般1:40或1:45。如果采用“功夫”泡法,投茶量可适当增加,通过控制冲泡节奏的快慢来调节茶汤的浓度。就茶性而言,投茶量的多少也有变化。例如熟茶、陈茶可适当增加,生茶、新茶适当减少等等。  

2、冲泡普洱茶:普洱茶冲泡需先冲一次热水,称为“洗茶”。“洗茶”概念出现于明代,《茶谱》(明朝)载“凡烹茶,先以热汤洗茶叶,去其尘垢、冷气,烹之则美。”对于普洱茶,“洗茶”这一过程必不可少。因为大多数普洱茶都是隔年甚至数年后饮用的。“洗茶”时注意掌握节奏,杜绝多次“洗茶”或高温长时间“洗茶”,减少茶味流失。普洱茶冲泡宜选腹大的壶,因为普洱茶的浓度高,用腹大的壶可避免茶汤过浓,材质宜选陶壶、紫砂壶。而第二次以后浓淡的选择就可依照个人喜好来决定。普洱茶也可冷饮。
3、泡茶水温:水温的掌握对茶性的展现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温有利于发散香味,有利于茶味的快速浸出。但高温也容易冲出苦涩味,容易烫伤一部分高档茶。水温的高低因茶而异。例如,用料较粗的饼砖茶、紧茶和陈茶等适宜沸水冲泡;用料较嫩的高档芽茶(如较新的宫廷普洱)、高档青饼适宜适当降温冲泡。避免高温将细嫩茶烫熟成为“菜茶”。在冲泡部分高档新青茶时,除直接降温外,还可通过不加壶盖或沸水高冲来降低水温,避免因茶叶烫熟而产生“水闷气”。[20]4、冲泡时间:冲泡时间长短的控制,目的是为了让茶叶的香气、滋味展现充分准确。由于云南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和原料选择的特殊性,决定了冲泡的方式方法和冲泡时间的长短。陈茶、粗茶冲泡时间长,新茶、细嫩茶冲泡时间短;手工揉捻茶冲泡时间长,机械揉捻茶冲泡时间短;紧压茶冲泡时间长,散茶冲泡时间短。1品饮技巧普洱茶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清饮指不加任何辅料来冲泡,多见于汉族;混饮是指于在茶中添加辅料,多见于香港、台湾,如香港在普洱茶中加入菊花、枸杞、西洋参等养生食料。 品饮普洱茶必须趁热闻香,举杯鼻前,此时即可感受陈味芳香如泉涌般扑鼻而来,其高雅沁心之感,不在幽兰清菊之下。普洱茶需用心品茗,啜饮入口,始能得其真韵,虽茶汤入口略感苦涩,但待茶汤于喉舌间略作停留时,即可感受茶汤穿透牙缝、沁渗齿龈,并由舌根产生甘津送回舌面,此时满口芳香,甘露“生津”,令人神清气爽,而且津液四溢,持久不散不渴,此乃品茗之最佳感受“回韵”。3饮茶禁忌普洱茶随泡随饮,不宜茶水浸泡过久再饮,忌饮隔夜普洱茶。隔夜茶中茶多酚的浸出量会较多,不管茶汤的新鲜度,滋味的好喝程度,保健功效上,还是卫生角度来看,都不宜饮用。
饮普洱茶分体质。饮用普洱茶后会出现有点胀气、嗳气,还有便秘的迹象,属于体质不适宜喝普洱类型。
忌饭前后大量饮普洱茶。普洱茶在饭后半小时饮用最佳,若饮食过少,普洱也不宜多喝。
刚生产的普洱茶不宜多喝。
普洱茶宜温饮,不宜烫饮、冷饮;宜长饮,不宜间断;宜兼饮,不宜偏饮;宜淡饮,不宜浓饮。
饮劣质茶或变质茶,忌饮冲泡次数过多的普洱茶,生茶慎用烹煮法,熟茶可适当煮饮。4冲泡误区冲泡普洱茶的水温在90℃以上,茶的香气和滋味才会更明显。但水不可反复烧开,反复烧开的水中会有大量盐类析出,析出的盐类会悬浮在水中,形成白色的浮渣。烧水过程中水不断蒸发,每烧开一次,盐类的浓度就增加一次。这些不溶解的盐类本身就口感极差,有些甚至会与茶叶成分发生反应,影响茶汤口味。有些金属元素,比如铜、铁,在多次烧开的水中浓度增加,它们与茶叶的有效成分——茶多酚发生反应,破坏香味。而且,反复烧开的水含有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会生成致癌的亚硝酸胺。5适宜人群
普洱茶对于幼儿能帮助消化吸收,促进身体生长。茶叶中的氟可以防止龋齿等,且普洱茶能调节神经系统,让儿童提高注意力。而青少年贪食、偏食会使某些营养元素缺乏。如缺锌可能导致个子矮小,缺锰会影响骨骼的生长而导致畸形。茶汤中富含对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所必需的矿物质。适量饮用普洱茶有益缓和肠道紧张度,加强小肠运动,提高胆汁、肠液的分泌。普洱茶是大众饮料,一般人群皆适合喝普洱茶。茶无上品  适口为臻以上为普洱茶的基本信息,如有不足,欢迎联系我们补足,如有错误,请联系我们一起讨论更改。

万万没想到:这种茶饼居然用法律规定重量

数字茶开启

70年代对云南茶叶出口来说,可谓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1973年昆明茶厂开始自营出口普洱茶,当时主要是通过每年的广交会来进行。1973年出口了茶叶10.2吨,金额1.63万美元,可谓小试牛刀。

1974年卖出去12.37吨,金额达到2.53万美元。

1975年出口了104吨,金额23.43万美元。

▲70年代的广交会

到1985年,昆明茶厂普洱茶出口到港澳等地竟达1560吨,金额达到250万美元!之后几年普洱茶出口港澳一直保持在1000多吨的规模上,占到全省普洱茶出口总量的8成以上。

而随着出口量的增大和品种的增加。在装箱、海关、储运等环节容易混淆,因而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辨别和管理方式,所以唛号茶(数字茶)便应运而生。

▲70年代7572大票 (竖式大票,85年以后大票为横式)

▲八八青饼的大票

这就跟我们使用的身份证一样,为了管理公民信息,我们身份证中的数字同样具有含义:有经验的人可以简单地从身份证号识别出一个人的年龄,居住地等信息。

1976年,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当时还叫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下发了一个普洱茶编号的文档,档案全名为《云外茶业第84/85号— 关于加工生产普洱茶的样价及有关问题的暂行规定》。所以在1976年前后出口的一些茶叶,就这样被编号了。

▲70年代的7572(熟茶)

以著名的7572为例,前两位为该款茶最早开始生产的年份(即配方的创始年份),第三位为此产品的茶叶综合等级,第四位为茶厂编号。(昆明茶厂为1,勐海茶厂为2,下关茶厂为3,普洱茶厂为4)。

7572的意思就是75年的配方,综合茶箐等级7级,勐海茶厂生产。

七子饼茶

普洱收藏市场上,生产于那个年代的7572、7542、7262、7582、7592、8582、8592、7692等。到今天都成了经典,市场上通常称这些普洱茶为“七子饼茶”。

“七子饼茶”这个称呼从何而来呢?

▲70年代明星茶品: 七子大蓝印

首先把茶叶做成饼状,方便运输和销售,是很古老的事。目前已知最早的记录在三国时代,当时魏国的张揖在著作《广雅》中记载了“饼茶”这一名称。

以前茶叶生产分布在各个茶号中,所出的茶饼有大有小,形制并不统一。但在清代,普洱成为宫廷贡品,献给皇帝用的茶饼当然不能前后不一,于是就由国家命令规定好茶叶的装运方式,以及重量。

《大清会典事例》载:“雍正十三年(1735 年)提准,云南商贩茶, 系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合今 1800 克),征税银一分,每百斤给一引,应以茶三十二筒为一引,每引收税银三钱二分。于十三年始,颁给茶引三千。”

一个冷知识是,虽然名字上叫“马帮”,但实际上在民国时期使用的其实除了马,还有骡子和牛。骡子是马与驴的杂交,体型比马小且灵活,行走敏捷,更适应云南的山路。而且负重比马更强,一般骡可以载重80-120公斤,日行30公里。所以一匹骡子可以驮运一引或者两引茶饼。

牛主要使用于普洱、顺宁、永昌、腾越等地方。报酬比马稍微低廉。装货量及行程与马没有多大 的差 别 。这些马较少的地方。一般都使用牛来运输货物。

牛早上5点钟就可以动身,午后稍微休息一会。然后一直可以走到晚上很晚。因此在行程上和马相比没有多大的区别。装货量每一头约为150斤,一天行程约为50华里。

1917年东亚同文学院调查报告

所以,不少七子茶其实是从牛背上运出大山的。

在中国人的传统概念中,“七”这个数字是很被推崇的,“七”隐喻着多子多福。把七饼圆茶捆为一筒, 始为清朝的定制。

▲《清人画胤禛行乐图轴》细节。右侧石台上有一套茶具箱,摆放好了茶碗、茶壶等物。

为什么要这么做?猜想可能因为当时运输时,是将茶饼堆成筒状,挂在马身两侧的。一引为32筒,大约是57.6公斤。

当时的马帮,每一头牛或者每匹马,驮的重量差不多正好是一引或者两引茶饼,茶叶运输的包装形制定确定了,无论对于北京宫廷,还是对云南马帮来说都是好事。

越陈越香

七子饼茶,是中外历史上,用国家法律来规定外形、重量、包装规格的唯一茶品。可谓“农业时代的工业标准操作”。

在云南少数民族中,七子饼茶常作为儿女结婚时的彩礼和逢年过节的礼品,表示“七子”同贺,祝贺家和万事兴。而事实证明,不仅仅对云南人民,对港澳人民乃至东南亚侨胞来说,七子茶饼都很受欢迎。

而到了70年代,云南茶人们发现,“七子茶饼”这种包装规格,经过二百多年的传承和凝练,已经在海内外积累出很高的声誉。于是自然而然地采取了这种历史悠久,又有很高市场认可度的包装形式来销售普洱茶。

▲七十年代黄印“认真配方”(生茶)

“黄印”系列茶品从五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中,完全能体现印级茶向七子饼茶过渡的产品。印级版面的黄印,称为”中国黄印“;七子饼黄印中有【绿字黄印】与【黄字黄印】之分,其中【绿字黄印】出现的时间更早,内票有三个版本,分别为:“认真配方”、“适度发酵”及“加重萌芽”;此款为:70年代【绿字黄印】“认真配方”,是最早期的绿字黄印圆茶。

此茶经历四十余年陈化,苦涩尽褪,陈香正统,茶汤内劲深厚显樟香,质地轻盈饱满,厚润无穷;不愧为普洱茶收藏界的里程碑茶品。

试想下,逢年过节,远在他乡回来过节的子孙辈们,提“七子茶饼”来祝贺。寓意“合家团圆”,确实非常应景。因此,七子饼茶又称“侨销圆茶”、“侨销七子饼”。

到今天,最有名的七子茶——7542系列,已经成为一个传奇,作为被市场誉为“评判普洱生茶品质的标准产品”,7542这种经典七子茶价格动辄几万甚至几十万,普通人似乎难以问津。

▲70年代七子小黄印

是不是说老茶只有7542、7572这些经典才适合新手接触呢?

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副会长、茗六福创始人王蓝女士从20多年前就开始接触普洱。她认为,数字茶代表的是国营时代这几十年的一个经典制作,因为是拼配茶,水平比较综合,时间的链条够长,随着普洱茶行业的发展,收藏和品饮市场为大众所认知,数字茶,也成为了评判普洱茶的一个标准。

上世纪90年代末,勐海茶厂开放“加工定制”模式,常驻一线的经营者们纷纷上山做茶,开启了百花齐放的普洱茶定制时代,一直延续至2004年勐海茶厂改制。数年之后,以山头划分原料的茶品、古树茶、小微产区的茶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在2010年已经形成了新的局面。纵览普洱茶的发展,可以看见,每一次的转变都使产品品质得到提升,可以投资和品鉴的茶品也越来越丰富。认知普洱茶,从数字茶开始入门,是一个比较好的基础。

时间可以让一个茶品陈化,但能否“越陈越香”,还需要茶本身内质优秀,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实现更高的收藏价值。收藏普洱茶与所有藏品所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此——普洱茶作为“可以喝的古董”,在收藏过程当中乐趣多多,包括反复品味细细琢磨一款好茶的乐趣,与好友分享优质茶品的乐趣,通过长期持有优质的茶品收获增值的乐趣。

7572,是熟茶经典唛号,是现代普洱历史上规范生产和推动工业化进程的产品,被誉为“评判普洱熟茶(普饼)品质的标准产品”。

101-7572,是2011年第一批的7572,经过10年陈化,纯润回甘,香甜可口。

来源: 抱朴财经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大变局中,中国拿出了这份世界礼

不久前,东京奥运会闭幕,尽管前期和过程多有波折,留下的回忆还是美好的。人们对奥运的这份不舍,源于“会”本身的意义——连接、相遇、相知。

海峡岸边的琴岛厦门,接过了东京的接力棒,拉开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的帷幕。这场经济与贸易的盛会,各国毕至,将世界再次连接。

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礼宾用茶是竹叶青,这是其继成为2020年迪拜世博会中国馆礼宾绿茶之后,再次代表中国茶出现在国际舞台上。

一杯茶,在一场经贸领域的盛会上,以国礼的形象登场。经济与文化就此交叠,成为了时代最贴切的隐喻。

过去四十多年,中国经济崛起的故事,已经无可争议。接下来文化出海、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大国形象愈发成为重要议题。

漫长的历史岁月,茶叶早已成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见证与承载。兴许当下和未来,中国从经济到文化,全方位回到世界舞台中央,茶叶也会成为一把关键的钥匙,书写下新的历史。

与国际局势的波诡云谲相比,茶叶的源流相当平和、友好。

千百年前,古人已经陶冶出关于茶的文化:观其形、闻其香、赏其舞、品其味、选器皿、配茶点。如此的优雅让志同道合的人越来越多,于是有了茶话、茶诗、茶歌、茶舞。

南宋画家刘松年《撵茶图》文人喝茶会友

大家围坐在一起,伴着茶香言物言志,茶就变成了会友的绝佳载体。苏东坡就是茶叶的忠实粉丝,书写下“我官于南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的名篇佳作。

苏东坡的出生地四川,在茶叶生产方面有无可替代的风物优势。绝佳的地理禀赋造就好茶的同时,也助推了茶文化流传开来。

那时在宫廷,茶同样是重要主角,主题亦是友好与和气。唐代帝王以茶分赐臣僚的例子不胜枚举。宋朝更进一步,宋太宗造龙凤茶,以别庶饮。在延福宫举行的茶宴中,宋徽宗亲自注汤、点茶。

围绕茶叶生发的种种美好图景,成为一个传说,各国为之羡慕。于是顺着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万里茶道、海上丝绸之路,茶叶贸易兴盛不衰。

茶叶飘扬过海、穿越历史,无论时空如何变幻,它对中国的意义始终非凡。

最近几年,高层在多个重要外交场合将茶文化娓娓道来:在俄罗斯谈及“万里茶道”;在比利时发表“茶酒论”;在巴西论述“茶之友谊”……茶叙外交被赋予的使命越来越重。

中国乃礼仪之邦,国礼更是意味深长,选择什么茶作为世界礼,是一件值得慎重斟酌的大事。

事关外交的重大场合,竹叶青多次成为国家的选择——多次作为国际交往礼品赠送给国外领导人。俄罗斯总统普京、梅德韦杰夫、摩纳哥亲王等外国政要,都是通过竹叶青感受到的中国心意。

国际重大展会上,竹叶青同样是C位。都知道世博会是改变世界的经济盛会,就在去年,竹叶青一举成为“2020年迪拜世博会中国馆礼宾绿茶”,再次递出闪耀全球的“中国茶名片”。

不仅如此,竹叶青还曾作为中国唯一受邀品牌参加摩纳哥世界顶级奢侈品展TOPMARQUES,更是《全球十大高端名茶》榜中国唯一上榜品牌,2021年世界品牌大会唯一指定绿茶…

世界礼为什么是竹叶青?为了回答世界的好奇,今年5月21日国际茶日,来自法国、西班牙、摩洛哥三国的驻华外交官们汇聚在世界绿茶之源峨眉山脚下,走进中国高端绿茶代表企业竹叶青的生产基地,亲眼见证竹叶青的神奇。

西班牙驻华大使馆商务处官员吴列凯先生深切感受到:“将中国古老的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巧妙结合,是竹叶青能够成为中国高端绿茶领导品牌的核心所在。”

这样的国礼茶礼天下,与古人当年以茶会友是如此心意相通。不过这次,我们以强大的文化自信,主动欢迎世界,用茶叶讲中国故事。

这样的国礼茶礼天下,才不负礼仪之邦与大国气度。

江南春说:“如果说,茶是中国名片,竹叶青就是中国的国礼之选。”

当一个商品变成礼品,它代表的价值自然超越了价格。可礼品想从商品中脱颖而出,当初并不是容易的事,因为我国的茶叶市场有特殊性。

想当年茶叶风靡西方,大量商品供不应求,茶叶市场逐渐成长壮大。现在市场更大了,无论国内还是国外。

可此前由于茶企对品牌的不重视,导致行业陷入有品类、无品牌的尴尬。

西湖龙井、金骏眉、普洱茶各领风骚,大家都知道是名茶。不过很可惜,这些都是品类、不是品牌。

在整个中国茶行业呼唤突围的时候,竹叶青率先扛起了国产茶品牌化与标准化的大旗。如今,竹叶青早已代表川茶走出了区域,成为了全国知名、享誉全球的中国高端绿茶领导品牌。

一杯高端绿茶,在成为绿茶之前,是在云雾之间生长的嫩芽。

绿茶讲究鲜,明前茶是一年中最新鲜、品质最高的茶。早在唐朝,就有制作“明前茶”为贡品的记载。古人还认为“雾芽吸尽香龙脂”,茶芽在云雾中吸收了“龙脂”,因此高山茶和茶芽亦是好茶的重要标准。

同时满足三大标准并不容易。比如江南名茶明前龙井和碧螺春是单芽和一芽一叶,却不是高山茶。

现代研究给了“高山云雾出好茶”更为科学的解释:茶的鲜爽口感来自于氨基酸,苦涩浓烈来自于茶多酚。高山茶受到云雾的影响,茶树接受光照时间短,强度低,漫射光多,有利于茶叶中氨基酸含量的增加;而茶树新梢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的含量却会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的降低而减少。这一增一减,使得高山茶的鲜爽味倍增,浓涩味减轻,自然就口感鲜甜,不苦涩。

竹叶青创立并坚守着三大标准“高山、明前、茶芽”,恰似对应着天时、地利、人和。

其所在的峨眉山茶园位于海拔600到1500米之间的高山地区,湿润多雾,每年日照少于950小时,一年323天云雾笼罩。在清明前,同一茶园仅有3-5天时间适宜采摘竹叶青原料,以最大限度地锁住“鲜”和“嫩”。而“论道”级竹叶青,更是从1000颗茶芽中只能挑选出1克。

这些还只是第一步。众所周知,绿茶是所有茶中最难保存的。如何将明前高山绿茶的新鲜从茶园保持到茶客的杯中,堪称从古到今对绿茶的“终极拷问”。

竹叶青在采摘时用的是专用的茶芽透气盛装筐,用冷藏运输车第一时间送到工厂,大概只需30-40分钟的时间。之后的“杀青”过程只有1分半钟左右,是所有杀青工艺里最快速的。

同时,竹叶青投入上亿元打造业界领先绿茶精制生产线,建设全国最大名优绿茶保鲜库,制定38道加工工序、65项检测标准,并以除氧充氮、独立包装等确保其始终如一“峨眉之春的滋味”。

于是乎,竹叶青的独特香气让茶客们闻过不忘。嫩栗香扑鼻而来、馥郁而悠长,这种独特香气除了是峨眉高山产区形成的地域香,还归功于远红外微波提香工艺。

竹叶青还通过无数次尝试,实现了3%含水量。业内绿茶的含水量普遍在5%左右,就是竹叶青从5%到3%的一小步,造就了茶芽遇水直立、上下沉浮的姿态。

香气和形态呼应了东方意蕴,彰显大国气韵。可以说,竹叶青是在自然与科技双重加持下研发出的、“天人合一”的茶品。

通过千年的传播,世人早已相信茶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可中国茶的源远流长,远不止这些。尤其是绿茶,跟其它茶品类相比,还有一张王牌——健康。

“安全、好看、好喝、健康”,作为贵如金的明前高山绿茶,竹叶青以更高的营养价值被推至聚光灯下。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认为:竹叶青茶水浸出物含量高达42%,耐冲泡;茶多酚的含量非常适中,儿茶素的含量是11.8%,比例不高也不低,过高就会浓而涩,过低就会淡化,所以竹叶青茶多酚发挥了协同作用。人体的免疫力是健康的核心,喝竹叶青可以有效地延缓衰老,调节糖脂代谢,同时能够增强我们的免疫力。

眼下改变全球格局和人类命运的疫情还在继续。通过这次疫情,国人对健康需求有了更高的意识和迫切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竹叶青的健康价值,没有辜负时代,可以说是正当其时。

竹叶青国礼的价值、品牌的价值、品质的价值、蕴藏的健康的价值无一不让人感叹:这是一款真真正正全方位的“宝藏茶叶”。

现在距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已经过去106年。

对中国品牌而言,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是一个重要时刻,茅台出圈的传说正源于那时。从那以后,以茅台为代表的一批白酒品牌冉冉升起,逐渐夯实了酒这一中国文化名片。酒企成长、区域经济、国家形象,相得益彰。

106年后,有茶界茅台之称的竹叶青,扛起了行业的旗帜,托起大国品牌的梦想,一路前行。

从1851年万国工业博览到今天,各种经济贸易展会已经成为各国交流互鉴的盛会。即将盛大开幕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由中国商务部牵头主办,联合主办方囊括世界贸易组织(WTO)、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多个重量级国际组织,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最具影响力的投资类展览会。

20多年来,投洽会以“引进来”和“走出去”为主题,是中国目前唯一以促进双向投资为目的的国际投资促进活动。历届投洽会都是吸引各国外交政要、驻华使节参会的国际化舞台,包括拉脱维亚副总理、津巴布韦副总统、冰岛总统、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在内的外国政要都曾出席。投洽会不仅是中国的大事,更是世界的大事。

这把联通全球经济贸易与合作的“金钥匙”,同样备受商界精英、投资翘楚的关注。本次投洽会,预计会有800多个客商团组、5000多家企业,超过10万客商参展参会。这是一次世界的连接,也将打开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窗口。

在投洽会这样一场全球共襄的盛举上,茶,是最好的会友叙旧、研讨交流的饮品。竹叶青的中秋新品作为礼宾用茶,也将在大会上亮相,不负重任,让中国更好地和这个世界交谈。

这是一次产品的创新,同时也是一次文化的回归。对家与团圆的渴望,是人类共同的心愿,以礼相待,茶好月圆。

两千多年前,中国茶沿着古代丝绸之路走出国门,以独特魅力赢得各国人民青睐,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商品。

在过去,茶叶需要经历丝绸之路的万里颠簸,一路翻山越岭,走向世界。如今投洽会上,八方来客,群贤毕至,茶叶可以更自如并自信地展现在各国友人面前。这种变迁本身,就折射了时代与国家的发展。

这次投洽会对中国于世界的意义更为重大——这是一个在大变局下,展现中国经济机遇、共商发展的世界级平台。随着中国开放的步伐加快,“一带一路”交流活动和经济展会越来越多,这为竹叶青等茶品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亮相机会。竹叶青高端绿茶领导品牌形象也被众多国际友人所熟悉,中国茶在世界各地无疑得到了更好的认知和推广。

竹叶青成为世界礼的契机,既是中国向世界表达平和与友好的心意,亦是中国展示悠久文化的机会。而文化不仅是过去的瑰宝,同样也是当下的探索与经验。

国礼竹叶青发展本身就是一个极其有代表性的品牌样本。它上承传统,此后的品牌打造、标准输出、文化出海、科技创新同样可圈可点。这种创新,本身也是中国当下积极探求的。

礼遇世界不止是一个荣耀的结果,更是一个希望的开始。

投洽会上,用一杯国礼茶,叩响世界对团聚与家园的共同心声,让世界爱上中国。而竹叶青更希望以一次次“世界礼”的登台,让世界一次又一次爱上中国。

为全世界打造一张共享互通的品茗桌,一直是中国茶人的梦想,也始终是竹叶青的梦想。

来源:智谷趋势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