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茶普洱中茶野韵乌金云南红茶试用报告:茶不错,算品质比较好的滇红

汴梁三才堂

写在前面:

好雨知时节 润物细无声

是这次茶会的主题语,在雨水节气喝茶也算是应时应景了。

经历了疫情的闭关,经历了经济的动荡,能坐下来静心品茶的“处子”也必将在复苏的第一时间动如脱兔,一往无前。

一基本信息一

地点:河南 开封 三才堂

环境 : 晴22.5℃ 相对湿度42%

主泡器:盖碗

容量 :140cc

投茶量 : 6.5克

水质 : 桶装纯净水

人数 : 6人

时间 : 2022.02.19

冲泡习惯:注水流畅温和,出汤顺势而为

温杯时间略长,所有茶具温度较常温略高

参评人:

A 女 31岁 茶艺新手 偶尔喝一喝

B 女 25岁 茶艺师四级 3年茶龄

C 女 35岁 茶艺师三级 12年茶龄(主泡人)

D 男 33岁 老茶友 8年茶龄

E 男 39岁 老茶友 15年茶龄

F 男 33岁 茶艺师三级 8年茶龄(本人)

说明:本次品茶共有六位茶友参与,为了尽可能的把这款茶的各方面的茶性和口感更加细致的表现出来,特意邀请了有差异性的茶友进行品鉴,评测结果也是综合了几位的意见后得出的。

一 产品介绍一

品牌:中茶

产品名称:中茶野韵乌金(云南红茶)

出品商: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

生产者:昆明茶厂

生产日期:2019年9月28日

惯例是下面要介绍中茶公司以及这款茶的具体情况。关于中茶,这是全国全品类茶最知名的公司,也许是唯一的全品类,欲知详情请咨询身边的圈内人士,或者了解下昆明茶厂的前身今生,也能略知一二。关于这款茶的普通介绍包装上印的非常详细,随后我会放图上来,只是有两点比较好奇:

1.这款茶以一年一采的春茶为原料作为宣传点,但生产日期是9月底,我想知道这些采摘下来的鲜叶在这几个月里经历了什么?

2.这款茶不是季节限定、地区限定或者什么纪念限量款,为什么官方店未出现,但在经销商朋友那里倒是见过,这又是为何?希望哪位茶友能不吝赐教。

 

闲话扯完了,上快递图:

因为本身茶的包装是硬盒,所以只裹了缓冲气泡膜,外面胶带十字一圈。


开箱后茶的包装:

为什么要上这么多张图呢?因为这个包装非常的友善,很多买茶来喝的都不是专业人士,对于茶和冲泡技法没有什么概念,这个包装除了名字logo以外的每一个面上都有设计和实用信息,这是很多茶厂和茶商忽略了新茶友视角的表现。


另外需要根据这个冲泡方法解释下基本信息里面的一些内容。

为什么要注明温度和相对湿度,是因为这些都能影响到品茶的口感,上几个图说明一下:

  


这是100℃烧开的水直接倒进盖碗,然后公道杯,然后品茗杯,测量出来的实时温度,简单来说,外界温度会直接影响茶水温度的下降速度,所以才会有一款茶在夏天和冬天展示出不同口感的效果。同理,湿度更多的是对环境内存放的干茶的影响。

第二,投茶量6.5g是怎么来的?

包装给的建议是1:30的投茶量,按照盖碗容量来算是4.7g。这个比例确实品饮了,但口感不理想,经过品尝调整,按大致1:20的6.5g是比较合适的。

第三,品茗杯的选择:

为了使茶展现出不同的条件下的品质,品茗杯也是各位茶友自带或者自选的,茶汤在各品茗杯中的表现略有差异,特别是汤色的区别很明显。不整齐但也是各有特色。

好了,到此为止,废话真的结束了,亮茶:




最后这个是特意又从茶袋里随手抓了几个干茶,为了更好的观察干茶,也是为了和最后的叶底进行对比。

另外,根据红茶的特性和包装上“多透少闷”的提醒,每一泡出汤后盖碗盖都是盖上但留缝的状态。

第一泡:




第一泡:

注水水温

100℃

注水方式

贴壁定点

泡茶时长

3s

冲泡方式

有氧

 

茶汤(看)

橙红偏黄发亮

闻香(嗅)

香气比较靠上,往鼻子里钻,但浓度不大

口感(品)

入口后的回味比刚入口时更自然,不苦不涩,很顺滑

杯底香

杯底有微微薯香,香气比较挂杯,要凑近猛嗅

30S后

香气还在,回甘不明显,表现很平滑,叶底略有舒展

 

第二泡:


第二泡:

注水水温

100℃

注水方式

贴壁定点

泡茶时长

7s

冲泡方式

有氧

 

茶汤(看)

橙红偏黄发亮

闻香(嗅)

花香初露

口感(品)

维持了第一泡的口感,甜度略有上升,增加不明显,入口时有一丝清凉感,入口后消散

杯底香

有花香,一丝薯香

30S后

香气还在,回甘不明显,部分叶底展开


第三泡




第三泡:

注水水温

100℃

注水方式

圈冲

泡茶时长

10s

冲泡方式

有氧

 

茶汤(看)

亮度明显增加

闻香(嗅)

香气下沉大多包含在茶汤中,微微有巧克力香

口感(品)

内含物质开始爆发释放,浓稠感明显增加,微微有咀嚼感,温度稍微下降后略有酸头

杯底香

巧克力香,略有花香、薯香

30S后

生津明显(滇红范围内),体感舒适,叶底部分舒展,看得出润度,不油,亮度欠佳


第四泡

 


第四泡:

注水水温

100℃

注水方式

圈冲

泡茶时长

10s

冲泡方式

有氧

 

茶汤(看)

色泽最好看的一泡,出汤前和茶叶形成的画面很美,茶汤开始泛红

闻香(嗅)

香气以下沉香为主

口感(品)

基本维持了第三泡的口感,

杯底香

杯底香达到了顶峰,自然、浓郁但不腻

30S后

后味很足,回甘、生津一个不落


第五泡

第五泡:

注水水温

100℃

注水方式

圈冲

泡茶时长

15s

冲泡方式

有氧

 

茶汤(看)

色泽回归偏黄的状态,透亮

闻香(嗅)

香气开始消退

口感(品)

口感还在线,上升的空间已经不大

杯底香

略有薯香

30S后

口腔内香甜饱满


第六泡
因为有了第五泡不错的表现,就想趁此机会闷泡,出汤放凉后,观察是否会出现冷后混现象,但喝到这个时候再苛求内含物的缔结反应确实有点过分:

 

事实证明这个茶的后劲还是很足的,茶汤经过闷泡色泽红润度回升很明显,巧克力香又回来了,口感上也没有因为闷泡而出现苦涩等不良口感,叶底舒展度很高。

 

叶底:

 


个别叶底依然没有打开,整体完整度比较高,偶尔个别有残缺,但包装上说经过了色选,从个人观察来看,色选后的效果不明显。


总结:

1、香的方面:全程薯香都有但一直处在配角地位,流水的主角香气铁打的配角薯香。

2、全程没有滤网,茶渣一直都很少,但不排除都沉在包装袋底部的可能,从叶底情况来看,叶片的完整度很高但也有残缺。
3、叶底:直到闷泡结束仍有一些叶片没展开,根据个人经验大胆推测制作过程中揉捻有些过重,
4、自我问题:这次都是刚注水就拍的照片,以后会在快要出汤时拍更能反映茶的真实情况。

5、总的来说茶不错,算品质比较好的滇红,但价格有点略贵,如果能调整下定价也许会更受欢迎。


评论 / 48

玉清
#674848

向茶友学习,图文并茂,学习了。

回复
漫长岁月有茶相伴——军已足
#543514

茶品 精制 恭喜茶友,品饮愉快~

回复
浮华
#498485

好茶

回复
贝多酚
#510321

@浮华 点赞学习

回复
UFO
#498423

学习了

回复
贝多酚
#510322

@UFO 点赞学习

回复
kp
#497250

围观学习

回复
贝多酚
#510323

@kp 点赞学习

回复
知足常乐
#497202

喜欢读这种评测

回复
汴梁三才堂
#497450

@知足常乐 多谢多谢

回复
贝多酚
#510324

@知足常乐 点赞学习

回复
知足常乐
#497201

外界温度会直接影响茶水温度的下降速度,所以才会有一款茶在夏天和冬天展示出不同口感的效果。这是容易忽略的细节,学到了!

回复
汴梁三才堂
#497449

@知足常乐 理科生喝茶容易数据化

回复
贝多酚
#510325

@知足常乐 点赞学习

回复
常思
#497195

围观学习

回复
贝多酚
#510326

@常思 丶点赞学习

回复
赵勇刚
#497053

学习了

回复
贝多酚
#510327

@赵勇刚 点赞学习

回复
禅茶
#496360

设备好齐全,评测好详细~

回复
汴梁三才堂
#497451

@禅茶 利其器善其事

回复
云海散人
#496342

学习点赞

回复
V多彩云南
#496094

专业的评测!精彩详尽

回复
东瓜
#496075

学习了。

回复
小烨
#495963

跟茶友学习

回复
茶碎末
#495922

这茶评太认真太专业了,水温变化,茶器的影响,还有卡尺测条索。表格化的测评,最佳投茶量的比例摸索,以及叶底的分析,对工艺的推断。太厉害了。学习学习!

回复
汴梁三才堂
#496146

@茶碎末 喝的多了,关注的细节就多了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