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头派”和“调配派”,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

很是惊奇,为什么要给做山头茶的安个“奸商”之名?一个商人是忠是奸,是个道德概念。同样产品,赚你一分钱,你觉得他是奸商,赚李四一块钱,他觉得很正常。同样一瓶啤酒,路边摊和KTV的价格怎么差距那么大呢?

试问,哪个普洱茶品牌不卖山头茶?企业要生存,要发展,都要盈利,不盈利大家就要喝西北风,就要被饿死。不盈利的商业是不道德的。

当然,如果说小户赛的茶印冰岛,这不是道德问题,这是违法,所有违法的行为都交给法律来办,我们不谈法律,谈法律无意义,直接交给警察去处理,这是另一个层面。

众所周知,商业领域有个定价比,比如成本是2分钱的水,定价率可能是100%,这也正常啊,市场上至少要卖两块钱一瓶,你觉得正常吗?

任何产品,卖的贵有卖的贵的价值,比如说为何一个卖不掉瓷罐,在定义为宠物“最后的宠爱”却销售火爆呢?场景不同,价格不同,情感、意义不同价格不同,这便是商业。

从来没有任何茶叶是按树叶的价格来卖的,而“红酒讲山头,普洱论山头”,红酒能卖成千上万,普洱茶为何不能呢?而普洱茶的价值也在于其内涵,而不在于止渴或者好喝。要说好喝,什么茶不好喝?但普洱茶更赋予人别样的东西,这是有些茶不具有的。我们销售普洱,我们销售山头茶,我们其实是在销售名山古寨的历史、文化,以及厚重的人文。

普洱茶拼什么这些年火爆?很多人觉得是“越陈越香”四个字。这只是它存放的可能,更多的是普洱茶背后可以被不断挖掘的文化。如果没有山头茶、没有贡茶,没有每个山寨的人文历史,想一想这杯茶喝起来是多么的无聊。

很多,没文化的人说喝茶就喝茶,管那么文化干啥,但为啥他不去喝水呢,和可乐呢?既然走到茶台,既然喝普洱茶,还是潜意识地被它独一无二的魅力感染或吸引了。

山头茶没错,调配茶也没有错。

山头喝的是个性,调配茶喝的是共性,换句话说是更大的个性。每个寨子、山头的滋味、气韵略有区别,这样的茶才像跆拳道一样,九段十级,穷尽一生去探索。如果有人说已经把普洱茶全部研究透了,再没有余地了,那可以肯定不是疯子便是傻逼。

调配茶更为讲究,可以是山寨的调配、山头的调配,也可以是台地的调配(当然,以前的台地茶品牌现在也不说自己是台地茶了),也可以是古树茶调配,普洱茶叶一片繁荣带来的影响便是各种调配技术的突飞猛进。很多新的品牌在技术加工上超过了老品牌,因为以前的大厂很多师傅出来做事,将技术带出来。所以,现在说某老长调配技术如何比新厂高超,那也只能自圆其说。大厂的真正优势在于储备足,收茶时谈判能力强,资金雄厚,在市场不景气时每个山头都大批量储存,而成本控制得比较低。而在调配时,不同的、大批量的原料便成为滋味更丰富的优势。这点,小厂就不具备。

调配茶其实很好喝,市场上有一大批粉丝。山头茶在于个性,你是追逐个性呢,还是追逐丰富滋味呢?这个你要想清楚。

山头茶的发展会不会是未来趋势?

山头茶不是因为自己本身就贵,而是市场把它推起来的,因为量的原因。即便老班章和冰岛,倘若一年生产上千吨,你想价格还会高吗?

因为产量少,需要的人多,价格就上去了。

山头茶价格高,这是消费者、茶商、各种形形色色的文化人的合谋。

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是正向的,健康的,积极的。

拿消费者来说,有钱你就喝曼松、薄荷塘、老班章、冰岛,花自己的钱买最贵的茶,谁有资格批评你呢?你老子都没有这个权力。

会有人不舒服吗?

羡慕嫉妒恨,仅此而已。

没钱那就喝不知名的寨子,不响亮的品牌,那也心安理得嘛。你没钱还要喝最贵的茶,这不是贱是什么?

这个社会本来就是有等级基层的,文明就是欲望的有序满足,没钱没权没才没颜没情没义,当然就没人给你喝贵的茶,但凡有一样,不会没有一个机会喝到贵的茶。

你说呢?

然而,山头茶发展的一个结果可能是,所有的品牌商都在给茶农打工。为什么呢?眼看着那些名山名寨的茶水涨船高,老班章古树茶一公斤上万,冰岛古树三四万,易武周边那些寨子都是一两千,三四千一公斤,最终一饼357克的古树茶单毛茶是多少钱?算过这个账吗?

没有利润空间,品牌方做山头茶的积极性就下降,开始主推调配茶。当大家都在这样想的时候,山头茶的原料价格就会慢慢稳定或者下降。

从长远来看,这是一场拉锯战,山头茶价格上涨,这是因为还没达到那个平衡点,达到了,品牌方就会知难而退。长远看,品牌方做山头茶越卖力,自己的盈利空间越小,直到达到一个阈值。

来源:国茶世界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