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两会上,李云才委员在《关于在乡村振兴中如何保护优秀农耕文化》的提案中,专门围绕茶与农耕文化进行了阐述


李云才

全国政协委员

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副主委

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巡视员


提案聚焦行业三大核心


保护地理标志品牌

保护非遗文化

保护农耕文化的首创精神


今年的两会上,李云才委员在《关于在乡村振兴中如何保护优秀农耕文化》的提案中,专门围绕茶与农耕文化进行了阐述。


他说: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而神农尝百草、天地共相融的茶文化又是农耕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他说,在乡村振兴中要统筹谋划乡村文化振兴,要以文化振兴为载体,弘扬乡村文化特色。为此,他建议要保护传统自然村落,对中国传统村落文化进行有效保护和全面深入研究,是当前我国文化传承、文化繁荣和发展的迫切需求。



同时要保护古树、古木、古存遗迹,以生态文明为载体,弘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只有保护好中华历史文物,才能留住民族的“乡愁”。他还建议保护涉农企业优秀文化的成长,以人才培养为载体,弘扬宁静守制的乡村人文生态。乡村振兴,人才先行。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住。要鼓励各个地区尤其是发达地区根据各自的发展条件,制定出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制度,实现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这是保证人才回流农村、实现安居乐业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


具体到茶产业与乡村农耕文明保护发掘的关系,他建议:


保护地理标志品牌



以产业为基础和载体,弘扬区域特色产业文化。地理标志产品是产地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结晶,是一个地区的形象和窗口,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和代表了产地历史和乡土文化、区域文化。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要以产业为基础,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农产品品牌,打造“一域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要在保护前提下做好地理标志产品挖掘和开发,在这方面茶产业具有天然的优势。


保护非遗文化


西湖龙井非遗传承人戚国伟。


以乡间无形“奇、特、美”为载体,弘扬农艺工匠精神。比如在茶区,围绕茶产业的手艺、传说故事,都是中华民族千百年的财富,我们应该去记录它,传承它,发扬它。要整理出传统村落本土手工艺开发的着力点和方向,尝试建立起一种“艺术+乡村”的中国传统乡村文化与现代科技相得益彰的发展之路。传统工艺要与学研“联姻”,为非遗带来学术和教学资源的支撑、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保护农耕文化的首创精神



以节庆为载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工业化快速发展相比较,恬淡悠慢的农耕文化往往给国人一种闲适安全稳定的感觉,它承载着亲切乡音、深挚乡情,以及古朴的生活、恒久的价值和不老的传统。茶始中国,茶为国饮,中国茶文化具有几千年的历史,深深地渗透到了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为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所喜爱,建议每年农历的谷雨节或4月20日为中国茶节;并将中囯茶文化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设立中国茶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

监制/ 赵光辉   本期编辑/ 梁妍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