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皇帝宠幸的滋味,蒙顶山茶深有体会(上)


蒙顶山茶自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开始作为贡茶,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长达1169年,被誉为“五朝贡茗”,是中国历史上贡茶时间最长的历史名茶,深受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的追捧。


蒙顶山茶受到历代皇家的重视,不仅仅因它的高品质,更因为其在政治、文化方面举足轻重的地位。


汉 宣 帝


汉宣帝甘露年间(公元53年),邑人(雅安名山人)吴理真“携灵茗之种,植于五峰之中,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其叶细长,网脉对分,味甘而清,色黄而碧”,故名“仙茶”。


吴理真在有“天下大蒙山”之称的蒙山顶上的五峰之间驯化七株野生茶树,并制成名茶吉祥蕊、圣杨花,因此被公认为世界上有文字记载最早人工种茶的第一人。


蒙顶山茶-甘露


松 赞 干 布


唐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和亲吐蕃王松赞干布,据传将蒙顶贡茶带到吐蕃,由此开创了西藏1300多年饮茶历史和当今闻名于世界并可与丝绸之路媲美的“川藏茶马古道”。


《西藏政教鉴附录》记载:“茶叶亦自文成公主入藏也。”随后,藏族同胞逐渐饮茶成习,达到“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程度。蒙顶山茶、雅安藏茶自唐至今,为藏汉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做出巨大贡献。


蒙顶山茶-古蜀藏茶


唐 玄 宗


唐代是蒙顶山茶发展最快、品质最优的时期。


唐玄宗天宝元年 (742年),蒙顶名茶因其品质优异、工艺精湛,被列为朝廷祭天祀祖与皇帝饮用的专用贡茶。当时蒙顶山属芦山郡管辖,所以《新唐书》这样记载:“雅州芦山郡土贡……茶”。


蒙顶山茶-毛峰


唐 宪 宗



唐宪宗执政期间,是蒙顶山茶发展的高峰时期。


当时,蒙顶山茶成为进贡最多的一种茶。元和8年(公元813年)蒙顶山贡茶以正名列入史册,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图志》:“严道县蒙山在县西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


蒙顶山茶-黄芽


唐 文 宗


开成五年(840年),日本学问僧慈觉大师圆仁,在长安学习佛学,归国时,唐文宗赐赠其礼品中就有“蒙顶茶二斤,团茶一串。”作为天子礼物,蒙顶山茶成为国家礼茶并载入《日本茶叶发达史》。


蒙顶山茶-石花


宋 太 祖


乾德中(约965年),宋太祖下诏在碉门(今雅安市天全县),首先创立“土军三千,茶户八百,种植茶树,采焙制造,以备赏番”,赏番成为羁縻的主要手段。


赏番主要对象是在大渡河沿岸黎州(今雅安市汉源县)所辖的54个羁縻州以及雅州(碉门)所属的44个羁縻州。雅州赏番茶一是通过灵关(今雅安宝兴县)北上,二是西行越二郎山至岚安(今属泸定)至康藏,成为藏族群众的生活必需品。


蒙顶山藏茶


宋 太 宗


太宗年间,因为对手辽国切断了从蒙古和新疆购买战马的途径,宋太宗为了保证军马之需,于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实行“榷茶易马”制度。这一制度在四川首先推行,并规定“名山茶专为博用,不得他用。”


从此蒙山顶茶、雅安藏茶成为历代中央王朝与吐蕃等少数民族进行茶马贸易的专用茶,是我国汉族人民与吐蕃等族人民加强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重要纽带。


古蜀藏茶


《宋史·吐蕃传》载:吐蕃“喜啖生物,无蔬如醯酱,独知用盐为滋味,而嗜酒与茶”,故“蕃戎性嗜名山茶,日不可阙”,这也是茶马贸易能够持续五百余年的重要原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