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盛经开区天星村:打造“天星翠”茶叶基地 闲置茶园“起死回生”

近日,万盛经开区黑山镇天星村茶园进入采摘期尾声。站在天星村山顶向下望去,整齐的茶树从山底盘旋而上,茶农三五成行,置身茶园采摘新茶,乡间美景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万盛经开区天星村茶园,村民正在采茶。受访者供图

“‘天星翠’是上世纪70年代末村里种植的绿茶,采取一芽一心的采摘方式,茶汤经三遍而不淡。”黑山镇天星村村委会主任娄方明介绍,此茶生长周期长达12个月,每年仅采摘春季一季。因此,百亩茶园每年仅生产成品茶叶300余斤。现已成功注册“黑山名茶·天星翠”商标。

“以前村里的茶园经济并不火。”娄方明说,天星村的地形为“两山夹一沟”,土少地贫,加之位置偏远,农产品运输成本高,以往村集体经济常年入不敷出,是周边出了名的“穷山沟”。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村里曾经产出“景星碧绿”绿茶,闻着清香、喝着清凉,在当地被评为三大优质名茶之一。

然而,由于外出务工的村民越来越多,天星村的茶园缺乏管护,加之茶树品种老化、管理技术落后,茶园渐渐成了闲置地,逐渐荒废。

如何让上千亩茶园“复活”?天星村决定先恢复部分茶场,集中资金和劳动力,打造出一个能带头发展的示范茶场。

天星村的茶场共计1000余亩,村集体占400亩,农户占600亩,村两委将村前者进行统一流转,并在流转后的茶场建设高标准茶园,招募村民在茶园务工。

2017年,天星村成功争取到农业综合开发资金320万元,修建生产便道4.2公里、沟渠3公里,铺设管网5.4公里,建设100立方米蓄水池2口,开始重新发展“茶园经济”。


▲村民正在抓紧采茶。受访者供图

发展茶园经济的同时,村两委想继续以流转土地的方式带动村民增收,但农户却不愿冒险。原来,经营茶场前几年不产生收益,农户认为仅靠三四百元的土地流转费,风险太大,不肯拿出土地。

村里便提出“党建+村集体+公司+农户+基地”的股份制发展模式,并于2021年成立了天星村股份经济联合社,在村民自愿的基础上,个人茶场可入股村集体经济公司并享受分红,由公司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经营、统一管理。

为了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宣传新发展模式,详细和农户算经济账、长远账,不少农户慢慢松了口,决定拿出茶地入股。

目前,天星村已经打造高标准茶园100余亩。每年春季,黑山镇天星村还会举办采茶节活动,组织农户采摘茶叶,鼓励村民发展采茶体验、乡村旅游等增加自身收入,茶叶产业已成为该村绿色经济发展的新名片。

来源:重庆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