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红缨:扎根贵州十余年,让万亩荒山变茶园

又是一年春茶季,瓮安县建中镇连绵起伏的茶山日渐热闹起来。顶着遮阳帽的妇女们赶在清晨时分踏入茶园,在一行行茶树间手指翻飞,熟练地采下嫩芽。这是贵州黄红缨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红缨在一年当中最喜爱的场景,她每天总会抽出一些时间去茶山看看,那金黄的或嫩绿的茶海沸腾起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令她心潮澎湃之余,也会让她想起12年前初到建中镇时的场景。


全国三八红旗手、贵州黄红缨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红缨

时间倒回2012年,湖南醴陵人黄红缨来到位于贵州省南部的瓮安县建中镇果水村。此时的黄红缨早已结束了在湖南的产业,在全国各地苦苦寻觅一片合适的土地用于发展农业,行驶路程加起来有12万公里,却始终未能找到一片心仪之所。而眼前的果水村,荒山连着荒山,不仅没有上山的路,山村中也是水、电、讯都不通,基础条件极为落后。在常人眼中,这里显然也不是一个适合发展产业的地方。

但黄红缨并未武断地下结论。眼前触目惊心的贫困面貌深深触动着她,同时,瓮安县是革命烈士冷少农的故乡,这也对红色文化情结很深的黄红缨产生着极大吸引力。她带着团队邀请专家,对当地的气候、土壤、地形等各方面因素进行了调研,最终得出结论,认定这位于北纬27°上的建中镇正是种植茶叶的“风水宝地”。


全国三八红旗手、贵州黄红缨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红缨

确定在果水村发展茶产业后,黄红缨第一件事就是买来一台挖掘机。连片的荒山静待开垦,她带着团队每天奔波于县城和村寨之间,除了自购的那台挖掘机之外,又租了七八台机器同时工作,果水村的土地在机器的轰鸣声中翻滚起来,一个女性创业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的故事就此拉开大幕。

如今再回想起这10年的奋斗历程,黄红缨常说的一句话是:“要学会和时间做朋友。”茶叶种植是一个长效产业,需要付出极大的耐心,尤其是最初的3—5年,必须扛住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压力,这是一个孤独而漫长的过程。而黄红缨作为一名外来投资的女企业家,还不得不面对一些质疑的声音。

“一开始,农民们大多要求日结工资。”黄红缨明白,看似简单的要求背后,其实是对她的不信任。但她并未因此气馁,反倒把问题变得更加简单化,“其实村民们的要求非常简单,他们想要挣更多钱,那我就带着他们挣更多钱。”黄红缨说。

站在农民的角度去想问题,黄红缨的思路便更加清晰了。一方面,她按照《欧盟有机茶生产标准》种植生态有机茶,对土地、肥料、种植技术等要求极高,以高质量的茶叶品质保障销售。另一方面,她坚定地秉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观念,通过开办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等方式,培养更多职业农民、产业工人,据介绍,在这10年间,黄红缨的公司通过开办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班,已结业输出产业工人和职业农民5000余人,其中农村留守妇女比例达83.6%、退伍军人11人、伤残人士5人,带动全镇数十家农企和3.5万职业农民、产业工人。


黄红缨茶业的万亩茶园

随着这片茶山提供的就业岗位越来越多、越来越稳定,黄红缨的坚持也被当地农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不一定通过语言表达,但在行动上已证明了他们对这位坚韧女性的认可。在茶山务工的农民从一开始要求日结工资,慢慢变成要求半个月结一次,后来又变成月结,黄红缨说,这让她非常欣慰,也给了她很多鼓励。

2015年12月31日,贵瓮高速正式通车,这也标志着贵州全面实现了县县通高速。这对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的建中镇而言也是历史性的一刻,曾经交通极为不便的乡镇如今摇身一变成为重要枢纽,大幅减少了当地货物运输成本,且能引来更多参观茶山茶海的游客。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黄红缨发展的步伐更快了,此后几年,连绵的荒山逐渐被染上色彩,茶叶种植逐步被扩大到12000亩,为当地提供岗位1800余个。同时,她也带动起其他种植户,建中镇茶叶种植面积逐步扩大到3.42万亩。


在黄红缨公司工作的妇女们

生于湖南的黄红缨早已将户口迁到了瓮安县,将这片土地当作她的家乡。在黄红缨公司的大厅内有一面墙,墙上挂满了各种荣誉,有颁发给企业的,也有赋予她个人的。在过去这些年中,她的努力不断被人看见,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贵州省劳动模范、贵州省优秀女企业家等荣誉,一次次让她成为女性代表站上领奖台,说出广大妇女的心里话。

3月3日,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暨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黄红缨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忙于春茶开采的黄红缨望着眼前的大好春光说道:“只有从思想上进行转变才能改变一个人的困境,无论是曾经的贫困群体,还是留守在家的农村妇女,掌握一技之长,改变落后思想,提升经济实力,才能提升自身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样带着大家一起干的。”

来源:文/贵州日报 天眼新w 记者 彭芳蓉,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