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实施!T/CTSS 70-2023 浙江白茶加工技术规程

T/CTSS 70—2023和GB/T 32743—2016有何不同?

01

鲜叶原料标准不同

GB/T 32743—2016《白茶加工技术规范》中,规定了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的鲜叶原料要求。

T/CTSS 70—2023《浙江白茶加工技术规程》是针对浙江省内的中小叶种作具体要求,规定了芽型白茶、芽叶型白茶、多叶型白茶的鲜叶原料要求。

02

具体工艺参数不同

较GB/T 32743—2016而言,T/CTSS 70—2023中鲜叶的萎凋的摊叶量更多, 摊叶厚度更厚,萎凋时间更长,并且对萎凋环境的湿度也做了具体要求(在GB/T 32743—2016中没有体现),烘干后的白茶含水率更低。

什么是浙江白茶?

浙江白茶是指种植在浙江省内的中小叶种茶树鲜叶,经萎凋、干燥等工艺加工而成的具有特定品质特征的白茶。

制作浙江白茶的鲜叶标准和要求是什么?

1

原料标准

芽型白茶的原料为单芽,芽叶型白茶的原料为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多叶型白茶的原料为一芽三叶及驻芽二三叶。

2

鲜叶盛装、运输、贮存要求

鲜叶运输时,宜选用清洁、透气良好的篮、篓、筐等进行盛装。不得紧压,不用不通气的物件盛装。

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运输时避免日晒雨淋,不得与有异气味、有毒有害的物品混装。

鲜叶及时运送至加工厂后,应立即摊放,并注意保质保鲜。

鲜叶盛装、运输、贮存中,应轻放、轻翻、禁压。

制作浙江白茶的加工场所应满足哪些基本条件?

应符合GH/T 1077—2011《茶叶加工技术规程》中对环境条件、厂区布局、加工车间的相关规定,加工场所应满足工艺、质量和卫生的要求。

浙江白茶加工技术

1

工艺流程

鲜叶→萎凋→干燥→整理、精制

01

鲜叶萎凋

摊叶量

摊青筛摊叶量1.5 kg/m²~2.0 kg/m²,摊叶厚度约5.0 cm~7.5 cm;依照鲜叶嫩度不同,芽型萎凋槽摊叶厚度3 cm~5 cm,芽叶型、多叶型萎凋槽摊叶厚度10 cm~15 cm。

萎凋温度

自然萎凋温度宜控制在20 ℃~30 ℃;控温萎凋室内温度宜控制在25 ℃~30 ℃。

萎凋时间

自然萎凋时间控制在48 h~60 h;控温萎凋时间控制在40 h~50 h。

萎凋湿度

萎凋环境湿度宜控制在50%~70%。

萎凋程度

萎凋叶含水率控制在10%~20%。

02

干燥

烘干次数为2~3次,温度在60 ℃~100 ℃,厚度在8 cm~12 cm。

烘干后的白茶含水率在7%以下。

03

整理、精制

拣剔应按级别进行,动作宜轻,以防芽叶断碎。按级别要求拣去蜡叶、黄叶、粗老叶及非茶类夹杂物。

04

拼配

经品质鉴定的各堆号茶,应按级(批)、按堆、按号放置,注明标志后,每号扦取500 g~1000 g小样待拼。 以本批加工的各堆各筛号茶为主,结合其他批上升、下降后符合本批质量要求的各堆号、各筛号茶进行拼配。对按比例拼配的样品,先取500 g样品置烘干箱内,温度120 ℃干燥15 min,然后再取150 g左右对照标准样,对各项品质因子的高、低或匀称进行调整,达到符合标准样后按比例拼堆;对于不能进入本级的堆号茶待后处理。

05

匀堆

按半成品匀堆比例进行匀堆,数量大的堆号茶分两次错开进堆,做到各堆号茶的上、中、下段茶分散均匀一致。

06

复烘

芽型白茶复烘温度为80 ℃~85 ℃,芽叶型白茶复烘温度为90 ℃~110 ℃,多叶型白茶复烘温度为110 ℃~130 ℃。复烘时间10 min~15 min,烘至含水率5%~6%。

07

装箱

复烘后的白茶须趁热包装,要求动作轻柔,用“三倒三摇”法,分层抖动、不得重压。

质量管理

制定和实施质量控制措施,关键工艺应有操作要求和检验方法,并记录执行情况。

建立原料采购、加工、贮存、运输、入库、出库和销售的完整档案记录。每批加工的产品应编制加工批号或系列号,一直延用至产品终端销售,并进行出厂检验。

标志、标签

预包装浙江白茶的标签应符合GB 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经销单位进行分装或小包装,应标示分装或包装日期。

运输包装箱的图示标志应符合GB/T 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的规定。

包装、运输、贮存

包装容器和包装材料应符合GB 23350—2021《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和GH/T1070—2011 《茶叶包装通则》的规定。

运输时应轻装轻卸,防潮,避免剧烈撞击、重压。

成品应贮存在干燥的专用仓库,避免阳光直射与高温潮湿存放。

来源:

中国茶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