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市多端发力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都匀市市场监管部门以贯彻落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为抓手,充分发挥政府食安办作用,统筹协调全市各级各部门加强茶叶市场监管和服务体系建设,提升茶叶特色食品核心竞争力,助推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基地端发力,推动高效制茶。一是改植换种提品质。启动都匀本地群体种选育工作,在小围寨沙井街村建设茶树品比园30亩;在毛尖镇、平浪镇、绿茵湖街道补植补种都匀本地群体种茶苗970亩;完成茶园改植换种1447亩,其中在匀东镇明英村种植“黔茶一号”500亩。二是推广机采提效益。大力宣传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在重点产茶村打造20亩以上连片机械化采摘示范基地21个、示范面积1186.99亩,打造高效茶园400亩。推动机械化采摘,提高茶园亩产,增加茶园经济效益,以通过机械化采摘茶青达到400多斤/亩。三是应用绿色技术提质量。利用自然天敌、物理防控和化学防控等多方式结合,依托国家园区项目,在茶园套种万寿菊、三叶草、鼠尾草等方式实现以草抑草,安装太阳能杀虫灯诱捕害虫,2023年打造面积8000亩;推广茶叶专用肥,投入茶产业发展资金2000万元,完成核心产区3.36万亩,打造高效茶园示范点15个,辐射带动全市茶园提质增效8.36万亩,保障茶产品质量安全,实现茶叶单产逐年大幅提升。

从监管端发力,推动精准管茶。一是强化源头治理。在核心产茶区设置禁用农药广告牌25块,全市签订茶产业质量安全责任书3802份,张贴发放禁用农药及产品名单4089份;定期开展茶叶质量安全抽样,已检验53份茶样,压实管控责任,营造管控氛围,着力保障茶叶质量安全。二是强化市场监管。制定《都匀市茶青交易市场建设方案》《都匀市规范茶青交易秩序管理公约》,并设置茶青交易市场12个,指示牌14块,实现8个重点产茶乡镇茶青交易市场全覆盖。抽调87名干部组建联合执法组8个,商定采茶用工价、建立奖惩机制、缴纳保证金、签订诚信承诺书等措施,着力解决春茶采摘期间扰乱公平交易、偷采偷卖茶青等扰乱茶青交易秩序问题。三是强化商标保护。规范“都匀毛尖”商标授权,统一实体门店形象,切实发挥商标品牌最大效能,目前“都匀毛尖”证明商标授权企业66家,统一使用规范门头企业45家。四是强化茶叶品控。充分利用都匀毛尖茶叶溯源监管平台,建立人、事、物“三位一体”溯源体系,对茶叶生长、加工、储藏、交易等环节全程监控管理,目前已对17家茶叶企业发放溯源码2.61万个,实现茶叶来源可视化追溯、智慧化监管。

从技术端发力,推动科学育茶。一是培育壮大市场主体。通过“个转企”、专项资金支持等措施,大力发展茶叶企业,现有茶叶加工企业(合作社)354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3家、州级龙头企业12家,规上企业5家,通过SC认证企业47家;拥有茶叶生产线89条,年产量突破2万吨。2022年“贵州绿茶”5个十佳评选中,2家企业获得十佳“贵州绿茶”品牌企业。二是培育茶叶专业人才。向重点产茶村农户发放《都匀市茶园管理及加工技术资料汇编》《都匀市茶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等资料,通过现场指导、坝坝会等形式开展茶叶采摘、加工、管护等专业技术培训,让农户形成名副其实的土专家。2023年积极组织制茶大师参加全州和全省制茶大赛,州赛中都匀市3名制茶大师包揽前三名,全省制茶大赛中4名都匀市选手获奖。三是培育茶叶服务体系。加强茶叶生产、加工、冲泡等标准体系建设,支持现有茶企加快设备更新、工艺改进,扩大种茶面积,提升制茶品质,延伸茶产业链条,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目前全市茶叶种植面积已达37.83万亩,投产茶园面积26.21万亩;生产加工销售从业人员12.5万人,带动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3.6万户农户受益。

来源|都匀市市场监管局

文字|程芬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