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都匀市毛尖镇图片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黔南都匀:春风绿茶山 春茶香满园

经历了一个冬季的蛰伏,都匀市毛尖镇凌湾村的茶园迎来了春暖花开的四月,漫山的茶树青翠欲滴,争相吐露嫩芽,蜿蜒叠翠似层层浪涌,满载着春天的勃勃生机以及丰收的大好“钱景”。图片

在毛尖镇云雾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茶园基地里,连片的茶树由路边铺展到山顶,一股股茶叶清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该合作社的负责人罗锦国拿着采茶机器,利索地采收着嫩绿的茶叶,不一会就能采到满满的一箩筐。

“我已经用机器采茶三年了,采茶速度快很多,这个成本也比较低。”罗锦国说,去年以来,我们都比较重视茶园管护,所以今年的产量和效益都比较好,今年已经接到了1吨的订单,目前用机器采收了2000余斤的茶青,手工采摘的独芽茶青也有1000余斤。图片

“每年来这里收购茶青的老板都挺多,我们这里的春茶茶青质量非常好。”凌湾村支书张正武说道。

高山云雾出好茶。凌湾村平均海拔在1400米左右,独特的气候优势铸就了毛尖的优异品质。当前,茶产业已经成为凌湾村的支柱产业之一。“今年我们的茶园有了明显的提质增效,下一步,我们将引进夏秋茶加工房,加强对夏秋茶的采收和加工,争取给茶农带来更多的收益。”

小小一片嫩芽,带富一方百姓。眼下,正是“春茶”采摘良时,来凌湾村,徜徉于绿色茶园之中,感受触手可及的茶香!

来源:都匀市融媒体中心,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都匀毛尖 香飘世界的好茶

2022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作为其中一个项目,一并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代表贵州茶又一次站上了世界舞台。

贵州是中国唯一兼具低纬度、高海拔、多云雾、雨热同期的农业产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丰沛,就好像上天留下的一个天然大温棚,为生产高品质的茶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贵州已是中国茶叶种植第一大省,也是全国优质绿茶的核心产区。

黔南作为贵州茶叶的重要产区,所产都匀毛尖茶素有“地球黄金纬度带上的绿茶经典”之称,已经成为一张闪亮的名片,这片蕴含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绿叶,见于文字记载已逾1500年。沁人心脾的茶香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心灵的滋养。

螺蛳壳茶山卢桃摄

中国茶界泰斗庄晚芳先生曾为都匀毛尖赋诗一首:“雪芽芳香都匀生,不亚龙井碧螺春,饮罢浮花清鲜味,心旷神怡攻关灵。”给了都匀毛尖茶极高的评价。

都匀毛尖茶从茶园到茶杯,经过萎凋、杀青、揉捻、做形、提毫、烘焙等一系列繁琐的工艺,才能辗转到消费者的手中,其绵长悠远的醇香和回甘持久的鲜味,深受大众青睐。都匀毛尖茶品质为什么好,凭什么能够冲破严苛的欧盟“绿色壁垒”,向世界亮出了绿色茶、生态茶、健康茶、安全茶的身份?这份底气和自信源于黔南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

“都匀毛尖品质优秀的根本,在于它具有‘五高’的特性,即:高海拔、高香气、高氨基酸、高叶绿素、高水浸出物。”为了对都匀毛尖茶功能成分进行系统研究,2014年,黔南州茶办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实施了“都匀毛尖茶成分与功能基础研究”的课题研究,通过试验,得出了相应理论数据,从科学的角度,对都匀毛尖品质进行了诠释和分析,解开了都匀毛尖品质优秀的“秘密”。

茶农采茶中

单就地理坐标来讲,广受人们关注的北纬30度地带一直以来被史学家、地理学家奉为“神奇的纬度”。在这一黄金纬度线上,不仅汇聚了众多世界一流葡萄酒酿造区和世界著名酒庄,中国优质绿茶产区也均分布于此。因此人们将这一地带称为世界绿茶生产的“黄金纬度”,是中国的绿茶优势产业带。都匀毛尖,就是北纬30度神秘地带孕育出来的茶中经典。在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好山水的云贵高原上,人们用长年吸纳自然精华的茶树叶子制作出神奇的都匀毛尖茶。

黔南地处云贵高原东南斜坡,苗岭山脉南侧,平均海拔997米,平均气温在13.6℃至19.6℃之间,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毫升左右,森林覆盖率66%。这里山势起伏,终年云雾缭绕,阳光多散射,有利于茶叶内芳香物质的形成和积累;土壤疏松湿润,以硅铝质黄壤为主,富含有机质,Ph在4.5—6.5之间,茶叶中的农药残留和其他污染几乎为零。雄踞于苗岭山脉中段的斗篷山、云雾山,是都匀毛尖茶的主产区。

因此,在中国十大名茶中,都匀毛尖茶拥有六个“最”:海拔最高、降水最均匀、云雾最多、气候最温和、茶区森林覆盖率最高、茶树生长环境最好,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植物资源,构成了都匀毛尖茶最佳品质的基本条件,深刻诠释了都匀毛尖茶内在品质的卓越,成为其最有底气的发展自信。

茶青采摘中

都匀毛尖茶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贡茶,有着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在明朝崇祯年间,来自黔南的一款贡茶,形似鱼钩,芳香馥郁,被崇祯皇帝以其“生时为枪,熟时似钩”赐名“鱼钩茶”,它就是都匀毛尖茶的前世美名。

清代,品种繁多的黔茶,从青山蜿蜒的古驿道运往码头、口岸,似潮水般销往大江南北,“黔南茶”赫然记录在《清宫秘档》中。《都匀县志稿》卷十一记载:都匀知府宋文型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守匀疆,兼理厂务茶园一局,以此“上裕国课,下佐工商”。由此可知,在乾隆年间,都匀府“以茶抵赋”,厂务茶园生产的茶叶,除了上贡清宫造办处外,还有一部分流向市场。这是都匀毛尖作为贡茶的史料见证。

冲泡好的都匀毛尖茶

贵定县平伐镇鸟王村贡茶碑,立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碑文228字,系全国唯一现存的贡茶碑,清庭曾拨银420两用于苗民管护贡茶。鸟王村的贡茶碑,作为黔南茶叶进贡朝廷的又一铁证。

1915年,都匀毛尖茶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与贵州茅台酒同获金奖。

1956年,都匀团山乡的茶农发起“采制最好的茶叶,寄给敬爱的毛主席”活动。村民采摘第一叶初展的茶叶芽头,加工炒制成3斤上好的茶叶,寄给敬爱的毛主席。毛主席收到亲自品尝后,亲笔回信:“高级农业社都匀茶农:此茶很好,我已收到,今后高山多多种茶,我看此茶命名为毛尖茶”。“都匀毛尖”由此得名。

1982年,国家商业部召开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茶叶评比会,都匀毛尖茶从来自全国84个名茶品种中脱颖而出,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自此,都匀毛尖茶逐渐走入广大消费者视野。

2014年3月7日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两次点赞都匀毛尖茶,并作出了“对于都匀毛尖茶,希望你们把品牌打出去”的重要指示。

近年来,都匀毛尖茶因其优良的品质、深厚的文化底蕴,先后荣获中国世博十大名茶、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等世界级、国家级和省级各类奖项300余项。都匀毛尖这个百年老字号品牌,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成为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鲜嫩的茶叶

茶产业是黔南州第一农业产业,是助农增收、带民致富的富民产业,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黔南州努力“把都匀毛尖品牌打出去”,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品牌优势和浓厚的茶文化,按照“绿色化、产业化、标准化”的发展思路,采取“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的母子品牌模式,构建了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宣推等“八统一”品牌管理体系,逐渐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都匀毛尖茶山岑国义摄

目前,全州投产茶园从“十二五”末的61.15万亩增加到120余万亩,增长了96.6%;茶叶企业(合作社)从478家增加到800余家,增长了67.8%;茶农年人均收入从4610元增加到1.35万元,增长了192.8%,2022年,全州茶叶产量5.92万吨、产值106.93亿元,都匀毛尖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43.74亿元。

持续做大做强都匀毛尖茶品牌,需打好产业发展基础。统筹抓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突出“都匀毛尖地理标志核心产区”品牌打造,强化从基地到市场、从茶青到茶叶的全链条品质管控。坚持一手抓龙头茶企引进、一手抓潜力企业培育,大力推进茶叶精深加工及产品研发,不断丰富产品种类、推进大宗茶发展,提高茶青下树率和茶园亩产值,真正让都匀毛尖茶成就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

茶仙子进行茶艺表演

持续做大做强都匀毛尖茶品牌,需聚力绘好“创新融合”画卷。在有效保护传承的前提下,深入挖掘“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蕴含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构建“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互动”的发展格局,打造一批彰显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特色的景区景点,开发一批非遗茶旅融合精品旅游线路,推出一批大型歌舞剧目和影视作品,不断提高都匀毛尖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好茶是在匠心匠技下制出来的。要加强对“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这张世界名片的保护传承利用,进一步放大“世遗”名片品牌效应。大力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不断拓展群众对茶文化、茶叶相关知识的认知,让“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被更多人所认知、了解和喜爱,让更多人走近非遗、体验非遗、品味非遗、爱上非遗,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茶山云海

综上所述,都匀毛尖,真是有天赋的好茶、有故事的好茶,也是香飘世界、大有前景的好茶。

来源:贵州宣传

图片:都匀市融媒体中心综合整理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都匀400多名学生开启茶园研学之旅

春日融融,茶芽始发,正是踏春采茶好时节。4月11日,毛尖镇螺蛳壳茶山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小客人”,来自都匀三中400余名学生走进绿意盎然的茶园,近距离接触大自然,开启茶园的特色研学之旅。

走进生态茶园,春风拂动、新芽俏立,学生们在这里化身“小小采茶师”,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观察茶叶形态、了解茶树生长习性、学习采茶技艺、感悟茶文化等方式,体验农事的艰辛与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带教老师董均晶说:“我们上茶山开展研学活动主要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在茶园里充分了解都匀毛尖的文化内涵,通过实践让孩子们理解劳作的艰辛。”

在忙碌的采摘之后,学生们把摘来的茶青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称重比拼,并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体验“杀青”“三揉”等制茶工艺。学生们对这种把“课内转到课外”、从“校园走向茶园”的研学形式非常喜欢。通过沉浸式观摩和体验,大家对都匀毛尖的采茶、制茶有了新的认识。

八年级十二班的张永莅说:“通过这次采茶研学之旅,我们体验到了采茶制茶的乐趣,明白了每一杯茶都包含制茶人的辛苦和汗水,作为都匀人的我们,要更加发扬和传承都匀毛尖的茶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都匀毛尖,爱上都匀毛尖。”

近年来,都匀市各乡镇立足本地丰富的生态资源,结合学校研学旅行与教育实践,推动茶文化体验、非遗手工体验等系列研学实践项目向好发展,进一步促进“研学+文化”“旅游+教育”融合发展,不断擦亮“研学+”的新业态品牌,开辟出一条以特色农业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的乡村产业振兴之路,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作者:赵云梅 部分图片来源于韦广恩

来源:桥城都匀,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