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幸福茶馆”泡出“幸福茶”

在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一个新的基层治理品牌——“幸福茶馆”正焕发着勃勃生机。当地依托已有千年历史的茶馆文化,将老百姓喝茶、闲聊、看表演的“小茶馆”,精心打造成了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的新阵地。该县通过统筹协调各方资源,整合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全面打通服务基层群众的“神经末梢”,有问题就到“幸福茶馆”成为当地人的共识。

“吉安市好人宣讲团”走进“幸福茶馆”

老茶馆焕发新生机

精心打造连锁馆20个

泰和茶馆文化始于唐代,已有千年历史。凡人流多、位置好的圩镇(村)皆有茶馆。近年来,泰和县按照“茶馆在哪,幸福链铺在哪”的思路,精心布局,依托现有茶馆进行整合提升,对全县21个乡镇充分调查摸底,梳理出有喝茶习俗的乡镇7个,用商业理念经营品牌,一个个连锁“幸福茶馆”如雨后春笋般散落在群众身边,目前已精心打造了连锁馆20个。

近日,记者来到泰和县螺溪镇爵誉村,通过实地探访“幸福茶馆”,深入了解这条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新路子。

这是一座由爵誉村祠堂改造而来的“幸福茶馆”,在保留原有风格的基础上,新增了茶馆文化、百年党史、风俗民情、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螺溪镇特色文化展示,并且配置了一台电视机,统一桌椅、茶杯和碟子等用品,确保“幸福茶馆”既干净整洁,又有文化氛围。

基层理论惠民专题宣讲走进“幸福茶馆”

螺溪又名三都,茶馆文化自唐代以来就十分浓厚。近年来,螺溪镇在原有50余家“三都茶馆”的基础上,打造了“幸福茶馆”。据螺溪镇党委委员、县派组织员、宣传委员何中华介绍,“幸福茶馆”主要有三大功能:开展理论宣讲、收集社情民意和推进乡村治理创新。按照“周有活动,月有主题”的思路,围绕理论政策宣讲、乡村振兴、移风易俗等内容,广泛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将“幸福茶馆”打造为群众经常来、方便来、乐意来、喜欢来的日常打卡地。

小茶馆变身“大磁场”

民生实事难事得到有效解决

自古以来,茶馆就是人员聚集、谈天说地的好去处,如今的茶馆在保留传统习惯的同时,更升华了内涵。“和朋友一起吃饭喝酒后,朋友出车祸,同桌的人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呢?”“好心载亲戚返回县城,发生交通事故,要不要赔偿呢?”这是螺溪镇爵誉村“幸福茶馆”的法治宣讲员通过案例分析向前来喝茶的群众讲解身边的法律知识。

宽敞轻松的环境、通俗易懂的语言、具体生动的案例,让百姓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更好地了解掌握法律知识。“‘幸福茶馆’给村民带来了很多好处,让我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了解到很多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政策。”爵誉村村民康金华说道。

不仅如此,在这间“幸福茶馆”内,农村宅基地“五统一”改革、林地权属纠纷、水库除险加固、进村道路硬化等件件民生实事难事都得到了有效解决。“幸福茶馆”通常由所在村的村支书兼任茶馆馆长,茶馆老板为执行馆长,既要当好“店小二”,又要当好收集社情民意的“信息员”,通过收集群众的民意和呼声,听取群众对党委、政府的意见建议,汇聚民智。

去年,螺溪镇组织乡镇18个村支书轮流做客“幸福茶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好群众关心的事,把“大本子”讲薄,把大道理讲透,深受当地百姓喜爱。

茶馆虽小,却有“大磁场”。泰和县充分利用线上学习平台,通过“百名村支书宣讲团”“民嘴讲堂”“法律明白人”进“幸福茶馆”等形式开展理论政策宣讲,目前累计组织开展理论宣讲100余场。

“连锁馆”架起“连心桥”

一馆多能让老百姓幸福感更足

“我是一名回乡创业的青年,前两年加入螺溪镇的稻虾养殖合作社,我自己也养了几十亩的龙虾。针对我们养殖户,‘幸福茶馆’也会邀请一些专家给我们传授养殖方面的知识。”泰和县返乡创业青年肖亮对“幸福茶馆”表达了由衷的感谢,他表示,因为自己刚开始接触养殖,很多东西都不懂,通过“幸福茶馆”学到了很多养虾方面的专业知识,对自己创业很有帮助。

泰和县秉承“一馆多能”的建设理念,调动各方人才资源,着眼资源共享、阵地共建、活动共联、队伍共育,在关心服务群众中教育凝聚群众,一个个连锁“幸福茶馆”架起一座座“连心桥”,在理论学习、乡村振兴、平安建设、乡风文明、志愿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宣讲过程中,我们通过‘幸福茶馆’,宣讲一些党的惠农政策、红色故事等知识。同时借助这个平台,为老百姓处理一些矛盾纠纷,让老百姓幸福感更足。”泰和县“鹊巢宫”宣讲团成员李勇民说道。

自“幸福茶馆”打造以来,该县通过系列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精神文明生活,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百年党史、科学理论知识,了解国家政策方针,养成良好的法律意识和生活习惯,开展了“党史故事我来讲”“三都故事会”“法治宣传进茶馆”“健康知识进茶馆”等文明实践活动160余场,惠及群众5000余人次。让“幸福茶馆”在新时代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作者:周雪莉 曾风 曾庆扬

来源:信息日报、北京茶世界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