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审美!旧的茶叶理念,正在被抛弃!

喝茶、做茶,没有高低对错。

不同的成长经历决定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审美。

-01-

“我有5吨老茶”

一位老茶人约老杨喝茶,老茶人说:想试试有年份的茶。

年份久一点,品质还不错的,老杨只有2017年的磨烈。就撬了一泡。

喝老茶才有品味

茶叶冲泡出来,老茶人喝了几杯,说:汤感略厚,茶气足,喉咙有甜韵,但跟老茶比,还差得远。

老杨坦然承认:这个茶存了6年,的确达不到高品质老茶的皮毛。

老茶人一听,说:没错,喝真老茶,感受老茶汤感成团、喉韵愈深、体感通透,会发现,普洱茶的精妙,正是老茶。

这说法,老杨是赞同的,说:不是老茶不好,而是好的老茶太少。很多茶友,想要、却找不到靠谱的老茶。

“我有5吨老茶”

老茶人听到这里,突然很得意地说:今天遇到我,你算是遇到对的人了。我们有5吨30年的老茶。

老杨一听:5吨山头茶倒是见得多。5吨古树茶有吹牛的成分。如今,有人说他有5吨90年代的老茶,被吓得瑟瑟发抖。

老杨略带试探地说:1990年,普洱茶产量6000吨。1995年,普洱茶产量7000吨,您有5吨老茶,这实力够牛的。

老茶人解释道:90年代,第一批台湾人来大陆收茶,我就开始学习普洱茶,价格便宜,就存下来很多。既然你承认老茶好,而我有很多老茶,我分享一些给你。

老杨一听,赶紧附和道:玩真正老茶的,几乎看不上别的茶叶了。送您一瓶90年代的拉图,陈年能力跟老茶一样令人惊叹。

老茶人满脸错愕地说:我说的分享,不是换。而是,我用更实惠的价格分享给你。

老杨端起茶杯,面容苦涩地喝下一杯茶。原来,所谓的分享,不是送,是卖啊!

“喝山头茶,你不懂普洱”

再一听,老茶人的老茶,7万多一饼,这个价格,着实吓人,赶紧说:太贵了,买不起。

老茶人解释道:真正的老茶,就得这个价。我给你这个价,已经很良心了。

见老茶人这么有良心,老杨也说了句良心话,说:就我个人来说,与其花7万买一饼老茶,还不如花同样的价,买一公斤冰岛老寨的古树。

果不其然,老茶人不出意料地飚出一句:喝山头茶,你不懂普洱茶啊!

说罢,有些愤愤地走了,分明就是在说:我堂堂茶人,把我的老茶“分享”给你,你居然跟我说喜欢山头茶,真是扫老夫的兴。

可是,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02-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审美

有人说:喝茶,要喝30年以上的老茶,才有品味。

这类老茶痴,一旦有人喜欢名山古树和中期茶,就会很不客气地嘲讽一句:喝普洱茶,不喝老茶,你喝什么茶,你不懂茶,没有品味!

殊不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审美。而审美的背后,是不同的时代背景中,构建了不同的价值观。

60后,70后一代,

走过峥嵘岁月,90年代和2000年后,正是这一代人价值观构建的主要时期,他们接触到的是:老茶,港台大师,热火朝天的马帮进京、百年贡茶回归故里等。

那些普洱茶圈不平凡的事,在他们的人生阅历里,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再回首,一幕幕宛若昨日。

2010年后,这批人已经40岁,他们人生价值观已经构建完成,在他们的眼里,老茶才经典,山头茶算个锤子。

这没有对错,仅仅是价值观构建完成之后,再难重塑而已。

80后一代,

2005年,刚毕业时,赶上普洱茶的红利。一开始,手里没有资金,只能做大厂的代卖。

等卖茶攒了一部分资金,2010年后,名山古树的主场,80后成为主角,很多80后,通过名山古树茶走上人生巅峰。

对于这一代人来说,他们亲口品味过古树茶的品质,事业与激情献给了古树茶,他们对古树茶的情怀非比寻常。在这一代人的眼里,名山古树才是真正的好茶。

90后一代,

步入社会时,恰逢自媒体红利,玩的是轻装上阵。

这一代人,大多数没接触过老茶。有人说老茶好,那就好。但是,没喝过,不买单。

有人说大师牛,能喝出树龄,喝出海拔,能喝出茶树上方有条高压线把茶叶电了一下。嗯,牛,那你继续牛。

老一辈人说:普洱茶越陈越香能升值。不知天高地厚的90后会反驳:你存了那么多茶,怎么还没致富。自己被套牢了,忽悠我接盘?你的良心非但不会痛,反而还活蹦乱跳!

老一辈人说:喝30年以上的普洱茶才有品位。90后直接怼回去:我就喝个茶,你让我等30年?人生短短几十年,你却让我为一杯茶等30年。茶之外的乐趣,都不要了?

与其等几十年,还不如喝山头茶,新茶鲜爽,茶汤有厚度,回甘滋味一样不缺,一杯又一杯,忍不住往肚子里倒。喝茶喝得很舒服,这不就是喝茶的乐趣吗。

至于有人说:你喝山头茶没有品味、不懂茶。90后会说:没品味就没品味,你说不懂那就不懂。没有品味不懂茶,我照样喝得开心,在我自己的小圈子快乐。

这一代人的成长环境变好了,受教育程度高了,他们质疑和游戏人间的底气是:他们60后、70后的父辈,给了他们足够物质保障。

90后这一代人,说茶、做茶、喝茶,不听大师的,不听专家的,只相信自己看到的、喝到的,一切眼见为实,亲品为真。

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入茶叶市场,大师的故事、老茶的故事,越陈越香的故事,茶叶升值的故事,越来越讲不下去了。

总之,茶圈,不同时代的人,在价值观构建的时期遇到不同品类的普洱茶,才会对不同品类的普洱茶各有着迷。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成长背景,构建起了不同的审美。最终,构成了茶界一个又一个的圈子。

绿茶红茶,岩茶白茶,普洱茶,各有各的圈子。普洱茶圈,老茶,中期茶,大厂茶,名山古树,纯料与拼配,各有各的追随者。

圈子之内,自己欣赏的茶就是人间翘楚。圈子之外,不过一片叶子落入水里,让水有了味道。

看清了这一点,茶圈百态,见怪不怪。

写在最后:

中国茶叶,品类繁多,给爱茶的人,无数种选择。

绿茶的鲜爽香醇、红茶的香甜味浓,黑茶的浓醇柔滑,青茶的干爽醇和,白茶的清甜雅致。

普洱茶,则是融合各大茶类之长,山头古树,新茶鲜爽、生津不断、回甘绵绵。陈化数年,变得香醇柔滑,喉韵清凉。

待到时光温润了茶色,好茶初老时,是体感和韵味的完美糅合。

在岁月里悠然多变,沉淀出陈醇新香,让人在时间里欣赏时间,在时光里鉴赏茶汤,这才是普洱茶最美的地方。

然而,无论喝绿茶红茶,还是普洱茶。喝茶,一半风味享受,一半精神寄托。最终,为的是快乐,怎么快乐怎么喝。

好的东西,代代传承

普洱茶的精髓,是越陈越香。

然而,茶客的需求是多元的,有人追越陈越香,就有人追鲜甜清爽。这背后,是工艺的问题。工艺争论的背后,是市场。

茶叶市场,很残酷。完全栽进越陈越香,只怕茶叶还没变“香”,自己就先倒闭关门了。一味地迎合新工艺,当下倒是爽,他日泪两行。

做茶,是一个讲究积累和沉淀的产业,就目前市场来说,一两年,茶叶几乎不可能变现。而新工艺的茶,一两年就废了。

也就是说:制茶,隔年就废的新工艺提香,完全是给自己挖坑。

然而,制茶越来越新工艺化,似乎越来越普遍。

有老茶人担心:市场新工艺化,会影响普洱茶的越陈越香。

其实,这种担忧是不必要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舞台,正如人生一样,只有不断的试错,一番摸爬滚打之后,才会变得成熟。

新工艺,若是能有制茶方面的突破,于行业,是一个大进步。纵然没有,等到新工艺的茶,存放多年之后,成为废茶。

年轻的制茶人,自然会从老祖宗的智慧里,重新找回制茶的精髓。

南墙,永远比道理更容易让人回头。

来源:普洱话江湖,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