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懂过到磨烈

整个勐库,懂过是个独特的存在。它是西半山里的东半山,它苦尽甘来的独特滋味让它成为“最不像勐库茶的勐库茶”,它有顶着“勐库班章”之名的磨烈,甚至连它的名称都会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

通往懂过的“高速公路”

为了一探究竟,4月29日的太阳刚刚升起,王晓峰已经拉着我们在前往懂过的路上了。王晓峰是云南天普流香茶业原料采购和基地生产的负责人,同时也是一位越野拉力赛的爱好者。车沿着林勐线的柏油路前行,出了勐库镇,城市的喧嚣渐行渐远,路边南勐河哗哗地流水声有力地叩击着我的心灵,又头也不回地奔腾而去。河岸边的美丽异木棉满树姹紫,如火嫣红,惹人心醉。

懂过位于邦马大雪山海拔1750米的一条余脉上,面对着大户赛和邦马大雪山,像是从西半山生出的东半山。站在寨子里看不见东半山,在勐库坝子看不见懂过, 在东半山的那蕉和坝糯也看不见懂过。王晓峰说,20世纪90年代,懂过通往外界的路只有一条很窄的古道,2000年拖拉机方能出入。由于路途艰辛去懂过的人不多。 直到2007年懂过通了汽车,这里才逐渐 被人们所了解。近几年,去懂过的人多了, 懂过茶也以它苦涩感协调、茶气强的特点揽获了世人的芳心。

车开了七八分钟,到了前往懂过的岔路口。以前,从这到懂过是一条盘在山间的羊肠小道,遇到山体滑坡就无法通行。 如今,它铺满了齐整的弹石,下雨时雨水快速渗入地下起到防滑作用,这条路成了西半山寨子里最好走的路,大家开玩笑地说它是西半山的“高速公路”。听着汪峰的《我最摇摆》,一会儿工夫我们就到了懂过继云茶厂。懂过村委会由以寨、外寨、 磨烈和坝气山四个寨子组成,400多户人家,全村有近6000亩茶园,古树茶和中小树茶园大概各占一半。以寨、外寨多是汉族,茶厂就在懂过以寨。

人背马驼的卖茶过往

一下车,清凉的空气惹得我贪婪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自己和这山林融为一体。王晓峰带着我们顺着寨子里的土路前往古茶园,只见寨子的房前屋后、坡地满是茶树。有一处坡面断裂的地方,一棵只有一米多高的茶树,裸露在截面外粗壮的根系超过了茶树的高度,充分证明了树有多高,根有多深的说法。没走多远就到了古茶园,茶树的株距和行距相对规整,明显是人工栽培的。茶树粗壮繁茂,其中一棵树围超过160厘米的被当地人尊为“茶王树”,还有不少看起来只比“茶王树” 小一些的古茶树。

回到茶厂,两三百平方米的晒青棚下晾着些红茶,棚子里堆着用编织袋装好的晒青毛茶。茶厂就是李锦丹家的,36岁的她指着棚下的红茶说,2005年之前,寨子里的鲜叶大都制成红茶,现在如果不是客户定制,她家就只做普洱茶了。

说起自家茶厂制茶卖茶的事儿,原本有些羞涩的李锦丹打开了话匣子。她家有一两百亩茶园,有些是村里分的,有些是用茶籽育苗在荒地里新种的。早些年,鲜叶最贵的才卖一两块钱,卖的钱只够买点盐巴,为了生计村里人还会种一些玉米和小麦。2004年,她家建了懂过第一家茶叶初制所。因为加工技术水平有限,毛茶卖不起价,多数时候就直接卖鲜叶。可由于 道路难行,鲜叶想要运出去卖只能靠人背马驮。马帮是提前安顿在家中的,马料也得备好,鲜叶前一天晚上用编织袋装好, 茶叶多时需十几匹马驼。第二天一早五六点钟出发,不到20公里的路,马帮赶到勐库镇已经十一点多了。2007年,寨子里通了拖拉机,运输方便了些。可遇到雨季山体滑坡,还是只能雇马帮驼过滑坡处。鲜叶拉出去就得卖掉,好的时候能挣几百元甚至上千元,有时候不挣钱也得卖掉,因为不可能再把鲜叶拉回去。

2007年以后,普洱茶市场火了,陆续有客商去懂过寨子里收茶。那时候每公斤干毛茶涨到30多元。2009年以后,普洱茶价格继续上升,李锦丹的丈夫邱纪云也开始学着改进毛茶加工技术。跟之前国营茶厂的人交朋友,与进寨子收茶的人学经验,然后自己回家试着做茶。再出门时,邱纪云总会带着自己做的茶,走到哪里都给大家泡来喝,总结大家的意见,回家后改进制茶技术。

2010年以后,为了有更稳定的客户,李锦丹家开始跟勐库大的茶厂合作。拿到合同,自家茶的产量不够,她们又收别家的鲜叶,规模越做越大。2012年,李锦丹家开始与天普流香茶业合作,天普流香的老总张鹏给他们提供了技术以及资金的支持,建起了现在的厂房,扩大了经营。去年,李锦丹家收了近三十吨茶,大概占到了以寨茶产量的三分之二。今年鲜叶减产,质量提高,懂过古树头春毛茶的大货价480~500元每公斤。从2004年头春干毛茶每公斤10元到现在的500元,价格翻了50倍,李家越做越大,打造自己的普洱茶品牌是李锦丹最近这一两年最想做的事。

一路摇滚上磨烈

磨烈被称为“勐库班章”,是个隐藏在山林里的拉祜族寨子,它东邻梁子村委会,南邻公弄村委会,北邻坝卡村委会,如果不是当地人还很难找。王晓峰虽然去过,可依然认不清路,只能找了当地人袁啊妹做我们的向导。磨烈距离懂过村委会有3公里,全程都是崎岖不平的土路,窄得几乎只容得下一辆车通过。对头有车开过来,尘土飞扬,能见度迅速变得只有十米。

颠簸的山路伴随着震撼的《花房姑娘》,再加上王晓峰越野拉力赛的炫酷车技,歌声刚刚作罢,我们就到了磨烈。磨烈的古茶园和以寨的茶树一样是人工栽培的,有两三米高,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在茶园里优哉游哉地捉虫吃。

磨烈只有30多户人家,茶产量也很少,茶树多是早些年拉祜族种的,少说也有上百年了。磨烈以公路为界分为上磨烈和下磨烈,公路以上为上磨烈,公路以下为下磨烈。站在上下磨烈分界处的路边,冰岛湖的一汪碧蓝尽收眼底,瞬间让人宁静下来。对面苍翠的群山上,正对着的是东半山的南等,南等左边斜看上去是糯伍。 一阵阵山风吹过,带来鸟鸣虫吟,很是惬意。

在上下磨烈分界处的相约磨烈手工制作坊里,我们喝着拉祜族小哥冲泡的磨烈古树茶。虽是毛茶,可是喝起来茶汤很是醇厚,滋味蜜甜蜜甜的、兰香雅致、水路也很细腻,我们忍不住赞叹着。虽然听不懂普通话,可是小哥看出我们很喜欢他家的茶, 一高兴拿出了珍藏的市值五六千元一公斤的古树单株,用从山里打来的山泉水给我们冲泡,让我们尽情享受磨烈的滋味。

磨烈的茶滋味让人觉得惊艳,惊着我的还有茶价:以寨今年的头春干毛茶每 公斤500元左右,而磨烈却能卖到每公斤3000元。磨烈和以寨相距不过短短的3公 里,茶价却何以翻了几个跟头?细想一下, 却也有着它的道理。 一般来说,勐库茶区东半山的茶以味醇香高见长,西半山以气足韵长为主,鲜见寨子的古树茶能兼具东西半山的优点,可磨烈就是其中之一。磨烈古树茶不仅茶汤香气醇厚,汤色金黄透亮,气韵悠长,最显著的特点还有“兰花 香",回甘生津迅猛,再加之磨烈地理位置犹如一个世外桃源, 一般人难道到达, 生态环境明显优于其余3个寨子。物以稀为贵,磨烈茶本身只有三十几户人家,茶的产量很低,价格自然也就上去了。只是这个时节春茶季已过,没有了嫩芽,茶树叶子墨绿油亮,生意盎然。

茶价好了,茶农的收入增多了,寨子里的人们都盖了新的砖瓦结构的房子。只是,拉祜族的生活还没有改变:客人来了要留下吃饭,还得杀鸡招待。如果客人没吃饭就走了,主人就会觉得你不喜欢他家。主人要是不杀鸡,就是怠慢了客人。 如今虽然不允许打猎,可闲时一些拉祜族老人还是爱背着自制的钉枪到山上转一圈,采几朵菌子、掐一把野菜,放在锅里一煮,蘸上辣椒蘸水,就是最纯正的山野味儿了。

懂过的名称,坊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几百年前,一个外地男子来到懂过与一当地女子相爱并情定终身。后来男子外出贩茶,女子终身未嫁郁郁而终。当男子两鬓斑白衣锦还乡时,得知昔日恋人已逝泪流满面,悔不当初,余生便在山上栽树种茶孤老终生。从那以后,人们把这座山叫作懂过。时光流转至当今,懂过人已无须出去贩茶,冰岛带动了的整个勐库茶区的热销,懂过茶亦以其苦尽甘来的特质,尤其是磨烈古树茶的兰花香,在勐库大叶种茶中自成一派。

离开懂过时已至傍晚,太阳的金色余晖映着空中的云霞,大山像是戴了金光闪闪的皇冠,群山隐匿在黑暗之中,懂过的夜晚就要来临了,但懂过的荣耀之路才刚刚开始。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2018年6月刊

作者|马新焕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