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县大坪坦村:茶叶根基稳 茶杯端得香

夏日的大坪坦村,山峦郁郁葱葱,茶园青翠欲滴,空气清新拂面,一条条水泥路弯曲并宽敞着,一幅活力迸发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春满茶园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大坪坦村,是“中国美丽田园”“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省级美丽村庄”“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大理州乡村振兴试点村”。全村辖15个村民小组、266户、1163人。数统计,2021年,全村生态茶面积达2万多亩,年产量达250多吨,产值达3300多万元。

短短18年,从没有1分水田到有了2万亩茶园,从人均纯收入不足500元增加到了11000元。大坪坦村是如何认知大山价值?又如何唱响茶事业的?

夏季茶园,绿得摄人心脾,顿觉思绪飞扬

有个好支书,咬定青山不放松

57岁的杨育志是永平县村级换届后年龄最大的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2003年至今一直担任大坪坦村党总支书记,改变乡村面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是他的夙愿。2004年,杨育志提倡种植茶叶,可蓝图刚刚绘制,许多干部群众就提出反对意见。“在大坪坦发展高山生态茶产业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要我们大家种茶,你为什么不种。”这些质疑让他十分痛心。

秋季茶园,有季节积淀后的沉稳,有生命拔节的张力

看准了的事,哪能轻易动摇。杨育志一家老小以起跑接力赛的劲头种下了70亩茶园,点燃了致富的“星星之火”。党员刘清跟上了,村民杨赵军接上了……那一年,全村共种茶叶1584亩。“一块茶园一座山,一片森林一片茶”就此站稳脚跟,拉开序幕。

人心齐,万事易。经受住考验和挑战的杨育志赢得了村民的理解、信任和支持,被群众亲切称为“茶业支书”,先后荣获永平县“生态茶种植状元”,大理州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大理最美环保人、扶贫好村官等荣誉称号。  

雪中茶园,几分新奇,更多期许,让人心声向往!

有个好支部,一张蓝图干到底

大坪坦村背靠澜沧江,最高海拔2638.9米,最低海拔1930米,是大理州唯一一个没有1分水田的行政村。人们曾用“取暖靠抖,交通靠走,通讯靠吼,治安靠狗”来形容这里的贫困生活。

潜力在“山”、希望在“山”、出路也在“山”。大坪坦村“两委”坚持党建引领,一张蓝图绘到底。2005年大坪坦村生态茶生产经营协会成立。2006年大坪坦村茶叶初制所建成。2007年30户茶农收获第一桶金,1亩地的收入比以前翻了3倍,种茶农户增加到了80多户,茶园面积成倍增长。云龙大栗树茶厂冲着大坪坦村的良好发展势头而进驻,博南山、龙大博恒、大坪坦3家企业纷纷落地,绿茶、红茶、黄茶、普洱茶等7条生产线达产达效,博南山、博南古道、大坪坦、龙大博恒等6个茶产品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绿色食品A级认定证书。2017年,永平博南山茶业有限公司建成全省领先的“标准化、清洁化、自动化”茶叶生产线,“公司+基地+协会+农户+支部”的模式,让农民稳步走向致富之路。

春茶节采茶大赛

有个好机制,引得源头活水来

“互助金就是‘钱柜柜’,随用随取,太方便了。”“没有互助资金的帮忙,我们哪有翻身机会。”说起互助金,杨树伟、杨学明娓娓道来。

2007年,永平县投入30万元财政资金,在大坪坦村建立“民有、民用、民管、民享、周转使用、滚动发展”的互助金运行机制,并按照单笔贷款不超过2万元、最长期限不超过1年的原则,优先扶持群众发展茶产业。目前,资金已发展到86万元,累计借款农户达570户次、659万元。

杨树伟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07年他加入互助社并第一批申请到了互助金用来种植生态茶,如今14亩生态茶每年收入3.2万元,站稳了产业致富的脚跟。杨学明一家曾经以种苦荞、洋芋、萝卜为生,收入微薄,生活艰难。通过申请互助金支持,种茶生“金”,精种精管5亩茶园,茶叶年均收入2万元。

杨树伟捧着一篮子翠绿、肥硕、柔软的茶芽,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

有个好路子,满怀憧憬向未来

让村民在劳作中感受创造的价值,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中找到心灵归属,是大坪坦村乡村振兴的愿景。2018年谷雨,“云南永平·博南山谷雨春茶节”在大坪坦村万亩茶园举行。之后连续五届丰富多彩的茶事活动,让采摘、体验、加工、休闲旅游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渐入佳境。论茶问道者、游玩休闲者、打卡观光者,沿着茶道漫步,听鸟鸣、闻茶香。累了乏了,就在山头茶亭歇息,捧杯好茶,茶园风光尽收眼底,好不惬意。

村民杨志看好以茶融旅、以旅兴茶、茶旅富民的“茶文旅融合”发展路子,开了东锐生态农庄乐园。节假日平均每天接待游客两三百人,最多一天达到了1500人,每天平均收入6000—7000元。随着大坪坦国家3A级旅游景区创建的提速加档,杨志又开始琢磨起“旅游+”“生态+”新玩意,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作者 杨福军 云南省永平县乡村振兴局

来源: 云南理论网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