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川茶,名满天下

四川又称巴蜀,是中国茶叶的故乡之一。东晋时期常璩撰写的《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四川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给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园有芳荫、香茗”,即指园中种有花草、翠竹和香茶。说明那时已经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

《华阳国志·蜀志》也有记载:“蜀王别封其弟葭萌于汉中,号苴侯,命其邑曰葭萌焉。”葭蜀郡名,古蜀人谓茶曰“葭萌”,也就是说蜀人以茶命地名。这些史实表明,在战国以前的四川地区,不但饮茶已经约定俗成,而且这时茶也已成为当地比较普遍的一项生产事业。

清初顾炎武提出“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表明我国饮茶的习惯和茶业,是在秦灭巴亡蜀以后,才慢慢传播开来的。

两汉时,茶的生产和饮用已由四川经荆楚传到长江下游和浙江沿海一带,但茶叶生产、饮用和茶业的中心,还是在四川。西汉宣帝时,蜀人王褒所写的《僮约》记载了“烹茶尽具,铺而盖藏”,“牵犬贩鹅,武阳买茶”(武阳,即今四川彭山县双江镇)。从这里可以看到西汉的四川地区已盛行饮茶之风,而且已经有了专门作为饮茶用的茶具。到武阳买茶,说明当时在四川已出现茶叶交易市场。这段文字表明,四川地区是世界上最先使用茶具的地区,也是世界史上最早出现茶叶市场的地区。

三国时期魏国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载:“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用葱姜芼之”,反映出四川地区特殊的制茶方法和饮茶方式。

汉魏以后,四川的茶业进一步发展,种茶和饮茶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西晋张载的《成都楼》诗中有“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的名句,说明茶在当时的地位,已居所有饮料之冠。

唐代是我国茶业发展的初兴时期,产茶区域、饮茶区域、茶叶生产和贸易在不断扩大,四川茶业不再一枝独秀了。但那时四川地区的茶叶生产和贸易还是在全国前列。

宋元以后,茶叶生产、技术的重心越发东移,四川茶业慢慢落后于江南茶业,荆楚、吴越后来居上,成为真正的中国茶艺、茶道的发源地。

在清末,四川茶业在中国茶业史上又创下了一个第一。1906年,四川地方政府提出于次年创办“四川通省茶务讲习所”,这是我国创办的第一所近代茶业教育机构。

清代光绪末年,由于战乱、苛税和社会封闭等原因,四川茶园荒芜,茶叶产销急剧下降,1949年时,四川仅存74个区县产茶,茶园面积保留21万亩,茶叶产量4950万吨,这是四川茶叶生产在历史上的最低谷。

建国以后,党和政府对茶叶生产给予重视,全省茶叶生产得以恢复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量与质量保持稳定上升。1978年,四川省茶园面积增加至169.5万亩,茶叶产量增至2.71万吨。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四川全省茶叶产量达到3万吨,名列全国前茅;1985年,达到5.25万吨,跃居全国产茶省第三。

如今,四川仍然是茶产业大省,茶产业特色优势突出。四川现有产茶县130个,重点产茶县30多个,全省有5000多家茶企、6000多家茶叶作坊和300万茶农,全年茶叶产量占据全国10%以上。2021年,四川全省茶园总面积598万亩,毛茶产量35万吨,其综合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 

四川名茶有天府龙芽、竹叶青、蒙顶甘露、龙都香茗、叙府龙芽、巴山雀舌等,特别是绿茶品牌享誉国内外。

来源:茶馆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