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逐红尘千里归,名山易得,好茶难求

昔逐红尘千里名山易得,好茶难求。

忙麓山,是昔归茶品质最佳的核心产区,位于临沧大雪山脚下的澜沧江畔,茶园多分布在半山一带,混生于森林中,古茶树树龄平均200年-300年左右。

真正的昔归古树茶的品质毋庸置疑肯定是非常好的,茶气足,茶味饱满,回甘迅速、强烈呈冰糖甜。它还有一个非常大的特征,存放三、五年以后会有一个特殊的香味儿,就是云南的野生菌香。

零六年前的昔归茶,称之为忙麓山。零八年以后逐渐用昔归村的名字来命名,就叫做昔归茶了。现在市场上的还是有许多商家,把昔归茶叫做忙麓山。

昔归最早的记载是在清末民初《缅宁县志》:“种茶人户全县约六、七千户,邦东乡则蛮鹿、锡规尤特著,蛮鹿茶色味之佳,超过其他产茶区”。这里说的蛮鹿,现称为忙麓,锡规现称为昔归。上世纪七十年代,昔归被当地政府用作接待茶,茶农称之为“县委茶”。

昔归,临沧的东大门

昔归,紧挨着邦东大雪山脚下的澜沧江畔。作为东南亚第一长河,澜沧江在云南境内一路穿行大理、保山、临沧、普洱、西双版纳五个产茶区,贯通南北,是非常重要的一条茶马古航道。

昔归位于澜沧江与嘎里河交汇处,位置非常关键。曾经有两个非常知名的渡口:嘎里渡和昔归渡,往返之间运送了难以计数的茶叶。在茶马古道时期,昔归一度人声鼎沸,热闹繁华。

“昔归”这一地名的由来,都与当年这里便利的交通有关。

“搓麻绳的地方”

昔归,是傣语音译,意为“搓麻绳的地方”,早些年间茶马古道由此经过,渡口渡船、马帮来此收购茶叶,需大量的麻绳,因而就把这搓麻绳的地方喊作了昔归。

昔归渡口

图为昔归渡口(国茶中心摄)

随着时代变迁,古老的航运逐渐被陆运取代,澜沧江沿岸渡口在岁月中化为历史。度过了鼎盛期的昔归,因交通不便,渐渐从一位“一线明星”转身变成了“隐居高人”,静静地背靠着忙麓山,唯独“真爱粉”才可亲自进山寻得它。

墨临高速昔归大桥

图为昔归大桥(国茶中心摄)

有一种诗和远方,叫做昔归。

旧时代的马帮驮茶路,从此巨变为现代化的跨江高速大桥,成为进入临沧的东大门。

曾经歧路变通途,作为当年茶马古道澜沧江渡口边的重要村寨,昔归,重新回归昔日“驿站”的角色,忍不住让人驻足,回味悠然。

昔归,低海拔中的好茶

都说“高山云雾出好茶”,但昔归却是一个例外,海拔仅有600-800米左右,可以说是普洱茶名寨中海拔最低的。那么问题来了,是什么造就了昔归茶无法被替代的迷人滋味?昔归茶有什么特点?究竟好在哪里?

昔归古茶园多分布在半山一带,混生于森林中,古茶树树龄平均都是百年以上。昔归茶香的奥秘之一,就是区域特有的品种——“邦东大叶种茶”,是省级优秀良种,全国大叶良种茶之一。另外,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和风化岩石后的土壤,共同造就了昔归茶独树一帜的迷人滋味。

图为昔归古茶园(国茶中心摄)

昔归茶,属邦东大叶种,因为当地的习惯每年只采春茶和秋茶两季,所以茶树保护得比较好,茶质比其他村寨要好得多。由于得天时地利之美,茶叶品质历来优秀,又因地理纬度、海拔、土壤、气候、水源、生态环境、树龄、培植方式、加工工艺等特殊因素,使其内含生物碱、茶多酚、维生素、氨基酸、芳香类物质等含量丰富。

昔归拥有独一无二的生态环境,加上当地茶农的养护等诸多要素,造就了昔归茶独一无二的品质和口感。

图为昔归古茶园标示牌(国茶中心摄)

昔归,临沧茶霸王

“临沧茶霸王”的昔归,其茶质皆有“菌香”,其茶汤有兰香,出类拔萃。

说起昔归,曾经让很多人都苦恼于它的路途不便,。昔归村距离临沧市区直线距离不到50公里,但曾经开车至少2.5个小时起,让人还没出发就连连摇头。但能怎么办呢?毕竟昔归古树茶绝对算得上极具魅力:香气如兰,汤香浓郁,滋味柔甜,让人无法自拔地沉迷于它,只能笑笑地感叹一句,真香!

昔归的辨识度之高,特点之鲜明,在整个临沧产区可谓是罕逢敌手。

入口甘冽生苦,汤香明显独特,茶气强劲;干茶条索外形独特:“柳叶形、黑荆条、背无毛、梗难瞧”。无论从口感滋味或是外貌形状,昔归茶都很容易让接触过它的人印象深刻。


图为昔归茶王树(国茶中心摄)

昔归美

昔归。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很美,真的很美。昔归古树茶给人美感,也给人一种暴躁感。

从树形到口感,从气候到环境。有点像吴宇森的“暴力美学”,美中带着浪漫,带着暴力!

图为昔归古树(国茶中心摄)

又感觉它已经超出了文字的本身,超越了词组的含义。充满着诗意,充满了暇想。象天边燃烧的云,象夕阳归去的霞,又象晚归的牧人,赶着牛羊,唱着歌谣,炊烟袅袅,快乐老家。

来源:吃碗茶,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