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茶淡饮浓茶不喝

  不少酒楼都会在食客饭后倒上一杯热茶。有营养专家昨日表示,任何时候都不主张喝过浓的茶水,饭后更不宜喝,长期饱餐后喝浓茶不仅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还易致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以往不少市民认为饱餐后喝浓茶,可起到提神除乏,解酒消滞,除去满嘴的酒气和油光,消除饱胀感的作用。

  对此,市中医院营养专家张年主治医师昨天说,喝茶切忌过浓,饮用也有讲究,既不宜空腹喝,更不能在饭后品饮。因为人体所必须的铁质、蛋白质、维生素B1等营养物质主要通过在日常饮食中摄取,而茶叶中含有大量的鞣酸,饱餐后食物尚在胃中未来得及消化,此时喝浓茶,茶水和食物相混,鞣酸与其中的蛋白质、铁元素、维生素B1等结合形成不易消化的沉淀物,妨碍了机体对这些营养物质的吸收。

  张年说,如果人体长期缺铁,可引发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1摄取不足,则可引起口角炎、脚气病、消化不良等疾病;而蛋白质与鞣酸凝固沉淀后可使肠蠕动减慢,不但易造成便秘,而且增加了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被人体吸收的机会;饭后大量饮茶,茶水冲淡消化液,也会使消化功能受到影响。这些都是让喜欢饭后饮茶的人们始料不及的。

  要想在一日三餐中科学地饮茶,首先要记住温茶淡饮,浓茶不喝,摊凉了的茶也不要喝,以免操作脾胃;其次,最好在饭后1个小时左右再饮茶,至少要做到在饱餐后20分钟内不喝茶。
  12.疗疮治瘘

  《枕中方》(佚,引自《茶经》)称茶能“疗积年瘘”;明代缪希雍撰的《本草经疏》称茶能治“瘘疮”,李中立撰的《本草原始》称茶能“搽小儿诸疮”等。

  13.疗痢止泄

  宋代陈承撰的《本草别说》称茶能“治痢”;明代吴瑞撰的《日用本草》称茶能“治热毒赤白痢”;清代黄宫绣撰的《本草求真》称茶能治“血痢”,张璐撰的《本草逢源》称茶能“止痢”等。

  14.涤齿坚齿

  宋代苏轼的《东坡杂记》称茶能使牙齿“坚密”;元代李治的《敬斋古今注》称茶能使牙齿“固利”;明代钱椿年的《茶谱》称茶能“坚齿”;清代张英的《饭有十二合说》称茶能“涤齿颊”等。


 

责编: 彼岸花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