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吃羊肉喝茶应有些讲究

  在冬季里,羊肉备受青睐。其性味甘温,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钙、磷、铁等。羊肉除了营养丰富外,还能防治阳痿、早泄、经少不孕、产后虚羸、腹痛寒疝、胃寒腹痛、纳食不化、肺气虚弱、久咳哮喘等疾病。不过,冬吃羊肉还应有些讲究。

  合理搭配防上火。羊肉性温热常吃容易上火。因此,吃羊肉时要搭配凉性和甘平性的蔬菜,能起到清凉、解毒、去火的作用。凉性蔬菜一般有冬瓜、菠菜、白菜、金针菇、蘑菇、茭白、笋等,吃羊肉时最好搭配豆腐,能补充多种微量元素。而羊肉和萝卜做成一道菜,则能充分发挥萝卜性凉,可消积滞、化痰热的作用。

  《本草纲目》称:“羊肉同醋食伤人心”。羊肉大热,醋性甘温,与酒性相近,两物同煮,易生火动血。因此羊肉汤中不宜加醋。羊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茶叶中含有较多的鞣酸,吃完羊肉后马上饮茶,会产生一种叫鞣酸蛋白质的物质,容易引发便秘;若与南瓜同食,易导致黄疸和脚气病。

  5.醒酒解酒

  三国魏张揖撰的《广雅》称茶能“醒酒”;宋代杨士瀛撰的《仁斋直指方》称茶能“解酒食之毒”;明代李士材撰的《本草图解》称茶能治“酒毒”;清代沈李龙撰的《食物本草会纂》称茶是“醉饱后饮数杯最宜”。

  6.利水通便

  唐代陈藏噐撰的《本草拾遗》、孙思邈撰的《千金翼方》分别称茶能“利水”和“利小便”;唐代孟诜撰的《食疗本草》称茶能“利大肠”;清代赵学敏撰的《本草纲目拾遗》称茶能“刮肠通泄”。此外,还有茶能治“二便不利”、“利大小肠”之说。

  7.祛风解表

  五代蜀毛文锡撰的《茶谱》称茶能“疗风”;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称茶能“轻汗发而肌骨清”;清代屈大均撰的《广东新语》称茶能“祛风湿”,刘埥撰的《片刻余闲集》称茶能治“小儿痘疹不出”。此外,还有称茶能“发轻汗”,治“四肢烦,百节不舒”等的。

责编: 彼岸花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