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药不能和去火茶同饮

按照中国传统医学的解释,茶叶性味甘苦,微寒无毒。入心肺胃经。有驱散疲劳,清思明目;生津止渴,利尿止泻;治咳站喘,清热解毒,消食减肥等作用。用于防治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症,冠心病,治疗食积不化、泻痢;精神不振,思维迟钝;水肿尿少,水便不利;痰喘咳嗽等等。现代茶也被认为有预防与抵抗放射性伤害的作用。

  为了强身健体,不少人服冬虫夏草、参类、当归、银耳等补药,或益气滋阴、或补血养神。但平时就餐,难免会饮用苦丁茶、凉茶等具有去火功效的茶水,湖北省中医院药剂科冯汉鸽主任药师提醒,在服用补药期间要慎喝去火凉茶。

  冯汉鸽介绍,进补中药一般以温性药居多。中医理论认为“虚者补之”,受补人群都有程

  度不一的虚证。根据体质不同,选择的滋补品也应有所变化。

  在中医学理论中,冬虫夏草、人参、鹿茸并列为三大补品,冬虫夏草性平,适应人群较广。常用人参分为生晒参和红参,药性略有差别。生晒参性平,药性不热也不寒,补益作用较平和;而红参则药性偏温,补益功效较强;温肾壮阳的鹿茸更是温热之品;当归也属温性药之列。而去火茶性味则多寒凉,人们日常喝的就有菊花茶、金银花、薄荷叶、苦丁茶、芦荟等茶品,服补药时要慎喝这类茶。还有一些人总觉得自己“火大”,平时就有喝去火茶的习惯。在进补时也应注意避免。服温热性补药时喝苦丁茶、含金银花的凉茶容易产生功效相克的后果。不仅影响进补效果,还会引起脾胃不舒等不适。患有感冒或发烧有炎症时,也要停止服补药,避免“闭门留寇”,加重或延误病情。

  对于属阴虚火旺体质、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可服用药性平和的滋补品,如枸杞、西洋参、何首乌、银耳、生地、莲子等。有的患者则属于虚火、实火并存,这时就可在服平补之品的同时,再吃些凉性之物来平抑实火。这些平和的滋补品与凉性去火茶相互配伍,可增强疗效,加速降虚、实火,使人体达到阴阳平衡。

  冯汉鸽建议,服补品最好在中医师辨证后进行,并且还要注意饮食得宜、配伍合理,药食有禁忌,往往会适得其反。此外,进补时最好选择一些药食同源之品,避免进食那些辛辣食物。

  茶叶的其他功效

  饮茶可抗过敏、消炎、抑菌、抗病毒;具有预防关节炎发生、预防胃溃疡、预防神经退化性疾病、防治肾脏疾病的功效;同时可缓解工作压力,舒缓神经,获得良好睡眠质量。如今的茶叶提取物被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例如添加在鸡饲料中可降低鸡蛋、鸡肉的胆固醇含量。

  1.抗过敏

  日本在樱花季节有40-50%的人发生过敏症茶多酚有很好的预防效果。主要是抑制人体中组胺的分泌。

  2.消炎抑菌抗病毒

  对多种有害菌如痢疾细菌伤寒细菌等具强杀菌效果尤其是痢疾菌。对人体流感病毒有抑制效果,主要是阻止病毒黏附在人体细胞上。目前,美国、日本都在进行利用茶叶提取物预防流感的产品的研发。对爱滋病毒,美国科学家发现其抑制效果优于目前已开发的药物,且无副作用。

  3.预防关节炎发生

  茶多酚喂饲小鼠可降低关节炎的发生率。每天饮茶超过3杯的妇女,患风湿性关节炎的危险性明显降低。

  4.防治肾脏疾病

  茶多酚具有抗血凝、提高白血球数量、舒张肾血管流通量、增加肾小球过滤率的作用,有助于肾脏疾病的防治。

  肾脏病都要用利尿剂,但大多利尿剂都可能引起低、高钾血症,而茶多酚可以克服这些缺点。茶多酚对抗原性肾炎有疗效。茶多酚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有改善功能。

  5.预防胃溃疡

  茶叶可以预防人体的消化道溃疡。消化道溃疡是由于人体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和胃黏膜的防御作用之间平衡失调所引起的。茶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对胃蛋白酶消化作用的抑制和对胃黏膜防御作用的增强两方面均可发挥作用,还可以抑制胃酸的排出。但过浓的茶对有溃疡的患者是不利的。

  6.预防神经退化性疾病

  老年性痴呆症、帕金森氏症是常见的神经退化性疾病。茶氨酸产品已在日本、韩国上市,主要用于消除疲劳、消除咖啡碱的兴奋作用、减少紧张度和预防癌症等。茶叶中有效组分的开发利用目前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由绿茶的儿茶素和红茶的茶黄素向它们的更高效的衍生物方向发展。

责编: 彼岸花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