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用茶水服药

在我国,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它作为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形态,对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健康、我们的文化都有极大的影响。“三茶六礼”,茶为礼先。其实,茶最早被人类发现并运用时既不是饮品,也不是礼品,而是治病的药品。

  要知道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枸橼淀酸铁,硫酸亚铁、所含的亚铁离子能够与茶中的鞣酸发生沉淀,起着妨碍铁的吸收的作用,并能引起腹痛、便秘。含生物碱的药物,如阿托品、利血平、麻黄碱、可待因、复方胃舒平以及中药大蓟、元胡、黄连、小蓟等;都可以与茶水中的鞣酸发生沉淀,从而使药效降低。镇静药(如鲁米那、速可眠、三溴片、安定),抗组织胺药(如扑尔敏、苯海拉明;镇咳药,如咳必清等),与茶中的咖啡碱有抵抗作用,都可以降低药物疗效。含有硫酸氢钠的药物,如健胃片、大黄苏打片、小儿消食片等,遇茶中的鞣酸以后,可以发生分解作用,从而降低药效。服药忌用茶水送服。茶影响药物的疗效,与饮茶的多少以及浓度直接有关。为了提高药物疗效,应忌饮茶。另一种说法:茶有解毒作用,它能够化解药品的有效作用。
  茶中所含大量鞣酸,一旦与肉、蛋、海味中的食物蛋白质合成有收敛性的鞣酸蛋白质,会使肠蠕动减慢,不但易造成便秘,还会增加有毒或致癌物质被人体吸收的可能性。

  绿茶和枸杞都可以分别用开水冲泡饮用,对人体很有益处。有不少人干脆就把它们放在一起冲泡。但是,绿茶里所含的大量鞣酸具有收敛吸附的作用,会吸附枸杞中的微量元素,生成人体难以吸收的物质。因此,专家建议:上午喝绿茶,以开胃、醒神;下午泡饮枸杞,可以改善体质、利安眠。

  1、四季喝茶各不同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其道理在于:春季,人饮花茶,可以散发一冬积存在人体内的寒邪,浓郁的香苛,能促进人体阳气发生。夏季,以饮绿茶为佳。绿茶性味苦寒,可以清热、消暑、解毒、止渴、强心。秋季,饮青茶为好。此茶不寒不热,能消除体内的余热,恢复津液。冬季,饮红茶最为理想。红茶味甘性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能助消化,补身体,使人体强壮。

  2、不是越新鲜越好从营养学角度来讲最新鲜的茶叶其营养成分不一定是最好的,因为所谓新茶是指采摘下来不足一个月的茶叶,这些茶叶因为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放置,有些对身体有不良影响的物质,如多酚类物质、醇类物质、醛类物质,还没有被完全氧化,如果长时间喝新茶,有可能出现腹泻、腹胀等不舒服的反应。太新鲜的茶叶对病人来说更不好,像一些患有胃酸缺乏的人,或者有慢性胃溃疡的老年患者,这些人更不适合喝新茶。新茶会刺激他们的胃黏膜,产生肠胃不适,甚至会加重病情。

  3、不是人人都能喝虽然茶叶中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饮茶能清油解腻,增强神经兴奋以及消食利尿,但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饮茶。一般来说,每天1—2次,每次2—3克的饮量是比较适当的,对于患有神经衰弱、失眠、甲状腺机能亢进、结核病、心脏病、胃病、肠溃疡的病人都不适合饮茶,哺乳期及怀孕妇女和婴幼儿也不宜饮茶。

  茶会使人“兴奋性”过度增高,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造成不利影响。有心血疾患的人在饮用浓茶后可能出现心跳过速,甚至心律不齐,造成病情反复。

  4、不是随时都能喝临睡前尽量不要喝茶。这点对于初期饮茶者更为重要。很多人睡前饮茶后,入睡变得非常困难,甚至严重影响次日的精神状态。有神经衰弱或失眠症的人,尤应注意。

  进餐前或进餐中少量饮茶并无大碍,但若大量饮茶或饮用过浓的茶,会影响很多常量元素(如钙等)和微量元素(如铁、锌等)的吸收。应特别注意的是,在喝牛奶或其他奶类制品时不要同时饮茶。茶叶中的茶碱和丹宁酸会和奶类制品中的钙元素结合成不溶解于水的钙盐,并排出体外,使奶类制品的营养价值大为降低。


  饮酒后,酒中乙醇通过胃肠道进入血液,在肝脏中转化为乙醛,乙醛再转化为乙酸,乙酸再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酒后饮茶,茶中的茶碱可迅速对肾起利尿作用,从而促进尚未分解的乙醛过早地进入肾脏。乙醛对肾有较大刺激作用,所以会影响肾功能,经常酒后喝浓茶的人易发生肾病。不仅如此,酒中的乙醇对心血管的刺激性很大,而茶同样具有兴奋心脏的作用,两者合而为一,更增强了对心脏的刺激,所以心脏病患者酒后喝茶危害更大。
 

责编: 彼岸花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