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化“白毛茶”再度飘香

  “在扶贫工作队员和茶叶科技人员的帮助下,我家9亩茶林现已被嫁接改造成优质银丰2号,且每亩茶林得到了500元嫁接补贴,改良后今年的春茶产量达90多公斤,收入达6100余元。”广东仁化县红山镇小楣水村贫困户张森彩谈起扶贫“双到”,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在红山镇,像张森彩这样通过政府、帮扶单位进行科技扶助的贫困户共有426户,他们将自家的茶林嫁接改造成优质银丰2号,且每亩茶林有500元补贴,年纯收入可增加3000元以上。正如张森彩所言:“赶上了扶贫开发好政策,有了政府、帮扶单位的扶持,我家奔康致富就大有希望了!”

  红山镇地处高寒山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种植茶叶历史悠久的传统,盛产饮誉海内外的红山白毛茶(又名仁化银毫、丹霞银毫),历史上曾为朝中贡品,现成为广东省特种名茶。茶叶是该镇的特色、主导农业产业,多年来茶叶收入都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白毛茶之乡名不虚传。

  多年来,由于粗放式生产,茶叶种植技术落后,茶园老化,茶农普遍面临着茶叶产量和质量上不去的难题。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开展以来,仁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红山镇的“双到”工作,帮扶工作组深入挂扶村和贫困户家中,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家底”,“把脉”致贫原因,了解贫困户意愿,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方案。经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茶农意见后,仁化县扶贫工作队决定将老茶园改造列为扶贫“双到”工作产业项目,引进优质茶种银丰2号嫁接茶苗,达到改良老茶园的目的。

  为此,该县扶贫工作队请来了资深茶叶专家,让茶农与专家“零距离”接触学习茶叶生产加工新技术。培训班上,茶叶专家陈栋向茶农深入剖析了茶叶发展前景、茶园建设、生产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并前往白毛茶良种示范基地,现场为茶农进行茶树良种嫁接示范。“通过培训,让我们掌握了更多茶叶种植知识,在发展茶叶生产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希望县里以后多举办此类培训。”听完省农科院副院长、茶叶专家陈栋“百日科技行动”茶叶技术培训讲座,张森彩等茶农表示受益匪浅。

  在大力改造老茶园进行科技扶贫的同时,红山镇还确立了品牌战略,全力打造一个以优质白毛茶种植、加工、销售、新产品研发和相关配套技术推广应用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服务平台,新组建了“富农茶叶专业合作社”,去年成功引进了日产1吨茶叶的加工龙头企业,对茶农实行保护价收购。

  通过对茶叶进行源头管理和加工等过程中的技术改造,不断嫁接和改良品种,并打造高档红茶、白茶,促使红山的茶叶品质提高,价格不断攀升,充分调动了农户种植茶树的积极性。过去该镇不少农户由于采收的茶叶销售不佳而把茶山改种杉树,如今茶叶加工企业收购价的稳定,促使他们又种回茶树并扩大了种植面积,种植的农户也越来越多。

  目前全镇茶农发展到3000多人,茶叶种植面积从原来的1.1万多亩扩大到1.3万多亩,总产值780万元,带动了当地1000多户茶农增收致富。

责编: isundust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