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多样性形成的过程

  茶树多样性形成的过程
  早第三纪茶树自然传播与喜马拉雅山升高产生了茶树的基础多样性茶树的变异来源于环境的变化和多样化。在早第三纪,原始的山茶植物(目一级)随着燕山末期,喜马拉雅山早期运动海拔逐渐升高,生态环境渐趋多样,一面进行自然传播,一面进行分化,在热湿区边缘和热带的山上,经科、属、亚属演变,形成了原始茶种普洱茶,估计这发生在距今4000万年前。原始茶种降世之后,即开始向四方,首先向南扩散,到达临沧、思茅、版纳一带,这些地方由于赤道不断南移,具有保存原始茶种的生态环境。下面详细地叙述这个过程。自然传播可分为自扬传播,外力传播和自扬外力结合、叠加传播三种方式。依靠茶树自身生长发育的行为逐渐扩大分布范围的方式称之为自扬传播;在自然生长情况下,茶树由种子发育到结出新的种子,约需十年。十年之内,在密林之中,树高可达4~5m,树幅宽2-3m。种子成熟后,自由落体,在平地上,一代可向四周扩展1—2m,一万年可传开10~20km,一个地质年代可传开1000~2000km。上坡登山,根据模拟试验,在30。的坡地上,一代可上爬0.5m左右,一个地质年代可登500km的高山,如果没有生态障碍,一个喜马拉雅山,两万年就可上顶。自扬传播只能传向与起点相同相似的地方,而且不能逾越自然地理障碍。依靠外力如飓风,海啸气象,龙卷风,河水奔流及动物携带把茶树任一可繁殖部分,在自然选择允许下把茶树迁移出原始点的传播方式称为外力传播,这种方式可以越过地理障碍,如天堑、大片石山、海峡等,其特点是速度很快,但机会不多。顺江而下,乃是普遍存在的外力传播方式。干种子逐浪漂浮,在3—7天内登陆成功,一代可沿江河传播数千米、数十千米或更远,速度之快是自扬传播无法比拟的。第三种传播就是自扬与外力结合、叠加、接力,使茶树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大大扩大了。在茶树自然传播过程中,由于环境的改变而产生了种类多样化过程。燕山末期喜马拉雅山早期,西南大地抬升所产生的环境多样化,茶树自身又走向多样化的环境,经过漫长的突变、变异的积累,基因片断化过程,资源选择,建立了科属种基础,形成了茶树的基础多样性。
 

责编: juses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