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中国十大黄游戏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中国茶行业2019年十大关键词

不确定的时代,谁又能确定地预测未来,即便只是一年。

实际上,对着一年说十大“关键词”,同样也不容易。毕竟,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立场,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判断。

不过,说十大“关键词”,即便说得不靠谱,那也可能只不过是一件人畜无害的事情。如果说得不靠谱,那也属于很正常;如果明年这个时候还有人记得翻出来看看并且觉得有些说得还算沾点边,那也不妨把它当做不正常的碰巧了。

何况,重要的不在于预测未来,而在于思考未来。

下面,就是笔者所列举的中国茶行业2019年十大关键词。一家之言,仅供抛砖引玉,并希望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 产量

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3年茶叶产量193万吨,增产7.9%;2014年茶叶产量209万吨,增产8.7%;2015年茶叶产量224万吨,增产6.9%;2016年茶叶产量241万吨,增产7.4%;2017年中国茶叶产量255万吨,与2016年相比增产6.0%。

假设2018年与2019年的茶叶产量增幅为3%,则2018与2019年的茶叶产量将分别为262.65万吨和270.51万吨;假设2018年与2019年的茶叶产量增幅为6%,则2018与2019年的茶叶产量将分别为270万吨和284万吨。这无疑是巨大的产量。

另外一个可以用来稍作推测的信息是,根据相关机构的数据,截止2017年底,全国茶园总面积4588余万亩,其中开采茶园面积3778万亩。也即,未开采面积为780万亩,而这些未开采茶园将全部在未来3-5年间开采。我们以2017年的255万吨总产量除以开采茶园面积3778万亩,得出平均亩产为67.49公斤/亩。在不考虑未来亩产增加的情况下,我们以目前的亩产水平不难推算,在未来3-5年之后,也即2020-2022年间,中国茶叶总产量将307.65万吨。

这么大的产量,怎么办?

二 库存

这包括三方面含义,一是行业层面的库存,二是可储存茶类的历年累计库存,三是企业的库存。

这三类库存实际上都无法得到确切的统计数据,只能是大体推算。对于第一类库存,曾经有专家推测,目前产销已出现15%-19%的结余,也即30万吨左右的库存。

对于第二类库存,主要是指诸如普洱茶、安化黑茶、广西六堡茶和福建白茶等这些可储存茶类。笔者曾在此前推送的《目前普洱茶的历年存量到底有多少万吨?一琢磨吓一跳!》(点击可查阅)一文中对普洱茶的可能库存做了简单分析,根据云南相关机构发布的数据并做合理推算的情况下,在2003-2017的15年时间里,普洱茶累计产量大体为116万吨。在不同消费速率模型下,普洱茶的总库存量可能在60-80万吨之间。

前两类库存,对于未来行业的平稳发展而言,更值得关注的是可储存茶类的库存。如何建立面向未来建立合理的库存而不是制造出巨大的堰塞湖,如何在收藏尤其是投资收藏与消费之间建立相对的动态平衡,如何在阶段性快速发展与长远可持续发展之间做到相对平衡,是这些茶类都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这其中,普洱茶因为过去十来年间的相对体量大、积累时间长以及影响面广,再加上其核心故事“投资升值”面临“兑现”的压力越来越大,因而库存问题最为突出,2019年尤其值得关注。

第三类库存,则与具体企业的可持续经营活动紧密相关。

去库存,是2019茶行业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 消费

在逐年增加的巨大产量和不断增加的库存压力这双重因素作用之下,如何提升消费,无疑是行业的重要话题。

提升消费,几个主要方向包括传统消费、茶饮料、新式茶饮、抹茶制品、茶食品、深加工制品等。其中,消费占比最大的还是传统消费,我们应该重点在提高人均消费量和扩大消费人群两方面下工夫,其它方面扩作为有益的补充与延伸。

消费,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消费,需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

四 结构

结构,既指品类结构,也指产品结构。前者涉及到消费价值取向的合理引导,后者涉及到对于消费需求的必要适应。在大众普遍对于2019及未来几年的经济形势持不乐观态度的情况下,源自消费端的压力,将对茶类结构和产品结构产生重要影响,从而使“结构”成为关键词。

就品类结构而言,较为重要的是名优茶与大宗茶之间的相对平衡。过去十几年中,名优茶对于行业的整体推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因为部分名优茶过度追求极端而形成泡沫并压制了消费需求的情况。

就产品结构而言,如何形成合理的金字塔结构,如何在自饮需求和礼品需求之间形成更好的比例关系,如何面向市场提升消费价值并进而推动消费,是2019年需要继续重点思考的方面。虽然2012年出台“八项规定”以来,茶行业的产品结构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之前多年所形成的头重脚轻的状况,但仍然还有不小的改进空间。

结构,该如何优化?

五 黑白

中国茶叶众多,但2019年的热点大体还是在黑茶和白茶之间。

六大茶类,绿茶的故事大部分已经相对老套,而且热点时段主要集中在春茶尤其是明前谷雨之间;黄茶的体量太小;就青茶而言,作为闽南乌龙主要代表的安溪铁观音若要重振雄风可谓任重道远,作为闽北乌龙的武夷岩茶早已十分热闹;红茶则是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进入相对平稳的发展轨道。

唯有黑白,可以在时空之间大挪移,可以跳出消费谈收藏,可以跳出当下谈未来,可以从具体产品谈金融,可以有很多说道,可以容得下许多各式各样的玩家。于是,黑白两茶也就有了异乎寻常的资源动员能力。

只不过,走得太快,也要让灵魂跟上来。不久前出现的4家福鼎白茶企业产品抽检不合格事件,值得警醒。即便左右逢源,也要注意吃相。

黑白,凭什么“黑白通吃”?该是怎么个吃法?又还能通吃多久?

六 老茶

老茶,也就是年份茶,在2019年仍将倍受关注。普洱茶的老茶需要解决消费的问题,需要解决仓储标准与品质标准的问题,需要解决建立信誉体系的问题。

对于15年以上的茶品,重点要解决的是信誉与品质保障的问题。市面上随处可见甚至让人感觉越卖越多的大量30年以上的老茶,一定程度上是在不断的消耗消费者对于老茶的信心,同时也在不断考验消费者对于整个茶行业的信心。

对于最近十来年的年份茶产品,需要建立包括产地与销区在内的不同地区的仓储标准,需要建立价值标准,需要建立仓储品牌,需要不断推动消费。

只说“老”,只谈年份,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年份并非老茶价值的根本,能够与年份相对应的产品品质才是根本。笔者在《喝普洱茶,别迷信年份》(点击可查阅)一文中对此曾略有表述。

老茶,已经成为了目前中国茶行业的一个重要部分和一种现象,所以从行业角度,理应不能让它总是停留在糊里糊涂的状态,否则对于行业的健康发展而言就可能造成损害。众多重要而相互关联的问题,必须要逐渐对消费者有较为清楚的交代。

茶虽老,但不能老糊涂。

七 炒作

近日有一篇名为《将茶叶卖出毒品的利润——深度揭秘茶叶界最大的庞氏骗局》的文章,谈及普洱茶的恶性炒作问题,可谓触目惊心,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自行搜索查阅。现实情况,可能要比文章所描述的情形更夸张。

普洱茶由于其产品特性,恶性炒作不是沉渣泛起,而最近几年来则更是变本加厉愈演愈烈。个别企业及其关联群体,目前实际上类似于创造了一个赌场并玩得不亦乐乎。这并不是行业的普遍状况,但却是实际存在的情况。

博傻游戏中的参与者们,总是习惯于自信的认为别人才会是最后的那个傻子。总会出现一个时候,骗子太多了,傻子都不够用了。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无非早晚。只不过,几粒老鼠屎,会坏了一锅粥,普洱茶行业的未来,会因此而整体受到拖累。

普洱茶有这种情况,需要密切关注,其它可储存茶类至少也需要警惕类似情况。

除了前文述及的恶性炒作,还有其它多种形式和概念的过度炒作,比如天价茶、古树、单芽、大师等,无一另外都是严重偏离消费价值这一根本点。概念不是不可以有,但需要有合适的价值支撑,否则就沦落为泡沫或虚无。

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炒的。

八 融合

从生产端,一二三产的融合,产文旅的融合,与乡村振兴融合,与脱贫攻坚融合,仍将持续。

从销售端,线下与线上的融合,会随着大家对于电商认识的变化,而变得更为自然。所谓线上线下,原本并非水与火的关系。所谓电商,也并非简单直接的意味着一类“便宜”的渠道模式。作为茶企需要做的,无非是基于自身的资源条件和特点,做出合适的选择和安排。

从消费端,清饮与调饮的融合,饮茶与吃茶以及用茶的融合,饮茶与空间和文化的融合,饮茶与旅游的融合,等等。

融合,天地广。

九 生态

在行业整体供大于求的情形下,在食品安全倍受关注的当下,优良茶叶生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陈宗懋院士曾发表《茶叶的外源性污染和安全性评价》一文,从这篇文章及相关讨论,很容易让人感觉到良好生态重要性。生态好,外源性污染将大大减少。而安全,是茶叶日常所说一切的根本。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十 活着

据说,2018年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但将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虽然,这样的话,你也不必太在意。

不过,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宏观背景下,在中国茶叶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行业背景下,在行业库存逐年增加的情况下,在各种成本不断攀升的情况下,在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在行业虽然表面热闹但实则并没有多大创新的情况下,在虽然出现了一些创新但仍需时日检验的情况下,活着,理应成为2019的关键词之一。

甚至,冬眠也未尝不是一种活法。

毕竟,活着,就是硬道理。

中国茶行业2019年十大关键词

不确定的时代,谁又能确定地预测未来,即便只是一年。

 

实际上,对着一年说十大“关键词”,同样也不容易。毕竟,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立场,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判断。

 

不过,说十大“关键词”,即便说得不靠谱,那也可能只不过是一件人畜无害的事情。如果说得不靠谱,那也属于很正常;如果明年这个时候还有人记得翻出来看看并且觉得有些说得还算沾点边,那也不妨把它当做不正常的碰巧了。


何况,重要的不在于预测未来,而在于思考未来。

 

下面,就是笔者所列举的中国茶行业2019年十大关键词。一家之言,仅供抛砖引玉,并希望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  产量

 

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3年茶叶产量193万吨,增产7.9%2014年茶叶产量209万吨,增产8.7%2015年茶叶产量224万吨,增产6.9%2016年茶叶产量241万吨,增产7.4%2017年中国茶叶产量255万吨,与2016年相比增产6.0%

 

假设2018年与2019年的茶叶产量增幅为3%,则20182019年的茶叶产量将分别为262.65万吨和270.51万吨;假设2018年与2019年的茶叶产量增幅为6%,则20182019年的茶叶产量将分别为270万吨和284万吨。这无疑是巨大的产量。

 

另外一个可以用来稍作推测的信息是,根据相关机构的数据,截止2017年底,全国茶园总面积4588余万亩,其中开采茶园面积3778万亩。也即,未开采面积为780万亩,而这些未开采茶园将全部在未来3-5年间开采。我们以2017年的255万吨总产量除以开采茶园面积3778万亩,得出平均亩产为67.49公斤/亩。在不考虑未来亩产增加的情况下,我们以目前的亩产水平不难推算,在未来3-5年之后,也即2020-2022年间,中国茶叶总产量将307.65万吨。

 

这么大的产量,怎么办?


二  库存

 

这包括三方面含义,一是行业层面的库存,二是可储存茶类的历年累计库存,三是企业的库存。

 

这三类库存实际上都无法得到确切的统计数据,只能是大体推算。对于第一类库存,曾经有专家推测,目前产销已出现15%-19%的结余,也即30万吨左右的库存。

 

对于第二类库存,主要是指诸如普洱茶、安化黑茶、广西六堡茶和福建白茶等这些可储存茶类。笔者曾在此前推送的《目前普洱茶的历年存量到底有多少万吨?一琢磨吓一跳!》(点击可查阅)一文中对普洱茶的可能库存做了简单分析,根据云南相关机构发布的数据并做合理推算的情况下,在2003-201715年时间里,普洱茶累计产量大体为116万吨。在不同消费速率模型下,普洱茶的总库存量可能在60-80万吨之间。

 

前两类库存,对于未来行业的平稳发展而言,更值得关注的是可储存茶类的库存。如何建立面向未来建立合理的库存而不是制造出巨大的堰塞湖,如何在收藏尤其是投资收藏与消费之间建立相对的动态平衡,如何在阶段性快速发展与长远可持续发展之间做到相对平衡,是这些茶类都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这其中,普洱茶因为过去十来年间的相对体量大、积累时间长以及影响面广,再加上其核心故事“投资升值”面临“兑现”的压力越来越大,因而库存问题最为突出,2019年尤其值得关注。

 

第三类库存,则与具体企业的可持续经营活动紧密相关。


去库存,是2019茶行业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  消费

 

在逐年增加的巨大产量和不断增加的库存压力这双重因素作用之下,如何提升消费,无疑是行业的重要话题。

 

提升消费,几个主要方向包括传统消费、茶饮料、新式茶饮、抹茶制品、茶食品、深加工制品等。其中,消费占比最大的还是传统消费,我们应该重点在提高人均消费量和扩大消费人群两方面下工夫,其它方面扩作为有益的补充与延伸。


消费,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消费,需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

 

四  结构

 

结构,既指品类结构,也指产品结构。前者涉及到消费价值取向的合理引导,后者涉及到对于消费需求的必要适应。在大众普遍对于2019及未来几年的经济形势持不乐观态度的情况下,源自消费端的压力,将对茶类结构和产品结构产生重要影响,从而使“结构”成为关键词。

 

就品类结构而言,较为重要的是名优茶与大宗茶之间的相对平衡。过去十几年中,名优茶对于行业的整体推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因为部分名优茶过度追求极端而形成泡沫并压制了消费需求的情况。

 

就产品结构而言,如何形成合理的金字塔结构,如何在自饮需求和礼品需求之间形成更好的比例关系,如何面向市场提升消费价值并进而推动消费,是2019年需要继续重点思考的方面。虽然2012年出台“八项规定”以来,茶行业的产品结构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之前多年所形成的头重脚轻的状况,但仍然还有不小的改进空间。


结构,该如何优化?

 

五  黑白

 

中国茶叶众多,但2019年的热点大体还是在黑茶和白茶之间。

 

六大茶类,绿茶的故事大部分已经相对老套,而且热点时段主要集中在春茶尤其是明前谷雨之间;黄茶的体量太小;就青茶而言,作为闽南乌龙主要代表的安溪铁观音若要重振雄风可谓任重道远,作为闽北乌龙的武夷岩茶早已十分热闹;红茶则是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进入相对平稳的发展轨道。

 

唯有黑白,可以在时空之间大挪移,可以跳出消费谈收藏,可以跳出当下谈未来,可以从具体产品谈金融,可以有很多说道,可以容得下许多各式各样的玩家。于是,黑白两茶也就有了异乎寻常的资源动员能力。


只不过,走得太快,也要让灵魂跟上来。不久前出现的4家福鼎白茶企业产品抽检不合格事件,值得警醒。即便左右逢源,也要注意吃相。


黑白,凭什么“黑白通吃”?该是怎么个吃法?又还能通吃多久?

 

六  老茶

 

老茶,也就是年份茶,在2019年仍将倍受关注。普洱茶的老茶需要解决消费的问题,需要解决仓储标准与品质标准的问题,需要解决建立信誉体系的问题。

 

对于15年以上的茶品,重点要解决的是信誉与品质保障的问题。市面上随处可见甚至让人感觉越卖越多的大量30年以上的老茶,一定程度上是在不断的消耗消费者对于老茶的信心,同时也在不断考验消费者对于整个茶行业的信心。

 

对于最近十来年的年份茶产品,需要建立包括产地与销区在内的不同地区的仓储标准,需要建立价值标准,需要建立仓储品牌,需要不断推动消费。

 

只说“老”,只谈年份,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年份并非老茶价值的根本,能够与年份相对应的产品品质才是根本。笔者在《喝普洱茶,别迷信年份》(点击可查阅)一文中对此曾略有表述。

 

老茶,已经成为了目前中国茶行业的一个重要部分和一种现象,所以从行业角度,理应不能让它总是停留在糊里糊涂的状态,否则对于行业的健康发展而言就可能造成损害。众多重要而相互关联的问题,必须要逐渐对消费者有较为清楚的交代。


茶虽老,但不能老糊涂。

 

七  炒作

 

近日有一篇名为《将茶叶卖出毒品的利润——深度揭秘茶叶界最大的庞氏骗局》的文章,谈及普洱茶的恶性炒作问题,可谓触目惊心,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自行搜索查阅。现实情况,可能要比文章所描述的情形更夸张。

 

普洱茶由于其产品特性,恶性炒作不是沉渣泛起,而最近几年来则更是变本加厉愈演愈烈。个别企业及其关联群体,目前实际上类似于创造了一个赌场并玩得不亦乐乎。这并不是行业的普遍状况,但却是实际存在的情况。

 

博傻游戏中的参与者们,总是习惯于自信的认为别人才会是最后的那个傻子。总会出现一个时候,骗子太多了,傻子都不够用了。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无非早晚。只不过,几粒老鼠屎,会坏了一锅粥,普洱茶行业的未来,会因此而整体受到拖累。

 

普洱茶有这种情况,需要密切关注,其它可储存茶类至少也需要警惕类似情况。


除了前文述及的恶性炒作,还有其它多种形式和概念的过度炒作,比如天价茶、古树、单芽、大师等,无一另外都是严重偏离消费价值这一根本点。概念不是不可以有,但需要有合适的价值支撑,否则就沦落为泡沫或虚无。


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炒的。

 

八  融合

 

从生产端,一二三产的融合,产文旅的融合,与乡村振兴融合,与脱贫攻坚融合,仍将持续。

 

从销售端,线下与线上的融合,会随着大家对于电商认识的变化,而变得更为自然。所谓线上线下,原本并非水与火的关系。所谓电商,也并非简单直接的意味着一类“便宜”的渠道模式。作为茶企需要做的,无非是基于自身的资源条件和特点,做出合适的选择和安排。

 

从消费端,清饮与调饮的融合,饮茶与吃茶以及用茶的融合,饮茶与空间和文化的融合,饮茶与旅游的融合,等等。


融合,天地广。

 

九  生态

 

在行业整体供大于求的情形下,在食品安全倍受关注的当下,优良茶叶生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陈宗懋院士曾发表《茶叶的外源性污染和安全性评价》一文,从这篇文章及相关讨论,很容易让人感觉到良好生态重要性。生态好,外源性污染将大大减少。而安全,是茶叶日常所说一切的根本。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十  活着

 

据说,2018年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但将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虽然,这样的话,你也不必太在意。

 

不过,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宏观背景下,在中国茶叶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行业背景下,在行业库存逐年增加的情况下,在各种成本不断攀升的情况下,在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在行业虽然表面热闹但实则并没有多大创新的情况下,在虽然出现了一些创新但仍需时日检验的情况下,活着,理应成为2019的关键词之一。


甚至,冬眠也未尝不是一种活法。


毕竟,活着,就是硬道理。

一篇文章带你回顾2023湖南茶博会精彩盛宴!

9月11日,第15届湖南茶博会,在湖南国际会展(芒果馆)圆满落幕,为期四天的展会现场人潮涌动,商机无限,各大展位场面持续火爆,人流穿梭不息,吸引众多专业采购商接踵而至,茶人朋友齐聚星城,共赴金秋茶行业盛会,参展商反馈良好,对展会效果表达了超期预期的赞赏,充分为茶行业赋能,注入生机!

本届茶博会展览展示总面积3万平米,设国际标准展位1200个,共划分湖南茗茶馆、全国茗茶馆、紫砂艺术展区、茶器美学展区、新式茶饮区、文玩工艺品区等,展品涵盖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青茶(乌龙茶)六大茶类及紫砂、陶瓷、茶器具、茶家具、茶服、茶食品、茶包装、茶设备机械和根雕、红木小件、文玩、工艺品数万件茶产业链展品,缔造了一场集参观、体验、品饮、采购、国潮打卡等为一体的茶行业盛会,擦亮区域公用品牌,续写了湖南茶文化和茶产业发展璀璨新篇章!

强强联手,缔造中部茶业璀璨盛宴

本届茶博会由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湖南省乡村振兴局主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民革湖南省委员会、湖南省工商业联合会、中国国际商会湖南商会、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特邀主办,湖南省茶业协会 、湖南省茶叶学会、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湖南茶叶品牌建设促进会、湖南省红茶产业发展促进会、湖南省黑茶商会、湖南日报全媒体发展有限公司、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茶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农村局、湘西州茶叶协会、长沙仁创会展服务有限公司承办。

湖南茶博会作为湖南茶产业宣传推广的平台,每年都重点宣传一个品牌、助推一方产业发展,本届茶博会的主题为“神秘湘西,茶香世界,乡村振兴,五彩茶香”,湘西州首次组团积极参展,并作为本届茶博会主题合作城市。

开幕式上,举办了“2023湖南茶叶‘三茶统筹’先行县、示范品牌、标杆企业颁奖典礼”。“茶三十”评选活动是历届湖南茶博会的重要主体活动之一,至今已成功举办12届,今年是第13届,影响大,宣传广,已评选出“千亿产业十强县”“千亿产业十强企业”“十大杰出制茶工匠”、“十大精准脱贫先进县(市、区)”“精准扶贫十佳企业”“精准扶贫十大品牌”等300个“三十”对象,对树立行业标杆、推进茶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会期间,专设湖南茗茶馆,全方位展示了湘茶产业发展成就、区域公用品牌和特色亮点品牌。共邀请了长沙县、郴州市、衡阳市、沅陵县、安化县、张家界市、湘西州、常德市、岳阳市、保靖县等湖南茶叶主产区政府组团参展,安化黑茶、湖南红茶、岳阳黄茶、桑植白茶、湘西绿茶、碣滩茶、石门银峰、南岳云雾茶、永顺莓茶、郴州狗脑贡等区域公用品牌独立设馆,白沙溪、中茶、益阳茶厂、新化红、韶山红、株洲红、金井、湘丰、保靖黄金茶、古丈毛尖、狗脑贡、天门郡、春晓、峰间等公用品牌代表企业集中亮相,组成超大面积、超高规格的湘茶参展阵容,借助博览之势,强势展示湖南本地茶产品、茶品牌、茶文化!

RECRUITMENT

精品齐聚,全国名茶名器一站式采购

湖南茶博会深耕茶行业15年,强势集结云南普洱、新会陈皮、福鼎白茶、安化黑茶、武夷岩茶、保靖黄金茶、岳阳黄茶、广西六堡茶等全国各地名优茶参加,八角亭、滇南古韵、芊荨、启山号、古御林、恒春源、四汖单丛、国畅茶业、英德红茶、凤牌滇红、春晓农业、紫芽莓、吐司莓、世外闲人、桥老爷等逾千家产展企业带来上万种年度新品、爆品,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人士和消费者展示了国内茶文化产业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

除了好茶,展会现场,陶瓷、青瓷、钦州坭兴陶、紫陶、建盏、白瓷、台湾黑彩窑、铜官窑等名窑名器每款精品独具现代东方美学,紫砂区百名大师诚挚献作,凭借精巧设计的融洽美感以及独特的韵味深受现场茶友的喜爱,与此同时,国潮文创、非遗精品、传统手作、花道、香道、茶服、竹木工艺......等过万件新潮爆品,打造茶+美学、茶+生活、茶+包装的泛茶业交易平台,为茶产业的纵深发展,提供无限可能。

客流如潮 市场火爆远超预期

作为中部茶业风向标,本届湖南茶博会聚焦“恢复和扩大消费”,以订货采购、加盟惊喜、新品爆品,双节茶礼为导向,汇聚了1200+优质参展企业,共吸引来自省内外参会人员达21.3万人次,各个展区热火朝天,异彩纷呈,品茗交友、对接资源、商务洽谈、交易成果屡创新高,全面彰显了中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光明前景,据统计,本次茶博会线上线下成交总额为9.32亿元。其中现场成交总额 5.65亿元;网上茶博、电商直播等线上交易额 3.67亿元,展会活动经贸签订意向性茶叶购销订单数额19.6亿元。

面向不同类型专业观众,本届茶博会优化推出VIP快速通道、免费大巴、精准商贸配对等各项观展服务,众多参展商表示,历年来参与湖南茶博会是提升品牌全国影响力、深耕中部市场的重要一环。

多维度赋能,宣传推广立体化呈现

本届茶博会依然采取线下+线上双线办展模式,同步打造了线上茶博会,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茶产品营销、茶品牌宣传、茶文化传播、茶知识普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开展线上促销、特惠抢购、展示宣传、产品推广等活动,联合头部MCN邀请100名网红达人现场逛展直播,开启五彩湘茶电商直播大赛,提升湘茶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宣传推广方面突出多维度和立体化,传统新闻媒体、行业媒体、社会传媒和新媒体等平台,进行了高密度、立体式、全方位的宣传报道,充分利用抖音、快手、小红书、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通过投放广告、开展直播、打造出圈话题等,覆盖百万级流量曝光,为产展品牌强势导流,网上茶博观众点击参与数量达19676万人次,在场馆场馆幕墙搭建各区域公用品牌广告等等,现场宣传氛围更加浓厚。

好玩、好看、好逛、又好拍

全方位体验茶博多元年轻化

在消费不断升级的当下,创新、趣味、美学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追求,湖南茶博会更关注Z世代下的国潮茶文化,打造专属于年轻人的创意消费市集,以更年轻化、潮流化的视觉语言与年轻一代用户建立更“轻松”的沟通,让非遗“活”起来,传统茶“新”起来。

在展会现场,当今最热门的新茶饮正刮起一阵劲风,本届茶博会紧紧把握市场脉搏,联合尙木兰亭,推出10000杯新式调饮免费送活动,将湖南的好茶作为基石,加入崭新创意,为茶友们展现了茶的另类魅力!还有湖南调饮比赛的亚军在现场为茶友们制作茶饮!

另外国潮市集、围炉冰茶、“茶龙”、嫦娥与花茶月饼、国风打卡点、新式茶饮音乐会、百位网红直播电商大赛、月兔拔萝卜,茶叶博物馆等各类新潮元素与传统茶文化相结合,满足了年轻消费对“新潮”的需求,以前瞻性、创造性、引领性全方位展示树立了美好茶生活的新标杆,为大家提供了一处“全场景社交+体验式互动”相融合的茶展览。

共享缤纷茶事,创新引领茶业新风尚

本届展会举办了备受欢迎和好评的一系列专业度高、信息量大、富有国潮文化和传统底蕴的精彩活动,聚焦茶品牌、茶消费、茶产业新业态、茶文化内涵,参与性强,关注度高,探索行业先锋趋势话题,为与会展客商构建专业交流平台,为行业深度赋能,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影响。

回顾展会第一天,开幕式暨“茶三十”颁奖典礼、湘西茶叶品牌推介会、古丈毛尖推介会、新化红茶品牌推介会、2023第十五届湖南茶业博览“神农杯”名优茶颁奖典礼、衡州团茶推介、安化黑茶品鉴会等吸引了数百位资深大咖、专家、领导齐聚,围绕茶产业热点,对话探讨茶行业发展,解码茶产业未来高质量发展升级之道。

探秘、寻宝、找茶趣!小茶人逛茶博的活动让孩子在一系列趣味活动中感知中华茶文化的源远流长,本届茶博会为小茶人们设置了专门的区域和趣味游戏,让孩子们开启了一场逛茶市、打卡古风市集、吃美食、集徽章、学茶礼的寻茶之旅。

茗星茶馆/战略合作伙伴颁奖典礼、四汖单丛品鉴会、宋晴古筝专场弹奏、恒春源-有机白茶品鉴暨品牌推介会、启山号秘境品牌推介会、顶级好茶品鉴会、本心之光呼吸禅舞、妙如莲花道表演、西湖夜雨茶箫雅集、常德丝弦表演等活动将氛围感拉到最满,让观众体验茶人秋宴的风雅之乐,领略中华茶文化的神奇魅力。

还有五彩湘茶茶歌大赛,韶山红品牌推介会、五茶湘茶吉祥物打卡、女红、插花工艺交流会、中华花艺分享会等引领茶业新风尚,为湖南茶文化注入新活力。

每一次的再见,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遇见!至此,2023第15届湖南茶叶博览会圆满闭幕,诚挚感谢参展企业、合作伙伴、媒体朋友、现场观众的鼎力支持,让我们相约2024第16届湖南茶博会,金秋再聚美丽星城!

来源:茶频道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