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中国十八大十大人

找到约100条结果 (用时 0.016 秒)

茶十八大以来我国茶产业发展综述 ——香满天下中国

   茶十八大以来我国茶产业发展综述 ——香满天下中国
   2018年5月份农民日报的综述文章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发祥地、世界最大产茶国。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画卷,每一卷都飘着清幽茶香。

  从“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的经典论述,到“万里茶道”“茶酒论”“茶之友谊”等“茶叙外交”,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和茶文化交流,在多次出访中介绍中国茶文化,为“中国茶”的共享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在我国,茶产业一头连着千万茶农,一头连着亿万消费者,是为茶农谋利、为饮者造福的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茶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茶园面积和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茶叶生产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3%;品牌建设稳步加强,涌现了一批大型茶叶集团,创响了一批知名茶叶品牌;伴随“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出口量居世界第二,中国茶产业发展翻开了历史新篇章!

  以茶兴业

  5月,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独山镇片片茶园,青翠欲滴,好似为山脉铺上一块块绿毯,山间随处可见茶农忙碌的身影。

  走进徽六公司的炒茶车间,清冽的茶香扑面而来。六安瓜片从鲜叶到成品要经过10天时间、100道工序,是工艺最多的国家非遗制茶技艺。“现在这道拉毛火工序,就是要通过反复烘干把茶的香气炒出来,这样才能卖上好价格。”车间负责人李道满告诉记者。

  位于大别山山脉东麓的独山镇是六安瓜片的重要产区之一,年茶叶营销收入超过3亿元,这里家家有茶园,户户有收益。

  茶业是中国传统的优势产业,我国茶园面积占世界的60%,产量占世界的40%以上,有20个省份、900多个县产茶,是世界上唯一生产绿茶、白茶、青茶、黄茶、红茶、黑茶等六大茶类的国家。

  怎样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2016年,原农业部出台《关于抓住机遇做强茶产业的意见》,对未来五年茶产业的发展作出了整体规划。传统茶产业开始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做强中国茶产业,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将采取有力措施促进茶产业发展,主要包括:坚持绿色发展,做优茶品质;坚持市场导向,叫响茶品牌;坚持传承创新,弘扬茶文化;坚持互利共赢,共建茶平台。

  划定优势区,确定最宜区,与资源禀赋、生态条件相匹配的生产布局逐渐形成,茶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目前,已经形成了长江中下游名优绿茶、东南沿海优质乌龙茶、长江上中游特色和出口绿茶、西南红茶和特种茶等四大优势区域。”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告诉记者,2017年我国名优茶产量占47.5%,比2008年提高8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茶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茶食品、茶保健品、茶日用品等衍生品不断涌现,市场供应更加丰富多样,综合利用发展势头强劲。

  茶园面积从原有的280万亩到如今突破700万亩,10年间,贵州成长为全国茶叶面积第一大省。为了保护好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多云雾的优质茶区,贵州把规划种植茶叶的土地用GPS定位,检测土样的pH值和7种重金属元素,确保种植的茶园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在安全的底线之内。同时,在茶园面积万亩以上的乡镇、5000亩以上的村,全面实行茶园用农药专营制度,从源头上强化对农药等投入品的监管。

  名优茶生产与品牌建设并举,中国茶的竞争力日益增强。浙江茶业的竞争力一直为人称道,品牌建设功不可没。不仅率先提出“一县一品”,倡导在县域层面进行茶叶品牌整合,同时最早创建区域公用品牌加企业品牌的“母子品牌”结构模式。如今,百花齐放的茶叶品牌定位精准,市场份额稳居前列。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持续发力,一批区域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的区域公用品牌享誉国内。在2017年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西湖龙井等10个品牌被授予“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称号,福鼎白茶等17个品牌被组委会授予“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称号。农业农村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介绍说,要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打造成茶业品牌的“孵化器”,营销推介茶品牌,不断提升中国茶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中国茶飘香世界。

  以茶富民

  我国茶产业多分布在山区,是当地的特色产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集中产区茶叶收入占农民收入50%以上。大别山、武陵山、乌蒙山……一座座山脉连绵,阻挡住农民脱贫增收的脚步,一个个茶园则为贫困山区农民凿出了一条致富路。

  “这个春茶季,我家的收入至少有7万元。”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独山镇冷水村茶农程家堂高兴地说。茶叶生产给大别山贫困村带来了新希望,近年来茶产业直接带动独山镇8300名贫困户脱贫,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茶经济的持续发展,不仅解决了千万茶农的增收问题,也为农村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延伸产业链,一二三产融合,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农民的金山银山。

  眼下正是贵州省湄潭县万亩茶海的旅游旺季,这里有目前国内最大的连片茶园,总面积达4万多亩。登上观海楼极目远眺,漫山遍野的茶,延绵起伏的绿,吸引了许多游客到此观赏品茗。金华村大青沟村民组位于湄潭茶海核心区,全组73户农民以黔北民居、生态茶园入生态资源股,走上了茶旅融合的发展路,2016年人均纯收入达2.5万元。

  在湄潭,茶产业已成为农民脱贫增收的支柱。“6亩茶,一年收入上10万元”,四成贫困人口从中受益。

  森林覆盖率达63.3%,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是信阳毛尖的核心产区,也是茶旅融合的先行地。山高土肥,云蒸霞蔚,群峰迭起,林茶共生,借助优越的生态环境,当地茶农将茶产业与茶文化、茶旅游结合,搞起观光茶园。游客来了,茶园更美了,茶农增收的渠道也多了。目前,浉河区茶园面积60万亩,人均茶业收入逾7000元。

  茶产业是富民产业,也是绿色产业,绿色兴茶方能真正富民。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大力加强茶园土壤治理,用健康的土壤生产优质茶叶。在优势区、最宜区选择21个重点县开展“茶-沼-畜”模式及有机肥替代试点,在41个重点县开展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在19个重点县开展病虫全程绿色防控试点,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提高茶叶质量。

  “如果不是多年来坚持走有机的路子,我们进不了欧盟市场的大门。”安徽省休宁县渭桥乡上演村茶农查维民感叹。他的800多亩茶园已通过有机认证,“多少年没用过除草剂和化学肥料,都是人工除草,埋青培肥土壤。”主打“绿色牌”,他的茶叶闯进了欧盟市场。

  面对竞争激烈的茶叶市场,安徽选择挖掘徽茶的生态价值,推广茶园“双替代”技术,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目前,全省无公害茶园、绿色茶园、有机茶园认证面积占总面积的91.03%,40家茶企70个产品进行了绿色食品认证,102家茶企进行了有机茶园或产品认证。

  以茶为媒

  “茶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与合作的桥梁纽带。”穿越历史、跨越国界,茶的地位与价值已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

  以茶为媒,以茶会友,茶的旅程历久弥新。

  从古代的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茶船古道,到今天的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路因茶而生,贸易因茶而兴。19世纪,中国的茶叶已经传遍全球。目前,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亿人钟情于饮茶,全球茶叶消费量由2006年的357.3万吨增加到了2015年的499.4万吨,增长近40%,市场潜力巨大。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更为中国茶“走出去”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一带一路”涉及国家中,除了印度、越南、印尼、土耳其、斯里兰卡等国有茶叶生产外,大部分为茶叶消费国。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加快实施和消费结构升级,茶叶的消费群体不断扩大,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贸易交流越来越广泛。茶叶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知相交的重要媒介。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杨亚军等认为,中国茶叶“走出去”需要开放、包容的心态,必须走差异化发展战略,发挥比较优势。适应国际茶叶消费的特点和变化趋势,重点进行中国特有茶类的国际市场开发。支持企业提升出口绿茶档次和出口发酵茶的竞争力,引导茶叶企业联合开展国际贸易,提升茶叶国际市场份额。

  对于中国人来说,茶是流淌于血液中的文化因子,茶文化更是中华文明传播于全世界的重要象征。

  “或饮一瓯茗,或吟两句诗”。在中国,茶不只是一种饮品,更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东方智慧。在茶叶贸易中提升茶文化交流水平,在茶文化交流中推动茶叶贸易蓬勃发展,也应是中国茶走向世界的题中之义。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建议,大力推进融“喝茶、饮茶、吃茶、用茶、事茶”为一体的三产融合、全价利用,充分发掘茶和茶文化的物质价值和文化价值,全面推进茶和茶文化的提质增效、创新发展。

  “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小小的一片茶叶,被赋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进入新时代,在这杯沁人心脾的茶香中,传递着千年古国“以茶导和”的价值诉求,展现着“平等、包容、互鉴、分享”的价值理念,更蕴含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广袤乡村脱贫致富的新希望!

四川雅安:踏歌前行又十年 雅茶飘香再接续

十八大以来,中国茶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10年。六大茶类齐头并进,茶叶总产量、总产值、销售量和销售额等多项经济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茶产业发展离不开茶区、茶企、专家的匠心精琢,这十年,有成就也有曲折,它们是宝贵的经验!更是下一个十年的风向标!让我们用一段段精彩的奋斗史,共同见证中国茶产业的非凡十年!

四川省雅安市农业农村局为广大茶界同仁带来雅安市茶产业十年发展回顾!一览“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都”“中国藏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雅安茶产业十年精彩历程!

#四川#雅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世界茶文化发源地雅安市始终围绕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把雅茶产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脱贫攻坚主导产业、乡村振兴重点产业来抓牢抓实,强力实施科技、龙头、市场、品牌、文化“五大兴茶战略”,全力推进品牌效益化、市场多元化、企业集群化、茶旅一体化、科技示范化、基地数字化等“六化”建设,强力推动雅茶产业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文化赋魂、科技赋力、产业赋能的三产融合发展新路。

雅安全市25万户农户从事茶产业、涉茶人口65万,茶农人均茶叶纯收入超过万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以上,成为茶产业促进乡村振兴的先行者。

骑龙场万亩观光茶园

一、面积稳步增加,产值大幅增长

雅安市是全国重点产茶大市之一,位于四川省川西南名优绿茶产业带。

2012年,全市茶园面积60.7万亩,产量5.96万吨,一产收入17.1亿元,综合产值40亿元。通过十年高速发展,到2021年底,茶园面积达100万亩,与2012年相比(下同)增长67%;产量10.90万吨,同比增长83%;一产收入49.2亿元,同比增长188%;综合产值200亿元,同比增长400%。茶园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四川省前列,良种化率、标准化率、园区化率等指标均名列全国前茅。

雅安市名山区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四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雨城区、名山区被评为“四川茶业十强县”,其中,名山区被评为“四川茶业第一县”,雨城区、名山区先后被评为“中国茶业百强县”。雅安市先后被授予“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都”“中国藏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世界最美茶乡”等称号。

名山区中部茶叶集中加工区

二、企业提质增效,龙头引领增强

2012年,雅安市工商注册茶叶企业超过1800家,普遍生产规模较小,生产条件较差。从2017年起,雅安市强力推动茶企转型升级,关停“小、散、乱”茶企1000余家。截至2021年底,全市工商注册茶叶企业766家,同比减少57%;拥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家、中国茶行业百强企业4家,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5家,规模以上茶企28家。

雅安建成7个茶叶集中加工区,容纳规模以上茶叶加工企业超100家,加工能力超15万吨,加工产值超70亿元。成立了国有茶企四川雅茶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资产总额60亿元,为进一步做响雅茶品牌,振兴雅茶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名山跃华茶业清洁化生产线

三、品牌恒久发力,价值持续提升

雅安市坚持“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的品牌发展思路,以“蒙顶山茶”雅安藏茶”两大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聚焦“一绿一黑”,实施单品突破。绿茶主推蒙顶甘露,黑茶主推雅安藏茶。

2012年,“蒙顶山茶”成为四川省首个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的茶叶类地理标志类驰名商标;2017年,被评为“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先后荣获“消费者最喜爱中国著名农产品区域品牌”“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中华名牌博览会金奖”等称号。

2012年,“蒙顶山茶”品牌评估价值12.73亿元,2021年达40.99亿元,同比增长222%;“雅安藏茶”品牌评估价值从4.64亿元增长到20.71亿元,同比增长346%,品牌价值持续提升。

中国十大茶叶品牌蒙顶山茶

四、绿色防控巩固,安全底线筑牢

雅安市高度重视茶叶质量安全监控,严把质量安全关,建成雅安市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并通过省级“双认证”。坚持不间断地开展茶叶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十年间累计抽取茶叶样品11139个,茶叶合格率99.0%。大力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建立可追溯的质量检测认证监督体系。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实现化肥使用负增长。创新茶园“土地托管”模式,实施统防统治,精心打造生态茶、放心茶。

雅安建成全国第一个“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区”,建成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茶叶生产基地45.8万亩,248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茶叶)标志使用认证;有机茶资质认证面积2.3万余亩,53个产品获得有机食品(茶叶)使用标志认证。认证基地面积和个数居四川省前列。

五、文化底蕴丰厚,研究成果涌现

雅安市坚持“文化兴茶”战略,大力挖掘弘扬传播蒙顶山茶文化,不断扩大“蒙顶山是巴蜀茶文化起源与发展的重要地理坐标,是世界茶文明发祥地、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化圣山”的影响力。

蒙顶山门

一是深挖蒙顶山茶文化。确定了茶祖文化、贡茶文化、禅茶文化、茶马文化、茶技文化五大核心内涵,形成一批茶文化成果,先后出版《蒙顶山茶文化口述史》《蒙山茶事茗情》《蒙顶山茶当代史况》等茶文化专著24部,在国家级、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涉茶文章5000篇以上,有力提升了雅茶文化影响力。

二是强化非遗传承。2017年,蒙顶山茶文化系统被评为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20年,蒙山茶(绿茶)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雅安市成为全省唯一拥有两大项茶叶类国家级非遗的市(州)——南路边茶(雅安藏茶)传统制作技艺、蒙山茶(绿茶)传统制作技艺。

三是持续开展会节宣传。坚持每年举办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持续举行“第一背篓茶上市”“蒙顶山茶乡村振兴产业峰会”“蒙顶山茶品牌建设发展研讨会”等系列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扩大雅茶知名度和影响力。先后承办第六届全国茶学青年科学家论坛、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现场经验交流会、中国黄茶联盟蒙顶山联席会等全国性茶叶大会,雅茶知名度逐年提升。

六、流通体系健全,销售市场拓宽

雅安市先后建成茶马古城蒙顶山国际茶叶交易中心、“中国蒙顶山·世界茶都”等茶叶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达50亿元以上,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茶叶交易中心。大力发展“互联网+”,培育网络营销、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建成全国唯一的茶叶交易所--蒙顶山茶叶交易所,茶叶电商交易额10亿元以上。组织茶企参加“万企出国门”活动,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积极拓展国际市场,雅茶产品远销俄罗斯、美国、德国、英国、日本和中亚、东南亚等33个国家(地区),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中国蒙顶山世界茶都

世界茶都茶叶批发市场

七、茶旅融合加力,乡村振兴添彩

抓住地震灾后重建机遇,雅安市先后投入超过60亿元,全面推进茶(叶)、文(化)、旅(游)、康(养)融合发展。

茶旅融合

一是成功打造了全国首个百公里百万亩乡村振兴茶产业带。

二是成功创建全国首个国家茶叶公园—蒙顶山国家茶叶公园。

三是建成蒙顶山、红草坪、牛碾坪、月亮湖、中国藏茶村、云台山国家农业公园等茶旅综合体32个,打造中国藏茶城、“中国蒙顶山·世界茶都”等茶旅融合精品项目45个。

牛碾坪万亩观光茶园

四是推出“蒙顶茶乡风情”等旅游精品线路8条,建成国家3A级以上涉茶旅游景区15家,开发茶旅研学项目20个。

五是建成四川省研学旅行基地、雅安市研学实践基地等研学基地30个。名山区中峰牛碾坪茶旅综合体、雨城区多营中国藏茶村、名山区浪漫茶乡—月亮湖农业主题公园等3个茶叶主题公园,成功创建为四川省省级示范农业主题公园;名山万古乡红草村(红草坪)、雨城区草坝镇塘坝村成功创建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至美茶园体验线路”入围联合国首届“国际茶日”全国生态观光茶旅线路。

雅安全市年均接待茶旅游客5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超50亿元,茶旅融合发展水平领跑全国。

雨城区藏茶村打茶节,斗茶比赛吸引大批观众——郝立艺摄

八、校地合作深化,科技赋能强化

雅安市每年安排500-1000万元,用于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强化茶产业科技支撑。

雅安市现代茶叶科技中心

一是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国家级茶树良种繁育场--四川省名山茶树良种繁育场,收集省内外茶树种质资源材料1500多份,引进中茶108、紫鹃等茶树品种220个,建成“西南第一”的茶树种质资源基因库;先后选育和合作选育出蒙山系、名山系、川茶系、天府系等四大系列14个省级茶树良种,名山白毫131、名山特早芽213被审定为国家级茶树良种。雅安全市年繁育出圃无性系良种茶苗15亿株,占全省无性系良种茶苗的90%以上,位居四川省第一,被授予“中国茶苗之乡”。

二是成立陈宗懋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叶科技创新与转化中心基地,建成雅安市现代茶叶科技中心。

三是开展科技攻关。重点实施了“适宜加工蒙顶甘露的茶树品种鉴定选育与利用项目”“南路边茶(藏茶)共性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产业化示范”“低氟藏茶关键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等项目,不断提高雅茶产品科技含量。

九、人才培养给力,专业队伍壮大

雅安市历来重视茶产业人才培养,着力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

一是开展“订单”培养。积极与四川农业大学、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省贸易学校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十年来先后培养茶叶技能人才10万人次。

二是成立专业学院。组建了蒙顶山茶产业学院,开设了茶文化(专科)专业,主要培养从事茶学茶艺研究、茶叶加工与审评、茶叶营销与贸易等专业人才。

三是开展技能鉴定。建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四川省劳务品牌培训基地、雅安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推行学生毕业证+职业技能证书双证书培养方案,为茶行业培养急需技能人才。

四是坚持以赛促学。持续举办“蒙顶山杯”斗茶大赛、“蒙顶山杯”中国黄茶斗茶大赛、茶产业职业技能大赛等赛事,传承弘扬工匠精神,提升茶产业队伍素质。张跃华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第三批“中国制茶大师(黄茶类)”,陈书谦、甘玉祥荣获“杰出中华茶人”称号。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推介蒙顶甘露

当前,雅安市正以习近平总书记“三茶统筹”发展战略为指导,紧扣四川省委、省政府打造千亿精制川茶产业战略部署,以乡村振兴为统领,以品牌打造为重点,以雅茶集团为抓手,通过高位推动、政策撬动、资本驱动,大力推进品牌效益化、市场多元化、企业集群化、茶旅一体化、科技示范化、基地数字化等“六化”建设, 全力将雅安建成中国茶产业绿色基地、中国茶科技创新高地、中国茶文化旅游圣地。

来源:中农促茶产业分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四十周年,润思祁红与改革开放同行

1978——2018,

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整整40年的辉煌历程。

40年众志成城,

40年砥砺奋进,

40年春风化雨,

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68年对祁红的坚守

让润思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年里,

紧跟国家政策的步伐,

坚定信念,砥砺前行。

为祁门红茶的再度崛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润思的发展,

可以说是近代中国茶行业发展的历史缩影。

四十年·变

改革开放前:以外销为主,优质祁红国内鲜见其踪。

改革开放后:内外销并重,国内逐渐掀起以祁门红茶为主的消费潮流。

改革开放前:祁红的品种比较单一,主要以适应国外市场的工夫红茶为主。

改革开放后:为适应国内市场,润思推出了祁红毛峰、祁红花语、同春茶号、镶着金边的女王等系列产品,品种多元化。

改革开放前:主要是作为国外品牌的原料供应商。

改革开放后:润思致力于打造中国红茶的自己品牌。

时代的企业

1949年建国后,百废待兴,外汇急需,1950年中国政府与苏联签订政府间贸易协定,祁红以地名红茶单独出口苏联,偿还贷款。

1950年2月,中国茶业公司皖南分公司,在皖南兴建葛公镇、七里、横船渡等祁红工厂,公私合营尧渡街茶号和同春茶号等祁红老茶号,在此基础上,南京军区池州军分区后勤部整体划拨了营房土地,中国茶叶公司皖南分公司贵池茶厂在1951年4月建成投产。

创始团队合影

四十年·稳步发展

改革开放40年中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茶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复兴振兴期。这40年,润思祁红经历了从快速崛起到稳步发展,从国有体制到民营改制,从传统工厂到现代企业,从实业报国到茶润天下,见证和推动了中国茶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1984年4月,中国茶业公司皖南分公司贵池茶厂更名为安徽省茶叶公司贵池茶厂。贵池茶厂成为安徽祁红自营出口唯一定点企业,全省祁红均在此集中拼配加工出口,出口产品规模逐渐扩大至每年8000吨水平,撑起祁门红茶生产出口的半壁江山。

1986年4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贵池茶厂“安徽省出口生产重点企业”。

1991年6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贵池茶厂“安徽省优秀食品企业”。

1993年3月,首届中国糖酒工业企业评价中,被国家统计局认定为“中国茶叶制造业百强之一”。

1994年12月,被授予“安徽省《质量免检产品》证书”。

1997年5月,贵池茶厂国内首批启动有机茶园建设,茶园面积1800亩,1998年获得国际认证证书。

1999年6月,贵池茶厂第一批被省政府认定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50强”。此后连续多年被认定为“安徽省省级龙头企业”。

2001年4月,润思祁门红茶荣获首届中国(芜湖)国际茶业博览会金质奖。

2003年6月,贵池茶厂整体改制为安徽国润茶业有限公司。

1994、2003、2005、2009、2013分别被安徽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重合同守信用单位”。

2004年,被安徽省政府授予“安徽名牌农产品”证书。

2005年8月,润思祁红生产首次通过中国质量体系认证的HACCP认证。

2005年6月,在中国首届茶产业博览会暨名茶评选中,荣获“安徽省十大品牌名茶”称号。

安徽名牌产品。

2005年10月,润思祁门红茶荣获首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金质奖。

2005年10月,“润思”商标被认定为安徽省著名商标。

分别荣获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年度“中国茶叶行业百强”称号。

2009年9月,第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

2009年10月,润思祁门红茶入选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世博十大名茶”,并被认定为联合国馆专用茶。

2009年12月,“安徽省著名商标”称号。

2009年,被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授予“新中国60周年茶事功勋企业”。

2010年3月,中国茶叶博物馆收藏润思祁门红茶。

2010年安徽省国礼名茶黄山展示会,被确定为特级名茶。

2010年,被授予“中国红茶十大品牌”。

香港国际茶展“最受欢迎茶叶”。

2011年,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授予“特别贡献奖”。

2011年,中国农产品品牌博览会优质农产品金奖。

2011年7月,通过GAP认证。

2011年9月,国家标准化委员会通过了国润茶业承担的 “祁门红茶国家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建设项目合格验收,这也是中国迄今为止唯一祁门红茶国家标准化示范基地。

2012年10月,润思荣获国家质检总局华东“苏浙皖赣沪地区质量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12年12月,润思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013年5月,润思祁门红茶荣获“首届安徽四大名茶北京斗茶大赛”祁门红茶状元奖。

2013年6月,润思祁门红茶荣获“北京国际茶业展名优茶评比大赛”红茶类金奖。

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2014年,润思被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授予“质量诚信企业”称号。

2014年12月,润思祁红被认定为安徽老字号。

2015年6月,润思殷天霁董事长在2015年米兰世博会“中意农业食品经贸合作论坛”上做主题演讲。

润思祁红荣获“2015年度苏浙皖赣沪名牌产品50佳”称号。

2015年6月,润思祁门红茶再次摘得“北京国际茶业展”红茶特别金奖。

2016年6月,润思荣获“中国(佛山)茶叶流通协会首届茶王争霸赛”金奖。

2016年,润思仙针入选《2015年度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目录》。

2016北京国际茶叶展茶叶产品评选推介活动,国润霄坑红入选“十佳特色产品奖”。

2016年10月,润思荣获“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证书”

2016年7月,润思受邀参加“中俄两河流域经贸人文交流活动”在乌里扬诺夫斯克举办的“安徽非遗魅力展”。

2017年4月,润思祁门红茶受邀参加外交部举办的安徽全球推介会,王毅外长面对500余位外国大使和领事,称赞润思祁红是“镶着金边的女王”。

2017年6月,中俄“长江—伏尔加河”理事会上,润思祁红向中俄两国来宾展示徽茶风韵,俄罗斯总统全权代表巴比奇说“茶很好喝”。

2017年11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日前下发《关于公布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池州市润思红茶制作技艺成功入选。这也是祁红领先品牌首次以自主品牌形式入选非遗。

2017年12月,润思茶业祁门红茶老厂房入选“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等专家在池州授牌。这也是中国茶行业的唯一。

2018年5月润思选送的润思牌祁门红茶荣获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含金量十足,实至名归。

2018年5月,美国马里兰州“中国安徽周”文化活动推介在美举行,润思祁红作为徽茶的代表参与本次推介活动,在非遗展区向外国友人展示徽风皖韵,获州长夫人点赞!

2018年7月,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召开,润思作为唯一的徽茶代表出席。

2018年10月国润茶业“朝九华”禅茶荣誉入选“第十二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指定用茶。

40年弹指一挥间,

一家茶企,

因砥砺奋进而屹立不倒,

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写下耀眼篇章。

盛世兴茶,

润思祁红勇于担当,自强不息,

着力弘扬“自信、诚信、匠心、创新”的新时代茶人精神。

强品牌、提品质,重安全、求健康,

大兴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品质茶,

大兴为满足世界茶人美好生活需要的中国茶。

找到约100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