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易武古树极品青饼价格

找到约36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彩农茶白茶园:易武顶级发烧极品

  彩农茶|易武丁家寨白茶园2014头春古树纯料青饼

  批号:201403

  工艺:生茶

  形状:圆饼

  包装规格:200克/片,5片/筒,6筒/件。

  原料等级:一芽两叶,一芽三叶

  原料地域:易武丁家寨白茶园

  原料季节:2014年明前头春

  压制时间:2014年3月26日(原白棉纸包装,2019年3月6日换如上新包装)

  收藏价格:5100元/片(该价为2019年价,价格每年随陈期上涨15-30%)
  易武,是所有普洱茶爱好者心目中的圣地,所产茶品柔和甜润而少苦涩刺激,现存世古董级老茶,均出自易武。
  易武丁家寨白茶园是易武茶里的顶尖极品,是众多骨灰级发烧友及藏家的最爱,古茶树生长于原始森林植被完好的保护区国有林,综合立体生态环境非常完好。其卓越品质,产量稀少而一饼难求。
  彩农白茶园该款茶品精选2014年易武丁家寨白茶园明前头春古树纯料,彩农茶全手工、全程不落地核心工艺制作,石磨压制成200克青饼,5片笋壳扎一筒,每筒竹线扎四道。茶品汤色油润透亮;山野花香馥郁高扬,具有独特的原始森林芬芳;汤感柔和、细腻、饱满,层次丰富;轻苦涩而回甘生津强烈;气强韵深。实属顶级收藏极品。

99易昌号:牵动四方各诸侯,引动普洱大时代

20世纪90年代初期,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传统滇红出口遇冷,再加上南方谈话,国家放开经济发展,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传统国营茶厂经营大多出现问题。

到了1996年,情况则更加严峻,一批高品质出口级滇红被欧洲海关发现农残超标,以往曾大量出口的普洱熟茶,也因为食品安全卫生问题无法出口。

覆巢之下无完卵,次年,整个云南省的茶叶外销市场都进入冰河期,几家国营茶厂甚至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此时,求变就成了各家茶厂的当务之急。

大渡岗茶厂与深圳富华公司

1999年,国营大渡岗茶厂派出厂长李正行,和供销科副科长陈世怀,带着绿茶和红茶样板,到香港农展会参展,希望能拓展一些出口业务。

但当时的香港是普洱茶的天下,绿茶和红茶的市场很小,两人带去的茶样自然是无人问津,最后一个订单都没有拿下,甚至连白送的茶样也剩下大半。

人可以走,但这些茶样真没必要带回去了,两个人就通过介绍,去到香港的新星茶庄推销茶叶,茶庄主人杨慧章热心地接待了他们,并介绍了香港茶叶的情况。

在介绍中,二人了解到什么是普洱茶,香港人为什么喝普洱茶,杨慧章对两人的一无所知也感到惊讶,但实际上在当时,绝大多数云南人都不知普洱茶为何物。

听完后,思路活跃的陈世怀想着大渡岗茶厂是否也能试制普洱茶,便询问普洱茶是怎么做的,杨慧章对生产不甚清楚,就介绍他们去认识自己的供货商深圳富华茶苑发展公司。

说到深圳富华,这其实是上个世纪80年代,省茶司(即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为利用特区政策优势,在深圳罗湖口岸设立的“外贸出口示范点”。

香港是全国茶叶的重要集散地,富华公司就主要负责对接香港,前期的主要业务是为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服务,接收来自双江、凤庆和昌宁等地生产的滇红。

广东国有拼配厂,会将这些滇红和其他省的红茶二次调配,并将这些管制物资出口到前苏联、波兰乃至国际茶叶巨头立顿,换取宝贵外汇。

90年代,由于苏联解体,滇红出口受阻,又因为省茶司部门改制,香港最大头盘商南天贸易公司式微,富华公司的普洱茶业务占比越来越大。

到后来,富华公司名气越来越大,连金元行、东荣,永生祥等当时的广东茶叶头盘商都找上门来寻求合作,富华公司逐渐成为了云南普洱茶的批发点和货源地。

通过茶庄老板的介绍,两人很幸运地遇见了时任富华公司总经理的魏雪峰,和精明能干的业务员太俊林,大渡岗茶厂与深圳富华公司产生了联系。

魏雪峰说当时的香港人认为易武料是最好的,建议大渡岗茶厂派人去易武收些原料制作普洱茶,并表示只要茶品质量过关,富华公司会提供销售上的帮助。

回到云南后,李正行请位于易武的版纳外贸公司帮忙收料,并开始研制普洱茶,不过最先做出的样品都不算成功,于是魏雪峰派了太俊林到大渡岗协助生产。

到后来,李正行成功在大渡岗茶厂做出了一批品质优秀的普洱生茶,即我们现在所说的“99大渡岗”,陈世怀则直接到易武大街上收料做茶。两人为什么会分道扬镳呢?


有货分享

昌泰茶厂的创立

原来自那日的香港之行后,太俊林和陈世怀就成了朋友,当时又正值“国企下岗潮”,两人都有自立门户,自主创业的打算,于是一拍即合,成为了生意伙伴。

下定决定后,两人便去到了易武大街,在这里租了间老屋,后来还注册了“昌泰茶行”的公司名,陈世怀还从大渡岗茶厂找来了几名同样想出来单干的技术员。  

1999年秋,“易昌号”准备开始生产,这个名字,取了“易武”之“易”,和“昌泰”之“昌”,立意高远,不过在生产时遇到了不少困难。

最初生产时,昌泰茶行的“厂房”里只有一套二手压茶机,用来蒸软茶青的是两口农村常用的大铁锅,大家也没有生产普洱茶的经验,都是一边做,一边学。

最麻烦的是压茶用的布袋,市面上连二手的都找不到,只好让家里的女眷踩着缝纫机连夜制作,做出的布袋品质也不好,导致压出的茶饼有松有紧,大小不一,沱茶的窝心也是歪的。

不过,瑕不掩瑜。世人都知99易昌号以易武野生纯料闻名,却很少有人知道,这其实不是两位创始人的先见之明,而是迫于无奈下的唯一选择。

原来,当年在易武还有一家享有原料优先收购权的龙马茶厂,其只做烘青绿茶,也只要高等级的台地茶料,昌泰茶行这个初创茶企,只能选被挑剩下的大树茶。

而当时的大树料不过两三块一斤,比台地茶还便宜,到了2001年勐海茶厂也来易武收料,大树茶的价格才被抬了起来。

也正是因为这种价格倒挂,昌泰茶行才能用少量资金收来了54吨毛料,成就了99易昌号上最有名的一个标签——首批大规模量产的名山纯料古树茶。

这五十多吨原料,设备简陋的昌泰茶行足足压制了大半年,包含饼,砖,沱等十多个品种,压好后分成四车,先运往深圳富华的仓库。

然而这批茶最初的销路,却不如众人想象的那样顺利。

香港四叔慧眼识珠

一开始,太俊林就请来香港协和茶行的老板黄锦枝试茶,希望他能拿下大货,但黄老试过后认为口感甜柔,担心后期转化不好,就没有要这批茶。

而后,富华公司在香港推销99易昌号时,都吃了不少闭门羹,原来当时的香港人都喝惯了滋味浓烈的勐海茶,这批易武茶滋味清淡,没人看好它的后期转化。

除了用料口感,99易昌号价格太高在当时也饱受诟病,毕竟火遍香港的7542当时也不过几元钱一片,而99易昌号出厂价一片就要几十元。


一些看此事不顺眼的香港头盘商,还找到省茶司总经理邹家驹抱怨,认为富华公司在香港扰乱市场,不过当时各部门都是自负盈亏的,省茶司就没有多管。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告状的事传开后,99易昌号反而得到了更多宣传,人称“四叔”的香港茗香茶行老板陈德,由此了解到了99易昌号,喝后他说到:

“这批茶是我从事普洱茶叶经营这么多年来,所接触过原料最优质的普洱茶,从来没有一片普洱茶像99易昌号一样,在我喝下第一口时就带来这么大的惊喜。”

这位香港老茶人在给予99易昌号极高评价后,直接买下了大货,分出一些入仓陈化后,将剩下的这些全部卖到了台湾,99易昌号才来到了更合适的舞台。

早在1994年,台湾茶人就到过易武,回来后广泛宣传,让易武茶在台湾和东南亚茶人圈都有了一定的认可度,而其香扬水柔、口感温和的特点,也和台湾爆火的乌龙茶有相似之处。

2004年左右,大陆迎来一波普洱茶热,火热的市场下,很多芳村茶商都上云南茶山收料定制,之前卖到港台地区的老茶也有很多回流到了大陆。

在一众八中茶标茶品中,版面独特,用料极好的99易昌号,很快就被市场发掘,价格也水涨船高,还出现在了台湾的《普洱壶艺》杂志上。

99易昌号的品种特点

由于版面,规格,品种众多,当时很多人都搞不清99易昌号家族众多成员的具体区别和价值,后来才慢慢理清,还有了小歪,小宋精等人为区分来的品种。

想要区分99易昌号的种类,可以从制茶背景入手,当年收来毛料后,昌泰只根据料子粗细程度做了下匀堆,分出了正品、精品、极品三种级别。

受绿茶等级思维影响,被命名为“极品”的原料等级最高,数量也最少,精品用料级别稍低,正品用料相对更粗老,目前存量也最多。  

最常见的6款九九易昌号分为宋体和篆体两个大类,每种字体又有极品、精品、正品之分,不过据昌泰透露,篆体和宋体版本在相同品级下区别并不大。

这主要是因为当年生产条件简陋,压茶包饼时可以说是有什么绵纸就用什么,比较随意,当时也没有在意字体上的区别,只是后来才被市场挖掘出辨识点。

由于物以稀为贵,目前宋体极品的价格相对较高,但等级最高,不代表品质最好,普洱茶的陈化本就需要一定的“粗枝大叶”,8582就是最好的例子。

除了这6款的常规品种外,99易昌号家族还有很多存量很小的罕见品种,比如之后才被市场发现的绿色“茶”字版面,以及不同规格的饼,沱,福禄寿喜砖等多达十几种品类。

也正是因为总体产量较大,99易昌号并没有使用同时期常见的石磨手工压制,而是采用了压茶机,用手卡住茶窝,如果发现一个相互垂直的边角,也能证明其为机械模具压制。

说到重量,标准版99易昌号的规格当时被定为400克,但因为条件有限,这批茶便采用自然阴干干燥,成品的水分蒸发后,出厂时重量只有330克~380克了。

再加上20多年的转化,如今纯干仓99易昌号的重量大约在320克~360克,在老茶中属于正常现象。


也正是因为采取自然阴干,当年有批宋体精品,在晾放时遇到了连绵阴雨,在没有完全干燥时就包装出厂,结果香港客户收到后发现茶饼有黄斑,以为是发霉就全部打了回来。

无奈之下,昌泰只好把这批茶放在厂房里继续陈化,没想到后来拿出来品鉴时口感却异常到位,这批茶压制紧实,绵纸色调偏红,又称“小宋精”,算是原产地仓储中的一个早期案例。

还有一款“99易昌厂长版”的情况也类似,是昌泰元老邹寿元03年离职单干时自藏的几件易昌号,仅用白绵纸包装,一直放在易武转化,如今也转化的相当不错。

而在芳村市场上,则流传着“小歪”的故事,小指100克的99易昌号沱茶,歪则是因为技术生疏和布袋不好用,导致做出的沱茶一边厚一边薄,当年被列为次品,后来却因优秀品质被市场发掘。

说了这么多,相信茶友们也能感受到99易昌号最大的一个特点:影响力。由于产量够大,用料够好,这批茶不仅让初出茅庐的昌泰茶行一战成名,更带火了当时还不甚出名的易武。

它的成功,离不开易武的滋养,离不开昌泰的努力,离不开富华的搭桥牵线,离不开香港四叔的慧眼识珠,离不开台湾茶人的朝圣情怀。

99易昌号,一茶牵动四地各诸侯,一茶引动普洱大时代。

来源:陆离茶寮,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十大名山普洱古树茶有哪些

  名山名寨,声名远播,古树茶的稀缺性造成了其价格的迅速飙升。云南十大普洱古树茶(排名不分先后),你都喝过了吗? 

  古树普洱的概念,宽泛讲为野生或人工种植100年以上的云南大叶种乔木茶。古茶树的根植较深,不需要人工浇水施肥,所需水分及营养靠树根自身汲取,因此茶叶本身所含的矿物质相对较高,更加耐泡,更具香气,滋味醇厚,回甘生津,属于环保型茶叶。
  名山名寨,声名远播,古树茶的稀缺性造成了其价格的迅速飙升。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云南十大古树茶吧!
  老班章
  老班章茶的地位,在云南普洱茶中好比大红袍在福建乌龙茶中的地位。老班章讲究所谓的茶气,纯正血统的老班章茶气是普洱茶中茶气最足的一款茶品,其特点是茶的苦味、涩味最重回甘效果持久、汤色鲜亮、叶底柔软、匀称、略带蜜香。香气纯正浓厚、平稳、滋味浓烈,有化痰、喉润、两颊生津作用。
  自古以来,老班章村民沿用传统古法人工养护古茶树,遵循民风手工采摘鲜叶,土法:日光晒青,时至今日,老班章普洱茶是云南省境内少有不使用化肥、农药等无机物,是纯天然、无污染、原生态的茶叶产地。老班章普洱茶,茶气刚烈,厚重醇香,霸气十足,在普洱茶中历来被尊为“王者”、“茶王”、“班章王”等至高无上的美意。
  特点:茶气霸道,苦味入口即化,嘴里持久甘甜且香气高远,袅袅不绝,茶汤一入口,强烈的香气就贯穿始终。与香气同样强烈的是苦味,霸道而强大阳刚。但这种苦多集中于舌面,瞬间化开后两颊生津,水路顺滑,回甘,喉韵处处彰显个性。

  冰岛
  冰岛古茶园是云南大叶种茶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云南大叶种之正宗”,种植范围主要是在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大雪山中下部的冰岛村、公弄村和大中山等地。它是典型的勐库大叶乔木树,长大叶、墨绿色,叶质肥厚柔软、茶香浓郁,非常独特,它是勐库茶的极品、也是云南普洱茶的极品。
  特点:冰岛古茶兼具东半山茶香高味扬、口感丰富饱满,甘甜质厚及西半山茶质量气强之长,茶气强而有力,气足韵长。入口苦涩度低到几乎没有感觉,但香气咄咄逼人,古茶应有的冲击力会从舌根缓缓向前延伸。香甜的茶汤会从口腔上颚一直弥漫到整个鼻腔,经过喉咙会有丝丝凉气。冰岛茶的力量总体来讲集中表现在舌面的中后部,两颊生津不断。
  曼松
  真正的“曼松贡茶”产量并不多,严格意义上的“曼松贡茶”古树屈指可数。倘若你花高价买到正宗“曼松贡茶”,那就要恭喜你,很有茶缘。
  曼松原属倚邦区第一乡辖区内,历史上,有曼松老寨,居住着香唐族,善种茶,由于曼松茶的品质好,被列为贡茶,“年解贡茶100担”,曾因贡茶而名,声誉远播,不仅给当时的倚邦区带来了荣耀,而且促进了当地的茶叶产销,,每年曼松贡茶产量极为稀少,根据当地老百姓说年产不过10来公斤在普洱中是顶级精品。
  特点:甜润,喝的时候口里很甜,喉头很甜,茶气足而暖,只要喝一点点,身体就会发热,是其它茶山远远比不上的。

  那卡
  那卡古树茶是勐宋茶区最具代表性的茶,那卡寨子以出产品质上好的古树茶而被人们所认识。全寨有600多亩成片古树茶园,其茶树龄在300-500年之间。
  那卡茶在大范围划分上属于勐海勐宋茶区,勐宋茶区的乔木老树茶以保塘的最粗大,以那卡的最著名。那卡茶没有“布朗山”的苦更没有“帕沙茶”的涩,香气高过冰岛茶口感却相近,但茶底没有冰岛细嫩;那卡茶经久耐泡且回甘生津强烈而明显。那卡的竹筒茶也很有名气,那卡拉祜人做的竹筒茶,在清代就闻名遐迩,每年都要上贡“车里宣慰府”。
  特点:山野气较强,杯底留香较好,苦涩较显,苦又更突出,汤中带甜,回甘较快较好,汤较饱满,茶香纯正。
  昔归
  昔归位于临沧邦东乡邦东行政村,乃山区。昔归古茶园多分布在半山一带,混生于森林中,古树茶树龄约200年,较大的茶树基围在60~110厘米。昔归茶,属邦东大叶种,因为当地的习惯每年只采春茶和秋茶两季,所以茶树保护得比较好,茶质比其他村寨要好得多。
  茶以独有的香气让喜欢普洱茶友爱不释手,优点是泡出来生津持续不断。昔归茶内质丰富,香气高锐,茶气强烈,滋味厚重,强烈的回甘与生津,且口鼻留香持久,柔和甜美,清澈的冰糖韵。
  特点:内质丰富十分耐泡,茶汤浓度高,滋味厚重,香气高锐,茶气强烈却又汤感柔顺,水路细腻并伴随着浓强的回甘与生津,且口腔留香持久。

  麻黑
  麻黑是易武著名茶山之一,麻黑茶又是易武普洱茶中最具韵味的茶。普洱茶之所以有今天的名气,麻黑茶功不可没,特别是在生茶领域独树一帜。
  易武茶的灵气在于后期陈化中回生,通俗的说就是“越放茶气越足”,整个茶底韵的指标在上升目前茶友的认知是易武茶温柔,这是表象的,因为现在的研究表明,明前春茶不温柔;柔是因为茶料偏春尾,或是夏茶,或是混杂的茶。后期陈化后依然是淡,这或许就是目前易武茶的写照吧因为大家都想做便宜的易武茶,所以近几年没有出过什么经典的麻黑茶。
  特点:麻黑的茶气和香味没有刮风寨的高扬,醇厚饱满,汤色黄亮,柔中之美,所以算是易武茶中的老二排行。易武茶香扬水柔,而麻黑茶更以阴柔见长,江内茶中之上品。汤糯、柔、清、雅,花果香。早春香气极好,留杯时间长,汤色油光透亮,口感宽广饱满,柔中带刚,绵密,细腻,韵致精深,香气高扬平衡中正厚重,叶底弹性好厚实。
  老曼峨
  老曼峨寨可以说是整个布朗山最大、最古老的布朗族村寨。老曼峨的茶很苦,当地人将老曼峨乃至整个布朗山茶区从老曼峨引种繁衍的茶称为苦茶。这里也有一些与苦茶相对应的甜茶,据说不苦,一般都被村民留着自己喝。
  老曼峨的苦茶由于奇苦,由此充当了加工普洱茶的味精:众多茶厂和茶商在生产加工普洱茶饼时,往往用老曼峨的茶做拼配,以提高和丰富茶饼的口感和滋味。
  特点:条形肥壮厚实、紧结显毫、汤色剔透明亮、滋味浓烈厚实、久泡有余香,耐冲泡,入口苦味重一些,但化得很快,回甘很好,茶品独特的滋味独具绵长和清爽。

  刮风寨
  刮风寨古树茶(气,香,味,韵)都具有,基本代表了好普洱茶的高标准。有的茶友说茶气足,是指苦味,这是不可接受,也是片面的。气,更应该体现在内,就是喝下茶后整个身体感觉有点微热,当然不是全部都有。无法用一个科学数据来衡量。
  以上所言,只是茶气的”外气“,刮风寨更为迷人之处在于“内气”,内气者,不是以口鼻欣赏,而是以身体感知。这一点,练气功者、中医、出家人和不嗜荤腥的最容易感受,普洱茶归肺经脾经,品饮时,丹田手足微微生热发汗,甚至有如练气功时得气的感觉;某种程度上,普洱茶真正迷人之处,在于内气;而内气,由于每个人的身体条件不同,感受的程度也不尽一样,但对内气的深入探讨,似乎从中医理论更能解释清楚。
  特点:甜醇中含天然浓郁的蜜香,柔滑细腻中藏着强劲却内敛的茶气,苦涩而含蓄,喉韵绵延悠长。尤以后期变化之美见长,新茶初品甜味当先,喉韵深,香气足,后期变化汤水厚实,滋味饱满,苦底和涩味退去,陈香之韵渐出。
  弯弓
  弯弓是这几年才被人们渐渐地认识,长时间的沉寂,让这片茶树躲过最疯狂的抢采,留住了那悠远的古韵。弯弓大寨曾是古曼撒茶区的核心区域。据当地老人说,清咸丰年以前,漫撒山村密集,人口过万,弯弓大寨和曼撒老街曾是易武茶山最兴旺的两个寨子,仅从弯弓大寨关帝庙的残垣断壁就可以预想当年的繁华。后来,弯弓大寨逐渐衰落,渐渐淡出茶人的视线。
  特点:汤色金黄璀璨,柔和,滋味粘稠饱满,独具魅力的原始森林芳香,回甘生津较好,回甘生津一直延续,喉韵绵延悠长。具有较强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困鹿山
  困鹿山是无量山的一支余脉,海拔1410米—2271米之间,中心地段南北延伸十几里,东西宽数里。山中峰峦叠翠,古木参天,最高峰海拔2271米。困鹿山古茶树群落地跨凤阳、把边两乡,总面积为10122亩,属半栽培型茶树群落与阔叶林混生形成的原始森林。
  特点:香气浓郁且稳实,苦涩感易化,滋味甘甜且醇厚鲜爽,茶汤内含物丰富,性质稳定,后劲较强,喉底生津明显而韵味足。


找到约36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