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千年茶乡生态

找到约558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源自千年茶乡昌宁,手捧一杯“昌宁红”

我对“昌宁红”的认识,缘于友人最近赠我的新茶,谓之“昌宁红”,心甚喜欢。品茗是我的爱好,那种平淡里有着穿透骨髓的香,独有的芳香贯穿到人的心扉,让我沉醉。我对茶有一种独特的感觉,也许与对此的爱好有关。

茶类之中,我尤喜红茶。早几年普洱茶盛行时,我有一段时间就喝普洱茶:说是普洱茶名贵,还很有益健康。好虽好,只是这味道总也喝不惯。喝来喝往,还是红茶好喝,热胃,解渴,香又浓。所以,这几年,我每年总要挑上好红茶买上一些存放着。

今天是周末,晚饭后闲来无事就想到了泡“昌宁红”尝尝。于是,我摆开架势,煮水,洗杯,泡茶,动作笨拙,当然也用不着同受过训练的茶艺师。一会儿工夫,茶泡开了,汤色金黄透亮。递到口边,用鼻子轻轻一吸,啊!一股茶香进肺、进心、进脑,直觉胸口愉快。喝一口,口感清甜。用一壶普通的开水冲泡,竟将昌宁红茶的黄亮汤色与浓郁香气演绎得如此透彻。一口呷下,茶水如丝般顺滑入喉,顷刻间,唇舌之间浓郁的香气与甜美弥漫开来,令人如入仙境。

抿一口热热的“昌宁红”,让如丝般细润的茶汤温暖地滋润脾胃。似一股暖流,顺着身心的期待汨汨地流入。我的身体的每一个窍孔打开了,龟缩在心里的冷被驱赶了出来。氤氲的热气,带着一股股田野里或者是大山深处的植物芳香,透过鼻孔,钻尽心里,游荡在五脏六腑之间。其实不管什么茶,都有温暖人心的作用,而红茶更因其色艳,让人产生更多相似的感觉和联想。在寒冷的初春时节,特别是寒冷的夜里,手捧一杯“昌宁红”,嗅一嗅它的芳香,尝一尝它的甘甜,不管窗外的阵阵寒风,顿觉有层层暖意袭上心头。轻抿着,轻含着,慢咽着,让唇齿间留下清香,留下温暖。我喜欢这样的境界。

很多时候喝茶不是因为口渴,只是想为自己的心情多点滋味。正如今晚,周末的夜,放下了一星期的工作纠缠,任凭外面的夜是喧哗还是阴暗,一切都与我无关。看着我的电视节目,听着我的音乐,再配杯小茶,一切淡淡然,一切悠悠然。那个茶香,那个茶气漫漫从身体滑过,肆意地在我的周围弥漫开来。追随着茶叶的清香,消受这份夜的静谧。喝的是茶,酌的是心情。喝茶有如给自己披上了一件隐形衣,让我独自在真这份宁静中!

昌宁红,一种近年逐渐兴起的滇红茶。据说生长“昌宁红”的茶树,是在云遮雾缠的澜沧江畔。这样想着,如此怡人的“昌宁红”,又平分了几分神秘的气息。在喝茶的间隙,我上网搜索大致了解了“昌宁红”。昌宁红茶产于云南省著名红茶产区———千年茶乡昌宁。边陲小县昌宁,因为茶而弥漫独特芬芳,并且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昌宁红”选用经出口产品基地备案的高山无污染、有机生态茶园的老树茶青为原料,延用古茶人的采摘工序,精选老树茶旗茶青经传统功夫红茶工艺制作而成。

其实,昌宁产茶历史悠久。唐代陆羽之《茶经》中从“茶,南方之嘉木、茶出银生城界诸山”的记载中,就能找到今天昌宁茶的记载。《昌宁县志》也记载,明洪武年间,右甸碧云寺的《碧云仙茶》曾做贡品上奉朝廷。明景泰年间《云南图经志书》记载:“孟通山(今勐统)所产细茶名湾甸茶,谷雨前采者为佳。”民国《云南行政纪实》记载,昌宁境内百年老茶树放眼皆是。昌宁县,这个人口不足35万的地方,却拥有超过15万株古茶树,几乎每两人就拥有一棵古茶树。这些千年以上的古茶树,证明昌宁茶叶历史悠久,是名副其实的“千年茶乡”。这样的树,产出的茶,她不藏拙不娇弱,像一个从苦难岁月走过的人,在时间里渐次生长,在风霜里积累了生命的内涵,在严寒与酷暑中炼就自己独特的陈韵。

有人说,茶道即人性,品茶如品人。有时我在想,这绿茶犹如青春美少女,当以青春朝气篷勃显现,泡出的绿茶,汤色青翠碧绿,与茶树的绿叶无异,透着清纯可爱。喝了这样的绿茶,就会梦到绿色世界。这红茶,犹如一个成熟女性,当以成熟稳健著称。泡出的红茶,汤色红润,香气诱人,进口生津,回味更香甜。好的红茶,的确像一个经历过风霜的成熟女性,其优雅娴静,内涵韵致,不是青春少女可比的。比如,这久经历史的“昌宁红”。她的风韵并不因岁月的风沙磨砺而苍老,也不因夕阳西下而退色。那份沉静娴熟,更具有无法阻挡的令人着迷的魅力。“昌宁红”聚集了我们有关茶香的全部想像,满足了我们有关茶味的全部渴望。

品着品着,一种感觉油然而生。领悟与其说是在茶水里,倒不如说是浸在了生命里。在我心里,喝茶已经不仅是提神保健的需要,更是体味人生的过程。“昌宁红”让我品出了茶的清香,茶的温情,更感受到茶叶与人生的有机融合。这样的品茗,成了一种享受人生之美。

【摘自2018年第3期《吃茶去》杂志;作者:陶弘标(浙江绍兴)】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一杯昌宁红茶,冲泡千年茶乡韵味

云南是世界茶树起源地,也是名副其实的茶叶大省。云南的茶不只是一片树叶、一种味道,更是生活的滋味、无尽的希望。2023年,云南制定《云南省产业强省三年行动(2022—2024年)》,助力推动云南由“茶叶大省”向“茶叶强省”转变。一片叶,一杯茶,藏着大千世界,蕴含无尽宝藏。

云南有多个著名的茶产区,保山、临沧、普洱、版纳、德宏……各地不同的地理环境带来不同风味的茶。草木含金,香飘世界。今天,云南网策划推出“请你喝杯茶”系列报道,带你走进云南的著名茶产区,品云茶风味,了解各地茶叶背后的故事。


澜沧江·湄公河是世界公认的“育茶大河”“载茶大河”。保山市昌宁县位于云南省西部美丽的澜沧江畔,是澜沧江-湄公河茶区最上游的最大茶乡,素有“沧江茶源”的美誉,2006年,昌宁成为全国唯一注册认定的“千年茶乡”。


昌宁古茶树与村落吴再忠摄

“上山上水出上品,好山好水出好茶。”澜沧江水系与怒江水系的灵气在这里汇聚,国际优质茶线北纬24度线与澜沧江流域优质茶区在这里交汇,气候立体、雨量充沛、土壤多酸,成就了昌宁茶独特的质感,外来茶客赞誉“昌宁之上无好茶”。在1986年入选全国首批四个优质茶叶基地县后,昌宁县又先后斩获了“中国优质红茶生产示范县”“全国十大魅力茶乡”“全国茶业百强县”等荣誉称号,成为云南首个茶叶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全省“一县一业”茶叶特色县。



昌宁人传统饮茶方式小罐茶吴再忠摄

“千年茶乡”茶韵悠扬

昌宁种植茶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昌宁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考古资料表明,早在公元前2世纪,昌宁先民们就有喝茶、用茶习俗。据专家考证,昌宁县境内人工栽培茶树的历史,距今已有1600多年。

昌宁茶叶具有生态健康、经久耐泡、内质鲜爽、香高持久、水浸出物丰富等特点,深受国内外爱茶人士的青睐。


昌宁生态茶园吴再忠摄

明思宗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八月初一至初七,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沿永昌至顺宁的官道游历昌宁,形成了《滇游日记十二》,无论穿行于山水之间,还是徜徉于城镇村落,徐霞客都看到了茶、喝到了茶。

如今,昌宁县境内仍完整保存48个古茶树群落、20余万株古茶树,“千年茶乡”形神兼备、名副其实。

茶叶是昌宁经济特别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昌宁的一张名片。


传统工艺炒制晒青茶吴再忠摄

近年来,昌宁县始终把质量安全作为茶叶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在精细化、品质化、品牌化上做文章,不断提升全县茶叶产品质量,确保每一片茶叶安全放心,走好茶叶绿色、生态、安全发展之路,以品质带动企业增效、茶农增收。面对全球茶业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昌宁县着眼大局,依托古茶树资源和生态茶园,在规模化、专业化、绿色化、组织化、市场化上着力,重构茶业体系,成为了云南省首个茶叶出口安全示范区。


昌宁普洱茶加工吴再忠摄

为提升科技水平、创新产品开发,延伸价值链条、增强发展后劲,昌宁县挂牌建立了“梁名志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收集了48个具有代表性红茶样品进行成分分析。同时,组建“云南省昌宁茶产业科技特派团”,完成昌宁茶产业调研及项目课题前期的茶园土壤调查取样工作,持续推进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建设。

目前,昌宁县茶园31.5万亩,其中生态茶园26.6万亩,古茶树面积4.9万亩,主要生产绿茶、红茶、普洱茶、白茶四茶类。2022年,昌宁县茶总产量2.95万吨,实现总产值59.84亿元。茶农户均收入27787元、人均收入7358元。全县累计18.75万人以茶为伴、以茶为业、以茶为乐。


爬树采摘古树茶吴再忠摄

一杯红茶敬世界

千年茶乡昌宁红,一盏香茗世界享。产于昌宁的红茶,叫昌宁红茶,这里的红茶在滇红茶里独树一帜。自滇红问世以来,昌宁就一直是滇红的重要基地。

昌宁红茶创制于1952年,具有外形油润,条索肥硕紧结,香气蜜香浓郁,滋味醇和回甘,汤色红艳明亮,叶底肥嫩多芽的独特品质。昌宁是滇红的核心产区,是全球最大的CTC红碎茶生产基地。昌宁红茶曾长期作为国家出口创汇的重点产品。2022年,昌宁县红茶产量1.57万吨,红茶总产值31.44亿元,产品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总量976吨。


昌宁茶香满溢的茶仓库吴再忠摄

近年来,昌宁县坚持守正创新,着力打造“昌宁红茶”品牌,昌宁红茶曾多次迎来高光时刻。

2013年,昌宁红茶被中国茶叶博物馆收藏;2014年,“昌宁红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获批;2017年2月,昌宁红茶成为外交部“魅力云南世界共享”全球推介中唯一的红茶;2017年3月,昌宁红茶区域品牌以63.9亿元的价值和166.42亿元潜在价值,荣登中国品牌价值评价百强榜;2017年7月,昌宁红茶产品作为国礼,随“中国-东欧基金”代表团走进了捷克、波兰两国;2018年,昌宁县发布云南省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昌宁红茶》,打破传统滇红的制作工艺,将红茶的温润香甜激发到极致,利用轻发酵工艺最大程度保留茶黄素,做出更符合现代消费者需求的“琥珀金汤”,昌宁红茶正式走上品牌化发展道路;2023年,在中国地标节组委会联合《品牌观察》杂志社对41个国家地理标志红茶的品牌价值排行中,昌宁红茶以85.69亿元位居全国第四、云南第一。


昌宁红茶的琥珀金汤吴再忠摄

今年7月,茶界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先生专门为昌宁红茶书写“昌宁红茶温润世界”的题词,这也是时隔17年后,陈宗懋院士再次为昌宁茶叶题词。


昌宁天堂山东侧的野生型古茶树王吴再忠摄

“以茶相邀天下客,以茶相敬四海宾。”昌宁县将围绕把昌宁红茶品牌打造成为世界顶流红茶的目标,坚持走规范化、标准化、组织化、品牌化发展的路子,将昌宁打造成访茶、说茶、品茶、赏茶、论茶的理想之地,与天下爱茶之人一起寻茶源、游茶乡、品茶韵,在昌宁红茶的温润里,携手昌宁,茶和天下。

记者:杨吉娟

海报制作:段孝钊

通讯员:吴再忠

联动互动:昌宁县委宣传部昌宁县融媒体中心保山日报

来源:云南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为打响“千年茶乡”知名度 婺源如何将“茶叶”做成“茶业”

茶产业是婺源的传统优势产业,为拉动经济增长,近年来,婺源县紧紧围绕婺源茶振兴思路,大力发展茶产业。为此,婺源主官做了哪些部署?婺源“千年茶乡”知名度该如何打响?

将茶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着力培育发展

婺源是中国绿茶之乡、中国绿茶金三角核心产区,当地绿茶制作历史悠久,自古便有“千年茶乡”的美誉。唐代陆羽撰写的《茶经》中关于“歙州茶生于婺源山谷”的记载,便已证明婺源是歙州的主要产茶地。

近年来,婺源县紧紧围绕婺源茶振兴思路,把茶产业作为强县富民的主导产业着力培育发展,通过科学规划、产业扶持、品牌宣传、整合发展等多项措施,推进茶产业经济蓬勃发展。

5月29日,2023婺源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包括婺源茶产业重点项目、茶叶产业链金融服务《银企合作授信意向书》现场签约及婺源绿茶京东自营旗舰店正式开业仪式。婺源县委书记徐树斌在致辞时称,婺源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学习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加快茶产业转型升级,让婺源茶香飘万里。

一个多月前的4月13日,婺源县委副书记、县长周华兵率队督导调研茶产业发展等工作,在婺源县思口镇“婺绿1号”良种扩繁基地、赋春镇林生茶庄,周华兵听取了良种繁育、春茶采摘、加工情况等介绍,并与有关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

此前,2023年江西两会期间,周华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婺源正在积极打造“农旅产业之花”,发展民宿、农家乐、休闲农庄等旅游产品,并将婺源甲路伞、徽州三雕、绿茶、砚台、酿酒等融为一体,打造一批研学示范基地。

小小绿叶子,增收好路子。当下,婺源政府引导成立了婺源绿茶联合会,与婺源县茶业协会一起进行行业协调管理,充分调动了企业、茶农发展茶产业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了婺源茶产业发展的整体合力。

走“文旅搭台、茶业唱戏”融合发展之路

“绿丛遍山野、户户飘茶香”,茶产业是婺源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婺源将茶叶资源优势与旅游资源优势相结合,积极打造“茶旅产业之花”,在旅游景观、城乡建设中有机植入茶文化,探索出了一条以茶助脱贫、以茶促振兴、以茶保生态,高质量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茶叶与旅游融合,究竟能碰撞出多大的火花?周华兵称,婺源结合当地特色,打造了红、绿、黑、白、黄“五色”,即荷包红鱼、婺源绿茶、婺源歙砚、江湾雪梨、婺源皇菊生态产业。其中,“婺源绿茶”品牌价值达29.13亿元,茶产业年综合产值48.5亿元,带动近22万涉茶人员脱贫致富,获评全国茶叶全产业链典型县。

为充分利用自身茶产业优势,近年来,婺源依托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和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坚持“政府引导、龙头带动、农户主体、科技支撑”的运行机制,采用“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运作模式,带动村集体及农户积极种植茶叶,将茶作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法宝”。

举例来说,婺源县太白镇潘村村集体乡村振兴项目果园基地建立以来,共吸纳脱贫户11户25人和留守劳动力务工,让老百姓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帮助群众增收50余万元。

小茶叶,拉动大经济。截至目前,婺源茶园的面积已发展到20.6万亩,采制茶叶2.06万吨,加工贸易量8.7万吨;茶产业综合产值48.57亿元,全县茶农人均茶叶收入4323元,千年茶乡的茶产业经济发展欣欣向荣。

为进一步提高茶业经济效益,婺源主动对接多家茶叶科研单位,示范推广有机茶生产新技术、新成果、新模式,建立健全有机茶园绿色防控体系,涌现了一批“一亩园一万元”的有机示范茶园,让茶山变金山。与此同时,婺源深挖茶业潜力,开发婺源花茶、婺源茶酒等系列茶旅文创商品,走出了一条“文旅搭台、茶业唱戏”的融合发展之路,先后荣获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茶业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中国有机产品(茶叶)认证示范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婺源绿茶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称号。

正如徐树斌所说,多年来,婺源持续在做强茶产业、发展茶文化、打响茶品牌、繁荣茶经济上努力,依托旅游发展优势,将茶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文旅搭台、茶业唱戏”的融合发展之路。

要求进一步打响婺源“千年茶乡”知名度

婺源茶文化历史悠久,婺源茶道清香袭人。“婺源绿茶,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中外驰名”,形象概括了婺源绿茶历史的辉煌。

茶香也怕巷子深,为进一步打造茶品牌、拓展茶市场,更好地助推婺源茶叶“走出去”,婺源积极加强品牌策划,通过举办2023婺源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开展茶文化主题讲座等,突出婺源绿茶品牌优势,讲好婺源茶故事、打响婺源茶品牌,助力茶产业发展。2022年11月,婺源被列为中国茶叶流通协会2022年度茶业百强县域。

值得一提的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婺源绿茶,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周华兵调研茶产业发展时特意叮嘱,要持续选育茶树种质资源,提升婺源茶叶品质,进一步打响婺源“千年茶乡”知名度。

2022年,新品种“婺绿1号”选育成功,推动了婺源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丰富了婺源本地茶树种质资源,优化了本地茶树品种结构,为进一步提升婺源茶叶品质、探索多茶类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品种基础。

眼下,婺源绿茶拥有十余个品种,却没有统一的标识,给打响婺源绿茶品牌知名度带来一定阻力。下一步,婺源将实施系统的品牌战略,高位推动婺源茶品牌整体策划,重塑婺源绿茶品牌形象,同时进一步推进茶旅融合,发展茶旅品牌新业态,充分开发茶旅游线路,助推婺源县茶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来源:大江网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554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