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安溪头条

找到约208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安溪开茶节今日开启,人民日报、央视等权威媒体聚焦

  4月28日,主题为“一杯献给世界的中国好茶”的2020安溪开茶节在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西坪镇正式开启。

  此次开茶节由安溪县西坪镇人民政府、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及魏荫茶业有限公司主办。

  2020安溪开茶节引发央级媒体,省市各级媒体以及电商平台直播平台的高度关注。人民日报·人民直播、央视新闻+APP两大央级媒体平台全程直播此次开茶节活动,带来千万流量的关注;中新社、福建日报社、福建电视台、泉州晚报社、泉州电视台、香港文汇报社、深圳商报社、安溪报社、安溪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关注报道;此外,天猫、京东两大电商平台同时直播。现场活动还通过新华社现场云、直播福建、海博TV、今日头条、百度、新浪、优酷、花椒、一直播、映客等平台同步直播。

  敬茶祖祈茶福

  一杯清茶敬天地神人

  有别于其它茶类,安溪铁观音总赶在春天的尾巴,姗姗开茶,似乎要用更多的时间孕育最好的茶韵,不负了盛名。  

  从2019年“茶者匠心 国饮飘香”的开茶节主题,到如今“一杯献给世界的中国好茶”,安溪铁观音立足中国,将眼光放向世界,力图让世界人民也感受到中国国粹茗茶铁观音的独特魅力。  

  一场精彩的锣鼓表演拉开了开茶节的序幕。首先进行的是传统的敬茶祖、祈茶福仪式,由12名包括魏月德在内的中国制茶大师、安溪铁观音大师主敬。  

  一杯清茶,敬天地神人,是安溪人内化于心的信仰,敬天地神明,是一种自省,心存敬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迎茶祖、上贡品、上香、敬茶,大师们的每一个动作恭敬、肃穆。最后,大师魏月德恭读祝文:“惟公元二零二零年四月初六,值此首个国际茶日来临之际,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茶人代表,设坛中国乌龙茶之乡、世界名茶铁观音发源地西坪镇。时值天地开张、春茶开采,谨具五谷三牲、佳茗时馐之仪,致敬于茶祖神农氏、茶圣陆羽、乌龙茶祖苏龙圣像之前……大礼告成,伏惟尚飨。” 

  精工细制

  复杂工艺引独特观音韵

  敬茶祖、祈茶福仪式结束,另一项传统的开茶节项目——喊山开茶接踵而至,震耳的敲锣声中,大师们嘹亮的喊话此起彼伏地回荡山林间:“开茶喽!”寓意人们开茶丰收喜悦的心情。  

  随着喊山开茶的声音越传越远,八马红星茶场的数十位“茶仙子”们纷纷进入茶场,向人们展示她们轻巧熟练的采茶技艺,伴随穿花蝴蝶般的动作,背篓里的茶青逐渐增多。从高空俯瞰,便是一幅壮观的劳动美卷。  

  “安溪铁观音的制茶工艺与红茶、绿茶不一样,其工艺要复杂得多,它吸取红茶全发酵和绿茶不发酵的制造原理,并且通过复杂的工艺过程,引发出独特的色香味。”在茶场另外一处,中国制茶大师王艺生正为大家介绍铁观音的制作工序,摇青、炒青、揉捻、包揉……每一道工序他都亲身示范讲解,让人们对铁观音的精细制作工艺有了新的认识。  

  据悉,安溪县是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安溪铁观音采用的是“半发酵”乌龙茶制茶技艺,历经3大阶段、10道工序、36个小时连续制作,具有三种香型——清香、浓香、陈香。安溪县连续10年位居全国重点产茶县首位,安溪铁观音品牌价值连续4年位居全国茶叶类区域品牌价值第一,达到1425.43亿元。  

  开茶节活动至此接近尾声,开茶节会旗交接仪式压轴,由安溪县茶业发展促进会将会旗庄严交接至下届举办乡镇代表手中,寓意着安溪传统茶文化的代代传承。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铁观音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魏月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安溪开茶节这样的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我们的民俗、我们的非遗文化要一直保留和传承下去。今年开茶节在西坪镇,明年在祥华乡,这就是启发传承的开始。今年天公作美,铁观音的品质都很好,相信会在市场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全国率先!安溪铁观音质量安全白皮书在北京发布!

质量安全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16日,《安溪铁观音质量安全白皮书(2020)》在北京首发。

该《白皮书》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安溪县人民政府共同发布,再次彰显安溪的责任与担当,再次向全社会传递安溪质量兴茶、绿色发展、品牌强茶的新成果、正能量。

当日,安溪铁观音海上丝绸之路“起航计划”同时启动。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农业农村部、新华社、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等单位相关领导和专家,安溪县领导、各界爱茶人士以及媒体记者汇聚一堂,共享香茗,共同见证这一茶界盛事。

01

茶界率先发布质量安全白皮书

当日,在安溪铁观音茶香袅袅中,在茶仙子优雅的茶艺演绎中,在安溪铁观音文化系统宣传片的画面流转中,农业农村部、新华社、中茶院、安溪县等领导嘉宾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让现场与会领导嘉宾、爱茶人,仿佛置身于安溪茶香的风土画卷。

↑↑↑县长吴毓舟致辞

在祥和的气氛中,安溪铁观音质量安全白皮书发布。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杨秀芳,代表安溪铁观音质量安全跟踪研究项目组作《安溪铁观音质量安全白皮书(2020)》报告。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副司长方晓华致辞

安溪于2019年获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称号。为巩固提升创建成果,牢牢守住质量安全底线,安溪县人民政府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简称中茶院)共同牵头,由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理工大学、国家茶叶检测重点实验室(福建)等机构专家组成的项目组,自2020年开始对安溪铁观音质量安全状况启动为期三年的跟踪研究。

↑↑↑中国经济信息社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徐玉长致辞

2020年度重点开展茶园生态环境和土壤质量安全状况评价、茶鲜叶安全性评价、成品茶质量安全监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自春茶季开始,项目组实地调研并抽样检测。样品来源覆盖安溪全县主要产茶乡镇和代表性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茶叶市场。采用等离子体质谱、气相质谱、液相质谱、近红外光谱和DNA测序等先进技术手段,对代表性茶园土壤样品开展了营养指标、重金属、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的检测和研究,对代表性茶园鲜叶、铁观音毛茶和成品茶样品开展了重金属、农药残留指标的检测和研究,最终形成《安溪铁观音质量安全白皮书(2020)》。

↑↑↑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农业农村部原党组成员、中纪委驻农业部纪检组原组长宋建朝致辞

杨秀芳在报告中表示,安溪茶园整体生态化趋势向好,茶园土壤肥力状况良好,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富,生态系统健康稳定,茶叶质量安全水平稳定向好。安溪通过推动茶园的立体生态化、土壤的修复改良、全域产品的质量安全全程监控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模式的创新,使得茶产业由“数量”发展走向“质量效益”发展之路。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研究员、国务院特贴专家杨秀芳作《安溪铁观音质量安全白皮书(2020)》报告

现场,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国家非遗传承人、安溪铁观音大师代表安溪百万茶乡人民,庄严宣誓:做人事茶,立德为先;敬畏天地,感恩自然;生态种植,绿色发展;质量溯源,安全健康;匠心制作,品质至上;诚信经营,茶人担当。呵护中华国饮,弘扬匠心精神;鼎立永续基业,造福人类健康;为中华茶产业繁荣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茶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亮丽元素,早在宋元时期就通过泉州港销往世界各地,香飘五洲,韵动全球。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进各国茶文化文明互鉴,精准传播铁观音,树立世界名茶品牌,当日,安溪铁观音海上丝绸之路“起航计划”也正式启动,今后将每年与一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进行茶文化交流互鉴,共同发布报告,开展安溪铁观音茶文化国际传播,助力安溪铁观音乘“一带一路”的浩荡东风,加速走出去。

↑↑↑安溪铁观音海上丝绸之路“起航计划”启动仪式

02

借力高端平台开展跟踪研究

安溪因茶致富,因茶兴业,实现了由贫困摘帽到基本小康,再到全国百强的三大历史跨越,位列综合实力全国百强县第60位、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第21位、全国工业百强县第83位,茶业已成为安溪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2020年,全县茶园面积60万亩,年产量6.2万吨,涉茶总产值25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有56%来自茶业。

而质量安全管理,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为排查产业安全风险,宣传安溪铁观音特色禀赋,进一步提升茶叶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安溪借助国家级权威机构对安溪铁观音质量安全水平进行全面评估,并以发布《白皮书》的形式向公众公布。

↑↑↑安溪铁观音质量安全白皮书发布会暨安溪铁观音海上丝绸之路“起航计划”启动仪式议程现场

安溪茶园生态和土壤营养结构、安全状况良好。白皮书指出,安溪县空气质量优良,空气质量六项污染物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规定。茶园灌溉用水符合安全水平,所取水样的铅(Pb)、镉(Cd)、铬(Cr)和总砷(As)含量远低于NY/T 853-2004《茶叶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灌溉用水质量要求限值,安全水平高。茶园土壤重金属含量符合安全水平,所取土壤样品的铅(Pb)、铬(Cr)、镉(Cd)和总砷(As)含量符合NY/T 853-2004《茶叶产地环境技术条件》土壤质量要求限值,Pb、Cr、Cd和总As等指标的合格率均为100%。茶园土壤肥力状况良好,微生物群落丰富,土壤生态系统健康稳定。

《白皮书》充分肯定安溪茶园基地鲜叶、毛茶和成品茶质量安全状况。通过研究表明:鲜叶、毛茶和成品茶铅合格率为100%,含量远低于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限量规定(5mg/kg);依据GB 2763-20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进行农药残留的检测,合格率为100%。

安溪县居山近海,境内群山环抱,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荣获国家生态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候选地、中国“十大最美茶乡”等称号。《白皮书》认为,安溪铁观音是利用优良的铁观音茶树品种、一定成熟度的鲜叶为原料、用独特而复杂的加工工艺加工而成的一种乌龙茶,具“形似观音、重如铁”的外形、浓郁持久的香气、醇爽回甘音韵显的滋味、品饮七泡有余香的独特品质特征而享誉海内外。

↑↑↑安溪铁观音质量安全宣誓仪式

质量安全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安溪县出台《茶十条》产业扶持政策,从绿色发展、产业升级等十方面推动茶业高质量发展,并通过构建组织保障、绿色生态、全程监管、社会共治“四大体系”来保障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

创建首批全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推进茶园土壤改良;创建首批全国农作物(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推进集成应用生态调控、农艺改良、物理防控、生物防治及全程托管、统防统治、保险托底等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和模式;逐步提高全县茶园植被覆盖率和生物多样性,从源头上推动茶园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和茶叶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03

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安溪样板”

安溪是中国乌龙茶之乡,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安溪铁观音以1426.86亿元位列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价值第一,连续五年名列全国茶叶类区域品牌价值第一,入选“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成为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和中英、中印、中朝领导人会晤等重大外交活动用茶。

绿色发展、质量兴农,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抓手。近年来,作为中国产茶第一大县,安溪率先从县域大生态—茶山小生态—土壤微生态三个层面立体构建茶园复合生态系统。率先推广生态调控、农艺改良、物理防控、生物防治及全程托管、统防统治、保险托底等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和模式;率先在源头建设农资监管与物流追踪平台;率先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乡村三级网格化监管体系;率先实行质量联控、行业自律、举报重奖、红黑榜、“一票否决”等制度,整体提升了茶叶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荣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称号。

↑↑↑“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的生态茶园 吴承接 摄

“此次安溪县委、县政府在茶界再次率先以白皮书发布质量安全,既是宣言书,也是动员令。”在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副司长方晓华看来,这将成为安溪铁观音的质量安全提升通道、品质品牌宣传通道,实施质量兴茶、绿色发展、品牌强茶的重要抓手,并以此传播正能量,提振消费信心,打造茶行业的标杆,引领中国茶供给侧改革,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农业农村部原党组成员、中纪委驻农业部纪检组原组长宋建朝在致辞中表示,安溪县委、县政府借力高端平台,聚力共绘现代茶业发展蓝图,形成了包括《安溪铁观音质量安全白皮书(2020)》在内的一批创新成果,值得各地学习和推广。

杨秀芳也认为,安溪作为全国产茶第一县,白皮书的发布,不仅能推动安溪进一步提升茶叶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还能把这些经验和成效,推广到其他产茶区,可为全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样板。

安溪县长吴毓舟表示,安溪将以白皮书的发布为新的契机,牢牢守住质量安全底线,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文章,进一步稳一产、强二产、优三产,致力成为世界茶业加工和贸易中心、数字茶业发展和茶文化传播先行区和示范点,在中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担当主力军。(林清锻 张炳铃)

来源:茶友集结号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福建安溪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经验与启示

茶产业是安溪县的特色经济支柱,是百姓民生产业,更是“立县之本”。历届安溪县委、县政府都把茶业发展作为主要工程加以推进,让茶业在安溪县脱贫致富中挑起“大梁”,靠着这棵神奇的茶树,安溪实现了从“1985年福建省最大的国定贫困县,到1996年脱掉贫困县的帽子,1997年实现基本小康,最终进入中国百强县榜单”的三大跨跃。

2019年,全县茶园面积4万公顷,产量6.2万吨,涉茶总产值191亿元,连续10年位列全国重点产茶县首位,获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第三批)、中国茶业品牌影响力全国十强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安溪铁观音入选中国茶叶十大区域公共品牌、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品牌价值1426.86亿元,连续5年位列全国茶叶类区域品牌价值第一。

文章在分析安溪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境的基础上,梳理在“以茶致富”战略实施中的针对性对策,以期为茶区的乡村振兴提供参考和借鉴。

01
安溪茶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1、联合体机制不完善

“龙头企业+合作社”“合作社+合作社“合作社+农户“等模式不完善,利益联结不紧密,大大降低了合作的效率。千家万户、单打独斗难再持续,专业合作、规模化、清洁化、集约化经营成为行业发展方向。城市化加速,茶产业劳动力短缺,成本不断上升,规模化经营显得更为迫切。

2、品牌维护亟待加强

前几年在市场上部分外地茶叶冒充、冒用“安溪铁观音”对产品进行虚假宣传、销售,不仅拉低安溪铁观音在消费者心目中的整体印象,同时给“安溪铁观音”品牌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随着各类茶叶的竞争激烈化,茶叶品牌塑造对提升竞争力和开拓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3、产业链短,互联网、金融渗透不足

对“茶叶”和“茶业”没有区分开来,发展的理念更多地局限于本地茶叶的种植与生产,产业链条有待延伸,金融“血液”供给不足,现代金融政策与茶叶生产发展不匹配,资本进人茶山通道狭窄。电商产业处于初级阶段,发展缓慢,导致对互联网、物联网等的运用不够充分,未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时代风口和营销红利。

02
安溪县推进乡村振兴的做法

安溪茶业发展史是部追求变革、追求创新的兴茶史,始终贯穿着一种与时俱进的精神品格。90年代以来,安溪茶叶快速发展走向全国茶叶市场顶峰,而在茶产业过快的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遇到上述的困难与问题。

2010年以来,安溪茶叶在全国市场不断退热的情况下,安溪县委县政府凝聚全县力量,突出规模生产、三产融合、要素聚集和品牌营销,致力补短板、求创新、促转型、惠民生,全面组织实施“茶业富民”战略,大力推进茶业现代化进程,为全县乡村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1、发展联合体,增加农户收入渠道

一是大力培育新型经营组织。安溪县在2006年3月成立全省第一家合作社——长坑珍田茶叶合作社,从此之后农民合作社呈雨后春笋般发展,截至2020年10月,安溪县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602个(国家级示范合作社5个,省级示范合作社40个,市级示范合作社28个,县级示范合作社12个),家庭农场720家(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场22个,市级家庭农场示范场11个,县级家庭农场示范场6个),推广“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模式,积极引导茶园承包经营权向合作社、家庭农场流转,茶园有效管控比例达48%,有效应对了小农生产应对大市场的产业风险。

二是构建新型联农机制。2019年安溪县开展财政支农资金股权量化项目,已在县农投公司、福建省安溪县凤岩保健茶有限公司、福建安溪裕园茶基地有限公司、安溪县虎邱镇香都茶叶专业合作社、安溪县龙涓内灶茶叶专业合作社等单位开展试点项目,实行“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公司”等方式,把对应的财政补助资金按一定比例折股量化给农户,并保证不低于同年活期存款利率的分红收益,构建让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机制,有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安溪县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契机,以脱贫攻坚为主要抓手,以农业组织化程度提升和利益联结机制完善两方面为发力点,探索践行出一条山区产业发展引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

2、提升品牌效益,带动农户增收

为做大做强“安溪铁观音”区域公用品牌,安溪每年整合各级财政资金超2亿元投人到茶产业中。

一是大力提升品牌影响力。安溪通过成功打造“安溪铁观音美丽中国行”“安溪铁观音神州行”等茶事活动品牌,以及连续举办四届安溪铁观音大师赛、承办第17届国际无我茶会等茶事活动,使得“安溪铁观音”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得到显著提升。荣膺厦门金砖会晤、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以及中英、中印、中朝领导人会晤等重大外交活动用茶,更让“安溪铁观音”品牌凭借“世界中国茶”和“海丝文化”的符号在国际影响力方面站上新台阶。

二是重点维护品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建立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准入使用、管理服务和维权打假体系,维护品牌形象。安溪铁观音入选中国茶叶十大区域公共品牌、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中国农业品牌建设学府奖”十佳品牌案例奖。为用好“安溪铁观音”品牌,让贫困户享受到实在的利益,安溪县充分发挥集体品牌的带动力量,扶持贫困村及贫困农户自创品牌,从而提高茶叶价格,打开茶叶销路,助推农户脱贫致富。以安溪县龙涓乡后田村为例,虽地处安溪县西南边陲,距县城近100公里,山路崎岖,但在“安溪铁观音”集体品牌的引领带动下,以“南崎韵”铁观音品牌为市场发力杠杆,每斤毛茶价格提升到200元以上。

☆☆☆安溪铁观音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维护,促进了茶产业的发展和茶叶效益的提升,从而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3、创新产业业态,推动产业富农

一是建设茶庄园,延伸茶叶全产业链。积极借鉴法国葡萄酒庄园模式,以“茶庄园+”为开发模式,建成云岭、国心绿谷、添寿福地等22家集生产加工采摘体验、休闲观光、营销科研为一体的茶叶综合开发体,成为全国三产融合发展的典范,每年吸引120万以上人次的“铁粉”莅临安溪体验消费,旅游收人达12亿元,“海丝茶源·中国茶都”茶文化旅游品牌进一步打响,同时也带动当地农户就业、增收。

二是创新金融保险服务,助推茶产业发展。设立全省首家茶业专业支行——农行安溪茶都支行,全省首推“闽茶大师贷”金融产品,推行整村批量授信,开展林权抵押贷款,盘活茶山资产。农行安溪支行首创的“金穗快农贷”业务,依托安溪农资监管平台与物流追踪平台,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批量化、标准化、模式化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解决农户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在全省率先开展财政补贴型茶叶种植保险、绿色防控保险制度,对全县茶园统一投保,降低自然灾害对农户经济收入产生的风险。

三是依托互联网,拓展新业态对接大市场。安溪发展“智慧茶业”,新建茶产业云平台,对现有各类平台进行资源整合,形成以“安溪铁观音数字地标监管平台、县域农资监管与物流追踪平台、中国茶都交易市场一品一码标准化”等一批政府官方平台。2020年安溪县城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位居全国第30位、福建省第1位,获评“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安溪县以天猫、京东商城、茶多网、安溪会馆以及弘桥智谷(泉州)电商产业园等线上线下平台为依托,大力推动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产业发展,以点带面发展电子商务,推动“互联网+扶贫开发”跨界融合,让贫困群众实现资源产能与广阔市场对接。2019年全县茶叶电商交易额达46.41亿元,电商从业人员达7万多人,已有上万家茶商全面“触网”。茶叶网店遍布淘宝、天猫、京东等多个国内电商平台,电商个体3.5万多人。

☆☆☆安溪以“茶庄园+”为开发模式通过对产业之间的优化重组、整合集成、交叉互渗,拓展业务范围和产业功能,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加农民的就业渠道实现当地经济增收。发展“金融+茶叶”“互联网+茶叶”是安溪县“以茶脱贫”“以茶致富”的新渠道、新篇章,助推农户与现代茶叶市场有机衔接,提高农户经济收入。

03
结论

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利抓手。在具体实践中,安溪县立足茶产业这一最大民生产业,实施“以茶富民”战略,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致富共同体,同时积极推广“茶业+旅游”“茶叶+电商”“茶业+金融”等帮扶模式,引导农户多渠道增收,抓好茶业富民这一根本,通过加强基础管理,强化质量管控扩大品牌营销,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产业发展增强造血功能,努力实现精准扶贫、长效脱贫和乡村振兴。

作者简介:

苏培凌

福建农林大学农业管理专业毕业,农业硕士,安溪县农业农村局助理农艺师,安溪县茶叶学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茶叶技术推广工作。

具体内容详见《中国茶叶加工》杂志,2021年第1期文章《福建安溪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经验启示》,页码:66-68,作者:苏培凌。

来源:中国茶叶加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06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