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深处,果香、菌香、雨后清新的味道融入这杯茶中

2019渐近,电视剧《小李飞刀》距离首播即将满二十个年头了。还记得当年的美女如云,林诗音、惊鸿仙子、孙小红,美之不可方物,如今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二十年,是足以让任何美人叹迟暮的岁月。然而,偶然看到已经47岁的俞飞鸿的访谈,其谈吐之雅、状态之佳,竟然让人不敢说当年的惊鸿仙子会比二十年后现在的她更美。也许,真正的美人从来不会迟暮吧。

世间的道理总是莫名地相通。好茶也如美人一般,有的茶,年轻时千娇百媚,却经不住岁月的一点点痕迹,放越久,越是索然无味;有的茶,当年便是俊逸多姿,随着时光转化,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美,引人流连;还有的茶,开始就不美,即便放诸多年,垂垂老矣,美其名曰稀有,价格也不菲,却究竟难惹人怜。其实,一款茶到底耐不耐得住陈放,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的。

美人之美,大树之韵

在众多茶类之中,普洱茶是公认的最耐陈放。然而,却不是所有的普洱茶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

根据我多年来存茶的经验,能经得住时光检验的普洱茶基本就是大树茶了。“大树”的概念接近于市场上流行的“古树”,只是古树究竟有多“古”、树龄有多大,有着难以明确界定的模糊地带。与其纠结于树龄争执不休,不如直接以树形——主干粗壮、形体高大、需要爬树采摘茶叶——来定义更为清晰。

主干围径粗大

茶树和人一样,需得要有深层次的涵养与历练,方能越老越发韵味。以通俗的说法“树有多高,根有多深”来看,种子繁殖的健壮大树根系发达,主根深入地下,能获取的养分更加多元,制成的茶韵味自然也丰富许多。底蕴充足了,再来谈论陈放、转化,才有意义。

许多人曾在探索普洱茶的道路上伤痕累累,喝到的茶或是头晕,或是胃痛,或是失眠,甚至连生普、熟普都分不清,把酱油汤似的劣质熟普作为普洱茶的代表,从而一闷棍打死一大类茶。更麻烦的是,普洱茶被营销搞得山头林立、玄之又玄,使消费者无所适从。也有人认为普洱茶的苦涩感强、刺激性大,必须要“陈化”才能有更好的味道。

普洱茶固然可存放,但存放的先决条件在于——当年便是好茶,当下就好喝。就好像美人,如果年轻时便不美,要想她人到中年能显出什么独特的韵致来,似乎强人所难了。

那么,什么样的普洱茶可以称得上当年可口、未来可期呢?从品饮体验上来说,一般情况下,树龄达到三百年左右的茶,其口感的苦涩度会大幅降低,即使有,也能迅速化开转成回甘或回甜。如果配合以得当的工艺,其厚重的茶汤、浓郁却不刺激的口感、深沉的喉韵、下行的茶气、发热通透的舒适体感,足以让一个不喝普洱的人对其“路转粉”。

组合的森林意象

古树茶园与一般人为管理、成垄成片的梯田茶园不同,成长数百年的古茶树久居森林之中,生态完整、林相丰富,树与树之间也能保持舒适的间距,甚至相隔甚远。茶树不需刻意人为干预,便可自然生长。

树也同人一般,更为优渥的成长环境造就不一样的气质。森林中的古茶树就像住山间别墅、顿顿吃营养大餐的贵族,和如同挤在单位宿舍、天天吃外卖的台地茶茶树相比,其生命状态是截然不同的。好比人日子过得好不好,全写在脸上,树的生命状态好不好,也都反应在茶汤里。当然,不同的产区会有不同的风格,每个山头的小气候、土壤、林相乃至生态链都不尽相同,这也决定了不同山头的大树茶会有各自独特的风味。

茶树生长的原始林

西双版纳的易武及勐海茶区的大树茶是普洱茶收藏家公认的优质品类,尽管两者风格各异,却都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有越陈越醇的潜质。易武作为古六大茶山的代表,人文荟萃,许多老字号皆诞生于此,茶树的风格清丽淡雅,茶汤的表现也是香甜水柔,温婉而带有后劲。

勐海的茶园如巴达山,森林覆盖率高,茶园与其他树种混合生长,遮阴充分。一走进巴达的古茶园,便可感受到湿润阴凉的雨林气息,蕨类与大树共生,泥土以落叶腐殖为主,为大茶树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供给。而老曼峨的茶分甜茶与苦茶,不管甜或苦,都带有风格独特的“苦底”,先苦后甜,托起整款茶的底蕴。这或许与布朗族人笃信佛教,佛教信仰“苦海行舟、证得彼岸”的精神不谋而合。

《普洱茶生茶·林深处》所选用的原料就来自这些茶区,运用拼配的技术将不同的森林意象组合在一起,茶汤中带有鲜明的果香,几泡之后则有些许雨林的菌子香。浓稠的茶汤如同果冻一般,口感醇滑,不须刻意吞咽就能直落喉底,反出甘甜。品饮数杯之后,背上泛起阵阵暖意,好似漫步于雨林深处,有湿润的空气、有野果、有菌类、有山里的袅袅炊烟,斜阳钻入树缝,赋予这片雨林一股温暖的生命力。

这或许是拼配普洱的魅力所在吧,美得丰富、立体、协调,也给后期的转化留下了无穷的遐想空间。

转化的生命力

为了制作一款高纯度的大树普洱茶,产品经理陈重穆以一款特殊配方的水试验每一款原料,每当遇上真假难辨的茶时,用这种水冲泡、感受茶汤的苦涩感,往往能将茶的身世解读出来。《林深处》所选用的是2015年的春茶散料拼配,茶叶经过三年的陈化,许多相对刺激的口感已然退除。为了更严谨地对待品质,使用这款特殊的水检验原料,选出更近纯粹的大树是十分必要的。

经十余次、二十二款拼配原料的反复调适,达到一个协调的口感之后,还要将茶叶的毛料再过一次静电机。虽然这样做会使茶叶有所损耗,但却可以让茶的洁净度大幅提升,免去喝茶人对于云南茶制作粗犷的疑虑。

普洱茶在蒸压之后的干燥环节,温度严格控制在45度以下,避免过高的烘温伤及茶叶活性。这种做法在普洱茶制作中是十分不讨巧的,因为高温烘干可以让茶叶的香气更为高扬。然而对于兼顾现阶段的品饮与后期陈化的《林深处》来说,却是不得不做的工作。

生命力,是普洱茶陈放的根源。底蕴,是普洱茶陈放的底气所在。这种底气,如真正的美人的底气一样,决不是源自皮相的美,而是扎根于灵魂深处,有着深厚底蕴的内在骨体的美。这种美,不会轻易随着岁月消逝,反而是越久,越有味道。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