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武夷岩茶的时间

 在中国,福建、广东、台湾是乌龙茶的主产区,福建的南部有铁观音,以“音韵”著称,北部有武夷岩茶,以“岩韵”著称。广东有著名的凤凰单丛,以香气浓郁、种类多著称。台湾则盛产高山乌龙,以高海拔的“山韵”著称。在乌龙茶中,岩茶可以说有不可撼动的地位,不仅是老茶客争相追捧的心头好,更是各位“金主”高价竞争的宠儿,那武夷岩茶的制作时间是什么时候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制作武夷岩茶的时间
  武夷岩茶的采摘时间
 
  武夷山春茶采摘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中旬(特早芽种在4月上旬,特迟芽种在5月下旬)。一般选择晴至多云的天气采制,阴雨天不采或少采制。晴天和多云天气的上午9~11点、下午2~5点采摘的茶青,质量好。手工制作的岩茶雨天不采制。
 
  武夷岩茶的采摘标准
 
  武夷岩茶鲜叶采摘标准为新梢芽叶伸育成熟,采开面三四叶。不同的品种略有差异,肉桂中小开面最佳,水仙中大开面最佳。
制作武夷岩茶的时间
  武夷岩茶的采摘方式
 
  武夷岩茶采摘方式有人工和机械两种。人工采摘占用人力多、成本高、管理难度大,在武夷山茶园分散、地形复杂、茶树长势不一处较为适用。机械采摘省劳力、成本低、速度快、效率高,适宜大面积标准化管理的茶园使用。初次使用机采茶青质量较差,含有大量的老梗、老叶,长短不一;机采连续2~3年后,茶青质量比人工采摘的更好。
 
  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
 
  1、采青
 
  最好雨天不采,有露不采,烈日不采。一天中最佳采摘时间在上午9-11时,下午14-17时次之,其他时间更次之。采摘后的运送中要保持鲜叶的新鲜,特别是要保持原有鲜叶的完整性,尽量避免折断、破伤、散叶、热变等不利于保持品质的现象发生。
 
  2、萎凋
 
  有日光萎凋和加温萎凋。它是形成岩茶香味的基础。萎凋中变化显著的是水分的消失,促进鲜叶内部发生理化变化。在日光下萎凋,将茶青匀摊在特制"水筛"放在倾斜的以竹竿组成的晒青架上。根据日光(斜射)强度、风速、湿度等因素和各品种对萎凋的不同要求而掌握。
 
  3、做青
 
  做青的诀窍就是“看青做青”因为青是做出来的,一泡茶的好坏,往往是靠人工控制的结果。意思是把鲜叶的青做掉,使茶叶呈现刚刚好的状态。做青过程中有走水、摇青、等青、发酵等工序交替进行,多次繁复。
 
  4、炒青
 
  炒青的目的是利用高温火力,破坏酶的活性,中止发酵,稳定做青已形成的品质,纯化香气。炒青时,炒灶火力要极大,锅温逐渐增高至230℃~260℃以上。每锅约0.75公斤左右投入锅中翻炒。翻炒时两手敏捷翻动,翻动时不宜将茶青过于抖散,以防水分蒸发太干,不便揉捻,约二三分钟,翻炒四五十下后,青叶表面带有水点,已柔软如棉。
 
  5、揉捻
 
  茶青取出后,趁热迅速置于揉茶台上的揉茶中,将炒青叶压于揉捻筛中来回推拉,直至叶汁足量流出,卷成条形,浓香扑鼻,即解块抖松。然后再将两人所揉之叶并入锅中复炒,复炒温度比初炒低(200℃~240℃),时间也比初炒短,约半分钟,仅翻转数下,取出再揉,揉茶时间比初揉略短。
 
  6、烘焙
 
  烘焙又分为初焙和复焙。初焙俗称“走水焙”,其主要目的是利用高温使茶叶中一些物质受热转化。青叶经双炒双揉后,即送至焙房烘焙。复焙为了使茶叶焙至相应的程度,减少茶香丧失和茶素的减损,复焙时,温度应比初焙时略低。因此,清代梁章钜称“武夷焙法实甲天下”。
 
  7、晾索
 
  晾索的目的一是避免焙后的茶叶积压一堆,未干茶叶堆压发热易产生劣变;二是避免受热过久,茶香丧失,同时晾索也可使茶叶转色,有油润之感。晾索时间约5~6小时。
 
  8、拣剔
 
  拣去扬簸未干净的黄片、茶梗,以及无条索的叶子,拣茶一般在茶厂较亮处进行。补火后,将茶装入茶箱内,放在干燥的室内,待制茶结束,挑运下山,交茶庄处理(精制)。
制作武夷岩茶的时间
  “岩韵”也叫“岩骨花香”,这种花香不是像花茶那种加花窨制而成的香气,而是鲜茶在制作工艺中自然形成的花香。另外,茶底醇厚,啜之有骨,持久不变,也是评鉴“岩韵”的标准。

责编: liuzhiyan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