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紫砂大盖碗

找到约445条结果 (用时 0.017 秒)

紫砂醇,盖碗香?冲泡普洱茶最好用什么茶具?

老铁壶,玻璃壶,紫砂壶,...冲泡普洱茶时所用的茶具,一直是一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

但是你知道吗?选择不同的茶具,冲泡出的普洱茶,其实也有很多区别?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具,其实是一件很讲究的事情。

今天,就来带茶友们了解不同茶具的特点,结尾附上了泡茶高手都在用的养护方法,记得看到最后。

紫砂壶与盖碗的区别

茶具对普洱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口感的充分发挥上,目前主流的是紫砂壶和盖碗,具体选择要根据普洱茶的用料等级、陈放年份和仓储情况而定。

其中的一种观点认为,用透气性好的紫砂壶冲泡普洱茶,才能完美展现茶的优点和弊端,当茶叶仓储不当而有瑕疵时,从茶汤中就能体现得淋漓尽致。

而用盖碗泡出来的普洱茶,虽然茶汤爽口带甜,但没有紫砂壶泡出来的茶汤有层次感,这主要是因为茶具不同,水温和水中蕴含的热量不同。

由于盖碗的碗口较大,沸水注入进盖碗后散热比较快,茶叶还没有充分舒展时,水温就降下来了,茶中物质得不到充分释放,很多缺点就被掩盖掉了。

而紫砂壶主要分为大、小、高和扁四种,一般来说,器形较大,筒身较高,壶壁较厚的紫砂壶,水温的下降会更为缓慢,也就是更能聚热。

在投茶前,还可以先将开水注入紫砂壶,等盖上茶盖后再冲淋5秒,以保持茶温稳定,尽量使壶温与正式冲泡时的水温持平。

总之,相比于容量较小的盖碗来说,大容量紫砂壶的保温性更强,更有利于茶叶舒展和滋味溶出。

平常喜欢用紫砂壶,冲泡普洱茶的茶友不在少数。但很多茶友日常的品茶养壶都不算正确,长期下来容易损伤壶质,进而影响冲泡效果。这里陆离在分享一些养壶技巧。

会开壶

新买回来的紫砂壶,往往会带有一股“火烧味”,开壶后才可正常使用。具体的方法是先用冷水浸泡半天,除去最表面的土气和燥气,然后找个干净的大锅,让紫砂壶进水慢煮。

煮壶分为内外两步,首先将少部分低端茶叶放到壶内,形成内茶外水的状态,等水烧开后调至文火,再慢煮半小时后关火。

关火后静待自然冷却,让紫砂壶经历沸腾-高温-低温-冷却的完整过程,如此一来,紫砂壶就真正吃透了“第一道”茶,开壶才算完成。

养包浆

开壶后就可以养包浆了。紫砂壶的包浆,指的是长时间使用后,壶体表面色泽逐渐深沉,并形成的一层光滑的亚光。

好的包浆浑圆洁莹,脂润似玉,而且愈用愈亮,一般的冲洗都是刷不掉的。

净养壶

虽然紫砂壶的包浆状态,和盘串有几分相似,但具体的过程却完全不同,其中最忌讳的就是用汗手养壶。

品茶求“静”,养壶求“净”。用“汗手”养出来的壶,有油光而无“润”味,光泽黯淡无神,用手一摸还会有油腻腻的感觉。

常擦拭

不用汗手摸壶,是最基本的养壶事项,除此之外还要做到内养外护,这里的内养指的是勤用勤洗,每次用完时,要用清水把壶底和壶壁彻底冲洗干净,切忌留茶底。

而外护指的是在品茶间隙,要养成自觉擦拭壶体的好习惯,用的茶巾也有讲究,首先是纯白色的,这样茶巾脏了也能及时看出,避免在擦拭时造成二次污染。

其次不要用热的,而是冷茶巾,一来对正在养的包浆影响小,二来有利于增加壶体的通透感,提高茶汤在壶体空隙流通时的速度和频率。

此外,茶巾质地的选择,要根据紫砂壶的使用长短而定,磨砺新壶时,可以选材质粗一点的茶巾,温养老壶时,可以用更加柔软的茶巾。

最后切记湿壶湿擦,干壶干拭。用打湿过的茶巾,去擦拭干燥的紫砂壶,很容易会造成“片片牛毛纹,暗淡失宝光”的伤痕,爱壶之人最为惋惜这种情况。

打气孔

日常使用的紫砂壶,壶体的空隙是动态流通的,而一段时间不用时就会再次凝固,导致发茶和壶润生发不畅,因此对于长时间闲置的老壶,再次启用时要先打通壶内的气孔。

具体的方式很简单,就是“请壶上笼”。将紫砂壶放在大一点的蒸笼里,蒸上半小时壶体空隙就再次流动了,静待壶体凉透后再取出,才不伤壶质。

熟普陈放年份越久,选用的紫砂壶质地就应该越细腻,陈放5~10年的熟普,最好用40目的紫砂壶冲泡。

而陈放10年以上的熟普,最好用50~60目的细腻紫砂壶,这样茶汤才会更柔滑顺畅。

从这个角度上看,一壶一茶的模式是最合适的。但近年来正品紫砂壶的价格虚高,一款茶配一把紫砂的方法太过奢侈,也没有必要。

只要冲泡手法娴熟,内养外护到位,茶味的表现其实一样优秀,对茶壶和茶质都没有什么负面影响。

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饮茶是一件赏心悦目,充满情趣的雅事,更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艺术享受。做好冲泡前的这些准备工作,才能以最饱满的状态,品饮岁月沉淀后的普洱。

来源:陆离茶寮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泡单丛茶,盖碗与紫砂之别

 

 

 

 

泡单丛茶,有人习惯用盖碗,而有人习惯用紫砂。

但单丛茶,遇上盖碗或紫砂,会是怎样的呢?

盖碗泡单丛

有人觉得是一种习惯,习惯成自然,平时习惯了用盖碗,用它泡单丛茶的时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一)因为盖碗能保持茶的真实味道。盖碗泡单丛茶,不为其增色也不会减分,而紫砂,多少是会吸香的。

(二)因为品茶的必要。盖碗因为是瓷制,对于叶底、茶色的欣赏和闻香这些都是比较适合的,能够更好的品鉴单丛茶的精髓。

(三)因为茶道的使然。后学认为,器,由繁入简,由简入繁,大道至简,盖碗为中庸之道,冲泡清洗都简单,正是“简”的浓缩。

紫砂泡单丛

并不是说真理就掌握在多数人的手中,不少茶友坚持用紫砂冲泡单丛茶。

 

(一)紫砂本身优势。茶界公认的最好的泡茶用具是紫砂,紫砂传热慢,保温性好,而且壶内有双重气孔,能够更快的适应冷热急变,透气性好。

(二)因为紫砂的聚香性。紫砂有提香吸异味的作用,能够可以更好地留住单丛茶的香气。

(三)因为养壶的需要。单丛茶的茶水能够滋养紫砂,让其变得更加光润美观,久而久之,空壶之内注入沸水也会有了茶味。

正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其实对于单丛茶汤色香气都蛮好的,对选盖碗或紫砂都无大异,这是个人喜欢便可。

 

 

 

 

什么是盖碗,又称“三才碗”、“三才杯

 

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汉族茶具。又称“三才碗”、“三才杯”,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是在民间盖碗也指一种齐刘海发型,因这种发型的刘海像只碗盖在头上而得此名。“茶托”又称“茶船”。盖碗茶,须用滚烫的开水冲一下碗,然后放入茶叶盛水加盖,沁茶的时间看茶叶数量和种类约为20秒至3分钟。在清雍正年间,盛行使用盖碗。

 

 

我们 日常见到的盖碗一般有两种形制 。一种是在 《中国茶叶大辞典 》中的定义为:盖碗,饮具 。多见瓷质 。上配盖下 配茶托 ,茶托 隔热便于持饮这是一类由碗、盖、托三件组成的盖碗,是现代茶馆中最常见的标志性 盖碗茶具 ,被茶人们称 为 “三才碗 ” 。另一种 是在 《中国古陶瓷图典 》中 的 说 法 是 :盖 碗 ,带 盖 的 小 碗 ,茶 具 ,流 行于清此类盖碗由碗和盖两件组成 ,近年来的茶文化复古潮流中,越来越多见。 

 

 

用来冲泡茶叶的盖碗,过去多用来冲泡花茶和铁观音,已经没有限制。使用时既可以用来泡茶后分饮,也可一人一套,当作茶杯直接饮茶用。制作盖碗的材质有瓷、紫砂、玻璃等,以各种花色的瓷盖碗为多。鲁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这样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在众多的碗、盏、壶、杯之中,鲁迅先生为什么单单赞赏盖碗呢?其中,自有道理。凡深谙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别讲究“察色、嗅香、品味、观形。

 

 

以杯、壶泡茶,不利于察色、观形,亦不利于茶汤浓淡之调节。杯形茶具呈直桶状,茶泡在杯中嫩叶细芽全被滚烫的沸水焖熟了,何来品茗之雅趣,只可作“牛饮”;北方盛行的大壶泡茶,茶温易冷却,香气易散失,不耐喝且失趣味。此外,茶泡久了,品质也会下降。无论从品茗鉴赏,或是从养生保健角度而论,用杯、壶泡茶的不足均显而易见。而盖碗茶具,有碗,有盖,有船,造型独特,制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盖可入碗内,茶船做底承托。喝茶时盖不易滑落,有茶船为托又免烫手之苦。且只需端着茶船就可稳定重心,喝茶时又不必揭盖,只需半张半合,茶叶既不入口,茶汤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惬意,避免了壶堵杯吐之烦。盖碗茶的茶盖放在碗内,若要茶汤浓些,可用茶盖在水面轻轻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转,轻刮则淡,重刮则浓,是其妙也。

盖碗定义:

 

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汉族茶具。又称“三才碗”、“三才杯”,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盖碗按照材质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

 

紫砂盖碗

 

 

紫砂透气性和吸附性极佳,但虽说紫砂能改善茶质,不过有紫砂壶优势在先,且瓷质盖碗的优势在于不易串味,紫砂盖碗只待有意者求之了。

 

陶瓷盖碗

 

(因为烧制方法和上釉方式的不同,形成了陶瓷盖碗的多样性。)

 

这里我们对不同釉类的盖碗进行细化分类:

 

青花瓷盖碗

 

 

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粉彩盖碗

 

 

粉彩瓷是珐琅彩之外,清宫廷又一创烧的彩瓷。在烧好的胎釉上施含砷物的粉底,涂上颜料后用笔洗开,由于砷的乳蚀作用颜色产生粉化效果。粉彩瓷装饰画法上的洗染,吸取了各姐妹艺术中的营养,采取了点染与套色的手法,使所要描绘的对象,无论人物,山水,花卉,鸟虫都显得质感强,明暗清晰,层次分明。

 

单色釉盖碗

 

 

单色釉也称“一色釉”“纯色釉”或“一道釉”。由于瓷釉内含不同化学成分,瓷器烧成后就呈现出不同的单一色泽,如青釉、红釉、黄釉、黑釉、绿釉、蓝釉和白釉等。

 

单色釉瓷器虽然颜色单一,但在某种程度上却是对“美到极致是自然”这一境界的经典诠释。 

 

玻璃盖碗

 

 

玻璃盖碗晶莹剔透,用来泡绿茶或者红茶非常好。只是玻璃的导热性太好,很容易烫手,用时要小心。

 

玉质盖碗

 

 

白玉,无杂质。器呈圆球形,侈口,圈足。通体光素无纹。器型规整,琢磨圆润,闪玻璃光泽。白玉盖碗的优势:“白”利于观察叶底;“玉”的材质不导热,使用时不烫手。

 

盖碗按照器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茶盏盖碗

 

 

敞口、斜身、深腹、圈足。据考古或文献资料证明,瓷盏在东晋时已有制作,南北朝时饮茶之风逐渐流行起来。唐及五代时期的茶盏开始配有盏托。明清以后的茶盏又配以盏盖,形成了一盏、一盖、一碟的三合一茶盏,也就是现在盖碗的前身。

 

折沿盖碗

 

 

盘口呈平折沿,边缘起凸棱一周,浅腹,矮圈足,器形规整简洁。多见于古时盖碗,现今对于折沿盖碗的制作已然凤毛麟角。碗浅沿宽不利于抓握,但另一特点“矮圈足”,使得出汤事易烫手。

 

撇口盖碗

 

 

碗口略往外撇,滚圆圈足。这个形状是盖碗中最常用和最常见的。这种器型最大的优点便是外撇的碗口延伸了盖碗的弧度,在使用过程中不易烫手。

 

折腰盖碗

 

 

碗口略往外撇,折腰,圈足。盖为覆碗式,圆口,盖面隆起,上置圈形抓纽。

《晋书·陶潜传》载:陶渊明曾为彭泽县令,州郡派督邮巡视至县,县吏劝陶束带迎见,他感叹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同折腰杯,折腰盖碗也主要遂“有骨气”之意。如字面意思,从盖碗的“腰部”折出另一个弧度。折腰盖碗“分段式”的造型不利于注水时水流顺畅的流动,对冲泡出的茶品口感滋味有一定影响。

 

方形盖碗

 

 

严格意义上来说,方形的盖碗是不属于冲泡茶叶用的器具的。顶多算是一个容器而已。从古至今没有任何一个方形盖碗用以冲泡茶品,原因不言而喻:没有流畅弧度的容器有碍于水流流动,从而使得茶叶内含物质不易溶出。

 

圆融盖碗

 

 

弧腹,肚子略外鼓,较利于对茶叶的闷泡。现今此种类型盖碗较为常见。且其聚香和聚味的效果明显更好一些,综合口感可以得到提升。

 

菊瓣盖碗

 

 

菊瓣式盖碗,呈菊瓣形,敞口,略外撇,弧腹,平底,矮圈足。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脱胎朱漆菊瓣式盖碗,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通体髹朱漆,盖内及碗心髹黑漆后,刀刻填金隶书乾隆御制诗《题朱漆菊花茶杯》:“制是菊花式,把比菊花轻。啜茗合陶句,裛露掇其英。”末署“乾隆丙申春御题”及“太璞”印章款。“丙申”是乾隆41年(1776年)。盖钮及外底均有刀刻填金“乾隆年制”篆书款。

 

棱玉盖碗

 

 

碗口外撇,筒腹,腹外壁刻棱玉纹,圈足。盖上置捉纽,盖面刻覆棱玉纹。棱玉盖碗以形似的植物命名。棱玉指的是一种棱缘波状弯曲,扁球形至圆球形的仙人掌类植物。多为汝窑烧制。

 

鸡缸盖碗

 

 

敞口,深腹,卧足。杯上以斗彩绘画雌、雄鸡及雏鸡,间以山石、兰草、牡丹。鸡缸纹饰以成化斗彩绘制,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一种彩瓷工艺。成化时代,斗彩器的颜色品种多、且能根据画面内容需要自如配色。这些因素致使羽毛色彩繁多的鸡能够被栩栩如生的表现出来。已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的动物:鸡,便被选作最佳“炫技”的纹饰。

 

高足盖碗

 

 

因碗身之下有高足,故名。清代流行的一种茶具,带盖的高足碗。清康熙朝盖碗造型有撇口折沿式,敞口式两种,常见品种有青花、粉彩、珐琅彩及其他单色釉等。其中最有名的是清乾隆红彩云龙高足盖碗。该碗胎体洁白精细,釉面光亮滋润。构图以龙和云组成纹饰,龙为主纹、云为辅纹,翼龙在云间蟠舞嬉戏。盖内及碗内底红彩“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卧足盖碗

 

 

敞口,浅腹,卧足。是明、清时期流行的一种杯式,因杯底无圈足,呈内凹的卧足而得名。有白釉、青花、五彩、粉彩、墨彩等品种。卧足盖碗最大的弊端在于无圈足,易烫手。

 

马蹄盖碗

 

 

流行于明清。敞口,斜削腹,内凹底小平底。官窑器底大多有年款,形状倒置似马蹄。明代以回青、洒蓝、孔雀蓝、白釉等品种为常见。清代雍正年间较为流行,多作斗彩,以腹部饰四团花者为常见。缺点同样是易烫手。

 

Tips

 

选择碗沿外撇加宽、捉钮加高、高圈足的盖碗不易烫手;弧腹、深腹的盖碗冲泡出来的茶滋味口感较好;覆碗式的盖子比较容易聚香。

找到约436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