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宁波茶园

找到约197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明州茶论”“茶庄园”“茶旅游”暨宁波茶史茶事研讨会召开

  浙江在线讯(见习记者车轶婳)在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各地景区再度开启“人山人海模式”,杭州梅家坞、湖州安吉溪龙乡、松阳大木山、台州临海羊岩山……各知名茶旅打卡地的人气也持续升温。

  “明州茶论”——“茶庄园”“茶旅游”暨宁波茶史茶事研讨会召开。

  “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数据,早在2015年,国内旅游已经突破40亿人次,出境旅游1.2亿人次,又是四年过去,人山人海已经是节假日景区的常见景象,旅游、观光、放松的休闲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孙忠焕说。

  正值第十届宁波茶业博览会举办之际,“明州茶论”——“茶庄园”“茶旅游”暨宁波茶史茶事研讨会在宁波举行,14位全国各地茶文化相关的领导专家现场发言,探讨全国各地茶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共论未来茶旅发展新方向。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孙忠焕。

  以史为鉴以人为镜回顾宁波茶史茶事

  借鉴茶史茶事,研讨“茶旅游”“茶庄园”的话题,不仅是茶产业深度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对茶产业茶文化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在本次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学者现场就中国古代宁波茶文化研究进行分享。茶文化学者郭孟良详述《茗史》《斗茶文》《茗笈》三本明代茶相关著作及其作者生平,呈现晚明宁波茶人论茶与交游的茶事休闲景象。

  《吃茶去》杂志总编、河北省茶文化学会常务副会长舒曼,通过讲述宁波雪窦寺四位高僧与茶的不解之缘,引申出宁波佛教与茶的因缘相合,以及雪窦寺禅茶文化从宋代到近代的延续性,一览古代禅师的茶事因缘。

  在孙忠焕看来,“今天的宁波茶文化是昨天宁波的传承与方向,昨天的宁波茶事茶史是今天的借鉴与镜子,寻脉历史上的茶事活动,在新的时局上坚持‘守破离’,才能形成有指导性的传承创新过程。”

  窥探茶叶消费现状“茶旅游”的兴起与未来

  茶叶的兴盛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变化密切相关,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世界政治从冷战到对外,文化从封闭到复原,经济逐渐复苏。随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愈发强烈,如今,茶旅游、茶庄园成为茶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本次研讨会也在此背景下进行。

  研讨会现场。

  会上,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姚静波带来了一组茶叶消费数据,2018年,国内茶叶内销量(不含进口茶)达到191.05万吨,年增长9.35万吨,增幅5.15%。茶叶市场内销额达到2661亿元,售价超过139.28元/公斤,同比增长7.93%。

  茶叶消费群体中,年轻消费群体比例增加趋势明显,茶叶消费市场线上、线下多元融合的雏形已初步形成,新式茶饮店的全面爆发满足了消费者时间空间上的多重需求。

  近年来,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消费市场情况,映射出享受性、服务类的趋优消费不断增长等问题。孙忠焕认为,茶旅游不能仅仅当成是茶园茶山的观光、休闲。现阶段,茶旅游是观光型初步游,但未来,要从大旅游、大休闲的广阔视野去发展,形成体验式、实践式的中度游、深度游。

  结合各地发展经验探索茶旅样本新模式

  “‘茶庄园’是‘茶旅游’的一种具体表现,是茶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平台,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说,‘茶庄园’更要考虑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但‘茶旅游’‘茶庄园’二者都要坚持创新、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孙忠焕说。

  研讨会上,浙江省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毛立民以龙坞茶镇、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中奥有机茶示范茶园等为例,提出要进行茶园民宿融合、打造茶园综合体,同时,还要借助交易成本低、零边际成本的“共享经济”新理念,引领茶旅产业新发展。

  湖州市社科联主席张西廷现场讲述了三个生动的安吉茶故事,如今,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安吉进行茶旅规划指导,因“一片叶子”换了面貌的安吉俨然已经成了茶旅热门打卡地。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农业考古》主编施由明讲述了中国茶旅开拓先锋陈文华先生成功打造茶旅的艰苦历程。绍兴市柯桥区茶叶产业协会宋晓讲述绍兴“御茶古道”,带来生动的茶文化体验游案例诠释。通过各地茶文化不同发展模式的展示,为推进中国“茶旅游”“茶庄园”发展打造了一场精彩的交流盛会。

  最后,宁波市文广旅游局局长张爱琴表示,“未来宁波将从提升文化内涵、高标准打造茶旅区域、推出精品茶旅路线、深度开发禅茶文化、组合茶文化和旅游住宿业等七个方面发展当地茶文化旅游,谱写当地茶产业和茶文化发展新篇章。”

  (编辑:李悦)

  来源:浙江在线

“机器换人” 宁波茶叶生产迎来“满园春”

机器杀青


3月初,正是全市春茶采摘加工的忙季,全市10个区县(市)以乌牛早、平阳特早等特早生品种为主的茶园都已进入采摘期。

在地处宁海跃龙街道的望府茶业有限公司制茶车间,10多台茶叶加工机器隆隆作响,4名工人站在机器前,不时查看茶叶制作情况。公司负责人王茂强表示,在摊青、杀青、揉捻、理条、烘干等茶叶制作加工的系列过程中,他们基本实现了全自动可控化生产,整个生产流程只要4名工人操作就够了。

望府茶步入连续化加工之路,这是宁波茶叶生产“机器换人”的一个缩影。

告别手工制茶,实现全自动生产

宁波产茶历史悠久,四明山脉和天台山脉历来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自唐中叶起,茶叶逐渐成为浙东人颇为喜好的饮品。望海茶、瀑布仙茗、奉化曲毫、东海龙舌……随着宁波茶叶声名鹊起,茶叶成为山区、半山区农业增效、农户增收的重要经济作物,全市现有茶园面积21万亩左右。2020年,全市茶叶总产量15174万吨,总产值89488万元,其中名优茶产量2194吨,产值67311万元。

由于名优茶生产加工非常注重嫩度等品质的要求,在连续化生产不能满足茶叶加工技术要求的情况下,客观上造成了加工等环节对人工的高度依赖。

正因如此,摆脱传统、低效率的手工制茶方式,实现标准化、清洁化、智能化生产,成为不少茶叶生产企业孜孜以求的目标。近年来,我市茶叶加工制作持续推进机械化步伐,加大摊青空气处理机组、电磁滚筒杀青机、开放式连续回潮机、燃油式滚烘机、燃油式连续烘干机等加工设备研发和应用,全市已有12家茶企获浙江省标准化名茶厂称号。

这几年,望府茶业公司不惜投入上百万元资金更新设备,以提高公司的产茶效益。这在宁海的茶叶生产基地中首屈一指。王茂强告诉记者,以茶叶摊青为例,他们引进了高科技摊青房。在这个房里,二氧化碳含量、温度、湿度全程可控,和自然摊青靠天吃饭的方式相比,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工成本,更是稳定了茶叶的品质。今年,望府茶业公司还新引进了80型电磁滚筒杀青机、茶叶连续杀青理条机等设备。凭借现代化的生产加工设施,如今该公司名优茶年产量保持在1万公斤左右,年出口量约1500吨,年产值达到2000万元,望府茶以其高品质享誉国内以及欧洲、中东等地。

走进宁海深甽镇太阳山茶场制茶车间,只见四五台机器正在运作。“第一批乌牛早已完成采摘,正在进行杀青、理条和烘干的智能化生产,目前基本进入收尾阶段了。”据茶厂负责人李巧红介绍,这几年先后投资50多万元采购了近30台制茶设备,初步实现了名优绿茶杀青、理条、烘干以及红茶萎凋、糅捻、发酵、焙火的自动化生产。茶叶机器加工,一方面节省了大量人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茶叶的产量和质量。以绿茶杀青、理条、烘干为例,纯手工制作需要三四个小时,而智能化生产时间只需要几十分钟。目前,太阳山茶场种植有乌牛早、望海茶1号、龙井长叶等多个品种,制作的都是中高档茶叶,今年茶叶产量估计3000多公斤,产值约800万元。


连续化加工,设备再升级

鄞州大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瞻岐大岭有525亩面积的茶园。近日,笔者来到大岭农业公司茶园时,茶农们正在山上采摘鲜叶。虽然经历了寒潮和干旱双重的灾害性天气,但这里的茶叶长势良好,鲜叶采摘量与去年基本持平。

走入该公司新建的茶叶加工厂房,机器轰鸣,阵阵茶香扑鼻而来。与茶叶山上几十名采茶工忙碌热闹的生产场面相比,茶叶加工车间却显得有点冷清。偌大的厂房里,4名工人各司其职,在茶叶加工生产线上操作。“这多亏了新购置的全自动扁形茶炒制机,完成了大部分的制茶工序。”该公司总经理周意达说,新购置的全自动设备功能丰富,可自动配送茶叶至加工区域,加工区域具有自动分拣功能,可以通过重量感应来控制每份茶叶的克数,且只要设定一台机器,其他机器可以复制命令自动运作。“仅需一步操作,就能够完成茶叶制作的上料、运料、分料、做形、出料整个流程,实现连续化加工。”周意达欣喜地说。

乌牛早等茶叶在制作完毕后还需进行分级,根据叶片大小区分质量,一般分为精品、特级、一级、二级等四个等级。连续化加工设备的投入应用,是否会对茶叶品质造成影响呢?周意达表示,全自动生产设施不会导致茶叶品质下降,反而在提升产量的同时还保证了茶叶的风味。机器在炒制造型茶叶时,使用统一的标准时长和炒制温度,每份茶叶克数也能做到精确控制,这样在炒制过程中既不会欠缺火候,又不会翻炒过头,茶叶形状也能得到较好地保持。

据了解,大岭农业公司茶厂过去靠6台单机运作,每台都需要人工进行调试操作,一天干茶产量约为30公斤。今年引进全自动扁形茶炒制机后,同样的鲜叶加工量,过去需要30人左右,现在三四个操作工就能做好了。目前,茶厂日加工茶叶达到100公斤,在提高产能的同时,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同样,在余姚夏巷荣夫茶厂,投资300万元购置的连续化加工机器今年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茶厂负责人表示,茶叶杀青加工效率每小时450公斤至500公斤。眼下,茶厂有3条流水线投入作业,名优茶的年产量可达到7吨,比之前增加1吨。

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韩震表示,连续化加工设备是茶叶机械化加工的升级版,它给茶叶生产带来的不仅可以提高产量和节约人工成本,而且可以减少茶叶与人体的接触次数,茶叶产品安全有了更好的保障。目前,仅余姚一地,连续化加工生产线达到8条。自动化生产线的诞生,解决了劳动力匮乏的问题,无疑是茶业的重大突破。


“机器换人”,仍有拓展空间

经过多年的大范围推广,如今,我市名优茶生产基本实现加工机械化,并从机械化再度升级到连续化加工。茶叶加工机械的广泛应用,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确保了茶叶品质。

业内人士认为,进一步提升宁波茶叶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茶叶生产领域“机器换人”仍有拓展空间。

在茶园生产环节,修剪机械有一定程度的推广应用,但在中耕除草、绿色植保、名优茶采摘等环节的茶叶机械推广应用水平还不高。茶叶生产企业普遍存在劳动力日益紧缺、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人工体力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由于茶园大多地处山地丘陵地带,因此,适用于山地丘陵地区的轻型茶园管理机械有较大需求。

一方面要建立适宜机械化作业的标准茶园,完善茶园配套设施建设,为茶园机械化作业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加大茶园管理机械的购置补贴力度,在资金、政策上给予广大茶农最大限度扶持,引导茶农选择先进适用的茶园管理机械。此外,建立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基地,通过召开茶树机械修剪、耕作、采摘技术推广现场会,加大推广和技术培训指导力度,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计划重点推广茶园管理全程机械化和茶叶加工机械连续化、智能化生产方式,开展机械化采摘技术和茶园机械耕作技术的创新开发,通过适用机械选配、适采茶树品种、适宜树冠模式、适制工艺技术等研究,形成适合名优红茶、绿茶机械耕作和采摘茶园管理、机械加工连续等产业化技术方法,从而大幅度降低茶园管理、采茶、加工的用工量和生产成本,缓解和改善劳力紧缺状况,提高茶叶生产效率和效益水平。

宁海是我市的产茶大县。为加快推进“机器换人”,提升茶叶产业机械化水平,该县立足区域茶叶产业实际和农业机械化发展基础,通过普及农机装备应用、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等途径,大力提高茶叶产业的农机装备水平。去年,宁海被列入全省农业主导产业(茶叶)“机器换人”示范县。下一步,宁海将结合“十四五”规划,坚持创新引领,继续深化茶叶产业“机器换人”建设,推进茶叶机械智能化、数字化,推动全县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


摄影 孙吉晶

记者孙吉晶 宁海县委报道组 徐铭怿 实习生 戴雯菁

【原标题】今日宁波丨“机器换人” 宁波茶叶生产迎来“满园春”

来源: 中国宁波网

所有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从白化茶种质开发到紫化茶品种育成宁波茶业迎来多彩时代

日前,由我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茶企和高校共同承担的高品质紫化茶育种项目顺利通过市科技局组织的项目验收。该项目成功创制出紫黑、深红、橙黄等多个全新叶色的紫色茶树种质并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授权。

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茶叶专家表示,紫化茶育种的成功,标志着我市珍稀特异茶树种质资源开发研究又迈进了一大步。从白化茶种质开发到紫化茶品种育成,宁波茶业迎来了多彩时代。

彩色茶叶。

彩色茶园国内独一无二

记者在紫化茶创制研究基地的种质资源圃里看到,上百亩茶园圃地里,分布着紫、红、橙、黄、绿等各种叶色的茶树,既有深浅不一的同色,也有成片集中或单株的,数量多达数百种。毫不夸张地说,进入种质资源圃,眼前呈现的是一个茶园的“多彩世界”。

“之前的目标是开发出品质优异的白色茶、黄色茶,随着技术和种质的不断积累,研究方向从满足茶产品生产的品种选育扩展到了多用途特色茶树品种的开发。”项目负责人余姚市农业推广总站高级农艺师李明兴奋地说,在紫化茶开发过程中,项目组通过大规模的亲本优选、组合筛选、重复试验,历经多年最终取得了种质定向育种目标的创制方法。浙江大学作为项目合作单位,由全国茶产业技术体系科学家梁月荣教授领导的实验室对紫化茶的紫化机理从分子学、生化学等层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率先构建了紫化茶种质评价指标体系。

跟随基地负责人的脚步,记者来到了一片由紫、黄、绿等叶色组成的几何形彩色茶园。据介绍,这片由6个不同叶色的自育品种组成的彩色茶园,规模虽不是很大,但在国内还是独一无二的。彩色茶园吸引了省内,以及江苏、山东、湖北等多个省份的同行前来参观。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彩色茶园经济效益可观,对照单一品种的茶园,其年收益要高出12%至39%。

茶叶专家表示,紫化茶是指体内含有花青素、新梢叶片呈紫色或近紫色的一类茶树资源。相比于对紫化茶的认识,消费者可能对花青素更为熟知。花青素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一样,就是植物体的色素。叶绿素创造了植物的绿色,类胡萝卜素呈现的是植物的黄色,而植物界丰富的色彩,是由各种各样的花青素发挥着极大的作用。花青素是一个庞大的家庭,有1000多种,在构成五彩缤纷植物世界的同时,也为人类健康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

近年来,随着茶文化、茶知识的普及,人们对茶叶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多少有些了解,而这些功效主要来自茶叶中所含的主要成分——茶多酚。有研究报告指出,一杯茶的抗氧化能力相当于12杯葡萄酒。而紫化茶所含花青素的抗氧化能力远比茶多酚强。不仅如此,紫化茶在含有花青素的同时,茶多酚含量依然没有减少。由此可见,兼有花青素、茶多酚的紫化茶的健康意义远在常规茶之上。

彩色茶树。

茶之王者为何姗姗来迟

事实上,紫化茶由来已久,且是茶之王者。

在茶产业兴起之初的唐朝,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写道:“茶,紫者上、绿者次。”我省湖州长兴所产的“顾渚紫笋”,是当时首屈一指的贡茶,地位凌驾于所有茶品之上。

“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这是唐代诗人张文规对当时紫笋茶进贡情景的生动描述。比照300年后北宋宣和年间才被钦定为“天下第一”的白茶和千年之后的西湖龙井,紫笋茶的王者“资格”更老。

然而,在我国此后千余年的产茶史中,紫茶出现的频率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不外有三:

一是多数茶树属于常规的绿叶品种,紫芽茶树种质所占比例较少,且紫芽出现在幼嫩芽叶时期;

二是过去茶树历来依靠种子繁殖,而茶树的种子是高度变异的杂合种子,紫茶在后代繁衍中得不到保障;

三是紫茶所含花青素的味感偏向苦涩,不符合人们的感官享受,而人们又不知晓其生化功效。

但在唐朝,采用的蒸青团茶工艺正好能去除花青素的浓苦涩特征,使滋味变得醇和。到了明朝洪武年间,我国茶叶工艺全部改为流传至今的工艺,紫茶浓苦涩的味感就暴露出来,紫茶成为品质劣化的标志。

过去几十年间,茶消费者追求细嫩高档的名优茶,崇尚鲜醇甘甜的滋味。因此,在生产中,往往把带有花青素呈色的芽叶、茶树排除在名优茶原料之外。尤其是安吉白茶、黄金芽等白化茶拥有较高氨基酸含量,有着显著增进鲜爽甘甜滋味和香气的作用,更符合人的感官需求而受到热捧。因此,紫化茶被遗忘也在情理之中。

彩色茶树。

世事的美妙总是处在变化过程中。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茶产业的持续扩张及生活的多元化,人们对茶的认识和要求不断提高。从市场角度来说,我国虽有六大茶类工艺所创造的丰富茶类,但长期来采用的是清一色常规绿色茶品种,同质化竞争让经营利润逐渐下降,产品品质风格的拓展空间也不断压缩。前些年兴起的黄色、白色白化茶发展热潮,实质上也是市场对产品同质化的突破。但白化茶历经20多年的发展,也开始从珍稀走向平凡。到目前为止,全国仅安吉白茶的栽培面积就

有数百万亩,我市的黄、白化茶种植面积占比也有10%以上,产值占茶业的25%。近年来,供应量快速增加,平均利润却大幅下滑,产业亟待寻找一个新的突破口。

据了解,富含花青素的紫化茶资源十分稀缺。我国茶树种质资源里紫色的茶树品种只有“紫娟”“紫茶”,且这两个品种只在小范围内种植。

这些年来,随着行业对特异种质资源开发的关注,新种质的开发速度明显加快。

国内著名的茶叶科研院校纷纷把目标投向紫化茶等特异种质资源开发上,浙江省完成“十三五”茶树专项育种目标后,在“十四五”期间推出了9大内容的育种专项,几乎囊括了茶树种质开发的所有方面,我市也把茶树育种专项列为2025科技专项。种质创新带来的不仅仅是产业活力的增强,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年秋季,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举办了地产工艺白茶公开品鉴会。有一组利用“紫娟”生产的工艺白茶,黑色叶面镶嵌丰银白茸毫的外观风格,在众多白茶中显得十分特别,经与会技术人员和企业人员品鉴,一致认为其品质十分优秀、特色明显。

去年以来,由宁波福泉山茶场、宁波黄金韵茶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生产的紫茶产品分别送到浙江大学、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单位予以检测审评,专家们十分欣赏以紫茶为原料加工的白茶、红茶、黄茶等茶叶的优异品质和鲜明特色,而对于测得的紫化茶高氨基酸、高花青素含量更是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紫化茶开发具有广阔前景。

彩色茶叶泡出来的茶。

景观茶园风光无限

近年来,茶文化渗透于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各个角落,市场轮番炒作绿茶、白茶、黑茶、青茶、黄茶、红茶等传统茶类,加上不断涌现的配伍花茶、新式茶饮,渐渐走向全民饮茶的时代,饮茶人群从中老年人向年轻人蔓延,茶世界也变得越来越热闹。据粗略统计,目前我国茶产业年综合产值约5000亿元,一二三产比重各占三分之一,且随着年轻人茶饮队伍扩大和健康生活需求多样化,各种时尚、健康、新型茶饮迅速扩张,预计不远将来,茶产业可以达到万亿元的规模。

茶是我市山区农村经济的优势特色产业。我市常规名优绿茶、白化茶、红茶已成功走出了产业化之路,茶业效益规模持续扩大,茶类结构不断优化。

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我市正在着力开辟茶业经济新的增长极,以期确保茶叶资源增值、茶类结构优化、效益提升的产业发展态势。茶叶专家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市茶业发展主要面临资源利用不足、生产成本上涨、采摘劳动力短缺等剪刀式困境和效益持续提升的压力,茶资源的高效利用成为重中之重。为此,“彩色生态茶园”作为茶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已写入“十四五”期间我市农业发展的规划。今年,奉化、鄞州、余姚等地的彩色生态茶园发展试点已经取得了可喜进展。

宁波福泉山茶场是我市最大的茶场和种质资源库,其彩色茶园种植起步较早,该场已相继引种了黄色、白色、紫色等10多个茶树品种,在不断丰富资源库种质拥有量的同时,全场3000多亩景观茶园正在悄悄走向多彩,同时以紫色、黄色、白色等茶树品种开发的茶产品比重也在持续上升。而奉化的雨易茶场、象山的黄避岙茶场、鄞州的堇山茶艺场等一批创新意识强的企业自发进入了茶园彩色化队伍。

色彩丰富的彩色茶树,为山间增添了一道不可多得的自然景观。在当前乡村产业走向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彩色茶树与旅游观光、乡村产业振兴相结合,更能凸显其市场价值。近年来,我市多家企业开辟特色茶园和彩色茶园已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从参加历届中国花博会、园博会展览的情况看,彩色茶树品种为组合的景观在会展上十分受人注目。市农技推广总站技术人员表示,按照规划目标,“十四五”期间,我市要建立10个彩色茶园综合示范体,以此带动全市茶园换种升级,通过茶园彩色化进程,进一步提升茶产业水平和茶园风光。记者孙吉晶

来源:中国宁波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97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