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中国紫砂鉴赏

找到约206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青年艺术家房杰

房杰

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师
中国青年陶艺家
中国紫砂协会会员
中国紫砂鉴赏协会会员

出生于宜兴紫砂世家,受家庭熏陶,从小就热爱紫砂文化。他1995毕业于宜兴丁蜀高级职业学校(工美专业);1999年在中国工艺美术学院深造;2001年被聘为“紫砂陶苑”工作室技师,从事紫砂陶艺创作。

他的作品造型新颖,风格古朴端庄,构思巧妙,深受国内外收藏家的喜爱,并屡获嘉奖。如今,房杰已经是国内较为年轻的工艺美术师,是中国青年陶艺家。被中国紫砂协会、中国紫砂鉴赏协会吸收为会员 。

1999年进中国工艺美术学院学习紫砂陶艺的创作、设计。其设计的作品造型新颖,风格古朴端庄,构思巧妙,深得同行和老师的好评。

2001年被聘为“紫砂陶苑”工作室技师,专门从事紫砂壶的创作和制作。作品深受国内外收藏者的喜爱,在同行业评比中经常获奖

2004年11月《仿古壶》获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师精品博览会银奖。

2005年10月《茄段壶》获河北首届中国紫砂精品博览会金奖。

2005年11月《灵兽壶》获第五届中国西湖博览会金奖。

2006年9月《线圆壶》获首届秦皇岛中国宜兴紫砂作品展银奖。

2006年11月《鸿运梅桩》获第八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

2007年11月《圣柏》获第九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

2007年12月通过了全国 考核 颁发 取得了中国工艺美术师证

2008年7月《葵菊》荣获大连第四届国际茶博会暨世界华侨华人以茶会友大会的茶具比赛中荣获金奖。

2008年8月《莲子壶》被“全球华人笔墨丹青迎奥运”北京奥运书画征集组委收藏。

2008年8月《四方汉宝》入选“全球华人笔墨丹青迎奥运--和谐之旅”文化艺术巡展“澳门书画邀请展”。

2008年11月《泥绘井栏》在第十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获中国工艺美术金奖。

2009年5月《翠柏》在第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茶宫分会场的“中国紫砂壶精品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2010年10月《铁梅》在第十二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获中国工艺美术金奖。

 

2010年10月《金钱松段》在第十二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获中国工艺美术银奖。

2014年11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艺术设计系毕业。

2014年9月《弯把梅桩》 第二届中国陶瓷名作展荣获银奖作展荣获银奖

 

2018年10月 作品《绿意壶》被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永久性收藏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玩紫砂壶必须认识的20位紫砂大家

 

在中国数百年紫砂发展史上,有20位紫砂大家,他们建树着自己独立风格的作品与理论,推动着中国紫砂之发展,也同时在中国紫砂长河中,树立起属于自己也属于中国文化艺术的丰碑。

 

供春

 

▲供春像

 

供春被认为是紫砂鼻祖,其本为一书童,所制茗壶精巧实用,其名遂传于后世,在紫砂中,一款树瘿形的紫砂壶,即被称之为供春壶

 

 供春,一作“龚春”,在中国紫砂文化史上,供春是一个开创性的人物。他姓龚,名供春。明代正德年间,供春作为书僮随进士吴颐山来到金山寺伺读,闲暇时看到寺内老和尚用当地特有的紫泥捏制茶壶,饮茶参禅,此时已成佛界习俗。也许是出于好奇吧,他就取了老和尚洗手后沉淀在缸底的洗手泥,参照寺院内大银杏树的树瘿,做出了“指螺纹隐起可按”的供春壶。供春壶造型古朴精工。温雅天然,质纯薄坚实。负有盛名。供春之壶,胜于金玉。

清人推其为紫砂鼻祖,吴梅鼎《阳羡茗壶赋》中以“彼新奇兮万变,师造化兮元功。信陶壶之鼻祖,亦天下之良工”赞颂供春壶的大雅之美。

周澍《台阳百咏》则有“最重供春小壶,一具用数十年,则值金一笏”之说,感叹泥砂制器竞与黄金等值。

储南强初见此壶定为瓜形,黄玉麟亦然,后经黄宾虹识为树瘿,今广采此说,时清民国制壶高手裴石民另配一树瘿壶盖,状如灵芝,延清本乡金石书法家潘稚亮于盖缘四周刻铭:“作壶者供春,误为瓜者黄玉麟,五百年后黄宾虹识为树瘿,重为盖者石民,题记者稚君”。今学界多有置疑,谓此壶乃吴大澄役匠所仿,储南强在上海得见另一把民间收藏供春壶之后,醒知己之藏品为后期仿制之物。

 

▲供春壶

 

时大彬

 

古时坊间流传着“宫中艳说大彬壶”这一说法,在明朝时时大彬就已经大名鼎鼎了。多人墨客也对他的壶多有记载和评价。

 

▲时大彬 圈钮壶

 

比如,明超许次纾在《茶疏》中写道︰“往时供春茶壶,近日时彬所制,大为时人宝惜。”

 

▲时大彬 僧帽壶

 

时大彬,创制了许多制壶专用工具,创制了许多壶式,并培养了李仲芳、徐友泉等一批徒弟。承上启下,发展了紫砂艺术。

 

▲时大彬 大彬如意

 

陈鸣远

 

▲和正瓜壶

 

陈鸣远

字鸣远,号鹤峰,又号石霞山人,壶隐

清康熙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

是几百年来壶艺和精品成就很高的名手

光器、花器、杂件无一不精,乃是紫砂全才,其作品亦为后世推崇,和正瓜壶、传香壶都是千万天价作品。

 

陈鸣远的紫砂创作才情不拘于单一格调,勇于开拓创新,通晓且娴熟素器、花货

善于自然型类砂壶制作,其作品形神毕肖,令人拍案叫绝

开创壶体镌刻诗铭之风,署款以刻铭和印章并用

款式健雅,颇具盛唐风格

 

▲传香壶

 

邵大亨

 

▲大亨掇只

 

陈鸣远之后的紫砂壶,受宫廷传器影响,多为繁杂、华丽之风,而邵大亨一扫其靡,还紫砂本色之美,是公认的紫砂大家,其传器朴素而有韵,尤以掇只、德钟最为出名。

 

 

▲大亨德钟

 

 

 

陈曼生、杨彭年、杨凤年

 

陈曼生被后世称为文人壶的开创者,其为清代书法大家,酷爱紫砂

 

▲曼生石瓢

 

于是他便自己设计紫砂壶,聘请当时的制壶好手,杨彭年、杨凤年兄妹二人制壶,自己则在壶身上铭题壶铭,极富文人气韵。

 

▲杨凤年制 风卷葵

 

这也就是后世流传的曼生十八式之名,不过十八只是泛指,曼生壶并非只有十八式。

 

▲曼生壶系列

 

 

瞿子冶

 

▲子冶石瓢

 

瞿子冶是清代书画家,其亦爱好紫砂,自号壶公,其善刻竹、诗文,紫砂中有一款石瓢,便被后世命名为子冶石瓢

瞿子冶(1778年——1894年),名应绍,字子冶,初号月壶,改号瞿甫,又号老冶,上海明经,尝任训导,上海松江人。他工诗文,其诗耀艳深华、缠绵悱恻;擅书画,晚年尤工兰竹,用笔放逸,为世所重;精鉴赏,凡钟鼎彝器、秦砖汉瓦无不立辨真伪。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酷爱紫砂壶,像陈曼生一样,定制砂壶。他请邓奎到宜兴监造,而他则亲自操刀镌刻,与曼生不同的是,他不仅在壶上刻铭文且把他最得意的竹子锓于壶上,俯仰疏密、一如其画;并大胆尝试,在壶盖上装饰,竹枝从壶身延展到壶盖,遮天蔽日,别具匠心。他以自己的才气、魄力把文人紫砂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被誉为“曼生之后第一人”,他自号“壶公”,确实名副其实。

 

▲子冶石瓢

 

梅调鼎、何心舟

 

▲心舟石瓢

 

在陈曼生之后,清代书法家梅调鼎在浙江宁波的玉成窑,被认为是文人壶的又一巅峰,其聘请当时的制壶好手何心舟、王东石等制壶,玉成窑出品的紫砂茗壶文人气息浓厚,为时所追捧。

 

 

▲玉成窑印

 

黄玉麟

 

▲黄玉麟 供春

 

黄玉麟为晚清制壶大家,其仿供春壶精巧无比,更是创制了鱼化龙这一壶型,流传后世,至今是许多壶友钟爱的壶型。

其与供春壶渊源见第一条,供春简介。

 

 

▲黄玉麟 鱼化龙

 

俞国良

 

▲俞国良 瓠棱壶

 

俞国良为清末制壶高手,当时被苏州收藏大家吴大澂所聘制壶,其所制传炉壶乃是公认第一,并在国际博览会拿过金奖。

 

▲俞国良 传炉

 

程寿珍

 

▲寿珍掇球

 

程寿珍为清末民初的制壶大家,又名陈寿珍,号冰心道人,是一位勤劳多产的紫砂壶名家,是名艺人邵友廷的养子,其承邵氏之风,所改制掇球为其代表之作,曾获万国博览会金奖,晚年只做掇球、仿古、汉扁三式。

钤印有“冰心道人”、“八十二老人”等。

 

 

顾景舟

 

 

▲景舟 提壁壶

 

顾景舟先生是新中国的紫砂七老之一,被誉为紫砂泰斗、一代宗师

 

其作品乃是紫砂界的标杆,乃是玩壶之人必须要知道的紫砂大家!

 

 

 

▲顾景舟 宝菱

 

朱可心

 

 

▲朱可心 报春壶

 

朱可心紫砂七老之一,花器宗师报春壶为其代表作品。

 

裴石民

 

▲裴石民 牛盖莲子

 

裴石民紫砂七老之一,是近代制壶大师,牛盖莲子为其代表作品。

 

 

▲裴石民 裙钟

 

吴云根

 

▲吴云根 柿子壶

 

吴云根紫砂七老之一,是朱可心师兄,同样为花器大家。

 

王寅春

 

▲王寅春 朱泥梅花周盘

 

王寅春紫砂七老之一,是近代制壶大师,梅花周盘为其代表作品。

 

任淦庭

 

▲任淦庭 刻绘

 

任淦庭紫砂七老之一,是七人中唯一的陶刻大家,也是近代最为出名的陶刻大家。

 

蒋蓉

 

▲蒋蓉 青蛙莲子壶

 

蒋蓉紫砂七老之一,是七人中唯一的女大师,以花货中的塑器见长,被誉为花货塑器第一人。

杨清茨:茶文化推动了中国紫砂艺术的发展

“欧阳修的‘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萧洒有余清’,说明北宋时期,紫砂器皿已经出现在文人的茶桌上了;宋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宋时人们特别关注精神层面的需求,文人墨客好以茶会友,这也为以后紫砂文人壶的出现做好了铺垫。”


湖北省图书馆长江讲坛现场。

9月2日上午,诗人、作家杨清茨做客湖北省图书馆长江讲坛,与武汉读者分享“紫砂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杨清茨著有《紫砂艺术恰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杨清茨说,在西方国家博物馆馆藏的中国陶瓷艺术品中,几乎都能见到紫砂壶。在优秀的中国艺术中,以传统文化为底蕴是其存在、发展、壮大的艺术类型,紫砂壶艺是其中的佼佼者,它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滋养下诞生、发展、壮大的手工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尤其与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可谓浮沉与共。


杨清茨在讲座中。

宋代紫砂壶主要用来煮水,主要采用铆接法,做工粗糙,如苏东坡的提梁壶,只能算紫砂壶的雏形。到了明清时期,全叶冲泡的泡茶完全取代宋代煮茶、点茶,紫砂壶艺随之迅速发展。

明朝是中国茶文化发展和变革的重要时代,紫砂壶发展也迎来第一个高峰,不仅在功用上“壶以砂者为上”,这时期的紫砂壶还开始关注造型与工艺。清朝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整个上层社会品茶风气尤盛,进而也影响民间。这时期不仅茶业、茶学发展昌盛,茶器也顺势发展迅猛,紫砂壶的发展也迎来第二个高潮。清代随着紫砂装饰艺术的兴起,成就了紫砂文人壶的巅峰时代,从而形成了紫砂壶艺术。清代康、雍、乾三代造型繁多、制作精到、富丽奢靡。雍正时,紫砂壶开始加彩;嘉庆、道光年间,文人参与制壶,砂壶的器型、种类越来越丰富。

杨清茨说,紫砂壶艺一路走来,茶文化孕育了它的诞生,给了它生命。而壶的形体设计与壶表的装饰艺术则升华了它的灵魂,赋予了它新生。就前者来说,紫砂壶史上的形体设计经历了初期的仿青铜器造型、古代陶器造型、古代日用器物造型等,巅峰时期的仿自然界动植物造型等,正是这些灵感源于传统文化的式样,紫砂壶艺有了“方非一式,圆不一样”的造型百变之美谈。就经世流传下来的经典茗壶款式来说,无不透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也正是因此,才经得起推敲,才能够经久流传。

就壶表的装饰艺术来说,壶之表体上的装饰艺术一般有陶刻、泥绘、彩绘、镶嵌金银等,这些装饰虽技法不同,但内容多以中国书画为主,特别是紫砂陶刻是集中国的书画、文学、篆刻等传统文化精髓于—体的艺术形式,即便是镶嵌金银这样的装饰也根源于我们中国的金银文化。紫砂装饰艺术同样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表现内容、为气质底蕴的艺术形式。

杨清茨还介绍,明代万历朝之后小壶流行,此时审美意义凸显,审美价值大于使用价值。清代宜兴紫砂艺人陈鸣远所创作的紫砂壶将“光器”加进了青铜器及自然界中瓜果、竹木、树段等雕塑造型,文房雅玩也包括进来,使得紫砂壶的艺术性、鉴赏性显著增强。

由清代书画家、篆刻家陈鸿寿设计,紫砂艺人杨彭年、杨凤年兄妹亲手制作的18种经典紫砂款式,因陈鸿寿字曼声,故名为“曼生十八式”或“曼声壶”,将诗文雅趣融入壶中,引得当时达官贵人重金求购。清末一代紫砂宗匠邵大亨,制壶以挥扑见长,尤其简练形体,朴实庄重、气势不凡,更突出紫砂艺术质朴典雅的大度气息。

近现代陶艺大师顾景舟的紫砂壶艺作品,成就极高,技巧精湛,且取材甚广,是近代陶艺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

杨清茨说:“中国茶文化决定了紫砂壶艺要以实用性为根基,中国传统文化赋予了紫砂壶丰富的欣赏性与丰厚的文化性,而在中国传统文化滋养下成长的我们又深受其影响。以这样的审美倾向去赏析数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经典茗壶,其实就是在欣赏集实用性、欣赏性与文化性于一体的艺术品。”

来源: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记者万建辉 通讯员谢宁),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2日讯(记者万建辉 通讯员谢宁)

找到约197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