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紫砂器曾是中国特有的

找到约11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喝茶哪能不懂盖碗?最全盖碗图鉴,不了解的赶紧看

【什么是盖碗】

盖碗,带盖儿的茶碗 ,由茶碗、茶盖、茶船三件套组成。盖碗又称“三才碗”、“三才杯”,所谓三才即天、地、人。茶盖在上谓之天,茶托在下谓之地,茶碗居中是为人。

这么一副小小的茶具便寄寓了一个小天地,一个小宇宙,也包含了古代哲人讲的“天盖之,地载之,人育之”的道理。


盖碗,据传是唐代德宗建中年间由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发明的。因为原来的茶杯没有衬底,常常烫着手,于是崔宁之女就想出用木盘子来承托茶杯,又为了防止喝茶时杯子倾倒,她设法用蜡将木盘中央环上一圈,使杯子便于固定。这便是最早的茶船即茶托。后来茶船改用漆环来代替蜡环,更加便利,而后环底做得越来越新颖,形状百出。用盖碗饮茶这种特有的饮茶方式逐步由巴蜀向四周地区传播发展,后世就遍及于整个国家甚至世界。


用盖碗饮茶盛行于清和民国时期,当然现在也是很流行盖碗泡茶,比如建盏盖碗,紫砂盖碗,汝窑盖碗,青花瓷盖碗等。使用盖碗时既可以用来泡茶后分饮,也可一人一套,当作茶杯直接饮茶用。



鲁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这样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在众多的碗、盏、壶、杯之中,鲁迅先生为什么单单赞赏盖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凡深谙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别讲究“察色、嗅香、品味、观形”。以杯、壶泡茶,不利于察色、观形,亦不利于茶汤浓淡之调节。杯形茶具呈直桶状,茶泡在杯中嫩叶细芽全被滚烫的沸水焖熟了,何来品茗之雅趣,只可作“牛饮”;北方盛行的大壶泡茶,茶温易冷却,香气易散失,不耐喝且失趣味。此外,茶泡久了,品质也会下降。无论从品茗鉴赏,或是从养生保健角度而论,用杯、壶泡茶的不足均显而易见。


盖碗茶具有碗,有盖,有托,造型独特,制作精巧。喝茶时盖不易滑落,有茶托又免烫手之苦,且只用端着茶托就能稳定重心,喝茶时又不用揭盖,只需半开半合,茶叶既不入口,茶汤又可顺畅流出,甚是惬意,避免了壶堵杯吐之烦。盖碗的茶盖放在碗内,若要茶汤浓淡,可用茶盖在水面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滚,轻刮则淡,重刮则浓,妙用无穷。


【按材质分类】

紫砂盖碗

紫砂透气性和吸附性极佳,瓷质盖碗的优势则在于不易串味,紫砂盖碗只待有意者求之了。

陶瓷盖碗


因为烧制方法和上釉方式的不同 形成了陶瓷盖碗的多样性。



青花瓷盖碗


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粉彩盖碗


粉彩瓷是珐琅彩之外,清宫廷又一创烧的彩瓷。粉彩瓷装饰画法上的洗染,吸取了各姐妹艺术中的营养,采取了点染与套色的手法,使所要描绘的对象,无论人物,山水,花卉,鸟虫都显得质感强,明暗清晰,层次分明。



单色釉盖碗


美到极致是自然。



玻璃盖碗


玻璃盖碗晶莹剔透,用来泡绿茶或者红茶非常好。只是玻璃的导热性太好,很容易烫手,用时要小心。



玉质盖碗


白玉,无杂质。器呈圆球形,侈口,圈足。通体光素无纹。器型规整,琢磨圆润,闪玻璃光泽。白玉盖碗的优势:“白”利于观察叶底;“玉”的材质不导热,使用时不烫手。



【按器型分类】


茶盏盖碗


敞口、斜身、深腹、圈足。据考古或文献资料证明,瓷盏在东晋时已有制作,南北朝时饮茶之风逐渐流行起来。唐及五代时期的茶盏开始配有盏托。明清以后的茶盏又配以盏盖,形成了一盏、一盖、一碟的三合一茶盏,也就是现在盖碗的前身。



折沿盖碗


盘口呈平折沿,边缘起凸棱一周,浅腹,矮圈足,器形规整简洁。多见于古时盖碗,现今对于折沿盖碗的制作已然凤毛麟角。碗浅沿宽不利于抓握,但另一特点“矮圈足”,使得出汤事易烫手。



撇口盖碗


碗口略往外撇,滚圆圈足。这个形状是盖碗中最常用和最常见的。这种器型最大的优点便是外撇的碗口延伸了盖碗的弧度,在使用过程中不易烫手。



折腰盖碗


碗口略往外撇,折腰(如字面意思,从盖碗的“腰部”折出另一个弧度),圈足。盖为覆碗式,圆口,盖面隆起,上置圈形抓纽。


《晋书·陶潜传》载:陶渊明曾为彭泽县令,州郡派督邮巡视至县,县吏劝陶束带迎见,他感叹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同折腰杯,折腰盖碗也有“有骨气”之意。


折腰盖碗“分段式”的造型不利于注水时水流顺畅的流动,对冲泡出的茶品口感滋味有一定影响。


方形盖碗

严格意义上来说,方形的盖碗是不属于冲泡茶叶用的器具的。顶多算是一个容器而已。从古至今没有任何一个方形盖碗用以冲泡茶品,原因不言而喻:没有流畅弧度的容器有碍于水流流动,从而使得茶叶内含物质不易溶出。


圆融盖碗


弧腹,肚子略外鼓,较利于对茶叶的闷泡。现今此种类型盖碗较为常见。且其聚香和聚味的效果明显更好一些,综合口感可以得到提升。



菊瓣盖碗

菊瓣式盖碗,呈菊瓣形,敞口,略外撇,弧腹,平底,矮圈足。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脱胎朱漆菊瓣式盖碗,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棱 玉 盖 碗 碗口外撇,筒腹,腹外壁刻棱玉纹,圈足。盖上置捉纽,盖面刻覆棱玉纹。

棱玉盖碗以形似的植物命名。棱玉指的是一种棱缘波状弯曲,扁球形至圆球形的仙人掌类植物。多为汝窑烧制。

鸡缸盖碗

敞口,深腹,卧足。杯上以斗彩绘画雌、雄鸡及雏鸡,间以山石、兰草、牡丹。鸡缸纹饰以成化斗彩绘制,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一种彩瓷工艺。成化时代,斗彩器的颜色品种多、且能根据画面内容需要自如配色。这些因素致使羽毛色彩繁多的鸡能够被栩栩如生的表现出来。已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的动物:鸡,便被选作最佳“炫技”的纹饰。

高足盖碗

面对陌生人,他们往往会卸下防备,拍摄过程中不经

清代流行的一种茶具,因碗身之下有高足,故名。清康熙朝盖碗造型有撇口折沿式,敞口式两种,常见品种有青花、粉彩、珐琅彩及其他单色釉等。其中最有名的是清乾隆红彩云龙高足盖碗。该碗胎体洁白精细,釉面光亮滋润。构图以龙和云组成纹饰,龙为主纹、云为辅纹,翼龙在云间蟠舞嬉戏。盖内及碗内底红彩“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面对陌生人,他们往往会卸下防备,拍摄过程中不经

卧足盖碗

敞口,浅腹,卧足。是明、清时期流行的一种杯式,因杯底无圈足,呈内凹的卧足而得名流行于明清。 

面对陌生人,他们往往会卸下防备,拍摄过程中不经

马蹄盖碗

敞口,斜削腹,内凹底小平底。官窑器底大多有年款,形状倒置似马蹄。明代以回青、洒蓝、孔雀蓝、白釉等品种为常见。清代雍正年间较为流行,多作斗彩,以腹部饰四团花者为常见。缺点是易烫手。

面对陌生人,他们往往会卸下防备,拍摄过程中不经意间聊起了难过的事,表露出自己的悲伤。他们当中,有世界五百强企业年薪上百万的高管,因为年幼遭到家暴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有叱咤商界的老板,为了照顾天生残疾的孩子不得不放弃事业……


喝茶哪能不懂盖碗?最全盖碗图鉴,不了解的赶紧看

【什么是盖碗】

盖碗,带盖儿的茶碗 ,由茶碗、茶盖、茶船三件套组成。盖碗又称“三才碗”、“三才杯”,所谓三才即天、地、人。茶盖在上谓之天,茶托在下谓之地,茶碗居中是为人。

这么一副小小的茶具便寄寓了一个小天地,一个小宇宙,也包含了古代哲人讲的“天盖之,地载之,人育之”的道理。


盖碗,据传是唐代德宗建中年间由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发明的。因为原来的茶杯没有衬底,常常烫着手,于是崔宁之女就想出用木盘子来承托茶杯,又为了防止喝茶时杯子倾倒,她设法用蜡将木盘中央环上一圈,使杯子便于固定。这便是最早的茶船即茶托。后来茶船改用漆环来代替蜡环,更加便利,而后环底做得越来越新颖,形状百出。用盖碗饮茶这种特有的饮茶方式逐步由巴蜀向四周地区传播发展,后世就遍及于整个国家甚至世界。

用盖碗饮茶盛行于清和民国时期,当然现在也是很流行盖碗泡茶,比如建盏盖碗,紫砂盖碗,汝窑盖碗,青花瓷盖碗等。使用盖碗时既可以用来泡茶后分饮,也可一人一套,当作茶杯直接饮茶用。


鲁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这样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在众多的碗、盏、壶、杯之中,鲁迅先生为什么单单赞赏盖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凡深谙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别讲究“察色、嗅香、品味、观形”。以杯、壶泡茶,不利于察色、观形,亦不利于茶汤浓淡之调节。杯形茶具呈直桶状,茶泡在杯中嫩叶细芽全被滚烫的沸水焖熟了,何来品茗之雅趣,只可作“牛饮”;北方盛行的大壶泡茶,茶温易冷却,香气易散失,不耐喝且失趣味。此外,茶泡久了,品质也会下降。无论从品茗鉴赏,或是从养生保健角度而论,用杯、壶泡茶的不足均显而易见。


盖碗茶具有碗,有盖,有托,造型独特,制作精巧。喝茶时盖不易滑落,有茶托又免烫手之苦,且只用端着茶托就能稳定重心,喝茶时又不用揭盖,只需半开半合,茶叶既不入口,茶汤又可顺畅流出,甚是惬意,避免了壶堵杯吐之烦。盖碗的茶盖放在碗内,若要茶汤浓淡,可用茶盖在水面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滚,轻刮则淡,重刮则浓,妙用无穷。


【按材质分类】

紫砂盖碗

紫砂透气性和吸附性极佳,瓷质盖碗的优势则在于不易串味,紫砂盖碗只待有意者求之了。

陶瓷盖碗

因为烧制方法和上釉方式的不同 形成了陶瓷盖碗的多样性。

青花瓷盖碗

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粉彩盖碗

粉彩瓷是珐琅彩之外,清宫廷又一创烧的彩瓷。粉彩瓷装饰画法上的洗染,吸取了各姐妹艺术中的营养,采取了点染与套色的手法,使所要描绘的对象,无论人物,山水,花卉,鸟虫都显得质感强,明暗清晰,层次分明。

单色釉盖碗

美到极致是自然。

玻璃盖碗

玻璃盖碗晶莹剔透,用来泡绿茶或者红茶非常好。只是玻璃的导热性太好,很容易烫手,用时要小心。


玉质盖碗


白玉,无杂质。器呈圆球形,侈口,圈足。通体光素无纹。器型规整,琢磨圆润,闪玻璃光泽。白玉盖碗的优势:“白”利于观察叶底;“玉”的材质不导热,使用时不烫手。



【按器型分类】


茶盏盖碗


敞口、斜身、深腹、圈足。据考古或文献资料证明,瓷盏在东晋时已有制作,南北朝时饮茶之风逐渐流行起来。唐及五代时期的茶盏开始配有盏托。明清以后的茶盏又配以盏盖,形成了一盏、一盖、一碟的三合一茶盏,也就是现在盖碗的前身。



折沿盖碗


盘口呈平折沿,边缘起凸棱一周,浅腹,矮圈足,器形规整简洁。多见于古时盖碗,现今对于折沿盖碗的制作已然凤毛麟角。碗浅沿宽不利于抓握,但另一特点“矮圈足”,使得出汤事易烫手。



撇口盖碗


碗口略往外撇,滚圆圈足。这个形状是盖碗中最常用和最常见的。这种器型最大的优点便是外撇的碗口延伸了盖碗的弧度,在使用过程中不易烫手。



折腰盖碗


碗口略往外撇,折腰(如字面意思,从盖碗的“腰部”折出另一个弧度),圈足。盖为覆碗式,圆口,盖面隆起,上置圈形抓纽。


《晋书·陶潜传》载:陶渊明曾为彭泽县令,州郡派督邮巡视至县,县吏劝陶束带迎见,他感叹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同折腰杯,折腰盖碗也有“有骨气”之意。


折腰盖碗“分段式”的造型不利于注水时水流顺畅的流动,对冲泡出的茶品口感滋味有一定影响。


方形盖碗

严格意义上来说,方形的盖碗是不属于冲泡茶叶用的器具的。顶多算是一个容器而已。从古至今没有任何一个方形盖碗用以冲泡茶品,原因不言而喻:没有流畅弧度的容器有碍于水流流动,从而使得茶叶内含物质不易溶出。


圆融盖碗


弧腹,肚子略外鼓,较利于对茶叶的闷泡。现今此种类型盖碗较为常见。且其聚香和聚味的效果明显更好一些,综合口感可以得到提升。



菊瓣盖碗

菊瓣式盖碗,呈菊瓣形,敞口,略外撇,弧腹,平底,矮圈足。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脱胎朱漆菊瓣式盖碗,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棱 玉 盖 碗 碗口外撇,筒腹,腹外壁刻棱玉纹,圈足。盖上置捉纽,盖面刻覆棱玉纹。


棱玉盖碗以形似的植物命名。棱玉指的是一种棱缘波状弯曲,扁球形至圆球形的仙人掌类植物。多为汝窑烧制。

鸡缸盖碗

敞口,深腹,卧足。杯上以斗彩绘画雌、雄鸡及雏鸡,间以山石、兰草、牡丹。鸡缸纹饰以成化斗彩绘制,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一种彩瓷工艺。成化时代,斗彩器的颜色品种多、且能根据画面内容需要自如配色。这些因素致使羽毛色彩繁多的鸡能够被栩栩如生的表现出来。已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的动物:鸡,便被选作最佳“炫技”的纹饰。

高足盖碗

面对陌生人,他们往往会卸下防备,拍摄过程中不经

清代流行的一种茶具,因碗身之下有高足,故名。清康熙朝盖碗造型有撇口折沿式,敞口式两种,常见品种有青花、粉彩、珐琅彩及其他单色釉等。其中最有名的是清乾隆红彩云龙高足盖碗。该碗胎体洁白精细,釉面光亮滋润。构图以龙和云组成纹饰,龙为主纹、云为辅纹,翼龙在云间蟠舞嬉戏。盖内及碗内底红彩“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面对陌生人,他们往往会卸下防备,拍摄过程中不经

卧足盖碗

敞口,浅腹,卧足。是明、清时期流行的一种杯式,因杯底无圈足,呈内凹的卧足而得名流行于明清。 

面对陌生人,他们往往会卸下防备,拍摄过程中不经

马蹄盖碗

敞口,斜削腹,内凹底小平底。官窑器底大多有年款,形状倒置似马蹄。明代以回青、洒蓝、孔雀蓝、白釉等品种为常见。清代雍正年间较为流行,多作斗彩,以腹部饰四团花者为常见。缺点是易烫手。

面对陌生人,他们往往会卸下防备,拍摄过程中不经意间聊起了难过的事,表露出自己的悲伤。他们当中,有世界五百强企业年薪上百万的高管,因为年幼遭到家暴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有叱咤商界老板,为了照顾天生残疾的孩子不得不放弃事业

整理丨金海月工作室

图片丨金海月工作室

推送内容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

如有侵权,请告知处理

关于茶文化:深圳展会,一片冰心在玉壶|欣赏紫砂之魅力!

紫砂壶有吸附性,会吸附茶味,一个紫砂壶只泡一种茶超过3个月后,这个紫砂壶内会带有这种茶味,一把紫砂壶总是泡不一样的茶,容易把壶养花掉。



“一壶一茶”,冲泡出的茶汤才能坚持原味的鲜度与纯度,一个壶长期泡一种茶,茶味不会有影响,但换茶的话,就会串味。



一茶配一壶不仅可以保持茶性,也能泡养出一把好壶。选对了茶品,壶与茶都能达到最佳的平衡。



茶器之美,一见倾心

万款紫砂美器,匠心巨作

12月13-17日

深圳会展中心

只待君来!

范泽锋



展位号:T722


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

江苏省传统技艺技能大师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范泽锋又名哲丰,字文成,76年生于西望村陶艺世家。14年被市政府任命为学术技术带头人。范泽锋研究全国各大陶瓷及烧成方式,在创作紫砂壶的过程中深掘心源,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融入不同风格的艺术文化,禅意悠悠,借砂修禅,可谓物我合一,自成一格。其作品被中南海、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首都博物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等多家艺术机构、单位和个人收藏。


邱玉林



展位号:T703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研究员高级工艺美术师


邱玉林字艺林,1953年出生于宜兴,现任宜兴彩陶工艺厂彩陶艺术研究所所长。30多年来,专研宜兴现代陶瓷,首创了彩釉画花、彩釉喷、划、填、挑综合装饰、玉珠釉装饰等多种装饰新工艺,开创了现代彩陶扁、尖、异形造型的独特风格,为宜兴陶瓷造就了一个特色品种,其设计创作的作品在国内各类评比中40多次获奖,作品被众多陶瓷爱好者收藏。先后被评为宜兴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003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储集泉



展位号:T733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江苏省陶瓷艺术委员会副会长


储集泉,江苏宜兴人,从事紫砂陶艺已40余载,其造型技法多样,在造型与装饰及整体,审美把握上有独到见解,且形成个人独特风格。作品曾参加国内外展及个人专展;作品和人物介绍入编宜兴市中小学陶艺教材和清华美院教村。现任多所高校兼职教授。


汤鸣皋



展位号:7270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江苏陶艺专委会副秘书长


汤鸣皋,1946年生,曾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陶瓷美术专业,先后师从顾陆洲先生、潘春芳教授和毛龙汲先生。对陶瓷造型设计和紫砂陶艺有独到见解。同时擅长雕塑、书法、绘画,有自己的个人风格。


沈建强



展位号:T721


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江南大学客座教授

省高级职称评委


沈建强,出生在陶艺世家,有“做筋瓤找建强”之口碑,江南大学客座教授;2012年成为省陶瓷艺术名人和省工艺美术名人;作品《飘菊十件套》,获中国轻工业职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金奖。作品“裙花”壶获中国莆田,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百花奖”金奖。作品“宫灯”“中华盆”“菱花提梁”等分别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江苏省陶协等金奖和银奖。2014年—2015年无锡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5年无锡市劳动模范,2016年江苏省劳动模范。


蒋琰滨



展位号:T726


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陶刻协会会长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


蒋琰滨,1970年生于宜兴陶艺世家。尤以陶刻见长,自具风格。并得到多位陶刻大师指点,后师承舅父鲍仲梅大师。书法从储云先生,绘画随吴冠南先生。其作品在国内外各大专业展评中屡获金奖,被多家博物院收藏,并开创性地开展了“书香墨韵 人文紫砂”活动,与全国范围内百位当代著名书画家合作作品。2018年走进大英博物馆,参加“英国伦敦大学、剑桥大学陶瓷艺术国际交流培训活动”,并受伦敦大学中央圣马丁学院邀请作了宜兴紫砂的历史和全手工制作技艺的演讲。


钱丽媛



展位号:T711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

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


钱丽媛,1943年生于陶都宜兴,曾先后跟随紫砂界泰斗顾景舟、蒋蓉、王寅春大师学艺,深受几位大师的厚爱,并得到了他们的真传。制壶技艺全面、表现力强,所制的茶壶集诸家精髓。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和追求,50多年的辛勤耕耘和实现,承前弃后,立志传承,发扬前辈大师的精髓,博采众长,在紫砂艺术领域中注入了新的艺术元素,闯出了自己独特的紫砂艺术之路。


周志和



展位号:7070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优秀中青年陶艺家


周志和,1965年生于江苏宜兴,八十年代开始从事设计手工制壶传统技法,受徐汉棠大师的传授、教诲和江建翔老师的指点、授艺。多年来致力于传统名作的剖析和研究,在继承传统精髓的基础上,立足创新求变,技艺日益精湛。作品造型古朴,古韵盎然,细腻精致,充满大自然的生动情趣和人文气息。作品经常参加国内外大型展览,屡获大奖。


史志鹏



展位号:T730


史志鹏, 1937年生于江苏宜兴。师承朱可心先生,同时深得顾景舟大师的指导,成为由朱、顾先生亲手培养的第一批有文化的紫砂艺人之一。并曾得到原南艺院长陈之佛大师、中央工艺美院陶瓷设计系主任高庄教授的造型指导。作品讲究内涵、神韵和创意,制作严谨,工艺精湛,风格多样,尤其擅长制作葡萄、松竹梅、桃梨、花鸟鱼虫等塑器类题材,并以浓烈的文化气息形成了儒雅的个性化壶艺风格。


王潇笠



展位号:T715


高级工艺美术术师

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

江苏省首批乡土人才“三带”能手

江苏省陶都宜兴十佳青年陶艺家

宜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王潇笠,1971年生于雕刻之乡,得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卢进桥老师指教,后拜省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储立之为师。2012年被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文増收为入室弟子。2009年于苏州嘉应美术馆举办《曼妙紫砂》个展,2010年在大觉寺举办个展,2014年赴美中国扇画紫砂艺术展,2016年参加大英博物馆《紫器东来》紫砂作品展,作品多次荣获国内外大奖,并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美国克瑞顿大学等多家艺术团体和个人收藏。


赵明敏



展位号:7192


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

高级工艺美术师

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赵明敏,195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市,先后师从蒋彦老师、吴群祥老师、何道洪老师,手上功夫扎实,并有着自己对壶艺的理解和追求。特别是在全手工制作的方器壶具,具有较独到的建树。作品《祝寿茶具》《日升月恆茶具》分获第七、第八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优秀奖,《福寿喜组壶》获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评委特别奖,《智圆行方茶具》获米兰世博会金奖等。


唐伯琴



展位号:T727


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

紫砂世家第四代传人

高级工艺美术师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

宜兴紫砂收藏鉴赏专业委员会理事


唐伯琴,1961年出生于紫砂世家。继承了唐氏紫砂艺术的传统特点,融传统创新于一身。其中 “伯园壶” “琴飞凤舞” 和 “步步高升” 等作品,获得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颁发的 “中国工艺美术金奖”。尤其“紫砂竹编” 系列,以端庄大方的造型,荣获2004年“中国十大茗壶”。她设计创作的渔翁壶作为国礼赠送国民党前主席连战。2012年应邀参加台湾故宫博物院展览。2014年应邀参加和美国克瑞顿大学的艺术交流。2016年《逐浪壶》荣获中国轻工业协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举办的“大地奖”金奖。同年获得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的称号。


董亚芳



展位号:7221


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

高级工艺美术师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

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兼职教授

无锡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董亚芳,1965年生于宜兴。先后拜研究员级高级工艺师鲍利安、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何道洪为师,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形成了“气韵清灵、意象飘逸”的个人风格,作品气韵清灵,意象飘逸,其事迹被多家媒体报道。作品屡获大奖。


沈锡芬 艺名:柳辛



展位号:7290


高级工艺美术师

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

江苏省首批乡土人才"三带"能手

无锡市五一巾帼标兵

宜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客座教授

南京师范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紫砂陶手工制作技艺指导老师


沈锡芬,艺名:柳辛,毕业于南师大工艺美术专业,先后师从邵新和大师;顾治培大师;徐安碧大师。三十多年的制壶生涯,打下了扎实的制作功底,作品造型别致、选料考究、艺精工细、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诸多作品荣获业内金奖,曾受邀在中央电视台节目中现场表演制壶,并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紫砂博物馆、山东博物馆、厦门博物馆、天津博物馆等永久收藏。曾多次应邀前往英国、美国、迪拜、埃及等国家参加陶艺交流。


范建荣



展位号:7288


高级工艺美术师

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

十二紫砂之星

宜兴市十佳青年陶艺家


范建荣,拜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季益顺为师,在师傅的精心培育下,同时又领悟师傅在壶艺的灵性,在设计与创作手法上有了更大提高。作品以光塑器入手,更擅长花器、雕塑器及筋纹器。作品曾多次在专业杂志上刊登,多件作品在全国(国家级)工艺美术评比中获“金奖”。


周智俊



展位号:7272


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

高级工艺美术师

宜兴市十佳青年陶艺家

宜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周智俊,1971年生于陶都宜兴,师从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汤鸣皋、高建芳、范洪泉老师。取众家之长,使紫砂传统技艺与象形花器有机地结合起来,赋予紫砂花素器更强的生命力。形成自己的“新、奇、趣”的创作风格。作品多次在全国各级陶瓷艺术活动中获得优异成绩,并得到紫砂爱好者和收藏者的肯定和好评。2015年作品被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定为国家礼品,同年被评为宜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紫砂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许煜红(许小权)



展位号:7270


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

高级工艺美术师

宜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许煜红(许小权),1972年出生于宜兴陶瓷世家,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师承潘春芳、许成权、 汤鸣皋等陶艺大师。从事陶瓷艺术研究与创作二十九年来,在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隽秀与婉约中探寻紫砂的时代烙印,承传统陶艺之精髓。艺术研究与创作水平在各界得到广泛认同。


周伯其



展位号:T701


周伯其,艺名木石,出生于陶刻世家,当代紫砂业具有实力的陶刻家。师从陶刻宗师任淦庭。吸取众家前辈的艺术之长,刻苦学习掌握了精湛的刀法与技艺。所刻山水,花乌,人物栩栩如生,气韵生动,深受国内外收藏家的好评与青睐!


吴祥大



展位号:7215


高级工艺美术师

宜兴市非物资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吴祥大,出生于宜兴陶都,自幼爱好紫砂陶艺。研习古陶瓷名著。作品以方壶最为见长。其壶构思独特,造型优雅,装饰精美,神韵兼备。作品“孙子兵法茶具”,构思巧妙,装饰精美,堪称时代之精品。“灯狮方壶”、“亚明四方壶”等多件精品,在台湾《天地方园》、《紫砂风采》、《茗壶竟艳》等专业杂志上发表。并有多件精品被海内外收藏家所收藏。2010年01月份被哈尔滨师范大学聘为兼职教授。2013年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2013年4月,作品获得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及中国轻工珠宝首饰中心的“百花奖”。 


陈正初



展位号:7099


高级工艺美术师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陈正初,1958生于陶都宜兴,从师王福君。擅长设计制作素器,诸多精品分别收集在《紫砂新韵》、《壶魂》、《紫砂中青年英才集》、《茗壶赏析》、《中国紫砂第一村》、《丹青紫砂宜于兴》、《江苏陶瓷》、《华人时刊》等许多刊物上,部分作品被明星和博物馆收藏。


黄丽萍



展位号:7142


高级工艺美术师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黄丽萍,1960年出生于陶艺世家。并先后师从谈尧坤,徐秀堂,汪寅仙,汤鸣皋,倪顺生。对紫砂制壶、雕塑、装饰有独到之处。后进入江苏省陶瓷研究所从事紫砂研究和新品开发,并参加了江苏省首期陶艺创新设计高级研修班学习,毕业于南师大美术设计系。


马俊华 号羊角山人



展位号:7066


高级工艺美术师


马俊华,号羊角山人,1961年生于宜兴丁山,世代制壶。1980年从事紫砂创作、设计和堆贴花艺术,特别具备全手工制作的技能,才艺全面。1990年进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诸多作品留院收藏。“紫砂壶表面自然开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孔小明



展位号:7278


高级工艺美术师

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孔小明, 1962年出生制陶世家,中国当代紫砂名家,香港孔子学院名誉院长。在创作过程中受潘持平老师指点和吕尧臣老师作品风格影响。作品在传统基础上,恰当的加上有规则绞泥纹样装饰,整体美观大方,具有艺术性,观赏性,实用性。做工精细挺拔,线条流畅自然,每件作品都溶注着作者的心和意。每件作品都散发出浓郁的东方艺术特色,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陶瓷展评并获奖。


刘蓉萍



展位号:7225


高级工艺美术师


刘蓉萍,1963年生于江苏宜兴丁蜀镇陶艺世家,师从江苏省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蒋彦先生。1984年进江南大学进修,1992年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院]学习,深得名师悉心指导,后成立刘蓉萍紫砂艺术工作室。作品题材涉猎广泛,技艺全面精深,学识修养俱全,具有女性制壶人少有的英气,力度,人文气息与历史厚重感,却也时时流露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生动情趣。


洪美华



展位号:7130


高级工艺美术师


洪美华,1963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祖辈从事紫砂龙窑及紫砂壶创作。师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张红华,熟习各种正统紫砂壶制作技法。 作品以光素器为代表,更擅于全手工制壶。作品艺承传统,融入个人风格,古拙素雅,质朴浑厚。传承的手艺、优质的泥料、充满灵气的作品令观藏者赏心悦目,把玩不厌。期间多次与油画大师罗尔纯、中国画院范扬、张宏霖、刘牧、旅美画家陈雄立交流合作,创作了一批难得精品。


钱祥芬



展位号:T713


高级工艺美术师


钱祥芬,师从曹亚麟老师,受到过张守智教授,徐安碧大师,顾绍培大师和史国富、丁亚平老师等多位老师的精心指导。壶艺精湛,造型端庄,简洁,典雅,可为当代壶艺界的实力派陶艺家。曾三次应邀去马来西亚举办“紫砂精品展”,得到了国外消费者和收藏爱好者的好评和肯定。1997年入选《中外名人辞典》,2000年入选“紫砂名人和优秀陶艺家”。和国内许多书画名家共同合作多款作品,在30多年的壶艺生涯中作品在台湾,香港,马来西亚,北京,上海,等地展览中深受紫砂收藏家的喜爱。


鲁文琴



展位号:T712


高级工艺美术师紫砂鉴赏收藏专业委员会理事


鲁文琴,师从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和高级工艺师江建翔,在名师指导下打下了扎实的制壶功底,制壶技艺脱颖而出。跟随工艺美术大师谢曼伦专业从事设计制作。与李正安教授合作创作了《巧合壶》,融入了一种新的构思,旋转口盖为紫砂壶的设计开了先河。后又陆续设计了:高竹、得乐、丰泽壶、花蕾壶等,深受用户喜爱,同时,《高竹壶》也被作为教学资料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收藏。  

   

张梅珍


展位号:7268


高级工艺美术师


张梅珍,从事紫砂造型设计制作多年。在继承传统工艺基础上注重美学理论,博采众长,拓古创新,技能功底扎实,手法灵秀。所制光货,花货格调较高,浑厚,重古意。珍珑作品显雅致。在年轻一代陶艺家中堪称佼佼者。作品多次在海内外参展并获奖项,颇受行家壶艺爱好者赏识。现工作于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工作室。


袁立新



展位号:T725


高级工艺美术师


袁立新,师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何道洪先生。投身紫砂艺术创作30余年来,始终坚持“艺无止境、不断探索”的信念,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博采众长,所创作品构思新颖别致、制作工艺严谨、内涵丰富精彩、文化气息浓郁、形神气韵俱佳,在传承的同时又具有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特征。“八角玉凤壶” 、“泥绘云肩如意壶” 、“珍宝提梁壶”等先后在全国及省级工艺美术作品展评中近20次获金、银奖;“遥远壶”等近10件作品被多家博物馆(院)收藏;“大成壶” 、“百鸟朝凤壶”等7件作品获专利。


范杏华



展位号:T720


国家级工艺美术师

范家壶庄高级工艺美术师


范杏华,1966年生于紫砂世家,师从徐汉棠大师。其壶有着江南女子特有的韵味,风格典雅独特自成一家,深得壶友们亲睐。其作品《共圆》、《寿山福海》、《旭日东升》、《九龙戏珠》、《珠韵》、《云龙提梁》、《楚风系列》等先后在国家级评比中获金奖、银奖,2007年作品参加东盟博览会被选为国礼为多国领导收藏。


鲍雯君



展位号:7025


高级工艺美术师

首届宜兴市优秀青年陶艺家

景德镇陶瓷大学客座教授


鲍雯君,师从顾绍培老师,同时得到鲍志强兄长的悉心指导。创作的作品追求神、韵、气,曾多次在大型紫砂专刊上刊登,《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对其作品有专题报道。近几年制壶技艺日趋完美,与时俱进,创意新颖,制作工艺精细别致,线条挺括,造型比例协条恰当,深得藏壶家的青睐,其作品极具收藏价值。


张伟军



展位号:7105


高级工艺美术师


张伟军, 1971年生于陶都宜兴,师从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倪顺生。擅长全手工制壶,作品重气求精,形体端庄,线条流畅。部分作品曾被《紫砂风采》、《中国当代紫砂》、《中国紫砂茗壶珍赏》、《宜兴指南紫砂集》收编入册。几年来,在国内外举办的专业陶艺展中多次获得各类奖项,作品在海内外颇有影响,深受藏家青睐。


丁淑萍



展位号:7280


高级工艺美术师


丁淑萍,1971年生于宜兴陶艺世家,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昌鸿。擅长全手工制作各种紫砂艺术造型,对传统光壶和筋纹器的制作颇有心得,能突出作品的精、气、神、韵。制作花器和形象壶。善于以自然为创作题材,从自然界的具体形象中提炼出高于自然的艺术典型来效仿自然。作品多以优美的造型和良好的视觉感受独立于世,简约而不简单,规矩而不呆板,平凡中透着雅致,稳重间飘逸着柔美,深受中外藏家的喜爱与青睐,被誉为实力派的制壶艺人。


谈曙君



展位号:T728


陶艺名家

上海工艺美术学会紫砂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上海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谈曙君,1962年出生于古阳羡陶瓷世家,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昌鸿,沈遽华。作品多次刊登于台湾《壶中天地》《天地方圆》《紫玉金砂》等专业刊物上,受到台湾收藏家的青睐。作品坚持采取精细的传统纯手工制作方法,通过细致的构思和大胆的创作,使作品豁达大度,透着阳刚之气,嘴,盖,钮之雕塑装饰,惟妙惟肖,件件作品体现其思想内涵。多次参加全国展览评比,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各类奖项数十次,作品得到了国家权威部门的肯定和收藏家的喜爱。


唐朝军



展位号:T716


阳羡紫砂陶博物馆(阳羡名陶苑)陈列了从清代乾隆年间至当代紫砂壶艺名家顾景舟、蒋蓉、汪寅仙、何道洪等的代表作品近百件。这里常年推出上千种造型各异、装饰精美的紫砂茗壶及陶艺作品,大多是陶艺界青年翘楚的佳作,全面地反映了当前紫砂艺术发展的趋势和走向。为政府先后接待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国外领导人300多批,并成为国家领导人出访礼品的定点生产单位。


史伟如



展位号:7126


高级工艺美术师

无锡市工艺美术专业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


史伟如,1973年生于陶都宜兴,师承蒋蓉大师高徒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范永良先生,后得何道洪,徐汉棠等多位大师指点,秉承全手工制壶工艺,功底扎实,所制作品逸趣灵动,精巧俊秀,屡获金奖,深得藏家追捧。


何震



展位号:7220


高级工艺美术师

宜兴十佳青年陶艺家

十二紫砂之星


何震,75年出生于陶艺世家,90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艺徒中心学徒,后师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曹婉芬女士。從藝近三十年,期間师法先贤,好学不辍,先后数次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修陶瓷造型设计,融汇学院文化与传统技艺,其壶匠心独具,艺术性与实用性并重,结合茶文化屡见创新。


朱浩



展位号:T717


青年实力派陶手

格物山房文化设计师


朱浩,1987年出生,2001年进入紫砂工艺厂学徒,从事紫砂壶工具制作,后又回到了最初的梦想,走上了制壶的道路。受到多位老师前辈的技艺指导,作品线条流畅、口盖严密、古朴端庄,别具一格,备受藏家追捧。


另外,炎壶紫砂、丁维其、曹竞方、许卫忠、顾学中、杨瑶芬、王银芳、李正华、刘天源、瞿军强、董建平、勇丽琴、戴国仙、胡仁杰、宗志军、顾顺元、洪华平、姜建荣、徐俊、冯群星、许亦春、吴勤兰、史美萍、徐燕、张爱娣、沈建芬、庄永忠、王洪星、王余平、陈玥、冯娟、陈建明等300名紫砂艺人也将在茶博会现场7号馆——紫砂艺术馆纷纷献上自己的匠心之作。

找到约11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