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中国有几种茶

找到约7,378条结果 (用时 0.043 秒)

抛开迂腐的教科书套话,以喝茶人的角度看几种黄山绿茶的特点

我很烦那些介绍茶叶的套话

特别是绿茶

10个茶叶9个都差不多

所以我真实的想法

就是写一篇茶叶介绍的文章

然后提醒你们

相信自己的感觉,不要教条主义......

很多时候,大家介绍茶叶是有范本的,很多专业课老师教学生的时候,也会按照固定的套路告诉大家各种茶叶一定是啥味道,香气什么的很多也是看书上教的去硬套,不知道这算是严谨还是迂腐?可是大家都没在意,教材是十几二十年前的,现在的市场工艺和品种早就变的更丰富了。

我TM烦死那些套路了,我就想客观的好好聊聊茶叶,然后你们好好看看、然后多买点、我多挣点、我再多喝点不同的茶叶、然后再多给你们客观的介绍茶叶.......

多好的良性循环

1

如有雷同,并非巧合

如果说卖茶有套路,那么很多人形容茶叶就有范式,比如说绿茶里面。鲜爽,回甘,香高,味醇 ,几乎所有茶叶都这么形容。其实这是一种看似专业,但是对消费者不怎么友好的词汇,因为你一看上去,全国五湖四海都这么形容,不看产品名称你都不知道你买的什么茶。要是我自己买茶叶,一看上去都这样,我也会有一种骂娘的感觉。

你去买龙井:鲜爽,香高,味醇

去买黄山毛峰:鲜爽,回甘,香高

去买信阳毛尖:鲜爽,回甘,味醇

去买安吉白茶:鲜爽,香高

......

拜托各位茶企大佬们,写介绍能否走点心呢?

2

是“专业压制”还是“同流合污”?

其实一直以来,销售文案对茶叶的介绍过于范式化,包括我自己网店产品介绍写的还是不够友好,因为对于消费者而言,绝大部分是无法站在单一描述角度去理解茶叶特点的。例如很多时候我们所谓黄山毛峰的香气高,仅仅是相对毛峰的高,大多数时候,黄山毛峰的高香和龙井的高香不是一回事,所以这样的介绍一定很容易让客户理解有歧义,商家往往是给自己埋雷。

所以我认为,在跟客户介绍茶叶的时候,并不是真的要显示出自己的专业性,而更是要说客户听得懂的东西。

所以借此机会,也想简单来聊一下黄山几款茶之间的异同,这样有助于各位茶友去选择。

3

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是烘青茶,毛峰比较适合口感清淡的客户,特别早期的毛峰,强度不是很高,耐泡度一般,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香气

毛峰因为是烘青,大部分还是清香,嫩栗香之类的香气,也会有一些近似花香。当然,也有人说毛峰有兰花香,有没有呢我现在觉得不需要纠结,每个人的感受真的不一样。但是毛峰的清香,花香,都是属于比较清幽的,其实跟高香扯不上关系,所以追求浓厚香气的朋友,可能炒青工艺会比黄山毛峰更合适,当然,部分火工较高的毛峰,也可能会出现栗香,炒豆香的。

滋味

一般现在为了追求外形的好看,很多高档毛峰都是不揉捻的,所以也导致现在很多明前毛峰滋味比较清淡,所以毛峰从滋味和香气上来说,整体走的都是清雅一条路线的,当然好的毛峰鲜爽度也会很好,同样会口齿留香,但就算这样,整体的感觉还是偏柔的。

另外针对这个毛峰的问题,我们高端的有分两种工艺,一种传统的古法制作的毛峰增加揉捻的,相对于普通的毛峰,滋味会浓厚不少。一种是理条的,头采的滋味会相对淡一些,但是胜在外形优,同样还是具备绿茶的鲜醇。目前已经开启预售,有需要加文末那个卖茶的微信。

外形

此外,黄山毛峰作为烘青嫩采绿茶,还有一个特点是高等级茶叶芽叶成朵,泡在水中会有很不错的悬浮感,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在中国绿茶消费习惯中,外形占比因素很高,这也是一个不值得过于吹嘘但客观存在的优势。

综合来说,毛峰更适合喜欢清淡的人。

4

大方茶

大方是一种扁炒青,算是黄山的一种小众茶,紧跟着毛峰写主要是这个茶在某种程度上是跟毛峰走的两条路线,更适合喜欢口感偏浓的人。

机制大方

机制大方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已经不能算是传统大方了,其整体路线因为市场的要求,其实都更倾向于如今的龙井风格,因为大方目前很多都是批发往浙江,充当龙井茶高价销售。但实际上大方和龙井虽然接近,但是滋味会更浓一些(感觉还是多酚类物质更多)。

香气

机制大方一般都是明显的栗香,这一点都不需要想象,买到茶一闻就知道,在黄山的绿茶种类中,已经可以算是香气特别高浓的绿茶了。但是缺少毛峰和猴魁的那种清花香的感觉。

滋味

还是相对于毛峰和猴魁,会感觉滋味更浓厚,强度也会更高,对口腔的刺激感也越强,其带来的回甘和生津也更持久。特别适合喜欢喝浓茶的人。

手工大方

我为什么大方这个小品种我还分两个类型做,客观说并非是手工工艺上有多突出,我觉得手工工艺对其滋味香气风格会带来很大的不同,并且生态才是其真正的卖点,实际体验就是能喝的出来生态环境特别好,茶叶一进嘴就是甜的。

香气

鲜嫩香,清香,并非是机制的浓厚的板栗香,其实手工因为比较难做到机器那么高的温度炒制,所以香气整体没有那么高长,所以跟机制大方来比,手工的大方在香气高,浓的程度要低很多。整体会走的嫩香,清香的风格。

滋味

甜爽,鲜醇,润厚,欠爽。手工大方的滋味也是优点和缺点非常明显的,滋味上能喝的出来生态真的很好,比较甜,一进嘴就甜,而且那种鲜度也非常强烈。但是因为是手工人加茶油炒制,不知道是不是师傅做的时候,刷的油没控制好,在2020年的手工大方滋味厚但是欠爽是我的切身感受。希望在2021年我能够跟师傅多多沟通,解决这个问题。

5

太平猴魁

猴魁最大的特点就是厚,而且因为品种持嫩性好,几乎是中国唯一的以大为美的绿茶,而且更难得的是,大叶子提供了非常不错的滋味丰富性,同时因为持嫩性好还不苦涩。

香气

猴魁也是属于烘青,但猴魁因为品种特征的关系,香气除了嫩栗香,甜香外,部分品种确实会带有比较明显的兰花香,但是猴魁香气可以用高而且长来形容,依旧不能算浓香。

滋味

猴魁真正出彩的是其滋味,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厚,其实客观说猴魁真的是需要好好称赞一下的,不仅普绿茶常规该有的鲜、爽、醇、回甘等特点都有,而猴魁还有一个与其他绿茶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厚,有一些猴魁甚至会感觉倒茶汤的粘稠感,而且这么大叶子一般也不会苦涩,所以猴魁的滋味,真的可以在绿茶里面独树一帜的。

那客观来说,我觉得猴魁是香气,滋味,都比毛峰会更浓厚,同时又不带有苦涩。站在喝茶人的角度,我会觉得好的猴魁能给人带来回味更好,特点也更加明显。而且从市场层面说,猴魁几乎可以算是黄山最拿得出手的绿茶了。

6

滴水香

圆炒青工艺,命名是因为茶树品种而非商品名称。

滴水香这个树种是我在喝黄山绿茶里面,我个人感觉,唯一除了猴魁外清晰兰花香的绿茶。

香气

因为是炒青工艺,所以滴水香一般会有比较好的甜香,嫩栗香,同时不知道是不是品种的原因(这个品种我了解的也少,猜测)有时候会有兰花香。所以香气上可以算高,长了。

滋味

滴水香我觉得是介于大方和毛峰之间的一款绿茶,有着适中的口感,再加上其炒青工艺带来的高香也并没有掩盖本身的清花香,所以也是非常不错的一款绿茶,而且相对耐泡,所以特别适合办公室牛饮。

7

喝绿茶的三个进阶过程

其实简单介绍完我自己销售的这些黄山绿茶,我只站在喝茶人的角度,绿茶大概我认为进阶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其实先搞清楚不同工艺之间的特点,第二个阶段弄清楚不同茶叶品类直接的区别,第三个阶段弄清楚品种和山场之间的特点。

1.0工艺优先

江南茶区的绿茶,工艺上对香气影响在很多时候是凌驾在品种之上的。所以,对于消费者,如果喜欢香气高浓的,选择炒青工艺的绿茶,喜欢清爽清淡的,选择烘青。

2.0品类差异

当明白炒青和烘青等之间的区别后,其实是可以喝喝不同品类之间的区别的,比如同为炒青的碧螺春和龙井到底有什么不同,同为烘青的毛峰和猴魁有什么区别等等。

3.0追核心小产区

我认为绿茶选择进阶终极角度,还是要会懂得品种和产区的特征,如果你喝茶懂得抛开工艺去看品种和地域,任何一种工艺只是决定了茶叶的大致走向,茶叶品种不同,地域不同,其实内涵物质不同,协调出来的香气滋味综合看,还是有很明显的差别的。所以如果你已经大概了解清楚了炒青和烘青工艺带来的区别,那么确实可以去看看品种和地域的区别了。

虽然我第一段讲的工艺对香气凌驾在品种之上其实主要还是香气和风格,而绿茶往往又是一种很吃原料的茶类,所以好的产区的鲜叶做出来的优点和普通产区(包括品种也是一样)之间,还是会有一定差距的。

不过有一点,这里所谓的核心小产区我指的是有明确优质特征小气候,这一点有时候跟市场上追捧的小产区包含会更大,而不是简单市场追的产区概念。举个例子,黄山毛峰一般都认为休宁的品质一般,但是有个叫做流口的地方,海拔不高,但是出来的鲜叶有着明显的高山韵。所以我这里讲的核心小产区会比市场火热的概念产区范围要大的多。

简单来说,当你真正喝茶喝到一定的水准,是完全可以去追山场的,这里面是有很多微观的区别是可以明确感知的。那这里仅仅适合很小很小一部分人,其实对小产区的具体差别,如果没有盲品分辨的能力,就不必追求核心产区,但是绿茶相对简单,喝茶人的基数也很大,很多时候喝茶有个三五年的茶客基本都能喝出来的。

如何炒作一种茶?当年台湾茶商的那些骚操作

一种茶,原本默默无闻,如何让它在几年之内做到全国爆红,又如何让它从几百块一斤的价格,飙升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一斤的?

没错,靠炒作!

炒作是那么容易的吗?那可是硬桥硬马的真本事,我们崂山茶因为产量稀少,价格比较高,所以很多网友经常在我文章和视频下方留言,说崂山茶价高不就是靠炒作吗?咚咚你也别在那又拍又写的,炒作什么?

一开始我没什么反应,后来看多了,发现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我这心态有点炸:这些“炒作炒作”张口就来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叫真正的茶叶炒作吗?天真了吧?今天咚咚我就跟大家详细说说炒作茶叶的事。

炒作一种茶,比看战争大片还刺激,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徐徐渐进,环环相扣,惊心动魄,更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事:大庄家发了,了事拂身去,深藏钱与名;炒客们惨了,崩盘如山倒,一朝解放前。

全国最开始炒作的茶,就是普洱,后来有大红袍、安化黑茶等等,而全国第一波茶叶炒作的始作俑者,就是一批台湾茶商,他们的招数眼花缭乱,到如今还被经常拿来用。

今天,咚咚就跟大家分享一下,炒作一种茶,都需要做些什么?

普洱茶:噩梦开始的地方

2004之前,知道普洱这种茶的人寥寥无几,喝的人就更少了,原因很简单,普洱作为边销茶,主要供给西藏等地区的牧民们喝,同时边销茶过去受国家管制,价格也一直上不去,云南又地处偏远,内地绿茶情节严重,别说普洱,就是红茶也没几个人喝,再一看这粗枝大叶子做的茶,加工也粗糙,茶饼里还经常夹杂着鸡毛什么的,简直下不了嘴。种茶也不挣钱,很多茶农甚至把古茶树都砍了,改种水果。

说起那几年的普洱,可怜得能让人掉泪。

但普洱茶在80年代就已经在港台地区开始流行起来,最初因为便宜又耐泡,普洱成为香港茶楼的宠儿,后来这批港台茶商居然发现了一个门道: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普洱茶的味道竟然上去了,普洱的储藏属性被这帮人挖掘了出来,众茶商欢呼:我的天,这不收藏价值就来了!

香港的茶馆遍地都是

于是这拨人就开始在港台地区炒作普洱老茶,那几年确实弄得挺红火,但炒作注定长不了,更何况台湾香港才多点人,发展得又比较早,已经被各种营销手段教育过好几轮了,都精得跟猴似的,所以没几年功夫,大规模普洱炒作就在港台地区歇菜了。

于是台湾人盯上了大陆。大陆这个时候是个什么情况?刚加入WTO,第一波人也富起来了,但钱袋子鼓了,却没见过什么大阵仗,属于“人傻、钱多”的阶段,那是真·土豪,这不正是人家下手的机会吗?

阿哥,阿叔,速来!

炒作第一招:打文化牌

在中国,一种茶要想成为名茶,必须征服一类人——精英阶层,而且最好是皇帝,靠这些人带货是最便捷的路数。只有这群人说好,这茶叶才能出名,全国人民才能效仿精英们去喝,古往今来皆是如此,龙井、碧螺春、茉莉花、金骏眉不都是这样火的吗?

正因如此,茶叶必须具有文化属性,才能入得了精英阶层的法眼,要不然这群人聚在一起喝茶的时候,咽了汤之后就只能大眼瞪小眼了,顶多说句:这茶不错。

那能行吗?那不得瞎扯两句,显得自己有知识,有品位,有票子吗?

来,小王,喝了这杯82年的普洱,然后给我写个喝后感

所以这第一招,就必须凸显茶叶的文化属性,越古老越好,越高大上越好。

台湾人炒作普洱茶的第一步,就同时打了两张文化牌,搞了个大阵仗:在2005年的时候,上演了一出“马帮进京送贡茶”的好戏。

2005年5月1日,一支由120匹马、43名赶马人、20多名管理和后勤人员组成的马队,从云南向北京进发,打着旗号是:“云南普洱·瑞贡京城”。

2005年马帮进京的空前盛况 

整整5个月,大小活动相互配合,马帮一路北上,引起全国各地媒体的关注,成为当年最火的事件之一,一路走一路曝光,赚足了全国人民的眼球。

为什么是两张文化牌:第一张讲的是茶马古道,凸显了普洱茶的历史属性;第二张是贡茶,讲的是普洱茶的高贵身份,乾隆爷都喝过,还写了诗(“独有普洱号刚坚,清标未足夸雀舌”),那能错的了吗?

要说乾隆就是吃了活得太长、写诗太多的亏,一生写了三四万首诗,没一首能传世的,但一不留神就被别人给用来打广告了,而且连广告费都没有,从京城亏到爪洼国去了!

那个时候的国人,也是纯真可爱,哪见过此种手段,本来以为在路旁看热闹,当吃瓜群众呢,没想到自己早就被算计进去了。一帮媒体也跟着瞎起哄,本来以为能蹭人家点流量,结果却给人家抬了轿子,捧了臭脚。

这不就是现在的路演吗,想想也是可笑,就搞这么个前后矛盾的宣传手段,也能成为一个重大社会新闻。

要是放在现在的舆论环境,我估计很多媒体人和围观群众就要开始喷了:你们马帮是不是走错路了,贡茶是你们能送的吗?茶马古道是往京城走的吗?赶紧掉头,往西藏走,不务正业,没脑子也学人家炒作!

没办法,人嘛,都是从傻白甜过来的,被坑几次,就都精了。

还没完,除了送贡茶入宫,还有迎贡茶回家。

2007年,“在故宫中珍藏了百余年,被专家誉为普洱茶中的珍品的“万寿龙团贡茶”,3月19日离开北京故宫,途经天津、山东、上海、浙江、广东等地,返回云南省普洱市。”

当年为了这个真·宝贝疙瘩,相关部门还购买了保额1999万元的保险

这是真名:普洱金瓜贡茶

据说当时场面非常火爆,大人物都站台了,市民为了一睹普洱茶老祖宗的风采,把现场挤得是水泄不通。

打文化牌这招也被咱们大陆这边学会了,以至于几年后宣传安化黑茶的时候,就借鉴了普洱茶的路数。

普洱不是有茶马古道吗?我们安化黑茶有万里茶路啊,清朝时候,晋商就是从我们安化出发,北上5千公里,将茶叶送到俄中边疆的蒙古恰克图,所以万里茶路是“纵贯中国、连接欧亚的国际商贸大道,是推动世界贸易发展的大动脉,其历史意义完全可与“丝绸之路”媲美”。

08年的时候,相关人士拍摄了《万里茶路》的纪录片,另外还请了当时名气极大的张纪中拍了一部以安化黑茶为线索的《菊花醉》,讲的是清朝咸丰年间的事,结果没上映,不知道什么原因。

大红袍当年炒作的时候就更方便了,连纪录片也不用拍,先把名字来源,“状元给茶树披红袍报恩”的故事炒一炒,然后直接亮明自己顶级国茶的身份:咱们是历代皇家贡茶,6棵树一年就产八两茶,也就美国总统尼克松来能给他四两,其他人玩蛋去吧,如今种植技术先进了,大家也能跟尼克松一个待遇啦。

母树茶到底啥味?

打文化牌,除了策划活动、拍摄电视节目,很关键的一招,就是写书。

咱们国人认一个理:一种说法如果要可信,必须成书,也就是“著书立说”,书上写了,那就可以用来辨别真伪,否则即使名声再大,也没有可信度,因为书上没说啊~

普洱茶就是吃了这个亏,古往今来的历史书籍中,对普洱茶的记载是凤毛麟角,台湾人甚至需要从朝鲜国的一些罕见的史料中,去寻找普洱茶在清代士大夫阶层中交往中的运用,以弥补普洱茶在汉语记录文字史料中的空白(2006年,韩国学者姜育发在台湾刊发了一篇论文《清代北京上流社会普洱茶海外史稿》,还是要走高大上的路数)。

这怎么能行?于是台湾人专门写了第一部介绍普洱茶的书《普洱茶》,客观地说,此书对推广普洱茶起到了积极作用,因为之前没人写,所以被很多人誉为普洱茶的“圣经”,但里面的内容很多与事实有出入,甚至直接作假,把云南很多做普洱茶的老前辈们给气不轻,有的内行更是直接拆台,而更重要的是,此书的创作目的不纯粹,夹杂着卖茶的私货,重点描述了一些普洱老茶的流通过程,为炒作台湾茶商手里的老茶铺了路。

这招咱们的人也很快学了起来,就比如为了普及安化黑茶,也有很多书出版了,比如08年出版了第一部介绍黑茶的书——《安化黑茶》,以后还出了不少,现在很多的茶书,也有这个目的。

其实上文介绍的第一招文化牌,严格意义上还不能算炒作,只能说是营销,都是常规手段,没什么可指责的。炒作和营销的概念不一样,营销是指”企业发现或发掘准消费者需求,让消费者了解该产品进而购买该产品的过程。”,也就是说让别人知道我,了解我,然后购买我的产品,央视上天天打广告的,你不能说人家是炒作吧?

而炒作,是通过各种虚假的宣传和经济手段,不仅让别人知道了我,而且要花远高于产品实际价格的钱来购买我的产品,从而谋取暴利。但是炒作的前期铺垫工作,就是要靠营销的手段来完成的,铺垫完了,那就该动真格的了。

炒作第二招:拍卖

就算不喝茶的人,一般也听说过一些天价茶,网上一查比比皆是,什么2007年170万元/公斤的黄山毛峰,2009年200万元/公斤的太平猴魁,2012年1公斤67万的铁观音,现在大家都习以为常而了,但要说最早开始搞拍卖的,那还得说是普洱茶,人家2002年就搞拍卖了,搞这一手,当时很多人都懵了,咋的?茶叶也能拍卖了?

早在2002年11月广州春秋季优质茶评比会上,鲁迅先生收藏的20克普洱茶拍卖出16万人民币。后来更多了,2019年甚至在香港拍出了2311万元的天价。

拍卖茶叶这招,其实早就有了,1837年英国就成立了伦敦茶叶拍卖中心,当时拍卖的是阿萨姆、锡兰和中国产的当季红茶,是大宗交易,不是古董茶,后来被港台茶商学走了,放在大陆拿来用,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

这就是2000多万的百年号级茶:1920年紫票福元昌号 

为什么搞拍卖?因为人对钱其实是非常敏感的,天价茶的出现,一方面赚足了人们的眼球,另一方面可以拉高茶叶整体的价格水平,不管是新茶还是老茶,一般人看了会说:你看这50年的茶都拍出100万了,咱们这2年的不也得值个好几千,就算是新茶,放它5年不也值钱了?

这不跟理财似的,这买的人不就多了?

于是这招咱们也学会了,到了现在依然乐此不疲,你说这普洱、黑茶还有点储藏价值,沾了点古董的边,人家大红袍母树那几年就那几两茶,几个买家也是为了宣传自己,你绿茶顶破天了也就能放18个月,量还不少,拍这么高的价格,一泡下去,一条十几克的金项链没有了,给谁喝?到底谁买的?很多拍卖会其实有猫腻,左手倒右手,就是赚个眼球罢了,偏偏有人到现在还信,别妄想把他们往回拽,只能用血淋淋的现实来教育。

所以很多拍卖,就是以不正常的经济手段,来达到拉高价格进行炒作的目的。

不知道大家拍没拍过东西,我就拍过,那是真刺激,当然是小打小闹,就是购物中心里当年那些拍卖油画的小把戏,不过一旦参与进去,那种患得患失、不肯跌份,与人争胜的情绪,很容易就让人丧失了理智:我看上一幅画,跟人家较上了劲,一个劲地举牌,心脏怦怦直跳,血压也上去了,手心都出了汗,一副普通的半人工油画,从50元拍到1000元,我差点着了道,还好因为自己穷,最后顶住了,到了600就放弃了,就这样被别人拍了,我还直后悔。直到完全冷静下来,才感觉幸亏没买,本来就是凑个热闹,怎么就跟着了魔似的?

也不知有多少人当时也是着了拍卖的道,花了大把冤枉钱,其实你不买,大概率是有内部人接盘的。

炒作第三招:保健

很多人喝茶,是为了养生,茶叶也确实有一些保健功能,比如提神解酒什么的,就比如普洱和安化黑茶,过去销往牧区,主要就是由降低血脂血糖,解油去腻的作用,有一少部分幸运儿还能减几斤肉(降低血脂血糖并不等于减肥)。

但要炒作嘛,光刮油哪能行,还得能美容养颜抗衰老,明目健齿防中风,护肝养肾抗癌症,最不济,也得养个胃吧。

这茶到了他们手里,简直成了包治百病的万能良药,什么“神农尝百草,得荼而解之”,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搬出来了,再宣传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这养生保健茶就出来了。

不良商家炒作普洱茶和黑茶,当年都走了这个路数,现在有些茶依然拿来用,只不过换成一些不知名植物做成的代用茶,花茶,把一些老头老太太忽悠的一愣一愣的,把养老的钱都拿来买茶了。

保健功能是炒作一种茶必须的一个招数,只有有了这个功效,才会让一些人动了尝试的念头,心甘情愿地掏钱,所以以后一旦有一种茶又再大张旗鼓宣传自己的保健功效,大家就要小心了。

炒作第四招:囤货

囤货其实是前期工作,在上面几个招数之前就要完成。一般炒茶,都炒大茶厂的茶叶,因为有品牌,可信度高。大茶厂是跟代理商合作的,代理还分割1、2、3级,大代理商给茶厂交保证金,从而垄断了茶叶的销售渠道,也就是说,这种茶只有我手里有货,什么时候发,发多少,全我说了算。

还有的台湾茶商直接收购茶场和茶园,直到现在,云南的很多茶园还是在台湾人手里。

不过有一说一,有些台湾茶商确实最早认识到了老茶树的价值,给保护起来了,也让当地人知道了茶树的价值,要不然由着茶农们这么砍,到现在还剩多少,那可真不好说了,并且也有台湾人是真喜欢普洱,也想一门心思做好普洱茶。

当然这是新茶,普洱这种越老越贵的茶,台湾茶商们早就提前派人到处去收茶,规模很大,加上过去在港台地区炒剩下的存货,然后在自己的书里宣传一下,这盘没多长时间就做好了。

炒作第五招:抬价

货也囤完了,营销也做了,那市场就该启动了。

怎么启动?首先大代理商先往市场放一小部分的货,这货还不是随便放的,一般都是比较熟的人,然后看看形势,如果价格涨得不厉害,那自己再高价收回去,给市场造成涨价的假象,来回几次,围观群众一看,这价格上来了呀,这么暴利的吗?前天一件(84饼为一件)普洱才4800,今天就涨到6800了,不靠谱,我观望观望,看看价格能不能下来?睡一觉起来,一看又涨了,一件已经到了12000了,再观望,这钱就赚不着了,那我赶紧进场吧,就这样,稀里糊涂当了韭菜。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都是逐利的,巨大的利益面前,人性的弱点暴露无遗,于是之前做房产的、卖水果的、开出租的、做家电的人都进来了,一点茶都不懂,也敢进上百万的货,每天盯着价格噌噌地往上窜,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前期出货挣了钱了,以为他们会罢手吗?不会的,挣了钱,接着进货吧,还想再捞一笔,这就是人性。

到最疯狂的时候,普洱茶已经金融化、期货化了,不见实物也敢买卖。

普洱茶之后的大红袍也是这样,但是大红袍没有像普洱茶那么疯狂,最关键的就是几个大茶厂比较理性,开始平价出货,拉低了市场的价格,最终保持了终端市场的稳定。

炒作第六招:放货

大庄家们左倒右手,这价格终于上去了,就比如普洱,2007年已经到了每件20000以上的高位,就要出货了。

当然这是个技术活,偷偷地出货,打枪的不要,几个大庄家约定好了出货顺序,今天你出点,明天我出点,就是不能让市场上大部分散客们发现,但出货往往伴随着价格的飙升,也就是说,庄家出货的时候,也就是茶叶涨得最猛的时候,但是他们不回购,不抬价了,价上不去了,但货在增加,买涨不买跌,这盘就崩了。

人家正出货大把捞银子呢,散户们还在花大价钱去进货,但像普洱,安化黑茶这种茶,每年的出货量巨大,都在几万、十几万吨,市场上根本就消化不了,供大于求,那崩盘就是迟早的事。

大红袍也是如此,真茶确实少,但假货横行,一旦市场到了饱和点,一样也要崩盘,那600万一公斤的普洱,据说跌成10万也没人要了。

崩盘之后的血与泪

其实大家发没发现,那几年炒作的手法,和炒股基本差不多:炒作一个概念,建仓,唱多,然后出逃。

最苦的是茶农,原本好不容易能看见钱了,这一棒子打下去,鲜叶无人问津,又烂在自己手里。

不过炒作普洱的人比炒股还是要强一些的,因为台湾庄家虽然走了,可咱们内地自己的人把招都学会了,不断积蓄能量,组织反扑,所以普洱的炒作是时断时续,这十年一直小炒不断,只不过进化了,比如讲山头、炒树王了,花样也是层出不穷,比如搞个认领野生茶树什么的。

如今台湾茶商的套路咱们都会了,玩得比他们还溜,要论耍心眼,他们台湾人还能玩过咱们吗?爷爷那一辈的时候就不是对手,这才“转进”,给圈在岛子里去了,所以这几年他们也基本都歇菜。

其实普洱这种茶,就算台湾人不炒作,以其自身的储藏属性,保健功效,再加上醇厚的味道,老百姓生活条件好了,它注定还是要火遍全国的,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频繁地炒作,是实打实地在砸普洱的招牌,同样的还有安化黑茶,大红袍,和普洱一样,文化和味道上都是有料的,被不良商家这么一搞,吃亏的是消费者,损害的是茶叶的品牌形象,肥了炒家,但这炒作的标签一贴上,十年二十年你是摘不下来的,让很大一部分人敬而远之。

我喷了普洱茶这么多,其实是对人不对茶,可不是对普洱有意见,相反,我非常喜欢喝普洱,除了绿茶红茶,就属普洱喝得多,但我喝普洱很简单:你别跟我说哪个山头什么年份,我觉得对我口味,我喜欢就行,其他的我一概不听,也不敢研究,因为全国的茶叶,没有哪一种跟普洱一样,有这么多道道和概念可以讲的,一旦钻进去,就停不下来了,而那些山头、年份、茶树、历史的概念会一股脑进了你的脑子里。

如果你不是一种茶的品茶行家和老茶客,对茶叶的概念认知会严重引导你对味觉的判断,有时候一个暗示就行,就比如有人送了你一份茶,当着你的面指着这红盒子说,"这茶是我送的啊,记住了,千万别送人,这是好茶",有些人就跟着了魔似的,会倾向于认为这个茶喝起来就是好,就这么神奇,除非你是这个茶的绝对内行。所以研究上之后,这买的茶越来越讲究,价格也越来越高,“适口为珍”这句话,早就扔到姥姥家去了。

我说了这么多,就是为了给崂山茶正个名:因为历史短,文化上也没什么料,没啥概念可炒的;宣传力度也不够,否则也不会成现在这样,出了山东没几个人知道崂山茶是个什么东西;也没啥收藏属性,大庄家游资们也看不上,倒是搞过拍卖,但因为不会宣传,知道的人也没几个,对整体的价格没产生什么影响。

也就是说崂山茶的品牌营销都没做好,更别谈炒作了。

所以大家以后也别说什么炒作、炒作的,崂山这边哪有这些手段和资本?先学学营销吧。

来源:崂山咚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这几种茶竟然可以卖这么贵

近些天,小编被一款"八十年代末8582薄纸青饼"刷了屏,了解之下得知,这是本次香港仕宏 2018 秋季拍卖会中最抢眼的藏品,经过激烈的竞拍后,最终以595万港元竞得。看到价格,小编不禁感慨中国茶叶藏品的价格,真的不是我们一般人可以买得起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除了这款"八十年代末8582薄纸青饼"外,中国还有哪些“天价茶”?

云南金瓜贡茶

金瓜贡茶,是现存的陈年普洱茶中的绝品,在港台茶界,被称之为"普洱茶太上皇"。锦绣茶王香竹箐以35万元/100克,一举夺得了“普洱史上最贵的茶”的桂冠,但若以收藏来看,金瓜贡茶无疑是普洱茶中最负盛名的,金瓜贡茶的真品仅有两沱,分别保存于杭州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与北京故宫博物院。现行世的所谓金瓜贡茶,皆是后来某些茶厂的跟风之作,不足以信。

武夷山母树大红袍

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景区的大红袍母树有三棵六株,至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根据联合国批准的《武夷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大红袍母树作为古树名木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1998年在首届中国武夷山大红袍茶文化节上,有富商以15.68万元的高价在拍卖中竞得20克母树大红袍。2005年在第十二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拍出的19.8万元,2005年在第7届武夷山红袍节上20克武夷山母树大红袍又拍卖出20.8万元的天价。现存6棵母树大红袍,2006年5月起停摘留养,实行特别保护和管理。

西湖龙井御前十八棵

西湖龙井茶一直被冠以中国十大名茶之首,其名气不用再陈述,而龙井中了龙井“御前十八棵”当然在天价茶之列。目前龙井“御前十八棵”每年产量只有二两,其价格没法用确切数字衡量,而“御前十八棵”以外的明前特级龙井茶,在2014年已飙升到10万/公斤以上。今年天价龙井茶价格下降许多,但绝佳的特级西湖龙井茶依然有不少茶叶爱好者的追捧,天价的龙井茶仍然不断涌现。

安徽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属于绿茶,一直以来深受广大茶友的喜爱。在2007年上海“黄山杯”精品名茶拍卖会上,100克的六百里牌太平猴魁拍出了15.9万元的天价。不过这样高价过两年便被刷新了。在2009年5月份的济南“国礼茶安徽太平猴魁名茶拍卖会”上,100克太平猴魁拍出了20万元,相当于200万元/公斤。据悉,产这款天价茶的茶树是有三百多年历史的野生茶树,属太平猴魁中最珍贵的茶树。

安徽黄山毛峰

天下名山,必产灵草。位列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黄山毛尖,产于安徽省黄山一带,所以又称徽茶。2007年6月,同样在上海国际商品拍卖有限公司举行的首届“黄山杯”精品名茶拍卖会上,50克汪满田牌极品黄山毛峰以8.5万元的天价成交,相当于170万元/公斤。

河南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产于河南信阳大别山地区,是我国著名的内销绿茶,信阳产茶已有二千多年历史,深受人们喜爱,荣誉众多。2006年极品信阳拍卖会上,信阳毛尖茶王“蓝天玉叶”以74.5万元/斤成交,相当于149万元/公斤,创下中国历史上绿茶竞拍席上最高的价格,“蓝天玉叶”如同普洱茶里的“锦绣茶王”一样,是信阳毛尖茶王的象征,其文化价值远远超出了茶本身,成为一种地域公共茶品牌的象征。

潮州凤凰单丛宋种1号

凤凰水仙原产于广东省潮安县凤凰山区。宋种1号是凤凰茶区现存最古老的一株茶树。相传植于南宋末期,距今有700多年历史。在广东省潮州凤凰县的凤凰单丛宋种开采仪式上,惊现100万元/公斤的天价茶。物以稀为贵,宋种1号年产量在两斤左右,算是茶王级别的茶树中的高产茶了。宋种1号是凤凰茶区现存最古老的一株茶树,有六百多年历史,是由乌岽山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筛选而成。生长在位于海拔约1150米的乌岽李仔坪村顶厝几块巨大的泰石鼓之间。凤凰单丛宋种1号与前面列举的天价茶王都可以列入我国的典藏级茶了。

安徽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中华传统历史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简称瓜片、片茶。2002年4月,“茶王”许道仙拍卖价4.6万元一两,相当于92万元/公斤;在2014年的徽六茶园头茶开采当天,六安瓜片在淘宝电商上竞拍,受到茶叶爱好者们的疯狂血拼,最终以103800/套,创下淘宝茶叶竞拍最高价。

安溪铁观音

铁观音,福建安溪当地茶农发明于1725-1735年间,属于乌龙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在2012年6月的中国海峡名器名茶春季珍品拍卖会上,茶王赛清香型铁观音以6.7万元/100克价格成交,相当于67万/公斤,一举刷新了铁观音的春茶最高拍卖记录。

贵州都匀毛尖

都匀毛尖,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其茶牙尖细如条,白毫特多,所以称为白毛尖。2011年在毛尖新茶拍卖会上,3个高达22万标底的“都匀毛尖特制珍品茶王”(150g装)在现场开拍,拍卖总成交价高达22万元。

找到约7,113条结果 (用时 0.02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65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