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

找到约674条结果 (用时 0.018 秒)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发布《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深入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12月7日,记者从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统筹推进茶文化弘扬、茶产业发展、茶科技创新,全面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近日,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发布《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深入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 关于深入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统筹推进茶文化弘扬、茶产业发展、茶科技创新,全面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茶产业竞争力和经营效益,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

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坚持“生态高效、特色精品”目标定位,充分发挥涉茶资源丰富、技术领先、人才集聚、市场活跃等优势,深入实施生态化、品牌化、融合化、国际化战略,落实农业“双强”行动,持续推进生态茶园建设、机器换人、数字赋能和全产业链发展,做强主导品牌,壮大龙头主体,着力构建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和三“产”融合的现代茶业体系,进一步强化茶产业传承文化、富裕农民、涵养生态、健康养生、和谐社会等功能,巩固茶文化、茶贸易、茶科技交流国际地位,放大茶产业全球聚焦效应,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省茶叶生产规模基本稳定,优势产区特色鲜明,生产效益明显增长,茶园面积稳定在300万亩,产量在20万吨左右,一产产值超过300亿元。茶叶科技创新步伐加快,生产标准化、生态化和经营规模化、组织化水平明显提升,茶园管理、茶叶采摘和加工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高,茶叶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98%以上。茶叶品种布局更趋合理,茶类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以名优绿茶为主导,红茶、黄茶、白茶、青茶、黑茶和花茶、抹茶等茶类协调发展的格局。品牌创建力度加大,区域公用品牌、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影响力扩大、市场竞争力增强,形成以龙井茶为主体,丽水香茶、温州早茶、安吉白茶等多品牌共同发展的态势。大力推进茶叶精深加工和多样性功能开发,积极培育茶休闲茶文化,形成以茶叶生产为基础,茶精深加工、茶文化传播、茶健康养生、茶休闲旅游等多功能融合的发展局面,茶叶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500亿元。

三、主要任务

(一)优化茶叶区域布局。根据资源禀赋、生态条件和产业基础,坚持绿茶主导、其他特色茶类适度发展,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进一步调整优化茶叶生产区域布局,推进茶叶产业规模适度,着力防止耕地“非粮化”,重点做强龙井茶、白化茶、早茶和其他特色茶等优势产区。

龙井茶产区。以萧山、余杭、西湖(西湖风景名胜区)、富阳、临安、建德、淳安、上虞、诸暨、嵊州、新昌、东阳、磐安、天台等县(市、区)为重点,大力推进加工现代化、质量标准化、经营品牌化和管理数字化,加大品牌管理和宣传推广力度,提高品牌使用率,完善保护机制,全面提升龙井茶市场竞争力。

白化茶产区。以安吉、长兴、德清等县为重点,切实改善茶园基础设施,提升茶叶生产水平,加快促进产业融合和多业态发展,建成白化茶全域生态茶园和全域茶旅示范区。

早茶产区。以永嘉、泰顺、苍南、平阳、文成、乐清、松阳、景宁、遂昌、龙泉、莲都、缙云等县(市、区)为重点,主攻产品质量和商品性提升,强化“温州早茶”“丽水香茶”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夯实浙南早茶产业集群基础,进一步开拓市场。

其他特色茶产区。以开化、江山、龙游、武义、婺城、兰溪、临海、三门、余姚、宁海、奉化、海曙、普陀等县(市、区)为重点,发挥传统精品绿茶特色优势,推进茶树品种、茶园、茶厂、茶市同步提升,强化科技装备配套支撑,做精做优“一县一品”,着力提升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

(二)大力实施生态茶园建设。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按照茶园规模适度、产区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品种搭配合理、技术支撑有力等要求,综合采取科学合理种树、留草、疏水、筑路、培土等措施,保持茶园水土,维护生态平衡,加快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全面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推进茶园排蓄、喷灌、防霜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防御低温冻害、干旱等自然灾害能力。大力推广茶园绿色生产技术,深入实施“肥药两制”改革,加强农资市场监管,推进茶叶生产专用肥、专用农药研制和推广,严格执行禁限农药使用规定,全面推行病虫草害绿色综合防控,增施有机肥,严格控制化肥农药使用,创建一批化肥农药零投入茶园。到2025年,建成300个省级生态茶园基地,带动全省新增生态茶园面积100万亩。加快构建绿色食品茶叶全产业链标准化体系,支持主体开展绿色食品认定和有机农产品认证,到2025年,全省茶叶绿色食品认定800个以上,监测面积100万亩以上。

(三)加大先进实用技术研发推广。深入实施农业“双强”行动,加大力度研发、引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和优良品种,不断改进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加强茶树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根据不同区域和茶树品种,分类建设茶树种质资源圃,实施分级分类保护,到2025年,建立提升省级茶树种质资源圃4个;加强高抗、优质、特色茶树新品种选育和引进,推进茶苗繁育基地建设,健全茶苗交易体系,加强与当地主导茶类相适应的茶树新品种推广,提升良种覆盖率,培育产品新优势。围绕全程机械化,推动研制茶园耕作、植保、施肥和采摘机械以及耕作施肥一体机、名优茶智能化采摘机械,加快自动化、智能化加工机械装备与技术示范推广,协同开展适应机械作业的茶树品种、栽培方式和制茶工艺研究示范,推进农机农艺有机融合。熟化集成推广优质绿茶机采、茶叶数控加工、茶园病虫害精准防控、抹茶全产业链生产等一批主推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四)着力提升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按照规模化、清洁化、连续化和数字化的要求,全面推行茶叶现代化加工,有效提高茶叶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推进省级标准化名茶厂建设,加快茶叶加工装备的提升改造,支持茶叶企业建设连续化自动化的初制、精制加工生产线,提升标准化加工水平。进一步发展茶叶精深加工,鼓励重点茶区建立茶叶精深加工园区,扩大开发茶食品、茶保健品、茶食品添加剂、茶饲料添加剂、茶日化用品等终端产品,支持抹茶产业发展和新茶饮原料产业化。到2025年,培育茶叶精深加工龙头企业20家,年综合利用原料茶30万吨,综合效益达到500亿元。

(五)强化主导品牌和市场培育。加大公用品牌打造力度,分层次推进茶叶品牌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和“一个公用品牌、一套管理制度、一套标准体系、一个企业集群”的思路,大力推进山川地理相近、人文历史相通的茶品牌整合和塑造,做大做强若干个影响力大、市场价值高的公用品牌。省级层面重点提升龙井茶品牌,进一步整合4个市18个龙井茶生产县(市、区)资源,做精做优“西湖龙井”核心产区品牌,做大做强龙井茶“品牌集群”,到2025年实现年产值超80亿元;引导“安吉白茶”“温州早茶”“丽水香茶”等特色区域公用品牌整合发展。鼓励龙头企业打造地域性的个性化企业品牌,扩大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推动匠心品牌打造,积极培育匠心品牌产品消费群体,增强产业发展活力。以国家地标保护工程和“品字标浙江农产”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农产品地理标志挖掘、培育和登记保护,到2025年,全省茶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35个以上。优化产地茶叶市场布局,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推进交易模式升级改造,做强做大3-5个区域优势明显、品类特色突出的重点茶市。完善中国绿茶、龙井茶价格指数体系,有效引导产销对接。推动组建浙江绿茶出口联盟,促进茶叶出口企业抱团发展,支持出口企业到境外开设窗口、注册公共出口商标、开展品牌推介活动,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市场,提高传统绿茶和名优茶国际市场占有率。鼓励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引导茶叶电子商务规范发展。继续办好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浙江绿茶博览会等专业性展会,广泛搭建茶叶贸易与品牌推广平台,不断拓展产品市场。

(六)深入开展数字化技术研发与应用。实施茶产业数字化改造工程,进一步推进适应茶园管理、茶叶生产加工等环节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和设施装备研究开发、引进示范和推广应用,着力提升茶产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水平。集成推广农业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新装备,加快茶叶生产基地、加工设备、销售平台、品质监管等全程数字化改造提升,支持建设数字茶园、数字茶厂、数字茶市等。推进茶叶数字化平台建设,构建数字茶业标准体系与规范,强化数据集成和应用场景打造,逐步实现茶园管理、防灾减灾、生产加工、品控追溯、市场营销、品牌保护、技术服务、产业管理等数字化。到2025年,建成全产业链、功能综合、省市县协同的省级茶叶产业大脑,打造茶叶数字化强县10个,数字茶园、数字茶厂100家左右。

(七)加大力度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推进茶叶龙头企业培育壮大,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跨区域整合资源,强强联合、组团发展,形成资源集中、生产集群、营销集约新格局。大力发展茶叶专业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全面提高茶农组织化程度,健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采取订单、合同、股份等形式带动散小农户共同发展。进一步培育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引导开展病虫统防统治、肥料统配统施、统一机耕机剪、市场抱团营销等服务,全面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到2025年,培育形成年销售额超10亿元茶叶龙头企业5家,年销售额超1亿元茶叶龙头企业50家。

(八)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与文化兴茶。充分整合利用茶产业资源,加快推进茶叶特色小镇、现代茶庄园和茶叶精品旅游点等建设,培育茶相关要素深度融合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茶生产、茶文化、茶旅游、茶休闲、茶养生融合发展,全面打造美丽茶乡。到2025年,建成茶叶全产业链强县10个,全域茶旅强县10个,精品茶旅线路50条,服务功能齐全的茶庄园200个。深入发掘和传承底蕴深厚的浙江茶文化,大力倡导“茶为国饮、科学饮茶、健康消费”理念,加强茶文化和茶知识的科普宣传和推广普及,加强茶博馆、茶科技馆等文化设施建设,深入推行茶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等,广泛开展“国际茶日”“全民饮茶日”等公益性茶事活动,组织茶艺、评茶及茶文化创意等技能竞赛,推进茶叶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弘扬茶文化。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茶文化活动,充分借助海外浙商、孔子学院等渠道,推动浙江茶叶与茶文化“走出去”。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要把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总体布局,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协调,制定发展计划,落实目标责任,强化措施保障,精心组织实施。深入研究茶产业发展指数,开展茶产业发展水平评价。适时组织美丽茶园、茶旅线路、名优茶品牌和茶文化等推介宣传,营造茶叶产业发展浓厚氛围。

(二)强化政策扶持。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加大投入,组织实施好茶产业集群项目建设,支持种质资源圃、生态茶园、标准化茶厂、茶庄园建设和茶品牌、龙头企业培育打造,大力推进茶科技创新应用、生产加工基地改造提升。落实茶叶加工厂、茶庄园建设等用地和用电优惠政策。强化推行茶园政策性保险,引导开发特色保险新品种,扩大保险覆盖面。各地要结合产业实际,出台支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鼓励重点茶区设立茶产业专项扶持资金,保障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创新发展机制。按照新时代乡村产业发展要求,强化政府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创新社会化服务机制,大力推进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进一步促进产业分工分业。创新组织机制,做强做大产业龙头,加快推进茶农茶企密切合作,着力构建产业链条贯通、利益联结紧密的共同体。深化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大力促进茶叶多样化功能开发,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四)强化指导服务。加强茶产业科技创新、技术推广和管理服务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涉茶科研院所、省茶叶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和农技推广部门的作用,强化产业发展指导,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推广。重视专业人才培养,支持茶学科建设和职业技术教育。广泛开展茶农特别是采茶、炒茶等人员培训,积极组织茶叶生产、加工和茶艺等技能大赛,培育一批制茶工匠,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素养。做好省内采茶工余缺调剂,加强与劳务输出地合作,着力解决集中采摘期采茶工短缺问题。

来源:茗边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茗边专访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茶叶首席专家罗列万:解读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浙江创举

近日,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印发《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深入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此,茗边记者对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茶叶首席专家罗列万进行了专访,为大家作权威的政策解读。

罗首席认为,此次实施意见的出台,对浙江省茶产业在新的时期引领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发布时间恰当,目标任务恰当,对策措施恰当,起点恰当。浙江省茶产业在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发展以后,总体上是呈现持续向好的态势,产业基础、技术支撑、生产加工、品牌提升、质量安全等多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产业的再发展建立基础。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发展,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浙江茶产业的发展从总体上来说是茶叶从业人员稳定有增,专业激情保持良好,产业基础逐渐夯实,发展形态超前良好。在各方的齐心协力下,茶界的整体氛围是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浙江茶叶的产量产值更可以直观地表明,当前的浙江茶产业正处在稳步上升的通道当中。

值此背景之下的浙江,如今处在历史的特殊时期。一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是新的起点,也是光荣的使命。建设高质量共同富裕示范区,产业兴旺、产业繁荣是必要基础,而茶产业现已基本取得了产业兴旺的发展潜力。中共中央国务院赋予浙江这个任务,对浙江茶产业来讲,是希望将茶这块蛋糕做大,产业更加繁荣。那么,在新的形势下就必须审时度势,有新的思路、新的谋划。二是国家在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也需要茶产业的助力。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十二五”、“十三五”时期,茶产业助力脱贫致富功不可没。对于浙江来说,茶产业仍是助推新一轮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三是浙江省全面实施农业“双强”行动,科技强农、机械强农,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之举,是提升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也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根本途径。在这个新的形势加持之后,“双强”助茶的作用将会发挥得更好,浙江省必须抓住机遇,进一步推进茶产业发展。

新形势下,浙江省农业农村厅领导对此提出进行“十四五”时期茶产业的重新谋划,任务重新布置,政策重新制定。实施意见从四月底开始部署到十二月一号发布,将近七个月的时间,经过了充分的酝酿时间与完备的准备,体现以下几方面:一是在充分调研了解兄弟产茶省的有关政策与全国范围之内优秀经验后,来制定浙江茶产业发展政策。二是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来制定政策,广泛体现在从上下角度来说,在省、市、县、区包括企业都征求了意见;从横向角度来说,向所有在杭的浙茶机构相关部门都征求了意见,而且还充分利用了中国茶界专家集聚杭州的优势,征求了30多位各方面专家的意见;从形式上来讲,召开了专家座谈会,专门组织小班子进行研讨,也专门向有关部门征求意见。最后在起稿之后,经过大大小小一次次会议的召开,形成了最终的材料,并在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各有关部门征求意见,其中包含执法、农机、质检、科教等多方面。最后在经过厅长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之后正式发布,所以意见的制定充分吸收了广泛意见,体现了浙江茶界的集体智慧,也体现了茶产业各部门的合力,其制定过程是到位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广泛认同、广泛合力、广泛体现的一个文件,制定的意见也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实施意见具有四个非常鲜明的特点。一是起点高,浙江茶叶的亩均产值已经超8000元,在这基础之上的起点已经相当高。浙江正处在为共同富裕助力,茶叶产业链的延伸、完善,从产业链延伸向全产业链全面发展的起点也非常好。二是目标高,体现在浙江茶叶全链产值五年内要突破1500亿元,也体现在浙江茶产业在国内与国际的地位拉高标杆上。三是任务重,浙江是非常注重规划引领的产茶省。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是“十四五”茶产业发展的规划。在这个规划当中,所明确的具体任务,可以说是历届规划中描述的最清晰、最具体、最循序渐进的意见。此次实施意见提出的八条任务,应该说是非常务实,切合当前形势以及非常精准的对策措施。四是展现担当,科技引领、产业聚焦、文化助推、销售模式的创新、国际市场的拓展、“一带一路”市场的融入等,不仅体现了浙江在茶产业发展的担当,也体现了中国茶应该担当的责任。其中,特别是要将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做好,以体现浙江放大茶产业集聚效应要做的工作和目标。

实施意见具有四个非常鲜明的特点。一是起点高,浙江茶叶的亩均产值已经超8000元,在这基础之上的起点已经相当高。浙江正处在为共同富裕助力,茶叶产业链的延伸、完善,从产业链延伸向全产业链全面发展的起点也非常好。二是目标高,体现在浙江茶叶全链产值五年内要突破1500亿元,也体现在浙江茶产业在国内与国际的地位拉高标杆上。三是任务重,浙江是非常注重规划引领的产茶省。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是“十四五”茶产业发展的规划。在这个规划当中,所明确的具体任务,可以说是历届规划中描述的最清晰、最具体、最循序渐进的意见。此次实施意见提出的八条任务,应该说是非常务实,切合当前形势以及非常精准的对策措施。四是展现担当,科技引领、产业聚焦、文化助推、销售模式的创新、国际市场的拓展、“一带一路”市场的融入等,不仅体现了浙江在茶产业发展的担当,也体现了中国茶应该担当的责任。其中,特别是要将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做好,以体现浙江放大茶产业集聚效应要做的工作和目标。

实施意见中也有五个非常突出的关键词。一是数字赋能,浙江茶产业从“十四五”开始,数字化改造将全面推进,整个数字化改造的布局也是非常明确地表达,在文件中都有体现,数字改革将引领浙江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科技创新,其中既有体现加大技术研发的要素,也有注重实用技术推广的元素,更有支持科技应用创新的表述,还有对各类茶叶团队、平台、创新联盟培育与作用发挥等方面的表述。三是功能拓展,明确地提到了茶产业传承文化、富裕农民、涵养生态、健康养生、和谐社会等功能,充分肯定茶文化在新的发展时期的引领作用,并强调了对茶旅的功能拓展,浙江在新的时期要打造一个全域旅游、全域茶旅的产茶省,来进一步践行习总书记提出的“世界茶乡看浙江”的美好愿景。其中,茶精深加工也是科技创新中重要的一部分,实施意见中专门制定了茶精深加工的目标任务。四是融合发展,这是浙江新时期发展的一个亮点,浙江茶叶不光要多业态融合发展,还要将茶产业跟其他农业进行融合,当然茶在社会和谐当中的融合也是一方面。五是文化兴茶,实施意见中强调了新的形势下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的融合发展。茶文化的引领作用从意见中已透射得十分清晰,既有文化助推具体做法的表述,也有支持茶文化氛围营造措施的表述,还有茶文化呈现形式的表述,茶文化引领的地位得到了更好的体现。

可以说,这是新的时期高质量、高起点、目标远大、任务切实、担当作为的一个实施意见。下一步,浙江还将在全省范围之内做好监督宣贯工作,引导各部门具体实施、执行,还需要争取有关政策的落实,更好推进浙江茶产业更加健康高质量发展。此次实施意见的发布,暨是浙江茶业在新的时期创造新的辉煌的一个起步,也体现为全国更好地推进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的做好浙江应做工作的一个自信。

来源:茗边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合力做好“三茶”统筹这篇大文章!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与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交流研讨浙江茶产业发展工作

6月6日下午,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与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召开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去年3月在福建武夷山考察时提出的关于“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的重要指示精神,并结合浙江茶产业发展实际展开交流研讨。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建满,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通林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钱建民、丁世明、张仲灿、林健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蔡元杰等领导参加。

王建满对王通林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就去年12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召开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六届一次理事会议,以及换届以来所做的工作作了简要介绍。他表示,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将立足浙江实际,发挥好研究会在课题调研、政策谋划等方面的作用,把研究会工作主动纳入到全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大局中,努力推动“三茶”统筹纳入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总框架,助推浙江出台“三茶”统筹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全省茶产业发展确立总目标总要求,主动携手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在全省创建一批“三茶”统筹示范县、示范基地、示范茶庄等,更好助力浙江茶文化推广、茶产业发展、茶科技赋能,带动更多浙江茶农增收致富。同时,希望省农业农村厅在“国际茶日”等年度重大茶事活动中,一如既往地给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王通林高度赞赏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近年来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他表示,“三茶”统筹理念是一个新的时代命题,省农业农村厅将常怀紧迫感,树牢使命感,不断强化变革重塑和系统谋划,抓紧采取一系列务实措施,力争把浙江茶产业这张“重要窗口”的“金名片”擦得更亮。省农业农村厅将继续加强与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的合作,全力支持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开展各项工作,紧密结合农业“双强”行动,在进一步挖掘弘扬“浙茶”文化、打造“浙茶”品牌、创新茶科技、做好茶业营销等方面接续发力,不断提升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影响力,努力做好“三茶”统筹这篇大文章,推动浙江茶产业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座谈会上,四位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和省农业农村厅有关处室负责人紧密结合浙江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发展实际,就加快推进“三茶”统筹发展,发表真知灼见,提出对策建议。

(来源:浙农号新W客户端)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668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